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策 作者:董无渊(起点女频vip2014.03.29正文完结)
笑:“。。。无论何时,小娘子处事行止都应当波澜不惊,若皇上坚持,大不了叫桓哥儿娶便娶了。又不是把咱们家娇滴滴的小娘子嫁过去,桓哥儿五大三粗的少年郎关上门还管不好自家婆娘了?再者说了,往前毛百户总不乐意梳洗换衣。你舅母花了三个月拿着马鞭将他给纠正回来了。一个小娘子往前没教好,落在你舅母手里。不是个好人都能变成个好人儿。。。”
反倒叫方皇后来宽慰她。
行昭暗骂一声自己没出息,面上扯了扯笑,顺手接过蒋明英手上的绢花,手脚麻利地帮忙簪到了方皇后的鬓间。
尽人事听天命,就算皇帝不那么英明,他也是天。
方皇后将“断子绝后”这四个字儿都说出来了,皇帝若还执迷不悟就是当着众人打方家的脸,落方家的势,方祈拼死拼活击退鞑靼保住西北,方福被皇家人逼得命都没了,方礼母仪天下,谁不说她这个皇后做得称当?
方家一族,满门忠烈,皇帝可能在方皇后的话儿都摆到台面的份儿上,还心下坚持吗?
不大可能了。
顶多换人选,行昭昨儿夜里睡不着,干脆坐起身来拿着笔挨个儿数下来,换成谁都比善姐儿好——天家到了皇帝这一辈儿除却平阳王,宗亲贵胄们离的血脉就和皇帝远了,一远了,受天家的牵连自然就小了些,这是其一;平阳王是皇帝胞弟,王府地位不一般,连带着他家庶女的地位也水涨船高,皇帝敢把善姐儿许下来,他敢把令易县公家的庶女配给桓哥儿吗?这是其二;善姐儿着实不太大气。。。这是其三。。。
一支笔划来划去,到最后只剩下了两个人选,令易县公家的胡萝卜和中宁长公主家的长女,都不算太好,可也不算太差,胡萝卜除了身形是富态了点儿,其实人家小娘子的品性教养都还是可以的。。。
行昭一走神,方皇后便笑着摇头,一手牵着行昭,一手拿指尖蹭了点蜜粉擦在行昭乌青青的眼下,边往正殿走边唠叨:“别拿手去揉脸蛋儿,叫旁人看见脸上有蜜粉,回头御史就弹劾你。。。小娘子仗着年纪轻不好好睡觉,往后不睡觉就起来抄书,保管常先生夸你勤奋。。。”
方皇后本来是免了淑妃的早礼的,今儿个难得见淑妃来一次。
陆淑妃一见方皇后拖着行昭过来,便笑:“。。。可见臣妾与温阳县主是有缘的,一来便见着了,欢宜那丫头这些日子也不晓得是怎么了,门也不大愿意出,整日都怏怏的,臣妾要请县主过去瞧瞧她,欢宜不干,小娘子使性子到最后还怄上气儿了。”
行昭一愣,欢宜怄气?怄谁的气儿?她的?欢宜为人聪明伶俐,又知机识趣,心里有话儿也能换着法儿委婉地说出来,欢宜为什么要怄她的气儿。。。
行昭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笑呵呵地向淑妃屈膝问礼,正想开口问,惠妃和顾婕妤一道儿了撩帘进来了,便住了口。
人儿陆陆续续地来,暖香芬馥,莺莺燕燕地坐了一堂,行昭久没跟在方皇后身边儿行早礼,看着满眼的美人儿只想垂下头来当做什么也没看见。
王嫔是最后一个来的,打头一进来,惠妃便清凌凌地笑一声:“。。。王姐姐昨儿忙,今儿来得迟些,倒也寻常。”
皇帝离了凤仪殿,原是去了王嫔那里。。。
行昭感到一阵恶心。
王嫔面上一红,眉梢一敛便就势落了座儿,笑着拿话岔开:“怎么没见孙贵人?昨儿她便没来,今儿又躲懒。”
“她身子骨有些不好。”方皇后言简意赅,抬眼不经意地往窗棂外头望了望。回过头来笑了笑:“ 的婚事等过了夏就办。秋天儿天气好。新娘子穿得里三层外三层也不觉得太热。。。”
“算算日子,那就和王姐姐的侄儿差不离的时候办亲事了吧?”惠妃接着后话,仰了脸,眉间有些妒意:“。。。王姐姐家世不显,王大人靠着您从余杭小县镇里的县丞做到了五品京官儿,如今还有福分和陈阁老做了亲家,您这是托了二皇子的福气啊。”
行昭猛地一抬头,王家和陈显陈阁老家做了亲家!?
两个完全陌生的家族。靠什么能最快地凑在一堆儿去?
自然是姻亲关系!
二皇子的母族不能是八品县丞,这些年皇帝明里暗里提拔王家,没升王嫔位分,却拨了五品的闲职京官给王父,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行昭看来这句话儿得改改,生个好女子,卖与帝王家!
二皇子一直都是热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大周建朝几百年。从来没打破过,今朝谁是长?二皇子是长!所以安国公石家就算是侧室也认了,帝王的侧室不叫侧室,那也叫娘娘!
陈家长女板上钉钉嫁四皇子,陈家却在拉拢王家,烧二皇子这门热灶。。。
行昭终于能明白前世的争储夺嫡里,陈家和贺家为什么会成为最大的赢家了,老六没心思争雄,方皇后谁上都可以,前世没有方祈入京这回事,方家安居西北不问中央。
二皇子一脉持续发力, 是个不知谱儿的,陈家贺家在建朝之初便抢占先机,恃功而行,借新旧两朝交替之际,巩固势力,光扬门楣,甚至把持朝政。。。
行昭手头攥了把冷汗,民间有老仆仗势欺主,把持家财,甚至有恶的扛起小主人便卖到了荒山野岭去。。。
朝堂之争何其凶险,二皇子遇事便是直线,算得过蓄谋已久的陈贺两家?手上的权柄是空的,自己 下的龙椅是别人舍的,这不是一言九鼎的君王,这是一个傀儡。。。一个傀儡能做什么?在允许范围内暴戾独行,得过且过,这是二皇子最后的挣扎?
率真梗直的少年郎被一群心怀鬼胎的人架上了龙椅,最后变成了那个鬼样子。
行昭半阖了眼睛,埋了埋头,耳边的王嫔还在柔柔慢慢地接着说后话。
“。。。高门嫁女矮门娶媳,陈阁老夫人喜欢王家娘子家教温驯,出身清白。。。惠妃妹妹后话儿便说得不大对了,嫔妾是托了皇上和皇后娘娘的福,二皇子懵里懵懂一个少年郎,嫔妾是日日挂心夜夜忧心,就怕他一个不细心就坏了差事。。。若说福气,还是淑妃娘娘的福气最好,儿女双全,六皇子处事稳妥,欢宜公主也是个端端正正的小娘子,一双儿女看在眼里,夜里都怕是要笑醒。。。”
说到最后,便扯到了儿女经上。
惠妃没有生养过,根本插不进嘴,手头揪了揪帕子,蜀绣丝帕哪里能受重力,立马就变成了一褶一褶的了。
行昭眼神定在那几番褶子上,王嫔是个聪明人,有的聪明人明哲保身,有的聪明人激流勇进。
她从来也没想到,王嫔瘦瘦小小的身子里还有这么大的出息。
话儿扯得远了,女人间一说话便发散得无边无际,坐了约有半个时辰,向公公沉着声儿,走得呼呼生风地过来了,一将手捞起来,行昭便瞅见了一方明黄色的圣旨。
前头的话儿太长又晦涩,行昭没记住,耳朵牢牢地抓住了后面的一句话儿。
“。。。朕之长女欢宜公主,毓德佳满,秀婉钟灵,赐婚下嫁于平西侯方祈长子,择吉日完婚,钦此!”
平西侯方祈的长子。。。
不是桓哥儿吗?
要嫁给桓哥儿的不是胡萝卜,也不是中宁长女,是。。。。
是欢宜!
行昭顿时觉得这个世间活得真是太忐忑刺激了。
ps:阿渊也想加更,但是年头忙年尾也忙,等过了繁忙期保证每天都很肥美。
第一百七六章 道喜
圣旨骈文蹩口晦涩,向公公挺直脊背,念得绵绵长长的,总算念完了,往前鞠了鞠,蒋明英便起身双手领了圣旨。
满堂哗然。
陆淑妃张了张口,有些说不出来话,隔了会儿才直愣愣地问他:“这是皇上什么时候宣的旨?”
向公公面上带善,十分和气,笑着将拂尘往臂上一搭,不着痕迹地恭维淑妃:“。。。今儿早朝下得早,下了早朝皇上便起了这道旨意,奴才往您这处走,又一拨人儿去了雨花巷平西侯府,您当真是好福气。。。”
淑妃手往椅上一搭,身子不由自主地往后倾了倾,整个人显得有些意外。
淑妃没接向公公的话儿,方皇后便只能强压住心绪挽场面。
“向公公还没用早膳吧?”方皇后笑着让蒋明英请向公公去外间吃面,只说:“。。。皇上记挂着淑妃和欢宜,自然是淑妃的好福气。淑妃的好福气既是自己挣出来的,更是皇上赏的,也是因为淑妃素日里为人和善积的福气。。。宫里头办完 的婚事,就该紧着欢宜的婚事了,小娘子不禁留,留来留去留成愁!”
淑妃面色缓了缓,扯开嘴角朝皇后笑了笑。
满室乌鸦鸦的一片人,摸清楚实情的没几个,有真心诚意朝淑妃道谢的,也有语气酸溜溜地不情不愿的,正殿里头闹闹哄哄一片,倒显出了来日的喜庆。
方皇后最后终是一锤定音:“都回去找东西给欢宜添妆吧!等正日子的时候再热闹!”
德妃最先告了退往外走,开了先头,下面的人就三三两两地起身告了恼。
最后偌大的正殿只留了方皇后、淑妃和行昭三个人。原本满当当的大殿瞬间变得寂寥起来。淑妃沉了沉声儿。嘴角扯了扯,发觉笑不出来,终是出言:“。。。我本是想叫欢宜嫁个清贵的翰林,日子过得平淡点儿也没什么不好,却被皇上拿去当了枪和挡箭牌使了。。。”
话到这里轻轻摇了摇头,笑得有些无奈:“尚了公主的武将,就像被皇家招安了,既是荣耀也是拘束。等欢宜生了桓哥儿的儿女。袭了爵,一代一代安安分分地在定京城里过着纸醉金迷的富贵日子,恐怕就再也看不见西北蔚蓝的天和翱翔的鹰了。”
淑妃都看得懂的局,皇后和行昭会看不懂?
善姐儿身份不够,那欢宜总够了吧?善姐儿身子不好,欢宜总好了吧?
尚主是多大的荣耀啊,可满朝问一问,除却那些身家已显颓势的勋贵世家看中公主带来的嫁妆和声势,谁还愿意娶回家一个公主来供着?尚主就意味着入赘皇家,住的是公主府。用的是公主的长史官,连别人称呼的都是公主驸马的头衔儿。
驸马听起来好听。却是个虚衔儿,否则渴望权势的贺琰凭什么不娶应邑,反而选择手握重兵,称雄一方的方家女?
桓哥儿是独子,尚了主,另辟了公主府,那他到底是算姓方呢?还是算姓周呢?
皇帝这到底算是补偿,笼络,还是进一步的捧杀?
昨儿个的皇帝是软了软心肠再不提善姐儿,可今日的皇帝却牢牢记得他最初的目的——不惜选择与皇后亲厚的淑妃之女,去压方家,这到底是算饮鸩止渴,还是稳操胜券后的胆大心细,就要看皇帝后面的动作了。
方皇后静默不语,淑妃一番话说完心里头倒是释然了。
四月的晨光还未褪去,探出个头的枝桠早已 了藤芽,行昭眼神静静地落在窗棂之外,尘埃落定之后反倒心安了,抿嘴笑一笑,小娘子的声音轻轻脆脆的,一番话却说得斩钉截铁。
“凡事都有两面,欢宜姐姐温和大气,表哥率直宽厚,抛开固有成见和猜忌,其实皇上也算是歪打正着。暂且不提这桩亲事带来的不便和拘束,只一条,舅舅家能有一个欢宜姐姐这样的媳妇,中馈主持教导儿女,总是不愁的吧?亲上加亲,锦上添花,更好。还请淑妃娘娘代阿妩向欢宜姐姐带个话儿,欢宜姐姐怄气不来寻阿妩,阿妩过些日子便找上门去兴师问罪。。。”
淑妃展了眉眼,笑着点点头。
淑妃一走,方皇后的身形便彻底软了下来,长长舒了口气儿,眯了眯眼,隔了半晌才说话:“。。。他到底没心软,善姐儿不行就欢宜上,存了心要将方家捧上了天,若方家再有过多置喙,或是有任何异动,史册上只会提一句‘西北方氏过犹不及’,他还是他的清白明君。。。”
他自然是指皇帝。
行昭探过身去,为方皇后拢了拢鬓间的那朵绛红绢花,抿嘴笑一笑:“皇上其实是心软了的,欢宜和善姐儿的作用是一样的,可欢宜总比善姐儿好上一百万倍。如果这是皇上的底线,至少他选了底线之内最好的选择。。。”
行昭一边说,一边脑子转得飞快,有一个模模糊糊的,从未考虑过的想法陡然窜了出来。
淑妃和皇后的关系不需要巩固,退一万步说,平心而论,方皇后一定是想六皇子上位的,不需要再用欢宜将六皇子和方家绑得更紧,皇帝不可能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在逐步削弱方家的同时,皇帝还想做什么?
,老六谁上位,方皇后都是名正言顺的太后,矛盾不大,只是六皇子上位相对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