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策 作者:董无渊(起点女频vip2014.03.29正文完结)
分认真地每天递折子,其他的都还保持着观望的态度。。。”
题不难,可在方皇后眼中,七八岁的小娘子能有这样的观察力与分析还是算难得的了。
做母亲一向是矛盾的,方皇后既一心一意想将行昭嫁到安稳平实的人家去,可还是一手一脚地将手腕与心机慢慢教给她,又不希望孩子能用到心机与手段,却仍旧不放心小娘子是一张洁白无瑕的堂纸。
看一看她的胞妹就明白了,人生世事无常,谁知道自己最后会落到一个怎样居心叵测的坑里头?学会站起来,学会活下去,总是最重要的。
这回难得,方皇后头一次主动提及应邑身故,行昭将针线拢在一起轻手轻脚地搁在了身侧的箱笼里头,眉目轻敛:“算算日头,应邑长公主暴毙是在八月二十三日,如今是二十六日,您明明该是最忙的——平衡六司,办小殓礼,大殓礼。。。”轻轻一顿,唇角微微展笑:“是皇上对丧事自有安排吗?”
方皇后将那支槐花儿拿得远远的,白衣胜雪,没急着答话,先将枝条斜斜插在了青玉湖色花斛里头,偏了头换个角度又瞧一瞧,终是觉得不满意,又将槐花儿拿了出来,低下眉重新修剪一番。
话轻声出口,却答非所问。
“在西北,贵家女儿们可不兴插花,绣针,抄佛经,我们常常换上胡服,换上裤笼,驾上爹爹的骏马,一挥马鞭便在西北的黄沙荒漠里扬长而去。”
行昭手放在膝上静静地听,晌午时节正好,自应邑去后,她的心便闷闷的,蒋明英也不愿细说应邑的死状,她所知道的只有贺琰去了大觉寺,应邑死在了贺琰的面前,仅此而已。
可仍觉除了畅快与复仇之后的释然,还有浅得几乎尝不见味道的心酸。
方皇后平心静气地娓娓道来:“娘亲去得早,爹爹不愿续娶。。。”说到这里唇角微微上勾,是对旧事的缅怀更是对今朝的排斥,“说来也奇怪,西北的男儿汉放在荒漠里头个顶个都是能斩狼扑虎的好手,可一回家便能在自家婆娘的面前轻言软语,半句重话也不多说。。。”带着笑轻轻摇摇头:“扯远去了,回归正题吧。爹爹不愿续娶,一个家里就剩个老姨娘在操持家务,丧妇长女不好嫁,可在西北并没有这样的规矩,爹爹却一个接着一个将求亲的人打了出去。直到前朝元后之子突亡,先帝为二皇子求娶方家长女。”
这是行昭头一回听见方皇后自己的故事。
方皇后是慈母,是挚友,是严师,是一个完全能让人依赖的人,可她的苦却从来不比任何人少。
行昭屏息静气,凤仪殿此刻的时光好像静止不动了一样,沉甸甸地就一直停留在了这一刻,蒋明英早已带着宫人退到了外间,行昭躬身坐于炕上,方皇后仰脸静默地隐约在槐花儿之间,好像桃李芬芳,再不能眠。
“皇家上门求娶,爹爹总算不把人打出家门了,然后对八字,然后备嫁,然后出嫁——出嫁那天平西关里浩浩荡荡一片,满眼都是大红喜庆,吹的唢呐打的鼓,闹得好像要把人的耳朵都震聋一样。这是我头一次进京,嫁的是皇子,可那个时候先帝分明已经将二皇子当成储君在待了,别人看皇子妃是一个要求,可看太子妃又是一个要求。我不能穿胡服,不能穿裤笼,不能走路大步,不能跑,不能跳,我的人生好像就这样被拘在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天下面。。。”
方皇后仰着头比划了个手势,笑着看向行昭,目光温温的,又将手势放大:“。。。等当了皇后,进了宫,原本这么大的四四方方的天就变成了这么大,大了可规矩却更重了,原来的那个以美艳与声色侍君的顾皇后一夕之间就变成了日日都要见面的慈和宫里的顾太后,我心里怕不怕?自然是怕的,可我不能怕啊,因为我的阿福也嫁进了定京,嫁到了人人赞颂的规矩极好的临安侯府贺家,嫁给了定京城里的碧玉明珠。娘亲去得早,我也嫁得早,我出嫁的时候阿福才五岁,扯着我的袖子哭着叫‘姐姐,姐姐’,爹爹不会教女儿,只会一味地宠,也幸好阿福个性温和,否则又是个养得跋扈任性的小娘子。阿福嫁进来了,我得护着她,再多的怕也只能变成更多的勇气。。。”
行昭轻轻扬了扬头,方皇后这样平平淡淡的一番长话几乎让她的眼泪夺眶而出。
这个世间谁活得不难?
应邑是活得艰难,母亲身世低微所以见识浅薄,遇见的男儿都是伪君子真小人,身为金枝玉叶却活得压抑偏执。
因为她活得艰难,因为她有痛苦与悲伤,因为她需要,她就可以罔顾人伦道德,为所欲为了吗?
活得再难,也要坚守,坚守一种信念与底线。
午后的光辉如同清水一般直直地倾洒下来,方皇后的话锋一转,回归正题:“我便是在那个时候才真正地与我这位嫡亲的小姑子相处的。。。”
是了,太子尚未登基,没入宫住,方皇后对顾氏与应邑也只能远观。
“长得极好,个性也强,想要的东西一定要拿到手,东宫的黑漆罗汉象牙床她想要,顾太后便找皇帝讨,皇帝心软,挥挥手给了便也给了。应邑拿到手了却嫌弃,‘嫂嫂在西北长大,半分家教也没有,一张这样好的床也能用得连象牙也不那么白润莹然了。’,皇帝当做笑事和我说,我却不能笑,只能第二天又开了库房选了一张崭崭新新的黑漆象牙屏风给她送去。。。”
“向公公回来禀告,应邑死前喝下的那杯茶里正好掺了我留下的汤药,盛茶的茶壶里也有。有趣的是,应邑斟了两杯茶,可只有一杯被她自己喝了,另一杯却被孤零零地遗弃在了桌上。”
;PS:
生死时速!就怕断更!
第一百三九章 后事(中)
方皇后边说花儿,边侧过头将槐花儿插在青碧无瑕的蒲草之中,语声平朗:“应邑想让贺琰和她一起死,可最后一刻又变了主意,两杯茶水一杯没了,一杯放着,直到凉透了,冷完了,就该被倒掉了。就像这两个人一样,应邑撒手解脱了,贺琰却还活着,日日胆战心惊地活着。这是应邑一生中对贺琰的最后一击,也是对他的唯一一击,并且一击即中。爱人变成敌人,这才是最可怕的。”
行昭的手紧紧揪住裙裾,再缓缓放开,襦裙上皱皱巴巴的一片像极了时光长河里永难磨灭的伤疤。
贺琰是应该怕的,他不仅应该怕,还应该愧疚与恐惧,他更应该每天惶惶不可终日地苟延残喘在这个人世间。
人生中两个对他肝脑涂地的女人都以同样的方式死在了他的眼前,母亲是他逼死的,应邑又何尝不是被他逼死的!
“爱。。。”行昭歪着头低低呢喃着这个难懂的字眼儿,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或许应邑到最后已经不爱贺琰了吧,只有看透了才会选择孤身赴死,独自走向一个没有贺琰的未来?有了爱,才会有恨,反之亦然,在最后的最后,应邑看穿了贺琰的嘴脸,放下了执念,已经不爱他了,又怎么会恨他呢?
再想一想,若是当时贺琰喝下了那杯茶,她的心境又会变成怎样呢?还是会欢欣的吧,因为计谋的成功和人力干涉之后的回报,以及总算能给母亲一个交代的释怀。
可欢欣之后呢?
所有的荒唐与愚蠢一旦被蒙上了“爱”这层纱,就会奇妙得变得让人怜惜起来,行昭却并不喜欢这样的感受。
错了就是错了,可怜并不能当饭吃。
方皇后轻笑出声。透过染上初秋昏黄的花间繁荣,静静地看着迷茫与怅然的小娘子,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感受。应邑身亡,要问谁最高兴,她算得上一个,毕竟被应邑算计至死的是她的胞妹。
按理说,行昭也能算得上一个,可小娘子这两三日却绝口不提应邑身故的话头,照旧吃喝照旧描红,照旧挨着她撒欢儿。
她不知道是应该忧还是喜。喜怒不形于色是好兆头,可在她眼里却总觉得这个七八岁的小娘子承受了太多——为母亲的身亡而终日愧疚,为父族的冷情而只有选择坚强。为放下怨怼与仇恨而殚精竭虑。
“爱这个字儿妙得很。惠者爱也,惠既有予人好处的意思,也有聪明的意思。爱并不是盲目,既需要聪明,又需要良善。这样能叫*。”方皇后示意蒋明英将花斛呈到高几上摆着,笑着轻轻揽过行昭:“蒙蔽了眼睛的爱并不能完全称作是爱,那是偏执与愚蠢,若要爱人,首要爱己。应邑既不聪明,又没良善。将爱放得比自己还要高,所以她死了。这世上的傻姑娘们太多了,我们阿妩要学得聪明一点才好。可又不能太聪明,太聪明了,少年郎们便会敬而远之了。。。”
这是这位大周皇后的经验之谈,她在开解行昭,何尝又不是在开解自己。
可惜皇后娘娘说着说着。又七拐八拐地拐到了小郎君身上了。。。
前半段话儿,让才从前世的苦难与母亲经受的折磨中抬起头的行昭深以为然。紧紧揪住方皇后的衣角,正要开口答话,却听外厢传来一句低闷的轻咳声。
行昭将头从方皇后身侧探出去,便看见皇帝 湘妃竹帘跨步入内,神色比往常还要低三分。
也是,谁家死了妹妹,做哥哥的都不能高兴。
该来的总会要来,行昭麻利地下炕趿拉上鞋,低眉顺目地立在方皇后身后,方皇后见到皇帝一向都是福个身便算了了事儿,可行昭不行,小娘子还得轻轻脆脆地唱个福声儿,“臣女给皇上问安,皇上万福金安。”
皇上面色微霁,大手一挥算是让行昭起身,半侧坐在炕上,突起闲情逸致,拿起行昭藏在绣花箱笼里头的香囊看了看,笑问:“绣得好!绣得比她姨母强多了,是跟着临安侯夫人学的针黹?”
皇帝率先提起临安侯夫人,这让行昭心头一跳。
小娘子敛眉浅笑,笑着放轻了语调作答:“是,母亲常常见完管事妈妈,便搂着臣女一针一线地教导,臣女蠢钝,母亲教了好些时日才把针法学会。可等臣女会做帕子,会绣香囊的时候,母亲却看不到了。”
皇帝将做了一半的香囊放回箱笼里,冲行昭招招手。
行昭余光瞥见方皇后神色如常,心里放低了一大半下来,小碎步往里走。
皇帝轻叹了口气儿,摸了摸行昭的双丫髻,特意压低了声音,难得一见地带了些哄和宠:“。。。临安侯夫人会看到的。朕记得她与你的个性大相径庭?朕还问过你,都是方家教出来的女儿,怎么一个像天上的鹰,一个却像枝上的鹊。。。”
后一句是皇帝坐着仰头在问方皇后。
行昭被皇帝揽在怀里,感到浑身一僵,动也不太敢动弹了。
说实话,皇帝并不是一个平易近人的君王,欢宜是他膝下的唯一的女儿,都不见得她与皇帝有多亲近,或许在皇家对亲情还有所奢望,本来便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前些时日,欢宜拉着六皇子来瑰意阁寻她,六皇子倒说了这样一句话儿,“。。。方将军是个能以一抵百的英雄,可上次看他训扬名伯,叉着腰又敲头又骂嚷,扬名伯倒也缩着头听之任之,死马当活马医的一副表情,逗得我憋笑憋了一路”。
说时,少年郎分明是带着羡慕与向往的神情的。
皇帝这样的亲昵,让行昭感到万分的不习惯,脑子里飞快运转起来,一掠而过的念头,连她自己都不敢承认会是真的。
“阿福个性是比我软绵一些。。。”方皇后亲手斟了盏茶,弯腰搁在小案上,“其实阿妩与她母亲也不太像,我倒觉得阿妩像我这个姨母更多些。外甥像舅,景哥儿除了行事比方都督规矩点,其他的性子倒也跟方都督像得很。”
皇帝想了想,才想起来景哥儿原是指临安候贺琰之子,当今的扬名伯。
明明是夫妻间平淡无奇的家常对话,却让行昭听得胆颤心惊。
贺行昭像方皇后,贺行景却像方祈,贺家的两个孩子不像自己的父族亲眷,反倒像极了外人!
行昭飞快抬头,正好对上方皇后的眼光,瞬间明白过来她们想到了一处去!
方皇后正为她与景哥儿的抽身脱离,正铺着路呢!
皇帝好像很有兴趣听下去的模样,方皇后便也松松快快地顺势坐在了皇帝身侧,笑着继续说下去:“景哥儿个性耿直,阿妩温和沉静,阿福在世时便常常同我说悄悄话儿,阿妩是幼女,处境倒还好一些,临安侯也愿意看在阿妩敦厚温和的个性,同阿妩说说话儿,父女两喝喝茶倒也安逸。可临安侯待景哥儿便是完全的严父了,您自个儿想一想,你待二皇子是什么样?二皇子开朗外放,您即使面上沉稳些,可心里头也是欢喜这个儿子的吧?临安侯却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