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策 作者:董无渊(起点女频vip2014.03.29正文完结)
行明不以为然,今日的相看她本来就是十万个不乐意,二夫人忍着没说话,生怕让她再去换身衣服后,她就不耐烦去了。马车已经驶过两条大街了,行明放下帘子,婉拒好意:“我穿了,你穿什么?晓姐儿的病还没好,你就想染风寒了?”
行昭见行明没听明白,把话掰扯开了说,说的就不只有提醒衣饰的意思了:“定国寺素来是定京城里世家官宦女眷去得勤的地方,定云师太又不是个正经的,不打诳语的出家人,三姐姐仔细一面定终生,叫那老尼姑四处乱说。”
行明一怔,明白过来了,深闺娘子的名声本就是靠家眷世家相互传颂的,要是定京城真落下个贺三姑娘呆板滞讷的名声,那真是得不偿失,躲过了黄家,也难找更好地人家了。
“今日咱们无论遇到谁,撞见谁,三姐姐都要牢牢记得,要恪守本分,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啊。”行昭意有所指,前一世行明嫁得落魄,难保不是因为今日之事。
行明登时有些神情恍惚,眼神扫过车帐上挂着的正红如意结,这几日的盘算被行昭的几句话摧毁得分崩离析,而后两人一路无话。
定国寺位于定京城的西北角,背靠益山,前拥苍林,是太祖为潜心修佛的先太后修建的,绵延几百年,到如今已经成为了世家大族供奉香油的必进寺庙了。
现任主持定云师太,五十来岁的样子,眯着眼睛瞧起来慈眉善目,早早地立在山门前候着。离她几丈远的地方,站着的是一个穿着双福字八字晕靛青色比甲的矮胖妇人,左下首是一个站得笔挺,下颌扬得高高的清俊郎君,右下首站着的是一个撇着嘴,或低头玩腰间缨络,或四处张望的小娘子。
“怎么还没来,娘——阿元脚都站冻住了。。。。”撒着娇的便是黄家三娘。
黄夫人还没来得及呵斥,就看见不远处几辆榆木精制的青帏马车稳稳地停在了庙前的空地上。只见定云师太面容一喜,快步上前,又唤来小沙弥去给贺家人撑伞,太夫人踏在小板凳上,一下车,定云师太就大声唱了句阿弥陀佛:“瑞雪兆丰年,您一来,益山的雪都落得大些了似的。”
太夫人握着佛珠,双手合十,回礼:“阿弥陀佛,多日未见,定国寺越发巍峨雄壮了,是师太您的功绩。”
前面的两人你来我往间,后头的人也挨个儿下了车,行昭搭着莲玉的手先一步踏在了雪地上,转头一瞧。
雪白如玉,青伞似盖,背后有远山覆雪似眉黛有霜,近前有伊人红衣如烈焰绽放。
行明到底是披了那件玫瑰红的披风,侧扶门栏轻提裙裾,行止进退间尽是世家娘子的风仪与规矩。明眸皓齿的人儿,再一抬眸,眼神便如七夕夜晚间最亮的那颗织女星。
行昭一笑,上前牵过行明的手,往太夫人身后站住了。
“出家人不打诳语,贺家的小娘子果真是一个赛一个的教养好。”定云师太笑着侧过身,正好能看见黄家一行人正往这边走,又听她带了些歉意向太夫人说:“您来祈福,本该早早封了山门。黄夫人心甚诚,贫尼也只好放行了。”
太夫人笑着摆摆手,连说道:“不碍不碍,拜佛祈福本来是好事,要是因为我来,别人就来不成了,那不就成了坏事了吗。”
大概权势人家都有说黑成白,顺水推舟的本事,连出家人都能装作自个儿什么也不知道。
说话间,黄家已然走近。行昭明显感到手被行明紧紧一握,行昭仰头,行明向来是个喜怒行于色的,如今的神情,紧张不安相杂。
最先入人眼帘的不是最前头的胖墩墩的黄夫人,也不是穿着一袭紫衣的黄三娘子,而是一个抿着唇,眉间紧锁的,瞧上去不过十二三岁,却已有些风范的小郎君。
行昭心中暗道,难怪黄夫人敢提这门亲事。
先是小辈们互相告了安,到了黄小郎君,只听他沉声垂首,十分恭谨地作揖朗声道:“后生黄沛给贺太夫人,临安侯夫人,贺二夫人请安。今日风大雪急,夫人们切记注意脚下。家父嘱告晚辈,今日前行的皆是妇孺幼女,沛就理当担起男儿汉的职责来。”
太夫人连声说好,眼却瞥向二夫人。二夫人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得意,眉梢飘飞,她不曾想到黄夫人身宽体胖,生出的儿郎无论样貌与谈吐,都是这样的出色。
“不过几日没见您,这心里就像猫挠挠似的,直难受。今儿一见太夫人就好了!”轮到长辈这头,黄夫人先是同太夫人规规矩矩地问了安,又转首直冲大夫人与二夫人笑,同大夫人寒暄后,又同二夫人说话,语气却明显带了亲昵:“看起来腊月二十五果真是好日子呢!您们快往里间儿请吧,外面站着凉。听贺太夫人要来,我们家老太太拄着拐也非要来,又受不得凉,正在里间儿等呢。”
太夫人乐呵呵地应了,一行人便走上了定国寺前那一百零八步青砖阶梯。
行昭能感觉到有目光直直注视着这边,她原以为是黄小郎君,一抬头回望过去,却看见黄三娘眼带挑衅地看着行明,而出人意料之外的是,黄小郎君一步一步走得认真极了,眼神专注地落在面前的台阶上,半分余光都没往行明这处撒。
这是在为他选择相伴终生的正房妻室,行明虽万分不乐意,但也垂着头红了一张脸,他却恍若无事,连正常的羞赧与无措都没有。
这样的郎君,胸有成竹胜券在握,性格冷静自持,却不免薄情寡义,冷心冷肠。
一阵风吹过,行昭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战,她仿佛在黄沛身上,看到了贺琰的影子。
看到收藏在涨,阿渊就就像三伏天喝了冰水一样,超舒爽和开心!
第一卷 第二十章 拜佛(中)
行明今日穿的综裙长得委地,上阶梯时堪堪踩在了裙角上,不由惊呼一声。她身后的金梅眼明手快,一把将她扶住。
黄三娘噗嗤一声笑,惹得前头正说着话的二夫人转了头来,带了些嗔怪地问了声:“怎么也不小心点!”
行明红着脸没出声,倒是黄夫人笑着开口解了围:“我们年轻的时候也乐意穿长襦裙,宽衣水袖的,是好看。”
二夫人见黄夫人说这样的话,登时笑得愈发真心,亲亲热热地挽过黄夫人,二夫人身形瘦削又高,黄夫人有些矮胖,见二夫人弯着身子也不知和黄夫人说了些什么,两人俱是十分欢喜地笑出声。
行昭却注意到黄小郎君的眼落在黄夫人身上久久没移开,小郎君原先笃定沉稳的神情终于有了破裂,取而代之的是不解与委屈。
一百零八步阶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一炷香的功夫,一行人终于爬上了宝殿。
定云师太领着女眷先是在大殿里上了香,太夫人让人取来二十两金子当作明年的香火钱,定云师太笑着接了,又带众人往内里的厢房去,边说:“黄老夫人怕是等了有些时候了。”
黄夫人登时面有赧色,她家婆母做事向来随心所欲,本来是让她一道在下面等等贺家人,她偏不,还十分执拗直说“是我们家相看媳妇,哪有让太婆婆在下面等着的道理。这是还没嫁呢,要嫁进来了,是不是还要我去给她请安啊。”她也不想想,是他们黄家相看媳妇没错,可贺家是什么门楣,黄家是什么门第,姿态做足些有什么不好呢。贺太夫人今儿个都来了,算是万分给黄家面子了,叫贺太夫人去厢房见她,这是什么道理。
果然,听太夫人应了句:“刚刚听说黄老夫人今儿还是拄着拐来的。怕是被前些日子的那场官司折腾得够呛吧?”
后一句话是在问黄夫人,黄老夫人前段时间和娘家子侄,蹦?着打的那场钱财官司,怕是定京城里没有几户人家不知道。黄夫人脸上一阵火辣辣的,像被人当面扇了个巴掌,太夫人问话却不敢不答:“娘家子侄不孝。。。母亲更多的是伤心。。。”
太夫人不置可否的笑笑,没再说话了,众人也不接话,只有个黄三娘忿忿不平想开口说话,却被黄小郎君一把拉住了。
青灯鸣钟,藤蔓幽青,拐进寺庙深处,内里的厢房统一是青蓝的颜色,定云师太停在了第二间厢房门口,合掌告了退:“阿弥陀佛,外头冰天雪地的,厢房里暖和。黄小郎君若是闲来无事,去和静一师太手谈一局,也未尝不可。”
到底是有两个未出阁的小娘子在,已有十二三岁的黄小郎再与之同处一室,就显得有些不合适了。静一师太是定国寺顶有名的高僧,精晓佛学,玄学与论理。黄沛一听,登时喜出望外,与身后女眷告辞后,便跟着定云师太往佛寺后厢去。
定云师太与黄沛走后,黄夫人亲上前去踮脚打帘。一入内,暖气盈人,能嗅到醇厚的檀木佛香。有一穿着葡萄紫销金平袄,白胖眼小,五十出头的老夫人斜倚在老木太师凳,见有人来,便拄了拐慢慢腾腾地起身。
“您腿脚不好,就歇在炕上吧,不碍的。”太夫人先出言。
黄太夫人一笑,见过礼后没回话,眼神却定在了站在最后的两个小娘子身上,大的那一个十一二岁的样子,杏眼长睫,肤白唇红,站在那里背挺得直直的,长辈望过去也不晓得将眼神避让一点,黄太夫人心里有些不喜。又转眼看了看旁边的那个七八岁模样的小娘子,生得极好,圆圆的一张小脸,嘴角含笑,最重要的是眸色清亮,态度够收敛,眼神轻敛落在矮几上的剑兰叶子上。
“这两位就是贺家的小娘子吧?谁是三娘,谁是四娘?”
黄太夫人在明知故问,听长辈提到自己,行昭与行明却不好不上前行礼答话。
“见黄太夫人安,晚辈是贺三娘贺行明,这是行明四妹。”
两人间,由行明代为回话。
黄太夫人让人将二人扶起,又一人给了一个翡翠嵌宝缨络,一对老银裹白玉手镯,行昭与行明谢过后,又听她问读书读到哪里了啊,女红上可会绣屏风了啊,琴棋书画精哪一样啊。
都是由行明一一回了:“。。。行明读到四书,四妹将启蒙还在描红念《孟子》。。。能绣小手绢了,还在学平金针法。。。”
话还没答完,黄太夫人就轻笑一声说:“才学到平金针法?我们三娘和你差不多的年纪,如今都能绣盘条纹夹金丝枕巾了。”
黄三娘跟着黄夫人身后,听完便不由自主地往前倾了身,眉梢间有得色。
行明不晓得该如何接话了,转头向二夫人望去,二夫人正要启唇,就听太夫人缓缓说:“秉德朝的贺皇后曾经给我们家留下过四字家训,明善端逊。最后一个字儿,逊字儿,是‘危行言逊’的意思,讲究行为正直言谈谦逊。黄家以诗书传家,在老姐姐身上却半点瞧不出来。”
黄太夫人将拐杖“嘭”的一声杵在地上。黄夫人浑身一颤,心下悔恨,生怕失了这么一桩好亲事,更怕沛哥儿被婆母做主配给她娘家的侄女,连忙跳出来圆场,拉住黄太夫人,笑着向大夫人与二夫人打岔:“说到秉德朝的贺皇后,就不能不提这定国寺的素斋了,听人说贺皇后最喜欢吃的就是定国寺里的素三珍,也不晓得是真是假。”
二夫人心下有气,甚是佩服太夫人老人老练,还没见过这黄太夫人,就能铁口直断,扭过身对黄夫人置若罔闻。大夫人是个好性的,帮着打圆场:“贺皇后都是我们这辈儿的祖姑母了,祖姑母喜不喜好吃素三珍,我是不晓得。我却晓得二夫人是喜欢吃的。”
黄夫人便笑,看了眼扭身专心看墙角那颗菩提树的二夫人,嘴里发涩,一想到黄太夫人娘家的侄女嫁进来的场面,便心里发慌,放低姿态去哄二夫人:“那可真是瞎子撞到福字儿,运气来了呢,正好,今儿里就点了素三珍!两位老太太,大夫人二夫人往隔间儿请吧!”说着便去挽二夫人,二夫人觑着太夫人的神色如常,也不好再作态了。
一行人围坐了一桌,点的是定国寺闻名的素斋,虽无荤腥,但也鲜香扑鼻。
太夫人是个镇定的,出口呛了人,还能神色从容的说笑谈天。黄太夫人却只吃面前布的菜,也出声不回应。一顿饭靠着黄夫人活跃,大夫人时而凑个趣,倒还吃得不算沉闷。
用完午膳,黄三娘想去看佛像壁画,黄夫人拗不过,便让贴身妈妈跟着,又唤来行昭与行明问要不要一道去,行昭不大乐意去,行明却是个画痴,有些跃跃欲试。
太夫人见状,笑着嘱咐:“想去看看就去吧。今儿个佛寺里没多少外人,带上帏帽就行了。”
行明笑盈盈地应了,拉着行明便往外走。
将竹林长廊,便碰上了迎面而来的黄小郎君,黄三娘走在前面,快步就往长兄身边凑,便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