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策 作者:董无渊(起点女频vip2014.03.29正文完结)
瞧一瞧万姨娘近来在做些什么。”
黄妈妈一向清楚万氏那副嘴脸,素日都不是个好相与的,如今倒沉寂下来了,一经提醒也觉得十分奇怪,不禁连连点头。
果然,第二日一大早,怀善苑就收到了黄妈妈亲去东偏房探望贺行晓的消息。不到一刻钟,又听到了万姨娘带着贺行晓去正堂问安的消息。
行昭坐在炕上盘腿抄《心经》,矮几上点了炷檀香驱蚊虫。摆在暖阁右侧的绣球花儿在昨夜里全都爆开了,一朵一朵儿的,粉冽冽的,白澄澄的,香馥扑鼻,远远看过去就像簪在少女鬓间的绢花儿,十分鲜嫩——这是昨儿个夜里行明送来的,说是绣球花开报平安,只要在三月三踏春之前花儿全都开了,就能四季平安,顺心遂意。
送来的时候,垂在枝叶上的花骨朵儿已经是一副将绽未绽的模样了,一看就知道是精心选出来这几日就要开花的,等到三月三的时候,花儿怕都快要蔫了吧。行明这是在博彩头,变着法儿地来宽慰她呢。心里头这样想着,觉得这晓日浓熏一院春的时节,手下抄着心经,似乎连心也平复下来了。
莲玉一面磨墨一面同行昭小声说话儿:“。。。昨儿夜里我同莲蓉说了,只说了您和贺行晓做了同一个梦,让她近来都警觉些,其他的都没说。”
行昭边抄边点头,怪道莲蓉今儿一大早便去小佛堂上香了呢。。。
“。。。听说万姨娘带着六姑娘去正堂,一见夫人的面儿就跪了下来。”莲玉声音压得愈低,又说:“很是惶恐的模样呢。。。”
梦到自个儿家的主母去世,别家女人穿着红嫁衣登堂入室,能不惶恐吗?还知道被人警觉后,表现出惶恐和心虚,而不是若无其事,贺行晓还是像前世那样,禁不住吓唬,也不敢造次。
行昭没耐烦再将心思放在东偏房身上了,又嘱咐了几遍让孙妈妈瞧紧了,便将这桩心事放下来了。
一连几日,都能收到来自西北的战报,贺琰身居要职又是方家的女婿,于公于私,都能得到第一手的消息。每每都是在勤寸院与幕僚清客商议完毕后,就揪着信来正院又和大夫人报喜。
是的,报喜,方家送来的战报无一不是报喜的,今日将鞑子逼退了三丈之地,明日俘虏了鞑子小队领头。
整个定京城,由原先的风声鹤唳,变成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
定京城里连绵不断的雨都挡不住黎家,闵家,三房还有其他关系亲密的贵家遣了女眷过临安侯府来,围着大夫人,不是嘴里头在恭贺,便是面容真心地在劝慰。够不上给贺家递帖子的人家,就通过门房,送礼的送礼,送信儿的送信。
连街头巷口里垂髫小儿都能交口传诵这样几句话:“西北狼,天下凰。方家军,好儿郎。”
风头无几,这四个字儿是无端浮现在行昭脑海中的。紧接着便跟出了这么一个词儿,乐极生悲。
行昭不晓得是自己多虑了还是杞人忧天,方家的风头越劲,贺琰留宿在正院的日头越多,她的心就越升越高。
第一卷 第五十五章 尘埃(上)
日子一晃而过,一转眼就到了三月。
西北战事未断,鞑子卯足劲儿地又发起了好几次的进攻,都遭方祈拦阻在了平西关外。方家经由几道圣旨,被捧到了风口浪尖上。方皇后倒是十分稳得住气,大夫人几番递折子进宫,都遭皇后驳了回来,又让林公公带信来说,“局势未稳”,只这四个字就搞得大夫人在满心欢庆的同时,心里直慌慌。
“。。。皇后娘娘为人素来稳沉,内命妇与外命妇一向泾渭分明,这我都知道。可是哥哥还在西北拼命,我们姐妹俩相互支撑安慰又能惹到谁的眼呢?”大夫人坐在左下首,语气中不敢含有怨怼,但是明摆着的不明白却是能听出来的。
又望了望上首斜靠在软垫上的太夫人,抿了抿嘴,又说:“哥哥被派了天下军马大将军的职务,连桓哥儿都被封了个世袭的四品指挥使的职位,我能看不出来方家正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势头?可是我心里总担着牵挂,侯爷也不同我细细说,我更是没地儿说话去,总不能和阿妩与景哥儿说吧?总不能和二夫人说吧?您身子又还在养着,我也不十分敢来闹您。。。”
太夫人听完老大媳妇的的话,素来都知道方氏是个没心眼又和软的人,若是不晓得的,怕是以为她作态拿乔都作到了婆婆面前来了!
“皇后娘娘聪明还是你聪明?是皇后娘娘的话该听,还是你的话该听?”太夫人淡淡说道,抬眼觑了大夫人,又道:“方祈在西北拼死拼活,不是为了让两个妹妹在定京耀武扬威用的。你自己想想,大周自建朝以来,哪个武将没有遭过弹劾?越到高处。就越要夹着尾巴做人,你好好和皇后娘娘学学吧。”
一番话说得大夫人哑口无言,只好讷讷点头,好歹藏了一肚子的心事,总算是能和人说出来了。
三月的荣寿堂安宁清爽,灰墙青砖,红栏朱漆,初春时节微暖尚凉的光透过庭院里的那颗参天古柏,在青砖地投上了斑斑驳驳的影子,其中间杂着如水般明亮的光。
太夫人自那次身子不好后。又经历春冬交替之际,除了露面去平阳王府,一概闭门谢客。连府里头的大小事宜也管得很少了。北战乱这件事,行昭不敢贸然派人去荣寿堂通风报信,可最后太夫人还是将事情摸得透透的,想得也比旁人更深了几分。
“你若果真闲不住,就去闵家转转。好歹信中候也算是和方祈在西北并肩作战,闵夫人也不是那起子藏不住话的。”太夫人又言,心里却暗道,二皇子选妃这样大的事情都为西北让了路,到如今人选都还没出来。皇帝难得还能想起来信中候,赏了个护军的差事。这是皇帝在提拔闵家呢。
这厢的大夫人和太夫人在说话儿,那厢行明与行昭也在怀善苑窃窃私语。
“行晓前儿来东跨院说是同我请安,还带了自个儿绣的帕子、荷包。倒是惊得我都没坐住。”行明渐大了,难得被二夫人放出院门,有一肚子话儿想说,正要开口,却看到了墙角高几上摆着的绣球花儿。半道改了口:“这绣球花儿好看吧?”
行昭连连笑称:“好看好看!你一送来,我就给端高几上摆着了。又香又好看。”夸赞完了,这才开口回她前一句话,草草带过:“生了场病,整个人就懂事多了。”又问行明:“二婶整日拘着你要不看账簿,要不做女红,连常先生那里都不许你去了,这是怎么了?”
“还能怎样。。。”行明瘪瘪嘴,十分不高兴的模样,一张脸却红遍了。
行昭陡然想起来,上次二夫人带着行明回了趟娘家后,中山侯府的几位夫人便来贺府来得频繁极了。。。
行昭捂嘴笑,倒也没说破。
行明却像陡然来了兴致一样,凑过身来,悄悄摸摸地附在行昭耳边说:“上回娘还在问,大伯母方家的那个桓哥儿是不是十四岁了,说亲事了没有,却遭爹横眉竖眼地骂了一通。。。”
行昭愕然,随即大笑起来,二夫人愁行明婚事的心,不比她挂忧母亲的心少啊!
大夫人从荣寿堂回来的时候,贺琰已经候在正院了,难得地将四个小辈都叫出来一道用晚膳。
贺行晓一见行昭,便赶忙敛袂屈膝。
行昭挑了挑眉毛,也没再搭话,只让人将她扶起来,便再也没往那头瞧一眼——连行明那处都懂得讨好卖乖,却不见对怀善苑有什么动静,可见贺行晓对那个梦深信不疑,笃定正院这一支会如梦里繁花一样,昙花一现罢了。
一顿饭吃得各怀心事,行景少言寡语,行昭谨言慎行,行晓讨好卖乖,行时一向都是讷言的。
看贺琰搁了筷子,其他人再不敢吃喝了。临散了时,贺琰叫住行景与行昭,对着行景温言缓语:“。。。前段时间都还很勤奋,最近虽然还是照旧日日往明先生处跑,回来后却不看书改看舆图了?”
行景垂着头,不说话。
大夫人出面打圆场:“他舅舅不是正在西北打仗吗?景哥儿这是心里牵挂呢。”
贺琰蹙了眉头想开口,却愣生生地憋住了,皱着眉头摆摆手,索性让行景回去。又温声问起行昭:“玩闹了一个冬天,常先生开始上课了,心还收不收得住啊?”
这是在享天伦之乐吗?行昭突然感觉有些想作呕,无利不起早,若是方家没能在西北声名鹊起,一反颓势,贺琰哪里能耐得住性子,挨个儿地问询啊。。。
心里在胡思乱想着,面上却还是轻轻点了头,找了个由头,就要告退了:“。。。常先生布置了十张描红,还没写完呢。”贺琰笑着也让她回去了。
夜已深,星月渐起,暮色浓重,临安侯府的灯从外院挨个儿熄灭到内院,除却游廊里头偶有几个小丫鬟提着羊角宫灯穿梭其中,留下窸窸窣窣的声响,便只能听见清风“呼呼”的声音了。
万籁寂静之中,九井胡同外陡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踏踏踏”的声音愈来愈近,愈来愈响,从胡同口拐弯地方呼啸而过,将高高挂在杆子上的纸灯笼惊得摇曳四方,摇摆的烛火下能隐约看见一个穿着银灰盔甲,背后背着一柄红缨枪的男子俯身马上,前襟处已经被殷红的血染湿了一大块儿。
有蹲在墙角尚未收摊的游街小贩被马蹄声一惊,呆愣愣地望着绝尘而去的人,边收拾东西边口里头喃喃念叨一声:“这么晚了,城门口都宵禁了怎么还能有人骑马进来。。。”又探头往里望望,看那人停在了临安侯府的门前,那小贩不禁啧啧一声:“果真是皇亲国戚,这皇帝定下的条例都能说破了就破了。。。”
不多时,贺府的灯又挨个儿被点亮了,从外院以极快的速度亮到了内院。
“姑娘!姑娘!”
行昭被一惊,从床上兀地一下坐了起来,撑起身子,看着眼前神色焦灼的莲玉,没由来的胸口一窒,抬了下颌,示意她说下去。
“姑娘。。。平西关。。。破了!”莲玉的声音头一遭这样的尖利,带着哭腔和沙哑,仿若直冲上了云霄。
行昭头往前探了探,蹙着眉头问她:“你说什么?”
莲玉眼眶红得很,忍着哭上前扶住行昭的肩膀,死命地咬住了牙关,一字一句地说:“舅爷镇守的平西关破了。刚刚有人来拍咱们府上的大门,被带到了正院来,侯爷和大夫人都被惊醒了,王妈妈去问黄妈妈,才知道昨天夜里平西关失守,鞑子已经攻进了苍南县。舅爷独身一人,带着三千精兵往西去,如今。。。如今生死未卜。。。”
行昭感到脑袋像被庙里头的鼓钟重重撞了三下,听莲玉的声音,感到嗡嗡的,十分闷得慌。
急急喘过几下气儿,手狠狠地扣在掌心里,刺破皮肉的痛让她脑子瞬间清醒起来,看着一张脸憋得通红,又想哭不敢哭的莲玉,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轻声说了句:“别慌!”又环视了一圈屋子里惊恐未定的人们,面色肃穆,沉声吩咐道:“穿衣!去正院!”
贺家宵禁,各处院门已经被紧紧锁住了,一路上却没有人阻拦行昭。
行昭提起裙摆快步往前走去,总觉得还不够,索性小跑步了起来,气喘吁吁地转过拐弯,正院此时已经灯火通明,没有预想中的喧哗声,没有大夫人的抽泣声,也没有贺琰的厉声诘问,只有一个有气无力的声音却像是拼尽全身气力地在说话:“鞑子是在昨日申时三刻猛攻的,先是进行箭矢进攻,然后就火攻。。。”
“鞑子几万人逼近,瞭望和驻守的兵士看不到?不知道?”这是贺琰沉到土里的声音。
“西北的天一向黑得早,将军还特意吩咐了人立在鹰眼台上,半步也不许离!”
说话简洁明了,虽听得出来已是元气大伤,却仍旧能做到铿锵有力,一字一坑。
这是舅舅的方家军亲信。
行昭强迫自己清醒头脑,依旧从蛛丝马迹中,寻觅到有用的信息。
第一卷 第五十六章 尘埃(中)
“那平西关是怎么丢的?方祈没错,定下的排兵布阵都没错,守城的兵士也没错,那错的难不成是苍南县近千平民百姓?”贺琰冷言拿话打断了他。
那兵士一时语塞,随即压低声音,带着愤懑与不甘心低吼道:“将军三天三夜都没合过眼!城破之时,让我赶紧策马来京报信,说完便亲带了三千军马往西北去了!再说胜败乃兵家常事!”
贺琰冷笑一声,声音骤凉:“城在将在,城破将亡!”
行昭垂头束手地站在窗棂外,静静地听,正堂大厅的窗棂上只显出了一个剪影,那是贺琰的身形。那一个兵士只能要么是跪着,要么是趴着。派来定京送信的军士衔不?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