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策 作者:董无渊(起点女频vip2014.03.29正文完结)
话儿很简单,行昭一只手被六皇子拉在身后,一只手却缩在宽大的云袖里攥成了一只拳,她背对着六皇子,自然看不到他抿成一条线的嘴,也看不见他闪得极亮的眼眸,可她能感受到。
六皇子手心好烫,就算隔着袖子那层软缎,行昭好像也快被温度灼伤了。
将身侧的人护得周全。
何其难!
莲玉跟在后头,目瞪口呆,她比自己姑娘年长几岁,儿女之情就算没遇着过,也听见过,愣过之后四下张望了下,得亏崇文馆建得僻静,竹影丛丛中,只有隐隐约约看见两个人影在,否则。。。
莲玉赶紧摇头,不能有否则!
可是。。。额。。。六皇子这算不算该出手时就出手呢。。。
莲玉想了些什么,行昭自然不知道,她忙着将手从六皇子手里挣开,敛过裙裾三步并作两步小跑上崇文馆,身子僵直地朝常先生行了礼,便安安分分规规矩矩地拿笔载文。
行昭满脑子都是事儿,自然也没有注意到身后的顾青辰注视了她良久。
皇帝着手西北之事像老妇人绣锦屏,一段儿一段儿的,遣了陈贺两人去了西北之后,贺现便提了一道折子上书,说是西北民生安定,战乱之苦已经过去,启奏皇帝请求提升税收。
皇帝朱批御笔驳回,并下令“五载之内,平西关以南免除苛捐杂税,乡绅大户之产过继、贩卖、捐赠皆由本宗族做主”。
皇帝一手反间计玩得好,贺现当黑脸,皇帝唱白脸儿,无论耕种平民,还是乡绅世家都只有感激皇恩的份儿。
两厢一比较,原本方家人的威望与好处就显得不那么重了。
方皇后一码事儿一码事儿地告诉了行昭,问行昭怎么看,行昭神色挺淡定的,只这样说:“提折子上来的是贺现,可皇上御笔亲批下去担当军草粮饷督查主事的却是陈显之子,慈母多败儿,放在陈家就是老子能干,儿子就弱了下来。陈显之子陈放之才疏且志浅,担着一个主事的名头,实在活儿,出风头的活儿却被贺现抢了过去,陈贺两家既无姻亲关系,又没亲眷牵连,一个聪明的心大的,一个蠢的不甘心的,两个人放在一起迟早出事儿。”
贺现是贺家人,他多本事啊,本事到让贺太夫人忌惮。
把他放在陈放之手下当差,他能甘心吗?一次两次地夺权,陈放之会不采取措施?
方皇后笑着摸了摸行昭的头,连声称:“有时候隔阂与嫌隙只需要一句话而已,好好安排,结盟不睦,成何大事?”
陈贺两家的结盟长不了,各家都在往自己兜里刨好处,前世陈家一马当先,把陈婼推上皇后宝座,贺琰无不懊恼,可一看自家嫡女,一颗心落在晋王周平宁身上没药救。
行昭抿嘴笑一笑,轻轻甩了甩头,想把周平宁从脑海里给甩出去。
年一过完,到新春的雪化得干干净净的时候,行昭就该行除服礼了,算算日子,方福已经过世三年,行昭在小佛堂毕恭毕敬地给方福上了三炷香,结结实实磕了三个头,沐浴更衣,更的是杏红的高腰襦裙,许久未穿这样鲜丽的颜色,一上身便显得有些突兀。
ps:明天改bug吧!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
第一百八二章 除服
行昭埋头理了理蹙了三圈金线的袖口,金线有些膈人,指腹一点一点抚摸过,既像摸过豁了口的茶盅沿儿,又像抚摸过那段难耐的时光。
方皇后掌在椅背上,手紧了紧,望着行昭笑,笑着笑着,眼眶便红了,一道就着帕子擦眼泪,一道儿遮掩失态,笑着朝行昭招手“你哥哥来信了,昨儿个夜里回事处呈上来的,估摸着你睡了,便没叫你。”
行昭接过信笺,薄薄一层,拿青泥封的口还没开,信封上写“吾妹阿妩亲启”,字儿还是原来的字儿,可笔锋勾连处却多了些圆滑,行昭笑着指给方皇后看“原先哥哥写鹅头勾,恨不得横平竖直都写出个棒槌来,如今却也晓得软一软,弯一弯,写出来的字儿才更好看了”
“东南未平,外有海寇,内有大家乡绅,景哥儿学一学忍功也好。”方皇后搂着行昭,说得有些漫不经心。
百炼成钢,景哥儿一共寄了三封信回来,她一封,行昭一封,方祈一封,笔墨通信寄相思,可正经的话儿能白纸黑字写下来?过驿站,通宫门,辗转到了她手里,其中有多少人摸过,算都算不清楚
寄给她的信上无非写了些不痛不痒的话儿,“福建多海产,海参补气,宝鲍养血”,要不就是“东南天气时阴时阳,所幸阴天之时不必出海,海寇之患尚在一日,东南渔民惴惴一日”,只在最后提了两句桓哥儿的婚事。“得蒙圣恩。欢宜公主下嫁方家表弟。景归时必至”。
景哥儿去东南之时,方祈派了十几个幕僚跟在景哥儿身侧,得蒙圣恩四个字,否则照景哥儿的个性怎么可能想得到这一出。
景哥儿怕是也挂心这封信送到她手上的时候,已经被人给看过了。
被谁看过?
自然是皇帝!
方皇后胸腔之中陡然涌起一番汹涌澎湃的恨意与杀机,那日往定国寺相看善姐儿,静一师太与她独处半个时辰,言说“既是来拜见药王菩萨。那便让贫尼为皇后娘娘把一把脉,可好?”,佛家中人太多颇通医药,静一把脉把了将近一刻钟,隔了良久才叹了叹只说了一句话“世间因缘皆有定数,有的人夫妻缘分相短,有些人子女情分不足,此番不足可因天注定,亦可因人为之故。”
登时犹天打雷劈。
照静一的意思,她没有儿女缘分是因为人为缘故吗!
大婚二十余载。她从未有过生养,几十年了太医原先拿“静养休整”来搪塞她。到了后头连“皇后娘娘脉络壅蔽,只怕是不易有孕”的话都说了出来,她便也死了心。
可,究竟是她自己不能生,还是有人不想让她生!
方皇后气息沉了沉,她从定国寺回来,一度终日心事重重,这些话却不能和行昭讲,闷头自己个儿给吞下,静一是说了真话还是受人指使,到底是因她之故还是另有蹊跷,方皇后连想都不敢深想下去。
皇帝心软却多疑,她一直都知道,皇帝从未卸下对方家的防范,她也知道,可她却始终不敢想象,从一开始成亲,那个偷偷塞给她酥糖的少年郎就在防范着中宫,连子嗣都不能让正宫怀有!
行昭靠在方皇后怀里,安安静静地看行景写来的信,长篇长篇的全是岭南名胜,或是钟楼古建,不像是去上任领差事的,反倒像是游山玩水的。
信只有三页,一个字儿挨着一个字儿瞅完了,行昭有些意犹未尽,又翻过头来再看一遍,正想仰脸笑,却陡然发现方皇后的面色变得铁青,连忙正起身来,轻声唤了一唤“姨母姨母”
小娘子声音埋得低,方皇后身形一颤,回过神来,眸光晦暗不明地看了看自己一手教养的小姑娘——杏眼桃腮,肤色白白的,这点像方家人,眉眼长得浓烈又像贺家人,七八岁的行昭像支挺直的玉兰,十几岁的小姑娘却慢慢长成了一朵潋滟的牡丹。
难怪老六喜欢。
年少的人们总以为自己将情思藏得巧妙,哪晓得情窦初开的小模样哪里藏得住啊
她的处境像卫皇后,若是老六娶了行昭,未尝就不是多了个陈阿娇。
方皇后敛了敛眉,抿唇笑了笑,一道儿笑一道儿摇头,索性岔开了话头“你哥哥送了些土仪来,我往各宫都送了点儿,给你留了几个小木偶人儿,做得蛮好,穿的都是蓑衣草裙,和咱们定京不一样”
行昭若有所思地瞧了瞧方皇后,再轻轻点了点头。
等过了午晌,欣荣倒来了,她的长女才一岁来点儿,小鼻子小眼儿的,还不太会说话儿,在嬷嬷身上待不住,伸长了个脖子要往自家娘亲身上爬。
行昭一颗心快化了,就像见着了惠姐儿的小模样,从嬷嬷手里接过襁褓,轻声哄着她。
小姑娘一本正经地抱着小姑娘,欣荣看着好笑,见长女待在行昭怀里倒是静了下来,便扭身安心和方皇后说话儿“临安侯长房颓了下来,三房在西北争气,我公公是个沉不住气,眼皮子又浅的,直说‘贺家三爷不也有个女儿吗?若是三郎当时定的是贺现的女儿,如今该多风光’,话儿前脚传到公主府来,我婆母后脚就过来了,又是和我商量着纳吉的日子,又是商量着什么时候再一道儿见见贺二夫人,家里总要有个聪明人镇得住,否则一家子都过得难受。”
欣荣公公,王大人一向没什么才名,看贺现如今如鱼得水,起了心唠叨两句,却遭王夫人摁了下来,倒也不算什么大事儿。
方皇后也笑“你公公一向眼皮子浅,可好歹还算听你婆母的话,翻不起什么浪来。”顺势接过后话“王三郎的婚事你们且商量着办吧贺三娘今年该多大了来着?”
后一句话是在问行昭,行昭一头放了拨浪鼓,一头回话“三姐今年该十四了。”
两年的时间,够不够忘掉一个不可能的人?
行昭不敢肯定,便又加了一句“二夫人就这么一个女儿,怕是想留久一点吧?”
“十五岁嫁过门,刚刚好!”欣荣也退了一步,单手搂了搂行昭“阿妩也甭舍不得你姐姐,到时候求了皇后娘娘赐头一抬嫁妆,贺家也风光,王家也风光了,你三姐铁定高兴!”
方皇后可不想贺家风光
行昭抬了眸子,展颜一笑,欣荣这分明是来给王家求恩典来了。
女生外向,女生外向,皇帝嫁个媳妇给方家,不就等于方家多了个女儿吗?
“行了,就这个冬儿嫁吧,也甭赐头一抬嫁妆了,大不了本宫让阿妩多给些添妆礼。”就算是行明,方皇后也不愿意给贺家做脸面。
三句两句定下行明的婚期,欣荣算是完成了自家婆母交待的任务,东扯西扯扯到九城营卫司上头“驸马整日整日不着家,我派人去一问,要不在兴盛楼要不在画舫,这家请完客那家请喝酒,喝得醉醺醺地回来,还想亲元姐儿九城营卫司也不晓得在做些什么,各家都活动开了,他们也不看看驸马管些什么?驸马就一个看尺丈长枪的,管得了他们的升官发财?”
王驸马年前换了差事,皇帝让自家妹夫去看九城营卫司的兵器,算是信重和恩典。
有些事儿是瞒上不瞒下的,九城营卫司是大周兵力的重中之重,执掌兵符的只有皇帝,在下头任将帅的便是皇帝信重爱护的心腹之臣,庶人梁平恭去西北之前,便在九城营卫司领差事。
九城营卫司在进行什么人员调动?
行昭当下留了心,一入夜,方皇后打探到的消息也过来了“九城营卫司大多都是城东的军户家在领职,梁平恭死了两年,他一去,带走的那些人空下的位子也有两年没人坐了。九城营卫司的佥事大多是世家出身,可下头的使领却要从这些军户人家里头选,如今一个一个都活动开了。”
行昭安安静静地听,心里头闪过一个念头。
“或许这些佥事,也要从这些军户人家里面选了。”
皇帝遣了文官去西北掌住财权,再遣武馆去西北接任军权才算有始有终,可遣谁去呢?遣有一定根基的武人去,皇帝怕再现一个方家出来,可若是遣个无根无基的人去,怕是要被西北的那群狼啃得渣滓都不剩。
九城营卫司是天子禁脔,进去镀层金,再带着人手去西北,面子里子都有了,选几家军户,没根基没靠山的,掌起来也方便。
皇帝没这个胆子掌得住方家,只好退而求其次。
方家人在西北一忍再忍,等新的守备一去,也该爆出来了。
行昭慢慢地等,当晚提笔就给行景写了长信,语气含糊地提了提罗娘子,隔了十几天,行景的信就又到了,只寥寥写了几个字儿。
“先立业后成家,海寇未平不归京。”
没说对媳妇儿不满意,只说要等等去媳妇儿
方皇后便笑,直说景哥儿将方祈的倔气学了个十成十,背过身便托欣荣给罗家通通气儿,意思是你家的小娘子,我们家定下来了,等正主儿一回来便铁定娶你们家姑娘。
罗家愣了三天,才回了话儿,只说得先想想。
行景想娶,人家小娘子还不想嫁呢!
方皇后瞬间惆怅了。
第一百八三章 早产(上)
其实想一想也觉得能理解,人家罗家书香世家,几辈子没失过体面,人家凭什么把金尊玉贵的小姑娘嫁给行景。
方皇后如今有天下母亲都有的忿忿不平——自家的瓜是香的,自家的地是肥沃的,更甭提自家的小郎君,八尺男儿汉,又高又壮,长得是星眸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