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烽火录
在我看来,晋国的执政水平是毫无逻辑的,晋朝的许多名言名句,完全是胡说八道。
比如:‘予之在君,夺之在君,贫之在君,富之在君’,才能使‘民之戴上如日月,亲君若父母’,这简直是绑架者说的话。他把黎民全当作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老百姓的合法劳动所得朝不报夕,百姓还要爱戴这样的领导,什么逻辑?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这是一个海外地名,那里的人都有病……解释这个名词,我需要在引用一段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这说的是什么,就是受虐教育,让人对于虐待甘之若饴,对于虐待者感恩戴德,对拯救者恨之入骨,这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也叫作人质受虐情节。
这样的人精神有问题,我们把他叫做‘精神病患者’,把精神病患者当作人才,当作精英,靠这些精神病患者治理国家,怪不得‘予之在君,夺之在君,贫之在君,富之在君’,他还‘民之戴上如日月,亲君若父母’。
正确的教育方式是什么,是赏识教育,好人才都是夸出来的,不是棒子打出来的,棒子打出来的是‘精神病患者’。你们的天子把全国百姓绑架了,所以他才把全国变成制作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大工厂,所以他才丢了大半个国家。”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下一次,这样亡国的现象会发生在何时?
孙绰听不进去这样的话,这个讨论对他来说太深奥——逻辑?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这些蕃语他不懂,也拒绝去懂这些蛮夷话。走不了怎么办,他把耳朵赛上,以示自己的不屑。
“我们要睁开眼睛看世界,培养一群阿Q,不可能使国势再起”,高翼说完这句话,自己也觉得好笑,我怎么对古人说这些,古人是坚决不睁开眼睛开世界的,说了也白说。
“其实,没有逻辑,很多名言都是荒诞无稽”,高翼马上把话题转到孙绰最擅长的学术上面:“比如,‘水至清则无鱼’这句话,就是荒诞离奇。‘水至清’是现象,无鱼是结论,这一结论的得出跳跃了推理过程,并且是枉顾事实的跳跃。
‘水至清’说明什么,是无污染。峡秀水清,鱼跃鹰飞,怎会没有鱼?一张渔网撒入,水是比以前清了还是浊了。此后,鱼没有了,是水清的原因,还是水浊的原因?
‘水至浊’说明什么,是重度污染,这样的水里会有鱼吗?谁家的水沟能养鱼?所以,正确的说法恰恰是反其道而行:水至浊则无鱼,水质清则有鱼。
类似这样的名言还有很多,比如,‘国虽大,好战比亡’,比如‘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晋代学者最好玄学,“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句出自老子的话,孙绰也曾研读,听到这儿,他立马来了精神,顾不得作沉默姿态,厉声驳斥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话怎么错了?你倒是说说。”
“当然错了,而且它也必须错得离谱,正确的说法是:强者恒强;强者剥夺一切,强者占有一切;这叫马太效应。这是科学,这是自然法则,这是生存竞争,这才是天道。所以,那句话正应该反着理解:天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
孙绰冷笑着说:“阁下不妨也推理一番,让我知道一下什么叫逻……螺辑。”
第二卷 艰辛时代 第1097章
该怎么说?
一时之间,高翼真不知道该怎么给古人解释马太效应。
股市规则,经济学趋同效应?还是跟他谈马太福音?
正踌躇间,高翼突然觉得眼前一凉,举目向塔外观望,不知不觉间,漫天飞舞着纷纷扬扬的大雪。
初雪降了,这场雪来的真及时。
高翼心中灵机一动,一指塔外飘扬的大雪,说:“瞧,下雪了。
每年下雪后,都有一批牲畜冻死,生老病死,难倒不是天道吗?天道让什么样的羊冻死?你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难道每年冻死的牛羊都是身强力壮者,那些身体虚弱的牛羊,老天爷会把它特地留下来,补其不足吗?
老天也不会干这样的傻事!牧民因为储备的青草有限。为了用有限的青草让尽可能多的牲畜越冬,他们会提前宰杀部分牲畜,这些被宰杀的牛羊叫做淘汰羊,或者淘汰牛。它们熬不过这个冬天,所以用有限的青草饲养它们是浪费?
怎么选择淘汰的牲畜,按照天道?那么天道到底是什么?如果‘天之道’真是,‘损有余而补不足’,那牧民该杀掉强壮的羊,让那些身体虚弱、熬不过严酷的冬天羊想用有限的青草。
但是,真有傻人信了这样的天道,春天的时候,你该到沟里去找他,因为他已把家败光了。败光,对,晋国以此理念治国,这不,已经丢了大半个国土!”
孙绰是第一次听到牧民的生活常识,圣贤书中不记述这样的事,一时之间,他呆了。想辩解,可面对这样生活中总结的常识,他不知道从何开口。
“每种动物都有固定的活动地盘”,高翼接着说:“下雪后,大多数动物都要冬眠,猎食动物不得不扩大活动范围,以捕捉食物。此时,两虎相遇而竞食,谁能得到食物——力强者胜。
战胜的老虎会做什么,它会可怜那只失败的老虎,分给其一部分食物吗?不,赢者通吃,它会把所有的食物全吃了,让严寒饥饿伴随着那个失败者,直到它倒下,胜利者占有它的地盘,夺走它的一切。
越是胜利者,它吃的食物多,身体强壮,越能在竞食争斗中,打败那些饥一顿饱一顿的饿虎,他越能创造更多的胜利,获得更多的食物。这就是强者剥夺一切,强者恒强的天道。
而弱者失去所有后,饥寒紧随着他,失去地盘后居无定所,食不果腹,体弱无力,你的‘天道’会让它从哪里获得补偿,再不补偿它就要冻死饿死病死,快说说天道补偿的例子,我想听,那只老虎也想听!”
孙绰正捉摸这其中的道理,高翼话题一跳,接着说:“其实,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何尝不是两虎竟食的关系,天下只有一个,力强者占领一切,力强者夺取一些。
以为天道便是可怜弱者的。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做出一番软弱样,做可怜状,上天便会突然降下一道补偿,让强国跌倒,让弱国翻身——可能吗?”
孙绰总算找到破绽,他立马说:“当然可能,强横的石赵威风一时,它现在不是跌倒了么?内乱,割据,纷争,这还不算跌倒?”
“石赵的倒下,是冉闵干的,与老天爷有什么关系?我在冉闵的亲戚朋友里找了半天,没发现有个叫‘老天爷’的人——冉闵不出,奈苍天何?
再者说,石赵混乱,受苦受难的是那个民族的百姓?他们怎么着老天了,让老天‘损有余’?,他们很有‘余’嘛?”
天之道……人之道?!
孙绰彻底混乱了,天道严酷,难道人世界也如此严酷。治理国家,也必须遵循严酷的天道?
“好的政府,就是在遵循天道的同时,用人力补偿弱者的利益,同时,维持一个公平发展的机会——人人都有机会成功。成功之人,我们保护他的合法劳动所得。这就是人之道,国之道,国家的建立就是为了这么目的。
譬如:有人被抢了钱,他有了损失怎么办,我不能要求他自己去擒贼,他交了税,官府就要保护他,官府没尽到保护他的义务,就要先补偿他的损失,然后动用人手去抓强盗,这就是‘国之道’。黎民,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选择缴税供养官吏的……
我不知道你能听懂多少,但我是真想母国强盛起来。我跟你说这些,但有一天,孙先生守牧一方时,不妨多想想今日之言,或许于国有用。
管理国家,只能用一种学问——经世济民之学,也就是经济学,其他的圣贤书都是放屁。经济学是什么?就是商学。自从金钱被创造出来后,对于劳动的酬谢只有一个标准——唯一标准。
我的士兵打了一场胜仗,我必须酬谢他们;我的领民家园被毁,我必须有所赔偿。但燕国派遣大军进入我的国境,造成我这些损失,也不能不受到惩罚,惩罚的标准只有一个:赔偿战争费用。
所以,拿慕容宜换钱天经地义。不仅如此,我还要以牙还牙,占领燕国一片土地,补偿我战士的辛苦……对了,孙先生也上了战场,作为胜利犒赏,孙先生也有份,我们给你分了一百亩土地,紧靠牛庄码头的土地。”高翼把话题转了回来,解释了他的打算。
他的话里新词汇太多,孙绰不一定听得懂,但正因为孙绰不懂,所以不知道怎么辩论,他只感觉到高翼的话里逻辑很严密,便是他听懂了,也难以辩驳。
这就是传说中获得桃花源么?
孙绰虽然固执,但他分辨是非的能力还有,高翼的描述令他悠然神往。
这该是个怎样的社会呀?
类似桃花源的故事在晋代流传不息,陶渊明正是基于这个传说,写出了名传千古的《桃花源记》。其实,陶渊明并不是第一个描述理想国的人,各个民族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国。
高翼从孙绰最熟悉的理念下手,一出手便摧毁了孙绰长久以来的信仰,听到高翼说还有很多名言名句也是胡说八道,他不知道自己日常所信奉的东西还有多少可信。等高翼讲完自己的道理,一时之间,孙绰竟觉得高翼所说的,还真是令人信服!
难道,这才是真正的治国之道。眼前这个年轻人,以十名侍从起家,几年后,连辽东的霸主燕国都啃不动他,难道,对方所奉行的真是强国之道?
他忘了自己当初为什么争论。只沉浸在思绪当中,隐隐绰绰中,他听到高翼与范十一的交谈飘入耳中。
“今年造了多少船?”高翼问。
“大王只要求造飞剪船,今年造的船不多,只下水了二十只船,不过,我们储存了许多木料。大王若想要更多的船,我们马上可以开工,一个月之内造十艘飞剪船不成问题。”
飞剪船就使改良版的鸭头舡。由于改良版的鸭头舡体型相差太大,它不像原来的鸭头舡那样体型圆胖,反而像个剑鱼一样,身形修长,形式快速能够像剪刀一样劈开水面。后来人们根据船型将之称为飞剪船。
“飞剪船”这个名号是三山人自己的称呼法,当它航行到南晋之后,晋国人根据惯例以造船的地点命名这种船为“辽船”。
“市场的需求比什么都更能推动生产”,高翼解释说:“为什么让你们制造飞剪船?是因为今后我们更需要这种船。等明年开春大批的商队前往南方,对船只的需求会很旺盛。他们需要什么样的船?
七八个人操作,装载二三十吨货的飞剪船,航速又快又安全,五六天里可以一个来回,最适合我们这种人口数量少的小国使用。
等到明年末,马努尔回来之后,我估计我们就需要那种三百吨到七百吨的大船了。只有这样的大船才能航往天竺,航往狮子国(锡兰),甚至航往阿克苏姆国——非洲的阿克苏姆。
那种三四百吨的大船需要的水手较多,但我想,经过我们一年的开拓,我们会从南方雇佣部分熟练的水手,来缓解我们船员缺乏的困境。
阿克苏姆,只有阿克苏姆才能吞得下我们的货物。我们的生产力现在太强大了,我们七万人口的小国,仅仅用了两三年的时间,生产的货物已经占满了百济、新罗、高句丽。南方的晋国,能够容纳多少货物很难说。
现在正是战乱,晋国什么都缺,它缺金属、缺铜钱、缺粮食、缺战马、缺武器。而我们现在的生产速度越来越快,工人们越来越熟练,原料越来越充足。过去,我们用三年的时间填满了三国的市场,晋国的市场也许比那三国大十倍,但我们按现在的速度生产,要不了多久,晋国的百姓便会没有东西和我们交易。
无论如何,晋国都是我们的汉人之国,我们不能让它垮下来。所以对晋国的销售要注意收支平衡。
我们可雇佣大量的晋国劳工,每年过年给他们放假,让他们带着一年的薪水回家乡消费,以此晋国经过的货币体系。但他们的努力,会生产出更多的商品,我们必须再找出路。
只有阿克苏姆国可以吞下这巨量的货物。马努尔告诉我,三国时代,大秦帝国流向亚洲的货币总量是三亿金币。三亿金币啊,我们哪怕占其中三分之一,即使全国上下开动机器,疯狂生产也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所以,我们造小船没用。航行晋国,我们最需要的是能够在渤海湾平静海面上快速行驶的快船,飞剪船应该是我们的最小吨位船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