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策 作者:董无渊(起点女频vip2014.03.29正文完结)






    感谢贺琰,让这个憨少年被迫成长。

    步步高的调子被唢呐吹得高极了,行景走得虎虎生风,身后的罗大姑娘腰肢柔软。一双纤手轻拽着大红连心绳。轻轻巧巧地小步往前走,白腻的皮肤和大红的绸子混在一起。明艳得像开在春日里的牡丹花儿。

    行昭立在游廊里,目不转睛地看着行景由远及近地走来,好像看见了一个十三四的只晓得傻憨笑的少年郎慢慢穿过岁月而来。陡然间就变成了眼前这个挺拔勇武的年少功成的将军,像皮影画,也像暮色下的剪影,有一个粗略的轮廓,然后凑近一看,却发现原来时光与磨难已经过去了这样久,就到粗略的轮廓慢慢地显出了清晰的眉眼。

    行昭静静地看着,眼眶有些发潮。

    邢氏则单手揽了揽行昭。

    这两兄妹一路走来有不容易,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行景个小兔崽子是个没心没肺的,认准个目标卯足今儿往前冲就是了,男儿家情感也不会太细腻,也到底没亲眼看见自个儿生父生母的那场争斗,在沙场上摔打摔打,出一身臭汗,便能豁开心胸往前看了。

    小娘子却有些不一样。

    “过会子拜完堂,你得去里间瞅瞅你嫂子。”邢氏给行昭轻轻地咬耳朵。

    行昭转过头来,眼中含泪望着邢氏笑,心里一再告诉自己,这是行景的大喜日子,不能哭,绝对不能哭,哭是不吉利的。

    拜堂当然拜的是贺琰,和方福的牌位。

    行景没有抬眼看贺琰,再拜高堂的时候偏了偏,对着黄花梨木桌的中央磕得十分认真,罗大娘子跟在行景的后边儿依葫芦画瓢地磕下头去,贺琰不是没有注意到行景的小动作,却什么也没说。

    唱礼官偷偷瞄了眼贺琰,松了口气儿,再扯开了嗓门,十分喜庆。

    “新人礼成!”

    礼成之后,新娘子被送到洞房里面儿去,新郎倌儿得拿金秤杆将红盖头给挑开,夫家的女眷们得守在新娘子身边儿热闹地陪着坐床,新娘子不能多说话儿,可气氛不能冷下来,时人娶亲男女双方大多都没见过面儿,借着这个机会,认人的认人,攀亲戚的攀亲戚,新娘子也能老老实实地坐在床沿上歇一歇。

    行昭是行景的亲妹妹,自然义不容辞。

    去的时候恰好碰见了陪在贺二夫人身边儿的行明,这还是行明出嫁这么些年,行昭头一回见着她,行明一见行昭便迎了过来,存着话儿想说出口,偏偏近乡情怯干脆过来大大方方地挽过行昭,笑开了:“咱们先去陪大嫂!有话儿用膳的时候接着说!”

    行昭望见她也笑,行明又长高了些,明明都嫁了人了,还在长高!脸色也很好,穿戴也好,笑起来就像小时候的样子——一笑,一双眼睛便弯得再也找不着了。

    她在王家过得还不赖吧?

    有什么话儿等会儿说,当务之急是见新娘子。

    行昭进去的时候。罗大娘子刚好被喜婆搀扶着落了座儿,人一见行昭进来便陡然静了下来,隔了片刻,才有人朗声笑着打趣了。“正经小姑来了!伯爷夫人过会子得拉着亲小姑的手好好叙叙衷肠!”

    “瞧您说得,叙衷肠也得是和景哥儿叙!有了媳妇儿,谁还顾得着妹妹啊!”

    女人们喜欢说这样的打趣话儿,也喜欢听这样的玩笑话儿,哄地一下气氛又热闹了起来。

    先头说话的两个夫人,行昭都不认识,也不打算认识——无非是贺家旁支的女眷,不晓得是贺家多少辈儿的亲戚,住在九井胡同里。靠着贺家的势吃喝生存。

    行昭敛眸笑着福了福身,算是全了礼数,笑道:“和谁叙衷肠也得将盖头先撩开了不是?婶婶们不忙慌,吉时却是铁板定钉定下来了的呢!”

    喜婆也在旁边儿附和。

    行景拿着秤杆稳稳地撩开了红盖头,罗大娘子的脸便出现在了羊角宫灯的暖光下,微翘的擦得鲜红的嘴唇,粗粗的黑黑的一对眉,黑白分明的眼睛,挺翘的鼻子,很鲜活的形象。赏山茶的时候模样还没长开,如今上了妆绞了面,是正正经经、十分美貌的姑娘了。

    往前给行昭的印象是这个小娘子有点儿骄纵,再后来说了几句话之后,却觉得人家骄纵得有道理有分寸。

    不是什么都能忍,也不是什么都值得忍下来。

    行昭再来一世,私心觉着自个儿开头有些矫正过妄,过犹不及,偶尔仗势欺人一下又不会死。

    盖头一掀。罗氏便只看见了眼前的行景。傅得再白的粉也透漏出了红,眼神往下一躲。分明是在害羞。

    见惯人事的夫人们又笑开了,新房里头笑闹开了,前院的人请行景去敬酒吃席。

    行景往行昭这处看了看。行昭忍俊不禁,板正一张脸轻轻挥了挥手,像在赶苍蝇。

    壮汉兄,您可就放心去吧,有你家妹子在这儿,谁能欺负嫂嫂啊。。。

    行景一走,新房的气势随即松了下来,女人们聒噪起来像几百只鸭子在叫,三三两两挽在一起围着新媳妇儿看,有贺家长一辈的夫人一一介绍过去。

    “这是你二叔公长子的媳妇儿。。。这是你通州三伯二小子的儿媳妇。。。这是。。。”

    行昭都没见过这群人,一个一个望过去,看珠翠绕头,面傅粉敷得像个馒头似的贺家夫人们,心头发腻得很,亲眷之间明明都是心怀鬼胎,甚至大家都明白,行景在九井胡同里娶亲只是为了全个脸面和规矩,何必这样认真?

    挨个儿介绍过去。。。

    行昭脑袋都要大了,满屋子的鸭子。。哦,不,满屋子的夫人,算来算去足足得有二十来位,那老夫人说话儿又慢,拖得老长老长的,好容易介绍完,又慢条斯理地来上这么一句,“贺家百年世家,人丁兴旺,人自然是多,景哥儿媳妇儿也莫慌,往后一家一家地拜访,都是长辈,慢慢认。”

    认。。。认你个头啊。。。

    行昭笑一声想开腔,却被罗氏抢了先。

    “您说得是,只是伯爷还是在皇上跟前请的假回来成家的,怕是往后没这个时间了。您要不嫌麻烦,等伯爷回了福建,您挨个儿让人给小辈写封信来介绍介绍自个儿家里头?小辈是新媳妇儿,脸皮嫩,说错什么,做错什么,您老甭怪罪,等小辈认全了人儿,从福建挨个儿给您们拉年礼和回信请安来!”

    罗氏话儿撒得很开,头仰得高高的,嘴角都是笑,可眉梢却有不耐烦。

    让贺家人单个儿单个儿地写信给她介绍自个儿。。。

    罗氏也想得出来!

    这才是从陈婼手里头抢到山茶花儿,从而得到方皇后青睐的那匹黑马嘛!

    壮汉配泼辣子,绝配啊。。。

    ps:

    才看到广寒宫主a打赏的和氏璧,现在才看见对不住啊!明天照例加更! 


第两百一八章 试水(上)

    罗氏一句话让一屋子的女眷都默了下来,那老夫人脸色一滞,慢慢地僵成了一张柿饼脸。

    您说您,又没有太夫人的功力,也没有太夫人的身份,在这儿充什么大尾巴狼啊?

    贺三夫人何氏缩在后头,先看了看在光下艳光四射的罗氏,再看了看挺直坐在罗氏身旁小杌凳上的行昭,这两姑嫂都在笑,看在何氏眼里却像手上拿了柄刀随时随地都会架在她的脖子上。

    行景个性耿直,她原只怕行昭太敏锐,会抓住三房不放,听到行景娶的是罗家的大姑娘时还长长地舒了口气儿——书香世家的姑娘再彪也彪不到哪儿去。

    可如今再看,这罗氏分明是想头一天就给贺家人一个下马威!

    行昭心里头默数了三声,一、二、三,一落地,便起了身,笑盈盈地从身边儿的案几上双手捧了一碟儿糕点到罗氏眼前,“嫂嫂尝尝这个,奶黄小酥,阿妩将才尝了尝,跟宫里头的味儿没差多少,做得小小的,一口一个,也不脏了您的口脂。。。”

    “可先别馋!”贺二夫人跟在行昭后头笑着打热气氛,“等景哥儿回来了,咱们新媳妇儿软娇娇地唤声饿,景哥儿还不得忙不迭地凑拢上去喂东西啊?阿妩捧着糕点是叫讨好嫂子,景哥儿关怀媳妇儿却叫情趣风月!”

    论尊贵和辈分,这满屋里贺二夫人是顶有分量的,虽说贺老二贺环是个无能的,可架不住人娘家、女婿家都清白啊!

    二夫人迎合,别人可不敢不笑。

    忘却前事,除了那张柿饼脸,别人瞧上去都还挺欢喜的。

    罗氏偷偷冲行昭抿嘴笑了笑,轻轻眨了眨眼睛,好像眼睛里藏着星星。

    方皇后托欣荣长公主来罗家问意思之后没多久,她娘亲便有意无意地将临安侯贺家从往上数三代的故事,事无巨细全都给她说了,再到后来去雨花巷见过贺行景后,好像她与他的婚事就铁板钉钉了。

    贺罗氏。。。

    罗氏低了低头,翘着手指抚平裙摆上一品命妇霞帔绣着的蹙金绣云霞翟纹,她可不是什么贺家长房嫡子的嫡媳,更不是这糟烂透了的贺家宗妇,她就只是贺行景的媳妇儿。

    屋内案头上的那一对红烛一点一点地燃,烛泪从火中顺着往下流,到底三月倒春寒,到半途上反而凝成了一连串的像极了珊瑚的朱红蜡珠。

    行景的婚事热闹到了天黑,一整天儿都是贺老二、行景和行时在外边儿打理应酬。

    贺琰在拜堂的时候露了个面,在席面上喝了两盏酒就再也没出现了,贺太夫人直接没出现,也不晓得是兑现承诺也好,还是眼不见为净也好。

    行昭被方皇后骂一通,便越发觉得那天陈婼躲在柱子后头有鬼,她是怎么一路从荣寿堂穿过九里长廊,再进正院,准确无误地摸到方福的灵堂?肯定有人在指点她,至于是谁,行昭私心揣测八成是贺太夫人准允的。

    为了什么?毁她名声?让方家和陈家的矛盾激化?

    趁着无人,陈婼上演嚣张蠢钝这么一出,顺顺利利地麻痹了她,谢天谢地,她还有方皇后在身边儿提醒。

    浑水摸鱼,贺太夫人明白自己就是每个人都想捞上来的那条鱼,三房盯着她,方家盯着她,陈家也盯着她,不把水搅浑,鱼儿又该怎么逃呢?

    狗头军师谁的心思都能沉下心来算上几分,可单单对于这个一手将她养大的太夫人,行昭感到自己没有办法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冷静下来。

    仔细想想,无论太夫人对她,还是她对太夫人,两个人的心里都还留存着最后的底线和忍让——都在避开对方进行博弈,就难免投鼠忌器。

    “女人其实很难狠起来的。”

    双福大街是越到夜里越热闹,行明就算凑在身畔说话,声音也险险湮没在了天桥下的吆喝声里,“嫁给三郎,本想狠起一副心肠来,相敬如宾地过一辈子,生两三孩儿就算完了此生。可到底心肠被三郎磨软了下来,心一软,紧绷的那根弦一放,这才发现日子其实这样过,也很幸福。”

    两姐妹手挽手地随人流走在街上。

    行明浅浅地说,行昭静静地听。

    “三郎是个很温和的人,你也晓得,我个性是急得很的,做事又不顾后果。才嫁过去的时候,仗着是你的姐姐,是欣荣长公主保的媒,丫鬟也敢打,碗筷也敢摔,三郎却从不同我计较这些。。。”

    这是这么些年,两姐妹头一回说上话。

    行明说得有点感慨,行昭却听得很高兴——行明没有一句话一个字提及了黎家大郎。

    年少情怀很难走得出来,有多少人一见萧郎就误了终生?又有多少人抱着执念难以忘怀,凄凄惨惨戚戚地过一辈子?

    行明胜在个性豁达。

    华灯初上,两姐妹避开车马,走在巷道边儿上,大多都是行明在说,行昭在听。

    路不算长,等眼睛能看到候在路边的两顶轿子时,行明迟疑了半晌,顿了顿步子,压低了声音问:“。。。万姨娘的死和贺行晓的病,和你有没有干系?”

    行昭皱了皱眉望向她。

    行明一双眼往四周瞥了瞥,凝神静气再问一遍:“到底和你有没有关系?”

    “有。”

    行昭轻出声,说得很平静:“是我给贺行晓说她与她姨娘只能活一个,贺行晓选择了活,万氏选择了自尽。”顿一顿,语气微变,“也有可能不是自尽,是他杀。若是他杀,下手的一定不是我,肯定是贺行晓。”

    行明倒抽一口气,脸上尽是不可置信。

    两人皆站在灰墙绿瓦避光处,行明还是一把将行昭拉过来,用身形挡住,话说得很急:“原来是真的!上回我二嫂的亲家太太来王家做客,和我二嫂在内厢里说了些话儿,我二嫂转身告诉了我。。。说是温阳县主只手遮天,把生父的妾室和庶妹逼到了绝处,让那妾室不得不投湖自尽!”

    行昭一挑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