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烽火录
“道麟兄,修船的事情可以暂缓,三公主此去开城(高句丽暂时的都城),来回怎么也得十天半月,我们有大把的时间修船。但剑技较量却迟缓不得,圣人言: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也……君子以剑相交相知,弹长长铗而歌,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正是男儿所为……道麟将军,不如我们现在就开始吧。”高翼激动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他眼巴巴地看着道麟,就差哀求了。
道麟哼哼唧唧,突然转过身子,用高句丽语对身旁的士卒咒骂起来,高翼听不懂,但看那些士卒连滚带爬地从道麟身边跑开,眨眼间,那些士卒带着大群工匠返回,工匠们手中还抓着工具,只顾慌乱地向道麟叩首。
乘高翼惊愕地功夫,道麟借机挣脱了他的手掌,随即一跳,远远的向高翼拱手:“高军师,你那船,嘿,我拨给你100名工匠,高兄可以立刻修船,在下军情紧急,就不陪高军师了!”
说罢,道麟逃也似的离开了河岸。
“太急切了啊!”高翼怅怅地站在河岸,望着道麟逃窜的背影,心头郁闷:“逼得太狠了?不对!他是武将耶,武将怎能不好斗呢?他x的,中国人学习中国剑法竟如此之难,五胡!战争!屠杀!血腥!这是什么垃圾时代!竟也被称为民族大融合的光辉时代,那群专家干什么吃的——除了说亩产可以一万斤,爆炸只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北京没有非典,哈尔滨没有水污染,好像没干好事!”
河岸上,那些宇文部族的人痴痴地望着高翼的背影,心里颇以为荣。
胡人勇悍,以善斗为荣,视胜利为生命。他们刚一抵达这里,公主便被高句丽人接走,连交待的时间都不给她留。道麟才一知道他们的统领是高翼,就出声邀斗,这一切的一切,让宇文部族的人感到极大的羞辱,奈何他们是来求人的,所以不敢发作。现在见到高翼不费吹灰之力,吓走了高句丽大将,那些宇文部族的人虽不敢欢呼,却齐齐兹嗓子眼里发出一声“嗨”,以示赞叹。
足足100个人啊,道麟本打算给10人的,看来他为了脱身以不惜工本。不过,有了这100名熟练的工匠,还费什么劲修什么船。高翼一摆手,下了命令:“我们再造一艘船,造一艘大船,能够航海的大船。”
第0010章落荒而逃(下)
“大人是想造一艘楼船吗,那可是项大工程”,工匠堆中,一个老头突兀地用汉语询问高翼,话中隐隐带有跃跃欲试的意思,见高翼望过来,他拱手补充道:“这是个细活,要花很多时间,大人的时间够吗?”
那老汉一身高句丽人打扮,然而其神态举止却带着浓厚的晋人风格,高翼冲对方勾勾手,示意他走进说话。众工匠齐齐让开路,老汉弓着腰,边走边谦卑地说:“老汉我见道麟将军跟大人说晋语,故猜测大人可能是晋人。老汉我就不听家乡话了,一时激动插嘴说话,请大人原谅。”
高翼摇摇头,温和地回答:“老人家猜对了,我是晋人,老人家也是晋人?……不过,我不打算造楼船,楼船太高大了,遇到逆风还转动不灵,航速还慢。你造过楼船?”
那老者走近高翼,眯起眼睛打量一会,微微点点头,说:“晋人中难得有大人这么高大的……回大
人的话,老汉祖上是温麻(今福建连江县)典船校尉,曾为吴王孙权造过“盖海”楼船。吴亡后,老汉先祖迁居青州,匈奴入中原之后,青州战乱,老汉阖家出海到了辽东,现在是高句丽六部民之一。”
“盖海”,高翼听说过这个名字,它与“飞云”号楼船都是孙权地座舟,据说船分为上下五层,可载300O名士兵。不过,高翼对于中国典籍中涉及数字的记录,从来半信半疑。因为即使到了21世纪,我们的官方数据可信度也不高,在这晋代,那些连一加一等于几都认为是奇淫巧技的儒士,他们记录的数据有多少真实度,实在难以确定。
“老人家贵姓,如何称呼?”高翼抑制住狂喜,故作平静地问。能在高句丽发现本国人,这已令他欣喜不已。更为难得的是,他居然是个造船世家。汉晋时期的造船巧匠基本上出在江南,三国时的孙吴政权为了远征亶洲(日本)和夷州(台湾),曾在江南地区广设“船屯”以发展造船业。温麻就是其中三大船屯之一,温麻船匠擅长造诸葛恪设计的“鸭头舡”,这是一种载重20吨的小型船,完全可以满足高翼的需求。
“不敢,不敢”,老者连连作揖,说:“老汉姓范,族中排行十一,所以,人称范十一。流落至此,已二十年矣,久不听故国语言,初闻晋语一时失态,请大人赎罪。”
这老头儿能自造船只出海,而且安全的驶到了乐浪郡,其造船技术与航海技能一定不错。欧洲人到了大航海时代,才把20吨左右的快帆船当作主力船种,这老汉来自温麻,将“鸭头舡”略微改装,变成快帆船形式,应该对他没什么技术难度。
高翼满脸堆着笑,试探说:“再别提冒犯了,他乡遇故知,本就是一件喜事,再说,我也不是正式官吏,在我面前抢着说话怎算冒犯?就连我初听你说晋语,也忍不住想流泪……嗯,你在这里过得怎么样?”
范老汉一声叹息:“背井离乡,为奴为仆,为异族人做牛做马,还能怎样?”
“有没有想过重返故园?”
老汉反问:“大人,中原的战乱平息了吗?”
“没有……远远没有”,高翼黯然的回答:“依我看,这战乱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范老汉眨眨眼,再问:“大人,即使战乱平息,老汉回到故园之后,难道就不用给官家做奴做仆了吗?!”
不可能。
按照晋代的传统,工匠是地位最卑贱的奴隶,不仅要自带工具、食物为官府白干活儿,而且,其后代还不能上学读书,或者变更身份。晋代以后,对工匠的压迫越来越残酷,他们的地位甚至等同于娼妓、戏子。只有在元清等异族入主中原时,他们的地位才会得到短暂的改善。
高翼心中泛起一阵无奈感,他无力地转移了话头:“依你看,你们这些人手,用三个月时间造一艘能够渡海远航的船,尽力所为,能够造多大的船?”
“造一艘鸭头舡不成问题”,范老汉眯起眼睛,打量着江上高翼造的那艘木船,嘴角微撇,露出不屑的目光:“如果木料齐备的话,造一艘楼橹也造得出来,但要看用什么木料了……”
范十一说罢,一指高翼的木船说:“大人这艘船样子看上去很漂亮,船身比例很合适,挂好了帆,行使起来一定很轻巧。但它是松木造的,松木是一种软木,这样的船被海浪一打就会散了架,所以你刚才才会沉了一艘。大人敢驾这样的船在风暴季节出海,一定是驶船手段高明……嗨,大人也确实高明,老汉我也不敢这样出海。”
范十一虽然在夸奖高翼,但脸上殊无赞赏的表情。他来得较晚,只听说高翼沉了一条船,却没看见那艘沉船的船只情况,故此他凭借眼前这艘船作出了这样的断语。
高翼毫无解释的打算,他顺着范十一的话头,故作不解的问:“依你看,我们如果还打算乘船回去,嗯,高句丽王还可能赏赐我们一些东西,或许还有数百士兵随行,我要造一艘能装下所有这些的大船,需要什么材料?”
“辽东这里有造船用的硬木,比如桦木、柞木、野槐、柳木、杏木……不过,用的材料太大,老汉做不了主,大人还是与道麟将军商量好,老汉看材料多少,才能决定造什么船!”
高翼低着头考虑了片刻,说:“这样吧,你先准备木料,按鸭头舡的船形备料。我们沉了一艘船,再造一艘船回航,道麟将军一定会支持的,我这就去跟跟他说。”
找到了队伍中的高句丽的通译,高翼提出先行至驿馆安顿下。吩咐宇文族人不要外出后,高翼揪住通译的肩膀,用命令式的语气说:“带我去见道麟将军。”
见到通译惊愕的表情,高翼又加强了语气说:“我跟他约好的!”
道麟真不好找,翻遍了整个军营,高翼才找见了道麟。他正待在一间大屋里,盘膝翻阅着一个帛书。见高翼寻来,他脸上微露惊慌的表情,旋即镇定下来,掷下帛书,冷冷的冲高翼一拱手:“高军师,你的人都住下来吗?工匠们开始修船了吗?”
道麟这一连串的质问分明是暗示高翼:我已经尽量满足你的要求了,别得寸进尺哦。
高翼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丝毫不在意那拒人千里的态度,不客气地一屁股坐在道麟身边,没皮没脸的拿起道麟刚扔下的帛书翻阅着。
“哦,是墨子,你说在汉人堆里长大,看来真有其事,能读得懂墨子这样的古书,你的汉学造诣不浅啊……”,高翼紧紧握着《墨子》,两眼闪出贼光,发觉道麟隐现怒意,他连忙说:“啊,生活在鲜卑族人中,许久不闻故国语言了。今日与将军一席话,鄙人实在按耐不住,特特寻来,想与将军交谈一会儿,也好多听一会儿故国语言。”
这是范十一曾经的真情告白,高翼急切之下现学现用。
听到对方不是来找他打架,道麟的脸色缓和下来,手扶着膝盖,悠然回忆道:“我小时候,辽东战乱不息,自毋丘俭焚毁丸都城后,我们部族星散。我祖父带着部族四处漂流,那时我还小,我只记得我们忽儿打过去,忽儿别人打过来。不光是汉人打我们,鲜卑人、乌丸人,羯人、沃沮人、匈奴人都在互相杀戮。
不久,我被鲜卑人虏获了,而后汉军将我解救出来,从那以后我便生活在汉人当中。啊,现在想起来,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光,我不再逃来逃去,我有了固定的住处,还有一个汉人师傅,他教我读汉字,学剑技……
这样的好日子没过多久,在我成年前,我师傅被杀了……我甚至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随后,我又成了夫余人的俘虏,不久我父亲找到了我,把我赎了出来。”
道麟拍打着膝盖,感慨道:“如果我师傅不死,我现在也是个汉人,学汉人说话,读汉人的书,做汉人的官,……唉,可惜了啊,可惜!”
高翼赞同道:“这是肯定的。你师傅一定是位官员,而且是位高门大阀子弟,不然他不会识字,也不会家有藏书,而且是《墨子》,更不会精通剑技。”
在印刷术没有诞生前,书籍只是大贵族与世家子弟的专享物,只有他们有财力、有精力雇人抄录书籍。而在东晋初年,连纸张都尚未普及,在竹简上刻录的书籍,更是昂贵的惊人。道麟的师傅能够有书读,这说明其身份绝不简单。凭借这个后盾,道麟想在东晋做官应该不成问题。
高翼再度提到剑技,让道麟脸上肌肉猛地一抽,他故作平静地说:“我与师傅只学了五年剑技,其间大部分时间还要用来读书。”
长叹一声,道麟继续说:“父亲把我接回来后,曾问我有什么愿望,我回答想继续学习,可惜,我再也找不见师傅那样博学的人……
当时,我们王庭内也有许多汉人剑师,父亲就把我送到王庭,与少主一起学习,遗憾啊,我发现那些剑师也没学全剑技——他们学得甚至不如我多,我从师傅那里学了14招剑技,而他们只会两三招,其中,有的我学过有的我没学过。
后来,中原大乱,汉人们接踵逃入乐浪郡(今北朝鲜地区),他们当中有不少剑技高手被王庭招揽,我四处寻访,发现他们最多也只会几招几式。
我平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曾经有个好师傅,我竟然没有用心学,如果能学全师傅的本领,也算我对师傅的一点纪念,毕竟他给了我数年安定生活……先生来自中原,不知道先生对剑技了解多少,我很想知道剑技共有多少招式?能知道这点,我就死而无憾了。”
高翼故作高深莫测,反问:“你现在会多少招?”
第一卷 杀戮时代 第0011章传世之宝
道麟两手倨地,摆出应对师长的礼节恭敬地回答:“在下曾遍寻名师,至今只学会了41个不同招式。其中格法9势;洗法5势;击法最多,为20势;刺法为7势。”
高翼大喜过望。
明代茅元仪从朝鲜重新获得中国剑技后,在他的《武备志》中只收录了24个招式。其中格法4势;洗法1势;击法为14势;刺法5势。而同期朝鲜的《锐刀谱》中,记录了28招中国剑技。道麟现在掌握的招式,已远远超过了高翼的预期。
格、洗、击、刺四法乃是中国剑法的传统术语,在古文献中可以大略考见其渊源。但在当代中国“舞术”里,这些古典术语早已渺无踪影。据考据,四法?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