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策 作者:董无渊(起点女频vip2014.03.29正文完结)
。”
方皇后记得异常清晰,皇帝是拿着一种怎样的语调在说这样的事儿——断断续续,羞于启齿,却又如同破釜沉舟,荆轲断臂。
话到最后,一声长叹代替了其后所言,若是事情属实,他大概也不会吝惜一碗汤药的吧?
到底在什么时候,那个心软又沉默的男人长成了这样一个帝王了?
为了不让顾太后趁着时机将闹起来,事情都还没完完全全查清楚,竟然能狠下心将应邑先移出去,而后再做打算。
心里头不知道是悲是喜,既没有计谋成功的欢喜,又有些兔死狐悲的假惺惺的怅然,方皇后手上的动作滞了一滞,暗自一笑,后宫沉浮几十年,早就学会了斩断七情六欲的本事,如今却被计划内的结局搅晕了头脑。。。
“姨母。。。姨母?”
是小娘子轻轻柔柔地在唤着她,方皇后朝展眉一笑,点点头,表示在等小娘子后话。
行昭想一想,话在口上转了几个圈,到底还是踮起脚尖,凑在方皇后耳边说了出来:“梁平恭是由秦将军派人护送回来?还是舅舅在西北的旧部护送回来?从西北到定京快马加鞭一天一夜能到,可若是带着辎重粮草,还护送着人。那慢慢悠悠地三、四天都到不了吧?道阻且长,若是有个万一。。。”
平心而论,梁平恭是死是活,行昭一点也不关心,甚至恨不得拿上软刀子亲自去割梁平恭的肉。
可如果他的死活关系到别人的命运,就由不得行昭不多想那么一二分了。
方皇后眉头骤然一拧,皇帝让人护送梁平恭回京,“护送”这两个字儿就很有看头了,用押送则太重,用召回则太轻。护送,自然是由他人陪着梁平恭回京,不仅是陪护。更是看押。
这个他人,自然指的是秦伯龄的部下,一是为了避嫌,二,也是不放心让方祈押回梁平恭。
方祈与梁平恭之间的恩怨。皇帝心里头明白得很,梁平恭造谣诬陷方祈,方祈手里攥着梁平恭的罪证,若是梁平恭真在方祈的地界儿上出了事儿,方祈跳进黄河也洗不干净了。。。
行昭能想到的,方祈没可能想不到吧?
方皇后暗恨自己的百密一疏。赶紧让林公公进殿来:“。。。去雨花巷带个话儿,就说让方都督赶紧接平西侯夫人,桓哥儿还有潇娘进京来。西北战事将定,右军都督在定京城里没个打理中馈的人,皇上是着眼社稷大事的,本宫只好关心这些家眷女人间的小事儿。。。”
行昭将手规规矩矩地交叠于膝上,晓得方皇后还有后话。
方皇后说完这番话。顿了顿,林公公踱步上前。方皇后压低声音:“梁将军是皇上信重的臣子,若是方都督在西北尚且还有故旧,就托人照料几分,西北至定京路远日长,要切记仔细路上的豺狼虎豹。”
林公公垂身应诺,出了门。
行昭望着碧空之下,林公公因常年佝腰,已经有些直不起来的背影,长长舒了口气儿。浮生似梦,绥然南风,就算腰杆再也直不起来了,人也会挣扎着活下去,无论是卑是贵,都想活得更远,更长,更好。
可有些人尚存底线与良知,有些人却已经在挣扎中彻底地疯狂,不怪这个世间,但凭本心。
一晌午的时辰,行昭盘腿坐在炕上手里握着银勺舀汤喝时,方皇后正襟危坐地听着蒋明英校对册子上的东西,行昭挺身坐于案前手提紫毫笔时,方皇后正襟危坐地听着六司的回禀,行昭瘫在暖榻上手里捧着乳酪小口小口地啜饮时,方皇后正襟危坐地嘱咐宫人们谨言慎行。
行昭想捧着册子替方皇后分忧,方皇后就直吵她:“往后嫁了人,做了主母,你能捧这些账册捧几十年,现在慌什么慌!”
行昭想留瑰意阁的宫人们再细细嘱咐一遍时,方皇后又吵她:“闲得没事做了?再去把描红多习两遍,常先生若是告你的状,我可不会同你求情。”
行昭被吵得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方皇后想将她从这些杂事繁事里隔离出来的心昭然若揭,想将她护得牢牢的,她也明白。可前世。。。她就是这样被养成了一个倨傲恣意的纨绔的啊。。。
行昭怅然得不行,亦步亦趋地就跟在方皇后身边儿听她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再时不时地端个茶送个水,甜甜地让方皇后:“。。。您尝尝这盏蜂蜜梨水,润喉得很!”,又仰着张脸,笑眯眯地捧着碟儿点心,方皇后不拿点心吃,她就一直捧着也不放,方皇后被行昭闹得没办法,又提不起心来生气,左右算是愿意坐下来歇一歇吃吃茶了。
行昭望着方皇后连坐下来歇歇,背都不敢靠在椅背上的端肃模样,不禁心生感叹,皇后这位子,可真不是谁都能坐上去的。瞅瞅顾氏,强拉硬拽求这个位子,最后还不是耗尽了福气,摊上这样的儿女。
临到暮色落下,青帏小车候在了宜秋宫门口,两个宫人一左一右地搀着应邑出来,方皇后扬了扬下颌,凭栏而立在朱漆游廊间,静静地看着。行昭跟在其后,眸光闪烁,亦是静静地看着这个面容卡白,身形孱弱的妇人只能将全身都靠在宫人身上才能行走的模样。
心里头不是不痛快,可好像除了痛快,还有点不足之感。
小娘子身子朝方皇后靠去,头低低垂下,只能看见微微闪动的睫毛和紧紧抿住的唇角。
遥寄凭栏处,只言片语短。
清水墙,朱红漆,丛草深幽,曲径蜿蜒,方皇后与行昭,就像一对相互依靠的母女,静默的时光短暂且悠长。
“走吧。”
青帏小车渐行渐远,顺着狭长幽静的宫道,逐渐变成了沉默夜色中的一小点,方皇后轻轻揽过小娘子,小声地又重复了一遍:“走吧,咱们回家。”
行昭眨了眨眼睛,正要开口,余光里却瞥到蒋明英急急忙忙往里走,将过片刻,便听见了蒋明英急促而仓惶的一语:“梁将军在山西府内遭到暗算,生死不明。看状况,应当是鞑子下的黑手。。。”
;PS:
明天再改吧~大家么么,颈椎疼得不行,又要赶报告~身亡可不一定是应邑啊~
第一百三三章 身亡(下)
陡然大风呼啸而过,高高悬在飞檐之下的大红灯笼四下摇曳,明明暗暗的光东西南北地晃着投射在青砖地上,红漆落地柱上。
然后黄得发白的光再一点点地爬到人的脸上。
行昭猛地抬头,恰好看见方皇后轻轻地将眼眯成一条缝儿,惊极反安,怒极反笑。
“山西府都能进鞑子。。。”
廊间像一个狭长封闭的筒笼,从心头油然而起的冷笑声在素黑的天际之下闷得像声惊雷,霹雳而下,却兀然将世间照亮。
“若山西府都能进鞑子,平西关怕早就不保了!”
方皇后撂下一句话,拂袖往凤仪殿走,行昭低眸拧眉轻提着裙袂加快了步子,蒋明英连忙跟在后头,语速极快又稳地回禀:“鞑子来袭只是猜测。听从山西府发来的消息,也并不排除是土匪的原因,那带一向不太平。秦将军遣了三百兵士护送梁将军回京,人一多,七七八八的事儿就出来了,时辰也耽搁了,所以每到一个驿站都先保证马匹的休息,将士们的体力好像并不太足。山西总督赵帜派人去接应的时候,发现随行的珠宝珍奇已经被一掠而空,死死伤伤加起来接近八成之数,梁将军在马车里又有死士抵死相互,胸口中了一刀,后背中了一刀,如今被赶忙接到总督府里请名医诊治了。”
方皇后步子走得极快,蒋明英跟在后头还能大气儿不喘地说这样一长番话。
“那缘何蒋姑姑将才回禀的时候,率先说的是鞑子来袭?但珠宝珍奇被劫掠,死死伤伤过半,可这样听起来土匪抢掠的可能更高。”行昭亦步亦趋地跟在后头,紧随其后发问。
凤仪殿宫门近在咫尺,朱门紧阖。两列的羊角宫灯发出像是晕染出彩霞的光。
方皇后步子一缓,往后侧眉,静待蒋明英答话。
“是黄大人的猜测。。。”蒋明英的声音低缓得像涓涓而流的山溪,“护送梁将军那三百兵士都是精中之精,盔甲步兵,红缨怒马,任谁看也知道这是朝廷的事儿,落草为寇已是逼不得已,谁还敢来明晃晃地来打朝廷的脸呢?”
“所以他们以此为凭,说成是鞑子来袭?”
方皇后伴着宫门缓缓而开的“嘎吱”声轻声出言。行昭分明从其中听到了戏谑与讥讽的意味。
蒋明英垂手立于宫门之畔,隔了半晌轻轻颔首。
“荒唐!”
方皇后眉梢一抬,终是忍不了了。低声怒斥。
到底是晚了一步!晌午行昭那一番话提醒了她,赶紧让林公公去雨花巷查探,方祈回话说是已经安排人在山东府接应,再一细想,西北老林至北天池山都是方家的地界儿。出了山西就有了方家的人接应,怎么想也出不了事儿吧?
百密一疏,百密一疏!
方皇后心头恼火,技不如人,被人钻了空子,她输了这一城。心服口服!
梁平恭这步棋摆在明处,为了自保,一旦进京面圣了。他一定会将所有的罪名都往应邑与贺琰身上推,到时候就把一直处在暗处的贺琰拉扯了出来,狗咬狗这出好戏,是怎么看也看不厌的!
却被人先下手为强,捷足先登了!
有人想让梁平恭说话。有人就一定想让梁平恭一辈子也说不出来话!
方皇后撩裙落座于凤仪殿其上,下颌微不可见地高高扬起。几欲委地的裙袂低低地直垂在青砖地上,这个失掉一城的皇后依旧将气势摆得足足的。
“皇上怎么说?”行昭不由自主地摆直身子,将浅绛苏绣裙裾轻轻摆好,如今的气氛有种剑拔弩张的压迫感,这是她头一次看见方皇后这个样子,就算暂时丢掉战局,却仍旧锋芒毕露,咄咄逼人,叫人心生臣服。
这是女人的另一种美,棱角尚全,叫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不同于定京城里讲究大家闺秀应有的端和德淑,也不同于母亲的低姿态,却能叫人明白,原来女人也能这样过一生,就算洗手作羹汤,就算挽簪清素面,却还能在某些时刻某些场合,活出自己来。
蒋明英听是行昭发问,没像往常一样去瞅一瞅方皇后的神色再作答,而是抿唇一笑,躬身回之:“皇上不置可否,只让山西总督赵大人好好照看梁将军,‘生死由命,富贵在天。若是实在躲不开这个劫,也只是梁平恭的命数’,这是皇上的原话。”
皇帝的态度并不强硬,甚至给人以遐想的空间!
行昭手头一紧,她完全能够理解皇帝的顾虑,帝王制衡在于心术,公主勾结外臣构陷忠良的事并不是什么体面的话头,再大为宣扬,就是将皇室的名誉,大周的颜面拿到火上在烤。
就此打住吧,这大概是皇帝的心声。
梁平恭的遇袭详情,皇帝一定会继续查下去,可梁平恭回京吐出口里的话后也只能落得个死,如今也只能落个死。他的死活,皇帝手上攥着暗卫彻查西北之后的证据后,好像也不会太关心了。死了一个对朝廷有二心的将军,拘了一个为所欲为的公主,对皇帝来说,是大事儿吗?这根本就不能算事儿。
“山西府,方家的势力尚未涉足。既然能把护送的三百兵士都打垮下,来劫掠的人当然身手不凡,又不是在演水浒,哪个正正经经靠着手艺能有口饭吃的人愿意去当土匪!鞑子来袭。。。更荒唐!”,方皇后昂头吩咐,一锤定音:“这件事没那么简单,方都督知道该往那头去查。明儿一早,梁将军的死讯若是传了过来,就再派几个人手往大觉寺去服侍应邑长公主。若是没传回来。。。”微微一滞,“若是没传回来,方都督也知道在外面该怎么做!”
行昭手缩在云袖中,心服口服地听着方皇后一句赶着一句的吩咐。
突然感到自己还要学的东西甚多!
皇帝说的那句话今夜肯定能传回山西府,若赵帜是个聪明人。肯定心里是松了一口气儿的,弦一松开,梁平恭就很难活过今晚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方祈一回京一封爵,定京城里的风向就彻底转了个儿。想梁平恭回京的人有——了解内情的政敌,方祈行昭,顾太后。。。
等等,顾太后会想梁平恭回来吗?
梁平恭若是回来,至少能证明一件事儿。应邑并没有因为权势勾结朋党,因为一个男人玩弄权术,这比把手插到皇帝的江山里的罪名可是要小很多了。可如果梁平恭一回来。顾守备与顾太后做下的事儿会不会吐出来,这个可就说不好了。
顾氏既然愿意放弃应邑,那她防患于未然,先下手为强,也没什么稀奇的了。
行昭在心?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