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策 作者:董无渊(起点女频vip2014.03.29正文完结)
叮慰龌雇狭烁龀路胖 ?br /> 娘亲克制着哭,阿照小儿却没法子克制,“嗷”的一声嚎出来,阿舒被这么一吓,本是坐在炕上来着,猛地一抬头,两颗圆溜溜的眼珠子转来转去,最后定在了阿照的身上,看着弟弟哭,阿舒显得有些好奇,手指指了指阿照,出人意料地“咯咯咯”笑起来。
还好没哭。
行昭弯腰抱起儿子,轻拍了拍,心头叹了口长气。
欢宜摸不准,她也摸不准。
信送到了没?中途被人截胡了没?老六看懂了没?
甚至…老六这一跌,究竟是真跌还是假跌…
她统统没有把握。
在她认识的女人中,欢宜怕是最和乐幸福的人,一个最正统规矩的贤淑女子,既然已有欢宜惴惴不安了,行昭只好强迫自己静下来,倘若她也慌了,怕是什么也听不进去了。
行昭笃定所有的线索都会藏在不易察觉的地方。
从定京送信到江南要五日,那么从江南送信回京也要五日,如果老六是表面落进了蔡沛埋下的坑里,而实际上使了一出金蝉脱壳的招数,那么是谁在接应他?
钱塘口风卷浪急,别人不知道,行昭却清楚得很,自从头一回老六从江南死里逃生回来,常常半夜三更闷着一口气到太液池学凫水,甚至成亲之后搬到端王府,老六也每日除了在后苑练力气,也去湖里游那么两圈。
周慎其人,不会让人有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的机会,他发现短板,然后将短板变长,目的明确,主次分明。
钱塘口顺水流,会流至外海,六皇子身边还带着陈放之,就算是为了陈放之,蔡沛也会在各个江畔下放人手营救,如果两个人都还活着,那营救的就是陈放之,如果陈放之死了,那营救的人马会一级一级地向上禀告——两个人都没活成。
如果有人接应,不会在内陆江畔,只会在外海里。
在外海接应…难不成…是善于盘踞在外海小岛上的海寇?
行昭觉得自个儿的想法莫名其妙,简直是魔怔了
行昭想事的时候通常都很专注,眯着眼睛将眼神定在不远处的海棠花上,海棠花艳得很,白底红印,像极了一方印章。
小郎君的哭声震天响,行昭一个激灵,扭头看欢宜。
欢宜正红着眼圈在脱阿照的衣裳,阿照挣不开,一双大眼望着行昭哭得涕泗横流。
“长姐,你做什么呢!”
“舒哥儿只比阿照大几个月份而已,血脉亲,长得像。若是阿慎没这个运气听舒哥儿唤他爹了,我是长姐,我总要保住我幼弟唯一的骨血!”
欢宜想把阿舒和阿照调包!
行昭鼻头一酸,眼泪猛地涌上来,伸手攥住欢宜的手腕,语气很坚决,“长姐!事情远没到那个程度!”
第两百八十章 拔刀(上)
是啊;现在还远不到那个程度。
行昭想活下去;也想要阿舒活下去;人活一世不过百年;谁不想盛世安稳地过日子?
可让阿照换阿舒这种事;行昭做不出来。
欢宜执拗;行昭更执拗;两个女人眼眶都红透了;阿照仍在嚎啕大哭;行昭怀里的阿舒嘴一瘪也跟着“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两个小郎君中气足;哭起来此起彼伏。
孩子想哭便哭;想笑便笑;无所顾忌——让人羡慕。
“长姐…你听我的…”
行昭口中发苦;艰难出言;“带着阿照;哪里也不要去;照顾好阿照;咱们安安分分地等老六回来;什么也不要多想。”
“如果回不来呢?”
“会回来的。”
行昭嘴角轻挑;窗棂外时辰正好;夕阳西下;血色残阳;染红半边天;“如果回不来;咱们也得活着;阿照;阿舒;你;我都要活着;谁让老六失了性命;咱们就要让谁扒皮抽筋地生不如死。”
恨;往往比爱更激励人心。
而往往人心才是最不可测的。
什么时候会到行昭口中所言的那个时刻;行昭写写算算;得出的结论;只能让自己感到安心罢了。
夜钟难鸣;东郊小巷;有骏马疾驰;灯火摇曳下;有壮士翻身下马;长短各三声;叩响陈府大门;门房将门虚掩开一条缝儿。一只眼睛凑在缝儿中;摸摸索索乘微光向外看;哪知门口那人单手持刀;浑身是血;满脸横肉;不由声音发颤轻声问:“府里的老爷们都睡了;深夜造访;敢问壮士有何贵干?”
那人握拳行揖。声如洪钟;“微臣江南府驻塘口五品统领;吴凡志;有要事求见陈首阁!”
门房心下一惊;赶紧启开大门。
陈府内宅幽深;不一会儿便灯火通明。
陈显身披薄衫;拊掌于案上。“…你说什么!八月下旬东南海战;扬名伯贺行景败于海寇;如今重伤卧床不起?!”
“不止如此;贺家军全军覆没;东南海域三日前一片血红#寇北上;四日前北上至江浙;两江水军不敌。死伤千人;微臣率兵拼死顽抗;保住内陆;却已无海上阻截之力!蔡总督遣微臣返京来报;望陈大人早做安顿;山东、河北沿岸未雨绸缪;若海寇登陆;百姓必当陷入慌乱;死伤不可估量!”
吴统领泣声高昂;一语言毕。“嘭”地一声埋首于地;前襟口被矛挑开的大洞随之一抖;当下便破了痂;血透过外衫染出;不一会儿就晕染了一片。
陈显一直未曾说话。
烛影摇曳;光照在梁壁之上;那团黑影便愈加放大。
是老天都在帮他吗!
“陈大人!”
吴统领涕泗横流;“此次海寇来势汹汹。从倭岛抢来的神舶大约有三十余辆;粗略估算近两万余人。扬名伯率川贵军与西北军精英都不敌劲敌;据线报城;东南外海飘着的全都是穿军装。战死海上的烈士们;能打捞上来的将士们尚且能入土为安;那辛在海底的烈士们便再无得见天日的时候了!陈大人;战事不幸;四日之前海寇船队已至江浙;如今怕是已到山东!陈大人;望您早做准备;否则东南将士们的命便白送了!”
“是蔡沛让你来的?”
陈显突兀发问。
吴统领愣了一愣;才回;“是!蔡总督让微臣先告知陈大人;再有陈大人递上折子觐见皇上!”
陈显眉梢舒开;好个蔡沛;识情识趣;既懂明哲保身;又知审时度势。
海寇北上;无非是想讨个好价钱;做桩好买卖。
两万来人能做什么?还能颠覆朝堂不成?
贺行景手上不过三四万兵马;还有两万是从西北、川贵调过来的骑兵;骑兵坐上船去海战?
甭开玩笑了!
贺行景奈何不了海寇;不代表他奈何不了;海寇要打家劫舍也好;劫富济贫也罢;要在海上掀起腥风血雨也好;要耀武扬威地逼近定京也罢;只要后头没跟着贺行景那几万兵马;他都随那起子上不得台面的海寇搅和;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只要牢牢守住厩;还怕夺权之后没这个能耐腾出手收拾他们?
要说性命;难不成谁的性命就比谁值钱?
一将功成万骨枯。
老天爷亲手把水搅混了;他不趁乱发难;都对不起老天爷拼命帮他的一番好意!
陈显手一展;让人先将吴统领扶下去;吴统领半身撑在青砖地上;撕心裂肺地要求一个承诺;“陈大人!”
陈显眉间一蹙;加重力度摆摆手;管事一左一右将人拉扯起来;拖到内厢外。
屏风上衬出一支剪影;陈显眉梢一抬;温声笑起来;“你怎么起来了?如今是非常时行非常事。你信我;再过几日;便再无此种忧心之事烦扰你我了…”
“你为什么不答应他。”
陈夫人语声轻缓;“东南将士全军覆没;命抵命地战死沙场。江南总督蔡沛瞒下此事;独与你通禀;你却大手一挥;不管不顾;你要权势无非是清君侧;你觉得自己比那些人做得更好;你却放任海寇横行霸道;不顾天下民生…”
“攘外必先安内。”
陈显“唰”地一下站起身来;“朝堂局势未定;贸然出兵是削弱我们的势力!”话到最后;语气不悦;“谋划这样久;阿媛、阿媠还有放之全都坠进深渊!一将功成万骨枯;老天爷要帮我把水搅浑;我不能敬酒不吃吃罚酒!妇人之仁;最是要不得!”
屏风之上;那扇剪影轻轻一颤。
陈显拂袖而去。
“今夜我去书房!”
撩帘而出;有尚在留头的小丫鬟哆哆嗦嗦站在门口;陈显终是脚下一顿;立在原处轻声一叹;终究低声交待那丫鬟;“进去燃上一炷沉水香;夫人怕是今晚睡不好了。”
一语言罢;拂袖向外院走。
陈府的外院;一夜亮光;天刚蒙蒙亮;陈府外院的光熄了;紧接着皇城之中顺真门内的那盏油灯打了火折子;“噗”地一声蹿出了苗头。
光一晃;麻布帘帐内睡熟的李兵头一个激灵;半睁开眼来;眨巴两下;总算是彻底清醒过来;伸了个懒腰;三下两下穿好衣裳;将放在床头的配刀系在腰间;撩帘趿鞋;一边穿鞋一边笑着唤对床的同伴;“张大柱;张大柱!赶紧起来;可甭赖床;今儿一早外宫要练早…”
话头戛然而止。
李兵头瞳仁猛然放大。
对床的麻布帘帐下摆殷红一片;还有几滴血顺着下沿缓慢地往下划。
李兵头赤着脚猛地起身;一把将那罩得严严实实的帘帐掀开;直直撞进眼帘的是张大柱死不瞑目的双眼。
李兵头急喘了口大气;突听门外有小兵在叫;“李兵头;张兵头该出操了!”
李兵头反手将帘帐拢严实;再深吸一口气;朗声回;“你们先去列队;小兔崽子们不许偷懒;谁偷懒打谁军棍!”
小兵嘻嘻哈哈地应了声是;便跳着折身向外走。
李兵头眸色一沉;再将帘帐掀开;细一瞧;张大柱是被人一把抹了脖子;探身去将他翻了个儿;如愿在尸体下看见了一封封得极为严实的信。
信没封;信纸还是温的;也不知是张大柱的体温还是来人的体温。
李兵头四下看了看;手脚极为麻利地拆开信封;上头只有两个字儿;“拔刀”。
他不由浑身一紧;下意识地紧握住配在腰间的那柄刀。
是张大柱撞见了来送信的人;才会遭到杀身之祸吧…
陈家是文臣世家;清贵的读书人;可折磨人的手法惯常地一出接着一出;该动手见血的时候根本不会考虑其他;先杀再说;行事暴戾直接;这些旁人不知道;知情人却很清楚。
别人说陈显暴戾;可他眼中的陈显却是个极其温和知礼的名家大儒。
“你可是饿了?饿了便吃;窝头、肉;陈府都有;管饱管暖;你再不用挨饿受冻。”
这是陈显对他说的第一句话。
谁能想得到堂堂朝中大员会弯下腰来;笑眯眯地同一个在街巷抹角讨生活的;已经快要死了的肮脏少年这样亲切地说话?
他至今还记得;他仰着头看陈显大人的时候;陈显大人的眼睛好像在发光;连带着天都晴了。
砖是冷的;可窝头是暖的;窝头吃在嘴里
他这么十几年;被陈显安插在宫中最普通的侍卫;一步一步往上爬;带刀侍卫;卫长;总长;再到如今镇守皇城顺真门关卡的李兵头。
他是为大人活着的。
陈显大人的话;就是他的信念和方向。
李兵头不知道自己在这儿站了多久;手脚已经麻了;手上还捏着那一张薄薄的信纸;李兵头头往下一埋;张大柱眼睛睁得大大的;里面好似有水光;水光映在血泊之中;相得益彰。
拔刀?
李兵头一把将腰间的佩刀抽出;刀“咻”地一下从刀鞘中出来;刀锋锐利;刀尖泛着白光。
既然陈显大人要他拔刀;那就拔吧。
既然陈显大人要他杀人;那就杀吧。
血流成河;亦不在乎。
第两百八一章 拔刀(中)
雾气渐渐散去,皇城之内各司其职,有条不紊。
“嘭嘭嘭!”
门上鼓三严,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
百官一文一武肃静而快速地排成两列,埋首安静地过顺真门右阙门南,往仪元殿而去,陈显着真红仙鹤补服,步履沉稳地昂首走于最前,将过顺真门,陈显步子一停,身后长长的一列官员一个趔趄。
“秋来还暑,早起天凉,正午烈阳…李兵头辛苦了。”
陈显语声温和,嘴角含笑。
城楼之上记载群臣言行的内侍监眼瞅着群臣被堵在了顺真门外,暗自心惊,手心不由捏紧一把冷汗。
陈阁老胆量也忒大了!
古训有言,“朝廷之礼,贵于严肃。”
文武百官上堂觐见,仪态言行皆应严肃端方,不如仪者,从监察御史及仪礼司纠劾,连百官中是否有人咳嗽都要记下,以听候处理。
陈显竟然在右阙门南停下,与轮值兵头闲话家常!
内侍提起衣袂想下城楼来劝,哪知将抬头,便看见陈显脸稍抬,眼风灼灼向城楼之上扫过,内侍当下手捻衣袂,下也不是,回也不是,惶惶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