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策 作者:董无渊(起点女频vip2014.03.29正文完结)
有说是‘自家庄子上结的果子,又脆又甜’,来人是太夫人身边儿的张妈妈,神情很熟络,臣妇没让那车年礼进府,让她拉回去,她不拉,便把车上的东西分给了东边市集上的摊贩。哪晓得第二天,她又送了一车一模一样的年礼来。”
“可是收下了?”
刑氏摇摇头:“也没有,又分给西边市集的摊贩了。听着景哥儿要回来了,贺太夫人是想同方家把面子活儿给糊全…”
贺太夫人哪儿是想把面子情糊全啊!
分明是要表明立场!
皇帝不惜捧起贺老三,也想让贺家站在二皇子的阵营里,贺太夫人这是破釜沉舟,在和方家示好了!和方家示好是什么意思?是明确表示要站在六皇子立场上!
想想也是,行昭指给六皇子,贺老三一向和这个侄女儿没多大的情分在,可贺太夫人和贺琰不同,只要六皇子上位,贺琰就是国丈了!论他贺老三,贺老二,贺家的根本还在长房的手上!
贺太夫人把贺琰屁股后头的一摊子烂事儿清理得妥妥帖帖的,不可能看不出来皇帝是属意老二即位的,如今却甘愿在这摇摇欲坠之时,目的明确地摇旗呐喊要和方家和老六站在同一立场上,助老六登基一臂之力!你要破釜沉舟,就不怕皇帝来个釜底抽薪,明目张胆捧贺老三?
贺太夫人立身端不端,心善不善,这另论。
必须承认,这老太太胆子真心大。
“第三天呢?”方皇后轻声问。
“侯爷收了。”刑氏拧了拧眉“只收了几壶陈酿好酒,其它的都退回去了,也没回礼也没请那张氏进来喝口茶。过后贺家就没再送礼来了。侯爷拿这酒招待了同僚,还特意点出来这酒是贺家送来的,臣妇怎么劝也劝不听,旁人甭以为咱们家和贺家言归于好了吧?到时候景哥儿回来了,面皮被糊上了,再撕开又得疼一回…”
“不担心,景哥儿哪儿也不去,雨花巷不回,九井胡同也不回去,他和同僚住在驿馆里头,住几天还得回福建去。”方皇后语气松了下来“哥哥这样做有他的道理…”又是一笑“到底平不下心气儿来,这时候都要再摆贺太夫人一道…”
贺太夫人先是拿行景的前程优劣来求和,如今再加大筹码,要以贺家的明确储君态度来求和——方家再加上一个贺家总能推六皇子上位了吧?到时候两边都是大赢家,都赢得个盆满钵满的。
可惜方家这都没领情,这头收了酒,那头就拿出来宴客,满定京到处说,这不是在皇帝跟前给贺家长房上眼药吗?
贺家长房本就惹了皇帝的厌弃,这回不安分地想勾上六皇子那根线,结果被方家捅了出来,皇帝要不抓紧捧贺老三的节奏,要不抓紧打压长房,最好是打压得行昭背后除了方家再没其他的势力支撑,皇帝这才能放心。
行昭抿嘴笑,欢宜是孕妇,容易饿,见气氛松缓下来便捂着肚子说饿了,行昭领着欢宜去找吃的,膳房麻溜地揉面,剁菜,勾芡,上头卧了个单面儿煎得金黄的荷包蛋。
欢宜拿着小勺,小口小口地吃,行昭手脚麻利地剥了个橘子,将白色经络如数挑出,一瓣一瓣儿像月牙儿似的摆在甜瓷小碟儿里头,素手推了过去。
欢宜一小碗面儿吃完,心安理得地吃起橘子来,觉得不酸,勉强吃了一瓣儿又问小厨房要了一碟儿山楂片,一边吃一边笑眯眯:“几个硬气人儿凑一块儿去了,平西侯不领情,理所应当。哪晓得阿慎也不领情,听我跟他说了这桩事儿,直说平西侯做得好,原话儿怎么说来着?哦…‘凡事皆在精不在多,二哥背后这样多人捧,自个儿也没这个意思,有什么用?贺老太太处事太阴狠,贺琰是扶不起的阿斗,一粘手就甩不掉了,有他们支持还不如没有来得痛快。难不成没有,我就输定了?’”
行昭能够想象得到,六皇子坐在大书桌后,单手执书卷,风轻云淡却意味十足说出这番话的模样。
六皇子没在她面前说起过贺家人,从来没有。
这是她头一次听见六皇子这样评价他们,她的至亲血脉们。
有贺家支持着上位,自然胜算更大,贺方两家,文武双全。
可明目张胆地摆了贺家一道,老六却一点儿遗憾都没有,纵然有他看不上贺家的缘由在,可怕她为难的缘由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吧?
江山女人,希望不是她自作多情,她能不能奢想,在阿慎的心里头,亲眷与挚爱,比江山来得更重?
“难不成没有,我就输定了?”
行昭心头一颤,觉得那份感情已经从喜欢变成了,爱。
入了盛夏,行景策马而归,得先进宫来给皇帝请安,行昭便顶着烈阳候在顺真门等他。
远处原先有一个很小的点,慢慢疾驰而来,黄尘飞扬,骏马仰首一嘶,马蹄儿停了下来,交叉踱步。
行昭仰起脸来,眉眼舒展,粲然一笑,朗声唤道:“哥哥!”
第两百零四章 兄妹
烈阳如歌,激昂悠长。
行景撩袍翻身下马,解下披风一把扔给身侧侍立的宫人,眼睛亮得很,神情专注地静静地看着三年未见,俏生生立在眼前的胞妹。
三年的时间,足够一个半大的小娘子长成如今这个模样了。行昭穿着绣梅花天青色的上裳,流波水天碧的综裙,头发结结实实地挽得很高,额头便全露了出来,整个人都显得很挺拔隽秀…
以前的白白圆圆的包子脸,梳在两边的团子髻,笨笨的粗短的手脚全都在成长中慢慢地变成了少女的模样。
行景是个憨小子从来不晓得该如何表达,望着行昭闷声闷气地答了个:“诶!”
这是在回应行昭将才那声哥哥!
行昭无声地笑起来,什么话也没应,伸开双臂,将行景一把抱住,十七八的少年壮得像头牛,身形又宽又高,行昭的头刚好在行景的胸口,一抽一搭地哭,哭得把行景的衣裳都氤氲出了一大片水汽儿。
什么男女七岁不同席的狗屁规矩!
圣人是没有情感的,圣人眼里只有天下苍生,她是凡人,她的哥哥是凡人,她一家子都是凡人,他们屈从于比山川更恒久的情感,屈从于内心的柔软与腰上的软肋,屈从于旺盛的泪水与欢笑。
“哥哥!”行昭抽着气儿又朗声唤一声。
行景抬头掐了掐山根——这个被迫长大,流离闯荡的爷们儿突然好想哭,又朗声应了个唉,大掌迟疑少许,轻轻拍了拍小娘子后背,有些手足无措:“骑了三天马,身上脏得很,仔细被泥沙迷了眼睛…”
实在是憨得很!
行昭一边哭一边咧开嘴笑了起来。
到底还在顺真门前,行昭痛痛快快哭过一通,把眼泪鼻涕全擦在了行景的衣服上,退了三步,仰头看行景。
好家伙,往前不过是身形像方祈,如今似乎脸貌都有些像了,长得壮实得像头牛,晒得黑黢黢的,浓眉大眼的,唯一不同的就是没胡子。若说三年前行景的眼神像把开了封的刀,如今就像藏在水底下的无影剑,一点儿波澜也没有。
行景得先去仪元殿,行昭顺道同他一起,兄妹两沿着宫墙慢慢走。
行昭每回哭完,一张脸都是红彤彤的,半天都没缓过来,一肚子的话奈何嗓子又哑又在抽搭,说不个全儿。
行景瞅着妹子憨笑,边笑边比划:“…舅舅来信说有人在顺真门接我,我以为是林公公或是向公公,哪晓得远远望过来却是阿妩…”想问行昭过得好不好,再一想,住在凤仪殿姨母铁定是将自家妹子护得牢牢实实的,再问是不是有点多余?可他还能和小姑娘说什么?行景有点紧张,指领营里全是大老爷们儿,俏生生的小姑娘他甭说没见过,连声音都没听过——哦,就一回,出击追海寇前天晚上有贩货的小姑娘乘船在海上吆喝问要不要甜糕…
行景猛地甩甩头,怎么就平白无故想到甜糕了!
“福建怎么样?吃得惯不惯?海面宽不宽?捉海寇是要行船去追吗?马能上船去吗?”见行景满肚子搜刮话的窘迫样子,行昭捂嘴笑,干脆哑着嗓子率先开了话头。
行景无端松了口气儿,说起老本行便顺溜多了:“很好的地方,山清水秀。开了。岸之后,来往船只就很多了,挂长帆底厢起得很高的是富贵人家的船,精简木料齐整的大多都是商船,也有捕鱼船,都是三两凑在一起,穷苦人家得互助,否则牵不起网,收不上大鱼。”说着说着便笑起来“当然要乘船去追,海寇海寇嘛,靠的是海,吃的也是海。我一开始没坐过船,第一次上船正好遇上海浪,颠得我哟,把前天吃的东西都吐出来了…之后就好了,就像骑马一样,头几次骑会腰疼腿疼,之后就觉出了乐趣来了。”
少年郎说起来,纵然有所按捺,但行昭还是看见了一丝眉飞色舞。
静静望着行景,无端笑起来。
前世的金丝雀,今生变成了翱翔天际的鹰,没有什么能再束缚住他的臂膀与心胸了,贺太夫人不能,贺琰更不能。
一路走到仪元殿,都没遇着多少人,到了东厢,托向公公去通禀一声,没过多久,向公公便出来了,拂尘一搭,面上在笑:“今上身子骨有些不畅,扬名伯隔几日再来可好?”
行昭偏头一望,从内厢的窗棂的缝儿里蹿出来几缕白烟,心下了然,抬头望行景。
行景恭谨地跪在天台上,朝正殿磕了三个响头,再起身笑着朝向公公颔首示意,照例问询几句:“皇上可有大碍?明儿个再给皇上磕头可好?”
“约是天儿热起来,积了暑气。”向公公乐呵呵地往回一望“伯爷甭急,您磕的这三个响头,奴才一准儿替您带到圣前。”
没明说时辰,行景心里有了个谱儿,同向公公寒暄几句,转头出了仪元殿,走得渐远了才问行昭:“皇上如今还在上早朝吗?”
行昭一惊,随即笑起来。
行景憨是憨,他是在自个儿人跟前憨实,哪有狼崽子是当真憨的?
“一旬里头,除却沐休差不离得有十七八天上着早朝。”行昭压轻声音,斟酌着用了个词儿:“今时不同往日,皇上也是五十的人了。”
人老了,容易糊涂,在女色上犯糊涂,在定主意上犯糊涂,最怕的就是自己还以为自己不糊涂。
行景点点头,没再说话。
从顺真门走到仪元殿,再从仪元殿走凤仪殿,行昭养在深闺,哪儿顶着日头走过这样长的路,将走进廊间,莲玉就很熨贴地递上了镇凉的酸梅汤,行昭转手递给行景,行景边喝,行昭边拿湿帕子帮行景麻利地把衣服上的灰掸下来,又从怀里掏了张帕子让行景把脸给擦一擦,边附耳交代几句:“…潇娘嫁回了西北,欢宜公主有了孕,皇后娘娘抓紧火力在给你寻亲事,今儿个怕主攻的就是这块儿,哥哥自个儿想好话头。罗家娘子当真不错,长得也跟画里人儿似的,哥哥心里头先拿好主意,也甭在皇后娘娘跟前表明态度,是哥哥娶媳妇儿,哥哥得稳着点儿,咱看看先!”
方皇后和行昭想的不一样。
方皇后看中的是罗家的家风和罗家嫡长女能撑起的门楣,而行昭考虑更多的是行景的喜好——当然能两方都满足,那就是顶好的了。
行昭说话慢条斯理的,行景听得直点头。
说实话,娶哪家姑娘,他都没意见。既然方皇后觉得罗家好,那罗家肯定有可取之处,他的婚事和行昭的婚事不一样,阿妩是女儿家,只要做兄长强起来,娘家硬气了,她才能过得好——想一想母亲,也就冲舅舅不在,姨母失宠的时候,旁人才敢乱动心眼。
蒋明英掀帘出来,笑吟吟地先给行景深福一个礼:“…皇后娘娘候了您许久!”
行昭站在前头伸开手,帮行景打帘。
方皇后情绪一向内敛,又约是娇养女,严养儿的缘故,等行景郑重地行了大礼后,这才温声说话儿:“回京几天?”
“十五天。”行景舒朗抬头,神情欢快起来:“补足往年沐休和年假,去雨花巷看看,再看看阿妩,等皇上的圣旨下来就再回福建去。您知道的,福建闹海寇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小打小闹,但是遭殃的是那些穷人家的渔民,花了三年大力气才平定下来,还得巩固几年。”
方皇后也笑,挥挥袖子:“官场经说给我听,我也不懂,留着给你舅舅说去。”看了眼行昭,又道:“听说你妹子的指婚了?”
行景眉心一拧:“一早听说了,怕信被拦,只在信里提了两句,没深说…”愁得很“怎么定了六皇子?往前见过那家伙一次,眉清目秀的,脸白手更白,一看就不是良配!”
行昭就着帕子,捂嘴轻咳了两声。
方皇后是想拿行昭的婚事做个铺垫,再平顺地过渡到行景婚事的重要性上,一听行景的反应这么大,顿时乐不可支起来。
壮汉都瞧不起小白脸…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