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烽火录
在古代,礼仪是个异常繁复的事情,各朝各代中礼部官员都是第一卿,由此可见各国皇帝对礼仪的重视。这也同时说明,能掌握全套礼仪的“人才”难寻。
青州陈氏家族虽是广陵陈氏的弃族,但在当地也算得上是望族。于是,三山商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陈氏的条件,帮助陈氏完成了举族迁移的工作,并把陈浩推荐入三山。
高翼不喜儒生,崇尚简单质朴,对于古代繁复的礼仪、避讳深恶痛绝,连带着,让陈浩那批“才俊”也倒了霉,他们都被当作使节,发配至各国,通报汉国国主大婚的消息。
这些国家内,燕国是他最重视的,故此他亲自挑选使节,能言善辩的陈浩脱颖而出,被任命为外交部郎官出使燕国。
此刻,慕容隽正打量着立在阶下的陈浩,手里把玩着他的外交文书,嘴角带着讥讽的笑容。
“前次,汉国派来的使节是康浮图,我念在汉国初立,礼制混乱,所以容忍了汉国的粗鄙。”慕容隽斜视陈浩,说:“据说,汉国现已正式立国,我心里还想,这次汉国来的使节不是僧人了吧。可谁承想,来得人连僧人都不如。
你看,你的碟文上是怎么写的:‘外交部外交官’,什么东西?两国交往,遣使达情,不是礼部官员出面,竟然是个狗屁‘外交部’,我虽是个鲜卑人,但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礼节,高翼那个混小子,派你来欺我乎?”
开玩笑,陈浩当初是为什么出仕的,礼仪呀。慕容隽,一个胡人跟他谈礼仪,陈浩如果连他也辨不倒,白受了多年颠倒黑白的教育。
他坦然一拱手,说:“古语说‘三皇不同礼’,又云:‘时易则礼变’。故殷因于夏有所损益,商辛无道,雅章湮灭。周公救乱,宏制斯文,以吉礼敬鬼神,以凶礼哀邦国,以宾礼亲宾客,以军礼诛不虔,以嘉礼合姻好;谓之‘五礼’。
及周昭王南征之后,礼失乐微,上行下效,故败检失身之人,必先废其礼……
汉末天下大乱,旧章殄灭……迨至三国……
自西汉之初以至于今,历代损益不同,莫不参之旧典,并非古礼不存,不过取其应时之变……”
陈浩滔滔不绝,翻来覆去地说礼节应该顺应时代变更。殿上燕国群臣变色,慕容隽两眼发直,不知道今夕是何夕。
殿上不是没有大儒,胡人的殿上,汉臣成堆成堆的,论集装箱的向外卖。可是,毕竟这时代是汉民族第一次被异族征服,出卖祖宗与民族,毕竟是需要勇气的。所以冲在前方的都是些乡村大儒,偶尔几个郡县大儒赤膊上阵,他们的长项也不在汉礼上。
因为真正懂得汉礼的人,现在还没学会出卖祖宗。要在7年后,汉礼才把出卖民族与祖宗纳入光宗耀祖范畴。也就是燕国称帝后的那场“五德”之辨,才正式把异族征服也当成一次“五德循环”。于是,秦烩汪精卫之流成了顺应祖国统一大业,代表着先进历史观念的优秀人士,而岳飞文天祥则成了阻碍祖国统一大业的民族分裂分子。
“……所以,我汉王顺势而动,决定:自此往后,与别国的交往都称作‘外交’,并设立外交部,以主管此等事宜。小臣不才,正是外交部首任官,吾王甚为重视与燕国的友谊,所以特派我出使燕国。”暮色昏昏,陈浩才结束了他的长篇大论,作出结语。
此时,殿中诸臣都被他忽悠的神志不清。
“完了”,慕容恪心中暗自懊恼:“大才呀,瞧这滔滔不绝的本事。啊呀,我一直封锁他,打压他,轻视他,没想到,一不留神,高翼那小子竟得到了这样的大才。完了,这下封锁不住了。眼见得汉国将在辽东成为肉中之刺,如何是好?”
“完了”,慕容评一脸的兴奋:“我的娘也,大哥只不过对他的身份表示了一下疑问,他竟一口气不喘,整整说了一下午,娘也,可算完了。嗯,肚子也饿了。”
“完了”,封奕长出了一口气:“大学问啊,这样的人怎么竟投了孤穷高铁弗,嗯,我要乘机建言,让我王把他挖来。”
“完了”,慕容隽拾起高翼的表章,掷于地上:“先生大才,怎么解释这份贺表。哼哼,贺表!我两万精兵外出游猎,竟被你们围而杀之,高翼那小子竟像没事人一样,上表祝贺我占取幽州。哈,瞧这表章,我看完后,一不留神竟觉得什么事也没发生过——我兄弟没被你们俘虏,对了,是去你们那儿做客;嗯哼,我那两万精兵还活蹦乱跳吗?”
第二卷 艰辛时代 第1100章
慕容隽问得尖锐,但这种事没法跟异族讲道理,因为他们觉得,每年夏天他们去抢劫汉人一次,这是传统,这是天经地义。因为汉人是用锄头耕作,而他们是用刀剑耕作,用刀剑去收割汉人的收获。
这是在历史中已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词,叫“打秋风”,“打草谷”,“打秋围”。
历史延绵1500年,这种抢劫仍然是个“正义”的词。比如:你家有房子有地,吃得好穿得好,而我饥寒交迫,你比我生活过得好,你就有罪。我就应该住进你家的房子,穿上你的保暖内衣,享用你的老婆与铁锅,还要镇压你的反抗,这叫“打土豪分田地”。
在慕容隽看来,自己的军队出去烧杀抢劫,这不是罪,而是征集秋粮,是政府行为。三山反对自己的烧杀抢劫,是大逆不道,是抗拒自己的统治,任你把天说下来,也说不过这个理。
这是传统,鲜卑族的传统,传统是要维护的,它延续了一千多年,鲜卑应该将其继续发扬一千多年。现在,抵达欧洲的匈奴,也正在发扬这一传统。
传统,不容许改变。
陈浩根本没打算在这个问题上纠缠。
他来之前,高翼已经叮嘱过了。在“打土豪”上较真毫无意义,因为这些人没有财产权概念,所以与他们辩论抢劫的对错,纯粹是浪费时间。
“我家大王说过”,陈浩悠悠地回答:“我三山国小力弱,与大国争胜,乃是自不量力、狂妄悖逆,但我三山人心似铁,若做到‘不求战胜,但求不败’,却轻而易举。”
陈浩昂起头,语气里充满自豪与自傲:“我三山,就是一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你便是落了我们牙、歪了我们嘴、瘸了我腿、折了我们手,天赐与我们这几般儿歹症候,我等只要一息尚存,决不许片甲在我们地里折腾。
三山求和,我王让我来强燕问问:燕肯许和么?若燕许,则我三山永作藩篱,朝朝纳贡,岁岁称臣。若燕不许,我国我民战至最后一息,也不容许他人进入我三山汉国的田地。
我王说了,要想进入三山,只有一个方法:从汉国黎民的尸体上踏过去,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不过,他们得到的只会是一个废墟,没有人烟的废墟。”
慕容隽恶狠狠地盯着陈浩,陈浩毫不退缩与他对视。
可算有机会了,青史留名啊。在燕国王庭指斥燕王,史书会记下重重一笔。风骨,我的风骨会万世景仰——陈浩调整着姿势,摆出他认为最庄严的神情,毫不回避地与燕王对视。
你还比说,陈浩瘦弱的身躯,此刻真显露出一种凌然不可侵犯的神情,一种不惜鱼死网破也要讨个尊严的绝然。
你还别说,历朝历代中,虽然有风骨的儒士比守贞的寡妇数量还少,但中华民族从不缺乏顶天立地的铁血脊梁。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历数十二位古代先贤“时穷节乃现”的“天地正气”象征,其中有“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颜常山舌”是指颜杲卿舌断仍喷血骂贼的壮烈事迹,而“张睢阳齿”则讲得是唐将张巡固守睢阳,以身徇义的浩然正气。
陈浩现在就是一付怒发冲冠,目眦欲裂的咆哮张巡形象。三山特有的军礼服穿在他身上,赤红色的毛呢上装缀满了晶亮的铜扣、黄色的勋带漫不经心地斜贯胸前,黑色的马裤、锃亮的马靴、桀骜不驯的短发,处处显露出威武不屈的誓死决心。
慕容恪忽然在一片沉寂中走近慕容隽身边,在他耳边低低耳语。旋即,慕容隽笑了,他笑得肆无忌惮。
“昔日,铁弗高在三山收拢宇文残孽,我本以为,积翠山东麓荒无人烟,土地贫乏,加之风暴不已,任铁弗高怎么折腾,也不过是个蕞尔小臣,邈彼荒域。没想到,三年,这才三年,铁弗高已敢跟我说:‘不求战胜,但求不败’。
我听说,他是从十名侍卫起家的,现今已有七万之众。七万人竟敢对我说要当‘铜豌豆’,我燕国尽起兵马有百万之众,一人吐口吐沫,也淹死你们三山了,你敢一战吗?”慕容隽严厉起来。
陈浩欲言又止。
他本想说:你们燕国既定的战略是南下中原,肯为我三山耗尽兵力吗?耗得起吗?
但是,他来之前,高翼反复警告:这是燕国的长远战略企图,千万不能点穿这点,以免让燕国警惕,并把汉国当作影响战略规划的大敌。所以他忍了忍,把这话咽了回去。
陈浩的欲言又止没有影响慕容隽,草原民族尊讲的是威武不屈的强者,三山的不屈不符合儒学纲常,但正符合草原民族的文化。
“三山既愿永做臣子,我给你们这个机会”,慕容隽霸气十足地说:“每年纳贡钱百万贯,甲千付,刀2000,战马一万匹,粮30万石,此喻。令铁弗高回复。”
陈浩沉默片刻,平静地回答:“不用我家大王回复,我现在就可答复你:我三山愿意一战,生死由天。”
慕容恪厉声喝斥:“好胆,信不信我提兵百万踏平三山。”
陈浩拱手对慕容恪说:“将军之能,我家大王早已知晓。但我汉国只有人口七万,却要负担‘钱百万,甲千付,刀2000,战马一万匹,粮30万石’,且不说粮马兵甲,仅钱一项,我三山需人均承担20钱。
此前,晋国封我汉国为‘西安平县侯、鹰扬将军’,只不过索贡钱五十万贯。燕之于晋,不过一‘乐浪公’也。竟索钱百万贯,此为僭越大罪,我汉国不愿与闻。
况且,汉国既已贡晋,再贡燕国,黎民负担过重,生不如死。故而我汉国宁愿一战,唯愿死中求生。”
陈浩是不是地叫嚣“死战”,反而使燕国君臣犹豫起来。
两万精锐骑兵深入汉国,一战之下,慕容宜被俘,2万精骑被杀的一干二净,这让燕国君臣摸不清汉国的实力。
辽东不是江南,冬天,没有棉衣保暖的军队在野外待不住的。
自皇甫真出使汉国以后,燕国上下边对汉国堡垒的坚固有了清醒的认识。要想攻克这样的石堡,除了偷袭与旷日持久的围城以外,别无他法。但是,辽东的天气限制,让军队无法成年累月地围城。而三山强大的水军,让出于峡脚汉国像个硬胡桃一样难啃。
夏天围不住,冬天必须撤围。三山的粮草供应全依靠海外,打三山,必须先剪除其羽翼,才能困住他们。
燕国本以为汉国的羽翼只有高句丽,因此,当高句丽出兵丸都的消息传来,燕国上下群情激奋,都建议出兵惩罚高句丽,封锁三山粮食与铁器的输入。然而,陈浩刚才所说“汉国已向晋国称臣”的消息,让他们彻底无措。
汉之不可胜矣。
即便是燕国攻下了高句丽,汉国也可从南方的晋国获得源源不断的补给。
一时之间,燕国这些草原文化、农耕文明下成长起来的大贤们,对于三山这种纯海洋文化发展起来的国度,有种无可奈何的无力感。
三山,明明是一片无法回旋的死地,怎么靠几片小舟、几个石头城堡,竟让我燕国空有百万军队,却拿他没办法?
打!狠下心去,动员全国军力去打,绝对可以打胜,这连那个铁弗高也承认。但打胜了又能怎样,得到一个一片废墟的汉国,又能怎样?
氐族,羌族,拓跋鲜卑,契丹,库莫奚……这些族人向狼群一般窥伺在强燕的周围,打胜了弱小的汉国,赢得了一片废墟,若是军力损耗过大,那么,谁将是下一场战争的幸存者?
陈浩的强硬,若搁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受了这气,仅为了争一口气,他们也要举国动员,发动征讨,彻底打消对方的嚣张气焰。
可搁燕国,却行不通。
慕容恪是谁?当世的不败战神,他虽然不知道人世间有“战略”这个词,但他的战略眼光却非同凡响。当初,燕国还很弱小的时候,他能够制定出先攻高句丽,依靠自高句丽的劫获壮大自己,然后奇兵突出,直捣宇文鲜卑王庭,击败了远比自己强大的宇文鲜卑。
而宇文部战败后,从宇文部中分裂出来的契丹八部、库莫奚五部,就与现在?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