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策 作者:董无渊(起点女频vip2014.03.29正文完结)
“大夫人大殓,派去的人又没追上景大郎君,时小七爷还小。摔盆捧灵都拿不住。。。”莲玉声音嘶哑,手上还缠着一圈纱布,没有上前去,立在行昭身后,缓缓道来:“您是长房长女,过世的是您亲生母亲。您不去撑着,谁去?”
莲玉脸上似有壮士断腕之壮烈,上前一步。低声沉吟道:“大夫人葬仪是二夫人一手操办的,侯爷接待前来吊唁的宾客,太夫人身子撑不住先回了荣寿堂。让侯爷一个人在左右逢源,是不是就算默认了侯爷说什么,事实真相就是什么了?大夫人的死因。您都忘了吗!”
“我没忘,我怎么可能忘。”行昭目不转睛。斩钉截铁地打断莲玉的话,一出声才发现嗓子哑得几乎听不清了。
行昭抬了抬下颌,满眼的素缟白绢,徒增萧索,头往上伸了伸,嗓子里头好受了些,幽幽道:“走吧,时哥儿扶不住的灵盆,我去扶。侯爷讲不出来的话,我来讲。母亲说不出来的冤屈,我来说。”
莲玉眼圈一红,上前去扶住行昭,没有激将成功的快意,只在心里头泛起阵阵酸楚。
就算是满心仇怨的四姑娘,也还有生机还有斗志。而行尸走肉的四姑娘,终日活在思念与悔恨中,活着就像是死了。
灵堂设在碧波湖旁的空地上,大夫人的棺柩停靠在那里,三牲祭品摆在檀木台上,四面都放着几大块儿冰,金丝楠木棺柩前摆了几个蒲团,贺行晓与贺行时穿着麻衣,带着素绢麻帽,跪在上头。
有贵家亲眷的夫人们来,他们便起身行礼谢过。
各家夫人便被丫鬟们领到旁边的长青水榭里去歇一歇,行昭从九里长廊过来,定在原地,看着灵堂前燃着的闪烁烛光,忍住泪,转身往长青水榭里去。
母亲是贺琰逼死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血债血偿,杀人要偿命,这一点也毋庸置疑。
素麻长衫拖在地上,一点一点地往前走,将近长青水榭,女人的声音唧唧喳喳又吵吵嚷嚷。
说了些什么,行昭立在门口听不清楚,倒是守在游廊里的丫鬟见是四姑娘来了,一时间大惊失色,情急之下张口便问:“四姑娘,您的病都好了?”
是了,贺琰将自己的缺席说成伤心太过,一病不起。
行昭摇摇头,没搭话,轻轻推开了房门,里头一听门“嘎吱”的声音,再顺着往这头一看,便陡然安静了下来。
行昭跨过门槛,顿了顿身形,婉和低头屈膝问安,轻声道:“行昭给众位夫人问安,慈母不幸离世,行昭心头惶恐,却也万千感激众位夫人们前来吊唁。”
说完便又深曲了膝,再言一句:“家母过世,其中蹊。。。”
陡然有小丫鬟战战兢兢跑过来,扬声打断了行昭的话:“皇后娘娘,皇后娘娘来了!”
话音未落,就有一着浅碧高腰襦裙,不施粉黛,身量高挑的妇人带着两列侍从,从后推门而入,眼眶微红,却神色端和肃穆。
里间的夫人们惊得愣在原处,不是说方皇后被禁足宫里,已经失了圣宠吗!如今怎么还敢大剌剌地出现在了妹子的入殓礼上!
也有反应快的,连忙屈膝叩首,嘴里唱着:“臣妇见过皇后娘娘,愿皇后娘娘万福金安!”
反应过来的,便都跟着跪下叩首。行昭手袖在袖里,眼里只有方皇后清晰的眉眼,白净的五官,心里有被救赎,有大喜,有悲戚,五味杂陈让行昭立在那头,哭不出来,笑不出来。
“姨母。。。”
好不容易唤出了声,行昭的眼泪便扑簌簌地直直坠下,您怎么才来啊,您怎么才来啊!
方皇后没有看行昭,语声清朗,听不出波澜来:“都平身吧。”边说边往正座上走,等稳稳落了座儿,将手交叠于膝上,看众人都垂着头起了身,这才又言道:“临安侯夫人是本宫的胞妹,往日身子一向都很康健,实在是去得突然,这丧仪办得也有些仓促,还有劳各位夫人过来。”
信中侯闵夫人简直想喜极而泣,皇帝撤军又围了方家,信中侯可是跟着方祈的啊!有糖一起吃,有苦就只有一起尝。
心里头惶恐不安良久,又突然听到方氏暴毙,更有同病相怜的难过。
方皇后现身临安侯府,是不是给了一个信号——方家还没垮呢?
“临安侯夫人是定京城里有名儿的好性儿人,与臣妇又是手帕交。。。”边哭边拿手帕擦着眼角的是黎令清的夫人,又哽咽着说:“听说是一口气儿没上得来去的,世事难料啊。临安侯也算是有心了,三牲祭品,金银陪葬,又请来定国寺的高僧念福。。。”
行昭忍着哭,死命咬着唇,将才想说的话在嘴里头打转,立在下首却见方皇后的眼神瞥了过来,手缩在袖里直抖,生生咽下。
方皇后神情未变,眼里却闪过一丝悲恸,说:“哥哥在西北战事未了,她也看不到长兄归来了。到底是她福气短,贺家是多有规矩的人家啊,跌进了福窝窝里都待不长。”
黎夫人一愣,突然想起坊间的传闻,方皇后将两件事并在一起说,话里有话。立马噤口,这件事儿黎家不能搀和,一搀和便像陷在了泥潭里,方家贺家,哪家也不能得罪。
方皇后又和几个夫人寒暄几句,便起了身,口里说着:“胞妹长子景哥儿身上流着方家好战又好胜的血,母亲过世也忍着痛在西北抗击鞑子,我们大周缺的便是这样的好儿郎!”又下来堂下,牵过行昭,话中忍着悲:“本宫感怀诸位夫人好意,还未祭拜过胞妹。。。”
有知机的,便起身恭迎:“。。。您且去,您且去!”
行昭被方皇后亲手牵出长青水榭,心里有千万句话想说,正准备启唇,却闻方皇后沉声一语,“阿妩,你将才准备说什么?”
行昭心头一颤,仰首直直望向方皇后,迅速整理思绪,轻声开口:“母亲死得不明不白,血债血偿,侯爷将母亲逼得这样的田地。。。”
“说出真相,然后呢!”方皇后压低了声音,肃穆的神色陡然变得柔软与揪心,“然后呢?你才几岁,七八岁的小娘子就算说的是真话,别人能信吗?贺琰是临安侯,手握权柄,到时候只有落得个父女决裂,将你逐出贺家,剔除家谱的下场,不要丢了夫人又折兵,一切要从长计议。。。”
“您知道母亲的死有问题!”行昭手一紧,能感到方皇后的手冰凉沁人。
方皇后轻声一笑,带着无尽的嘲讽与敌意:“顾太后突然的诬陷,定京城里谣言的甚嚣尘上,阿福的暴毙而亡。”顿了一顿,方皇后眼眶一红,又是一笑:“一口气儿没上来就去了。。。贺琰当别人都是傻子不成!”
第一卷 第六十九章 变天(下)
长青水榭连着碧波湖和九里长廊,新绿抽芽的柳枝条儿像娇羞的小娘子,低低垂着头,十分自矜又内敛的模样。
热闹和有人气儿都在长青水榭,这曲径通幽的游廊里,只能听见鸟啼莺歌还有湖水泛起波纹的轻声,莲玉与内侍守在巷口。
“不只是侯爷,还有应邑长公主。”行昭眼里望着被柳枝打破一池宁静的春水,艰难开口,“三叔回来的堂会上,我听见侯爷与应邑长公主的密谈,既有回忆往昔,也有商议今后,其间不止一次地涉及到了母亲。在母亲过世之前,是和父亲在一起的。阿妩被人强行制在小院里,等阿妩挣开后,一推门,却看见母亲已经仰头喝下了药。当时没有惊动太医,去回春堂请的大夫来,母亲已经缓过来了,却终究还是再次毒发。。。”
回忆的力量有多伤人?行昭觉得就像拿钝刀一下一下地在割心头的那块肉,没完没了,永无止境。
行昭稳下心头如潮水般直涌而上的悲伤,挺了挺脊背,又言:“方家陡然失势,舅舅传闻连天,您被禁足在宫里。贺家不仅怕被牵连,更期盼能借着这个机会,再上一层楼。”
行昭边说,边从怀里头拿出一个姜黄色亮釉双耳瓶,递给方皇后:“这就是装着药的瓶子,那时候庭院里极混乱,没有人顾忌到这个瓶子,我便偷偷地将它收了起来。釉色明亮,做工精细,瓶子的底部刻着‘彰德三年仲秋制’,一看便是内造之物。。。”
方皇后接过,内造之物,皇亲国戚才能用,住在皇城或与皇家极为亲近的人才能用!
竟然还牵扯到应邑!贺琰是个什么样的人。她不说知道八九分,至少也能从中窥探一二——冷静,理智,却极好权势。
方家隐隐没落,贺琰便弃若敝履,以寻求更大的利益,他做得出来。可太过贸贸然,不符合贺琰一惯的按兵不动。
谁知道中间还有应邑的一出戏,这便说得通了。
方家没了价值,便要攀上一个能带来更大利益的人。急切些,嘴脸难看些,也不在乎了。
只是。究竟两人是沆瀣一气,还是贺琰顺水推舟?
如果阿福是喝了应邑给的药自尽,那贺琰到底又是怎么逼的她?应邑在其间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逼死堂堂侯夫人,真的只有他们两个吗?明明后来都缓了过来,怎么又毒发身亡了?
幼妹的单纯可欺。又重情重意,是好也是坏。自小在家中顺风顺水,贺家求亲求得诚,爹本听人说临安侯府正值多事之秋,只想把幼女嫁到安安稳稳的把总家里头,便提出要贺家等幼妹五年。想叫贺家知难而退,谁知贺家却一口答应,过后贺琰亲自到西北来。由着爹爹相看,爹爹见他面目规矩又自有一股风华在里头,便终究松了口。
心里头又想要将一个女儿嫁到皇家,一个女儿嫁到定京的勋贵去,以表忠贞的决心。自幼妹嫁到贺家来后。虽然有格格不入,贺家却总还能看在方家的面上。贺太夫人不摆婆婆的谱,贺琰也不会明晃晃地打脸,原以为一生便也就这么过了,安好沉静。
哪晓得世事难料,方皇后独身在京,方福与她血脉相连又有漂泊寄托之情,忽闻讣告,心悸又犯,半晌没缓过神来,直觉告诉她,这件事没有这么简单,便去求皇帝,求恩典,硬撑起身子,鼓足精神要来给幼妹留下的骨血撑场面!
哪里想得到,近乡情怯,竟然连妹妹的棺木也不敢看。
方福将贺琰看得有多重,方皇后一向都知道,可仅仅是为了一个男人的情债和变心,就将儿女抛下,她却不信阿福会傻到这个地步!
亭亭而立的外甥女脸色卡白却眸光坚定,心头悲戚却挺直腰板,突逢大难却仍旧条理清晰,方皇后又想流泪又想大笑,阿福遇事便哭的个性竟然有一个这么倔气的女儿,伸手将行昭揽过。深宫的沉浮动辄便是几十条人命,方皇后都挺了过来,如今旁人算计到了自家妹妹的头上,在面临危机并含着冲天的愤怒时,必须要有一个沉稳的头脑和周详的计划。
“你母亲的死,不可能就这样算了。”方皇后尽管恨得喉头发甜,声音却仍旧既不低又不高,带着一股安抚人心的力量,“方家的风波还没过去,我们方家经营西北多年,不可能没有暗线和保命符。皇上围了方家又能怎么样?方家的底牌从来就不在老宅里,我在深宫里接不到消息,可算起来方家的旧部死忠还有家养的暗卫绝不可能坐以待毙,无论是尸体还是人,等将你舅舅找到,将景哥儿找到,定京城里自然会有新的血肉,来祭拜你那可怜的母亲。”
行昭猛然抬头,又听方皇后再言:“我们要做的是蛰伏,逼死一个人不可能没有留下蛛丝马迹。”方皇后轻轻一顿,眼神有一闪而过的悲哀,“如果你舅舅果真马革裹尸归来,定京城里的谣言自然不攻自破,我们女人家就更不能垮掉了。这些时日,细细寻,一点一点的证据和蹊跷搜起来,贺家狼心狗肺,阿妩到时候也不必顾忌了,你还有姨母还有桓哥儿还有西北的方家,留好了退路。到时候,临安侯也好,应邑长公主也好,其他的人也好,索性拼个你死我活!阿妩,你不怕,姨母还在。”
要是方祈回来,自然有方家帮忙出头。要是方祈回不来,手里头捏着证据,管他天皇老子,两个女人家便是拼个鱼死网破也要讨个公道。
素来冷静自持的方皇后说出这样,不冷静,不理智,不顾全大局的话,让行昭顿时沁出了这五天来的第一滴泪。
她不怕孤军奋战,可如果背后能有一个人全心全意地支持着她,就算失败,也虽败犹荣。
大夫人死后,得到行昭满腔信任的太夫人却闭门谢客,贺琰避在外院,行昭陷入了无边无际的悔恨与痛苦中,方皇后的话像给了沙漠中迷茫的人一口水,像点在寒风凛冽中不灭的那盏灯。
“阿妩不怕!不怕到时候没有了退路,不怕身败名裂,不怕被逐出贺家,阿妩只怕错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