嫡策 作者:董无渊(起点女频vip2014.03.29正文完结)
边有摊贩一个挨着一个架起竹架子来,上头一层一层地低低坠下花灯,有绘着画儿的,有拿素绢糊的,也有拿堂纸糊的,全都亮着,将天际映衬得亮如白昼。
“。。。要过莫愁桥了,过了桥马车便不让走了,下车的时候两个小丫头记得戴帏帽。。。”
是桓哥儿的声音,又听他后言,“你们吃不吃黄糖汤圆?桥上老赵头的黄糖汤圆好吃,拿黄糖熬的,汤圆表皮硬酥酥的,一咬开里头就能吃到黑芝麻馅儿,馅儿里没放糖,芝麻已经够香了。。。”
行昭脑门一溜汗。
她当初怎么会瞎了眼以为桓哥儿是一条沉稳寡言的好儿郎?
一路上就听他说吃的了,从顺真门旁边的豆腐花儿是甜的好吃还是咸的好吃,说到这莫愁桥上的黄糖汤圆,她一个两世加起来在这定京城里活了几十年的老骨头,都不知道一路还能有这么多好吃的!
说起豆腐花儿。。。
桓哥儿为了让她说到底是咸的好吃还是甜的好吃,各买了一大碗,眼瞅着她喝完。又巴巴地问她结果,行昭觉得那两碗豆腐花儿至今还活在她的肚子里。。。
“阿妩不吃!”行昭当机立断,扭头问潇娘,“表姐要不要吃黄糖汤圆?”
潇娘身子紧了紧,面上愣一愣,便直摆手。
潇娘个性一向大大咧咧,神色很难得会有沉下来的时候,永远都是眉飞色舞着,整个人的气质都不同于定京城里的小娘子们,能让人看着便欢喜起来。连欢宜都在说“你家表姐利利落落地说句话儿,我便不由自主地想笑”。
一个能让别人欢喜起来的人,若自个儿都不欢喜了。又该怎么办呢?
行昭便扬声回了桓哥儿,“都不吃!”又佝 轻 了握潇娘的手,并没开口。
上元节小字辈儿们去瞧花灯,原是刑氏的主意,方皇后却十分赞同。“。。。打发桓哥儿照顾两个妹子,京里的小娘子活得憋屈,一年就那么一天能大大方方走在道儿上,不论门第不论出身,就当去透口气儿。”
背过身,就递信让方祈备好人马。暗中护着。
是要护着谁?
行昭抬了抬头,正好看见潇娘英气十足的眉鬓,心头叹了叹——方皇后根本也不信任皇帝。
马车踢踢踏踏地过。临近莫愁桥了,声音陡然变得更喧哗。
噪杂,喧闹,却欢乐。
行昭扬了扬嘴角,拉了潇娘笑呵呵地扶过其婉下了马车。
莲玉和莲蓉都没跟着来。行昭大手一挥让两个人都回家里去看看,莲玉的寡母住在外头。莲蓉一家子都在临安侯府,莲蓉愁了愁,又琢磨了下意思,便麻利地将行昭备下的四色礼盒给提溜走了。
一下马车,原本在纱帘中朦胧的场景瞬间变得清晰起来,暖黄的灯光,波光粼粼的绛河,浮在河上成荷花型的河灯,三三两两随波逐流。
过了莫愁桥,往回走的人自发地走在了左边儿,往里去的人便走在右侧,桓哥儿将两个妹妹护在身后,小步小步地随着人流挪,行昭瞪大了眼睛,几乎欢喜得快要哭出来。
人贴着人走,衣角带过别人的衣角,穿着打补丁却干干净净小袄的小娘子们咧嘴笑着,嗓门洪亮地说着话儿,手里或是攥着一盏花灯,或是提着一个小灯笼, ,眼眸明亮地三两凑在一起走在人群里。
两世加在一起,行昭都未曾有过这样的体会。
不用担心谁会在背后放冷箭,也不用担心靠在自己身边的那个人其实是别有用心,更不用担心走错了一步路说错了一句话就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她好像明白了为什么方皇后执意让她与潇娘出来走走了。。。
人声喧阗,行昭想同潇娘说话只好佝下头,将声量提得比往常大三倍。
“其实咱们应当买碗黄糖汤圆来吃的!一路走过去,肚子铁定又会饿!”
潇娘处在西北没见过这样的场景,欢喜起来,笑着重重点头:“。。。没事儿!过了这个巷口,哥哥肯定还找得到更好吃的!”
说得桓哥儿像只嗅觉灵敏的。。。狗。。。
行昭哈哈大笑起来,桓哥儿也跟着笑,直愣愣地点头:“没错!过了巷口有家卖馄饨的小摊,好吃极了!馄饨馅儿里有木耳有马蹄果,汤里下了虾米和海菜,好吃!”
桓哥儿吃什么都觉得好吃!
行昭仰头笑得止不住,随着人群慢慢梭梭地总算是磨到了河岸边儿上,瞧了瞧,总算是有个自个儿知道的了,投桃报李伸手挨个儿指过去,笑说:“。。。那个拿绢花和灯笼搭了并蒂莲的灯楼是中山侯刘家的,他们家在定京生意场上混迹,胭脂水粉的小本生意也做,纸张绸缎的赚钱生意也做,是定京的财神爷!”又指了旁边儿那个做成八仙过海模样的灯楼,想了想便说:“那铁定是户部黎大人家的灯楼,他们家的老太太看戏的时候就钟情何仙姑。。。”
行昭手移到最右边儿,潇娘便捂嘴笑:“那是我们家的!做的是乌金马鞭!工匠问了又问到底该怎么做,愁得连饭也吃不下去,爹爹便一个马鞭抽到地上,恶狠狠地说‘马鞭就长这个模样。看清楚了没!’,倒把工匠们吓得反而一连吃了三碗饭。”
方家乌金马鞭的灯楼。。。
额,怎么说呢。。。很别致,一眼瞅过去就能瞅见。。。
行昭腹诽,那肯定能瞅见啊。。。一排的花儿果儿,花团锦簇的,方家特立独行一支鞭。。。
不过要是潇娘不说是马鞭,行昭准以为,谁家栽了支何首乌在地里头。
一溜神的功夫,桓哥儿便端了碗还冒着热气儿的馄饨过来。既然是路边小摊,用的碗,拿的勺铁定都是路边小摊的模样。行昭笑眯眯地捧着这只豁了个口儿的土瓷碗,和潇娘一人一只小木勺,躲在店家的檐下,鼓着腮帮子,边吹边吃。
咬了口在嘴里。是素三鲜,只有木耳、马蹄还有藕丁,连虾皮都没放,却仍旧鲜极了——是桓哥儿特意叮嘱的吧?
行昭“呼呼”吹散了蒙在眼底的热气儿,一口一个将馄饨吃下去,又就着碗沿大口喝了热汤。
一下子喉咙。心里,身子全都暖和了起来。
还没将碗放下,就听见身后有人在唤着阿妩。行昭扭头去看,却是二皇子从河边儿过来,二皇子一张脸笑得跟朵绽开了的花儿似的,揪了揪行昭的小鬏鬏,“皇。。你家姨母也舍得放你出来?”又笑着扬手给桓哥儿打了招呼。和潇娘颔首示意,往后头看了看。“怎么没见老六?”还没等行昭回话,又迅速转了话头,自来熟地搭上了桓哥儿的肩膀:“。。。走,我领你们去吃酱肘子。晋国公家最近有些不太平,哥哥边吃边说给你听?”
一番话变了三个主题,最后还是落在了说八卦上!
二皇子对家长里短,是真爱啊。。。
他上辈子一定是茶馆里说书的。
行昭仰脸笑,正了正扎着的小鬏鬏,福了福身,只接了他最后的话儿:“将才吃完馄饨又喝了豆腐花儿,再吃酱肘子,腻得慌!”偏头往后瞅了瞅,方皇后没邀欢宜也没邀六皇子,到底是天家血脉,担不起半点差池,何况江南官场的那桩事儿还没了完,雪融起水,江南若是又发水涝,那一起子官员挨个儿去投江也解不了皇帝怒气了。
六皇子被这事儿一牵扯,连重华宫这几日都没大回,怎么可能出来看灯。。。
和二皇子一道来瞧灯的人是谁呢?
行昭抿抿嘴,抬手牵住潇娘:“您就这么一人儿来瞧灯啊?也不嫌闷得慌?”
二皇子手脚蹑了蹑,朗声笑着打哈哈:“哪儿能啊!呼朋唤友的,总能找着人一道瞧灯!你们好好玩儿!若是宵禁了,便拿我的牌子回宫!”
行昭默上一默,再探出半个身子朝二皇子身后瞅上一瞅,那几个仆从簇拥在中央的身形,分明就是石家亭姐儿。
男人的石头心肠终会被女儿家的百指柔肠变成怜悯,怜悯之后呢?
行昭心里头叹了叹,这个世间本来就对女子不公平,又哪里来那么多,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呢?
乘着马车打道回宫时,行昭透过纱帘,一眼便瞧见了一盏花灯高高悬在竹架子上,素净得很,青绢之上只有一行大雁从南往北而归。
寂寥笔墨,大雁归。
莲玉与莲蓉一早便回了瑰意阁,莲蓉附耳同行昭低低说了几句话儿,行昭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便有小宫人提了盏花灯进来,口里说是“是重华宫送来给温阳县主把玩的。。。”
行昭一抬头,眼帘里便映入了其上那行大雁寥寥几笔的模样。
这分明就是最后落入行昭眼中的那盏花灯。
第一百七一章 摇摆
“祖。。。临安侯太夫人近来身子舒爽了些,既见了陈显陈阁老的妻室,也有顾夫人来请过安,莲蓉回家一趟不容易,回来时被荣寿堂的妈妈构陷她顺手偷了东西,还是二夫人出手相助,这才脱了身。。。听莲蓉说,她的老子娘在府里也失了势,好歹二夫人还愿意帮衬,后院里头除却太夫人又没个正经主子在了,日子倒也过得去。”
莲蓉回去一趟,跟进了龙潭虎穴似的,和老子娘说完话儿,有人拽着不许她走,有人撒泼来打她,还是二夫人出面才平定下的局面。
贺太夫人这回没反应过来,反倒让行昭抢了先——顺手请蒋明英去贺家讨了莲蓉一家子的卖身契,打着给温阳县主在外头办事的名号,在自家要一房奴仆算不得什么大事儿吧?
行昭想一想有些后怕,若叫贺太夫人下了先手,拿捏住了莲蓉一家子,莲蓉或许也不会反水吧?
可做主子的不能叫下头人看谁家的筹码大,再决定为谁忠心,索性将所有的筹码全拢过来,别让机会去考验人心的忠心有几成——这也是方皇后教导过她的。
过了上元节,日头渐渐晴起来,六扇窗棂都支起了角。
宫里头喜欢双数,双喜临门,八仙过海,六六大顺——连几个活下来的皇子都是二、四、六排下来的,是不是真是双数更吉利些?
行昭眸光闪了闪,边说边将眼神收了回来,“母亲去后,祖母称病称了近两年,哥哥外放去了福建,荣寿堂的大门才重新打开,看着长房嫡孙使尽招数只是为了不认祖归宗。想是慌了吧。”
三年孝期一过,行景回京,火速定亲成家,更有理由不回临安侯府了。
贺太夫人这才看清楚,儿子不可靠,就想着要把孙子攥在手心里了。
怎么攥?
景哥儿的底气和靠山是方家,一步步地蚕食下去,方家先失兵权,再失圣心,当靠山自顾不暇。又到哪里去顾忌自家的外甥!
不得不说贺琰连他娘的半点心机和看一知三的本事都没学到。
“独木难成林,贺家凭一家之力做不成这件事,先要洞悉老四的隐秘心思。再找到段小衣,将段小衣送进宫来,最后把握时机误导潇娘。”方皇后语气淡淡的,边说边剥了个糖炒栗子,探身塞到行昭嘴里。“宫里宫外要面面俱到,找人塞人要做得轻丝暗缝,就连皇帝的反应和方家的反应都要一一算到。顾家是有个顾太后在宫里头撑着,可瘫得连话儿也说不太清楚,顾青辰和顾婕妤能做什么名堂来?陈家倒是很有动机,陈媛是悉心教导的嫡长女配了个没出息的皇子。对陈家没多大益处,搅黄这桩亲事没可能,可勾起皇帝的愧疚再寻机哭上一哭表表忠心。皇帝是铁定心软的。至于临安侯家。。。”
方皇后顿了一顿,手上没闲着,麻利地又剥了个栗子顺手喂食,“全定京城里最恨咱们家的,怕就是贺家了。贺家太夫人要是没搅和,我就把这栗子壳儿给吞进去。”
一个栗子还没来得及嚼完。又来一个。
栗子香香糯糯的,一口咬下去又绵又软,行昭边嚼边点头:“。。。走过的路都会有脚印子在,做过的事总会有蛛丝马迹,慢慢查下去,早晚能查到。”好容易嚼完咽下去,这才又开口说话:“反正您不查,仪元殿也不能闲着。”
到底是自家儿子,就算尚存一丝疑窦,皇帝都要查下去。
可行昭很怀疑究竟能查出个什么名堂来。
走过的路是会留下印子,可大雪一覆过去,就什么也瞧不见了。做过的事毁尸灭迹之后,便什么也找不到了——要不然那日段小衣怎么会怂恿四皇子干脆对潇娘下狠手呢,矛盾激化是一个方面,可他未尝就没有闪过一丝一了百了,收手罢休的念头。
行昭的怀疑在晚间就得到了证实。
“段小衣出身庄户人家,家在皖州,是家中长子,下头还有一弟一妹,因为段老汉是个好赌的,输了田地又欠了赌债,便索性将段小衣卖到了戏班子,拿了笔钱,又输了个精光,便被追债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