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策 作者:董无渊(起点女频vip2014.03.29正文完结)






    “不了,让阿妩写封信带给她哥哥就好,我写信失了体统。”

    方皇后摆摆手,一边儿将茶盏搁在小案上,一边儿继续说话儿,“今儿个来也不是来说这些事儿的,拢拢家常话儿罢了,瞧瞧你们小两口日子过得好不好的,淑妃离不开宫,否则她也跟着过来了。”

    既然不说政事,六皇子真心不知道该聊什么家常了,穿得多,浑身上下都在发汗,规规矩矩地把手放在膝上,跟凳子上有刺儿似的,眼风往行昭那处一瞅,行昭便笑了起来,笑眯着眼睛冲方皇后嗔:“您让阿慎陪您唠什么家常?您可快放了他吧,阿妩陪您可劲儿唠。”

    方皇后手撑在椅靠上,摆摆手。

    六皇子如释重负。

    六皇子一走,行昭搬了小杌凳就往方皇后身边儿靠,方皇后摸了摸行昭脑袋,舒了口长气儿,话儿软下来:“好容易长到十五,及笄礼那天我是来不了的,正宾、司正、还有赞者都请了谁?”

    “正宾是舅母,司正是请的欣荣长公主,赞者是欢宜。”

    正宾是插簪,司正是托盘,赞者是扶簪。

    正宾分量最重,要真心想请十分尊贵的,方皇后能把顾太后从床上捞起来,可光摆场面活儿有必要吗?陈婼十里红妆,娘家夫家都不计前嫌地造起了势,旁人照样要在背后说道她。上辈子的及笄礼声势浩大,定京名流女眷齐聚一堂,可到最后她丢脸却丢到了嘉峪关。

    成长这回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行昭只想自己家人有目共睹就够了。

    行昭抿嘴一笑,继续言道:“宾客们也定下来了,几家亲眷来,方家,闵家,豫王府,绥王府还有黎家,哦,还有罗家和行明。。。”话头顿了顿,“也给太夫人送了折子去,后日就到及笄礼了。贺家还是没回音。八成是不来了。”

    方皇后连连点头,“嫁了人,什么都得靠自个儿了。摆宴、请客、到别人家做客、送礼收礼。。。定京城像个大染缸,各家各户连着姻。带着亲,都得琢磨清楚。。。”

    行昭以为方皇后会就着话头顺势说起陈家那桩事儿,哪晓得方皇后话音一转,问起了莲玉、莲蓉的归宿,“。。。你嫁得急,身边人都没安顿好,屋子里也都还缺个管事妈妈,黄妈妈一人到底不容易,偌大个端王府你可别亲力亲为去做,女人本就容易显老相。别看老六比你大个几岁。等老了老了的。女人显老就显得快了!”

    行昭一嫁出来,就把莲蓉的家里人全安排到了端王府,她的婚事她的家里人操心更多点儿。莲玉是老大难。一个眼神不好使的寡母,想活动说亲都没地儿去。

    她还是不愿意把她们两这么匆匆忙忙嫁了,笑嘻嘻地满口答应方皇后。

    方皇后捏了捏她脸,连声说:“。。。你可别敷衍我!”

    行昭捂着脸直嚷嚷疼。

    方皇后说只是拢家常,谁信呐。

    可行昭等来等去等了半天也没等到正题儿,打的腹稿准备的打算,方皇后全没问,只提了句,“那个从你通州庄子里送到乐伎园来的女人还得让她唱青衣,蒋明英去看了看。一口皖州腔改都改不过来,也不晓得从哪处天桥下头拜的师父,唱起戏来连她哥哥十分之一都及不上。”

    那个小娘子姓段,段如萧。

    罗家在雨花巷相看猛男兄那回,正是这个段如萧让行昭留了意,其实两个人相像,眉眼五官长得像是一方面,更多的是气韵、身段和举止像,行昭觉得她像极了一个人,让莲玉到后台去等着,小姑娘年纪不大,嘴特别硬,一开始说自个儿姓袁,绝口不提籍贯旧乡,可乡音难改,行昭一听就听出来了皖州腔。

    莲玉没时间陪她耗着,其婉有的是时间陪她耗。

    把她送到通州的庄子上去,好吃好喝地招待着,就是不许她出去。

    这么一两年耗着耗着,那小姑娘到底松了口,只说,“我家哥哥自己卖身换了钱给我与弟弟吃饭,后来他被人带走了,我和弟弟也被人带走了,我去了皖南的一户人家里当闺女,后来那户人家遭了难又把我给卖到戏班子里了。。。打听说道哥哥在京城,我也没跑就跟着戏班子一块儿到京里来了。。。”

    人人都有故事,有的故事悲,有的故事喜。

    悲中之人还没有察觉自己的悲、一种重蹈覆辙的悲,行昭也不知道这算是福气还是更大的可惜。

    小姑娘无辜,行昭自然不会殃及无辜。

    行昭笑起来:“那让她好好学,左右年岁不太大,三月半载的总能学出个名堂来,咱们不慌。”

    方皇后也颔首点头。

    话儿从东说到西,天渐渐昏黄起来,方皇后不留晚饭直接回宫,方皇后要走,老六和行昭便送到大门口儿,送了半天儿才折回正堂里去,两口子坐在炕上呼呼索索吃了晚膳,六皇子斟了盏苦荞茶递给行昭,“。。。母后要来你的及笄礼吗?”

    行昭接过茶盏,抿了口茶水,摇头:“应当是不来了,那天不好出来,所以挑了今儿个来给了我支簪子。”想一想又道:“。。。没和我说起陈婼,也没说起陈家,也没说起西北,就是拢家常而已。”

    方皇后一向希望她能走一步看三步,政事朝事从来不避讳她。

    难得一次,姨甥俩老老实实地唠嗑,半分没提及庙堂之上。

    六皇子又拿茶盏斟了口水,再把糕点往前推了推,“。。。晚上就没吃多少,仔细夜里又饿得慌。”话一顿,笑起来,“皇后娘娘是希望我和你一道商量吧。”

    行昭看了眼六皇子,瞬间明白了方皇后的意思。

    同舟共济地商量着过日子,没有比这更好的磨合感情的办法了。

    六皇子见行昭没注意到桌上的糕点,又往前推了推,示意行昭快吃。

    行昭这才注意到了,捻了块儿芋头酥,就着苦荞茶小口小口地吃,一块吃完了才发现,自个儿这才用完晚膳压根就不饿!

    一挑眉抬头看老六,怎么看怎么觉得这厮最近殷勤得过了头。

    莲玉撇过眼去。

    乡间里坊,大过年的都兴先把猪养肥了再宰。

    新嫁娘同理。 


第两百三五章 及笄(中)

    七夕一过,生辰就到了,十五生辰一到,就该行及笄大礼了。

    大周旧俗,女子只在两种情形下挽发戴簪,一是嫁人,二嘛,就是过了十五岁,成人了。

    行昭早在嫁人时,就将头发高高挽了起来,及笄礼的对她的意义其实并不算太大,嗯,对六皇子的意义八成还更大些。

    六皇子的意思是多请些人儿来观礼,“前头九姑姑的那场春宴不作数,这才是定京城里端王妃的开场礼。。。”话儿还没说完,被媳妇儿一瞥,咳了两声转过头,“不过宴无好宴就是了,谁在咱们家不长眼触到霉头,反倒是咱们主人家的错处。”

    话儿圆得还算不错。

    行昭风轻云淡地转过眼去,开玩笑,大办宴席累的是谁?累得可是她和内院这些姑娘们,各家都得面面俱到着,出不得半点岔子。夫人社交是要的,可不是现在。陈家是文官清流,方家是武将莽夫,自己家是名正言顺的宗室勋贵,如今局势泾渭分明,通家之好、知根知底的人家就那么几家,宴席要办大只能请些不熟悉的人家来充场面,人都不熟,做出个什么事儿来,后悔都来不及。

    如履薄冰之时,谨记不能张狂,一张狂立时落到冰水里头去,浇得你非立时清醒不可。

    “那天没男宾来观礼,舅母来主持局面,你直管去雨花巷寻桓哥儿,我让人带了信儿的。顺道把母后从宫里头带来那几条狗一并带过去让桓哥儿帮忙调教调教。”

    方皇后来,把原先养在凤仪殿里预备要咬老六的那几只狗都带来了,说是她一人住看着这么一群狗闹腾得很,这狗不是定京城里惯有的性格温驯乖巧的京巴。是蒋佥事从西北送来的,四五个月大长得就有人半身高了,看着有点骇人,行昭本是不想留,偏偏老六看上眼了,那就只好留下来了,看家护院也好,平日里逗个乐也好,全由老六定。

    行昭一边帮忙把带给方祈的两壶酒备好,拍了拍粗瓦酒壶。一边又交代上了。“这个是带给舅舅的。他要让你陪着他喝酒,你可别喝多,聊聊哥哥的事儿实在不行就把桓哥儿顶上去。舅舅喝烧刀子喝惯了的人,你喝二两花雕脸都红得像上台唱戏的,把桓哥儿怂上去你不就能得了清闲了吗?”

    所以古话说女生外向,古人诚不欺我。

    喝多了要被媳妇儿吵,不喝要被舅舅嫌弃,把桓哥儿顶上去又要被长姐骂。

    六皇子觉得自个儿的涵养功夫是练得越来越好了。

    到正日子,行昭醒了个大早,一睁眼转过头就看见睡在外侧的六皇子,他还没醒,且睡得正熟。仰躺入睡,双手规规矩矩地摆在胸前,睫毛老长且翘,呼吸均匀,嘴角微微向上勾。

    行昭轻手轻脚地翻过身,手撑在耳朵边儿,借过暖光来看他,看着看着唇角就往上勾了起来。

    其实老六是个很板正的人,不是不会兵行诡道的板正,是很倔强的板正。他一向都很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也很明白怎么做才能得到,一步一步地来,走得脚踏实地,让人心安。

    她自己处事就是慢慢拖拖的,再遇上个行事徐缓不急的老六,慢慢拖拖地说话、吃饭、养花、逗鸟,日子可算是过到一块儿去了。

    公卿世家的男女主人一向是分房而居,一个东厢一个西厢,衣裳裤袜都是分开放,吃饭的时候碰个面,每月有几日挨在一块儿睡,然后再也见不到了,可第一天他们的箱笼就并在一块儿放了。。。

    大抵是窗户没有关严实,早风细吹,宫灯暖光被水色的罩子一漾,陡然变得散漫和轻盈起来。

    行昭静静地望着出神。

    再隔了一会儿,窗棂外头就有一阵规律的叩窗板声,还有黄妈妈的声音,“王爷王妃该起早了!”

    黄妈妈声儿一落,六皇子就醒了,睁开眼扭头去瞧身侧,看行昭已经醒了,伸手搂过她,又把眼睛阖上了。

    这是什么意思?

    行昭愣了半刻就笑起来,边往后缩,边推老六边说:“快起来了!上朝迟了怕不怕!”

    “不怕。”六皇子眯着眼睛老神在在,“反正父皇今儿个八成也不露面,还不如陪着媳妇儿用早膳,你看四哥什么时候准时去过?”

    你家四哥如今连乐伎园都不管了好吗!和你家二哥比也能让人欣慰点儿好吗!

    话虽这样说,可端王殿下到底也没迟了,行昭照旧把他送到二门,踮脚为老六正了正朝珠,老六目光灼灼地佝下头来压低声音:“生辰快乐,晚上等我回来。”

    男人的声音一压低,无端就多了点儿缠绵悱恻的意思。

    行昭脸上不红一红都对不起老六一番做作。

    大周上朝上得早,六皇子走了东边儿的天儿才刚显出了点儿鱼肚白,行昭赶紧回正院去梳洗、打扮再换了身湖色素面衣裳,用了几口百合粥就听人通禀,欢宜公主与平西侯夫人到了。

    这二位来得顶早,邢氏一进屋子就忙开了活儿,欢宜陪行昭坐在床上闲聊。

    欢宜眉飞色舞话里话外全是阿谨,行昭便跟着笑。

    再没一会儿,罗家夫人和信中侯闵夫人也来了,邢氏在外厢招待着,两家都是通家之好,跟进来瞧了瞧,罗夫人说起罗氏送回来的书信有些喟叹,“。。。往前看景哥儿还不觉得,如今真成了自个儿女婿便跟着有些与有荣焉,年少得志又拎得清的郎君有几个?小两口过年不回来也好,安安分分地守在福建,别叫那些渔民们过年都过不安生。”

    有些文臣还能真正的心怀天下。

    罗阁老入阁时间最短,又是行景的岳丈,被陈显得死死的,可人家既没被排斥出内阁又大事小事上从来没失过体面,能是个简单人儿?

    闵夫人接着就说起了信中侯那年去西北的旧事,“方都督救了我们家侯爷两次,景哥儿为我们家侯爷挡箭挡了一次,那时候景哥儿才顶多十五六吧?就已经是个很有担当的小郎君了。。。说起来还没正经给方夫人好生摆桌宴谢恩。。。”

    方祈都被免了上朝了,闵夫人仍旧称的是方都督。

    邢氏觉得闵夫人会说话,再想想见过的豫王妃话儿虽然不多,可句句都能让人舒心,连忙笑着摆手迎合。

    女人家绕来绕去就绕得远了。

    接着豫王妃闵寄柔和绥王妃陈媛也来了,两妯娌一进来,行昭的眼神立马被陈氏勾住了——陈氏穿着一袭亮靛青色绣宝相花月华裙,外头罩了件儿杏色褙子,头发挽得高极了,唇红齿白,眉黛上扬,眼神明亮,整个人都显得很有精神。

    陈婼倒了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