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烽火录
半多一点的新移民活到了秋收。
百年之后,一位后人买下了崔云曾经居住的房子,在装修房子时,他在阁楼的一个隐秘之处,发现了传说中崔云焚烧了的那部穆昆采访稿。历史的真相这才大白于天下。据穆昆叙述,对他的监禁其实是从军帐中开始的,几名青年军人向他演示了一种新武器,叫“震天雷”。后来,他才知道那种东西也叫“手雷”。
被这种神罚武器所震撼的穆昆立刻招来了部落的几名实权人物,叮嘱他们一定遵从三山的安排,保留木昆族的元气。听到震天雷霹雳般的响声,莫名所以的部落要员观看了手雷爆炸后的现场,立刻表示坚决服从三山管制。
此后,艾喜带来的引路人便全面接管了库莫奚部族,他们在盖马山城停留数天,正是为了编组人手,而穆昆与部落头领则被秘密的从海路送往三山岛,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软禁生活后来所发生的事,则纯属穆昆的推测。穆昆推测,由于流民的大规模无序涌入,造成了三山的混乱局面,而三山人口偏少,无力全面封锁边境,所以,三山需要木昆族这把刀来肃清反抗者,整顿三山秩序。
结合当时的情景,崔云隐隐猜测到,这件事情的幕后黑手正是汉王。在穆昆部入境前五天,三山己经开始了全面警戒,三山官员们奔赴各地,抽调新移民中的青壮,编练成军,声言准备坚壁清野,对抗慕舆根。而穆昆部攻击的正是那些不愿意接受三山编练,以宗族为单位结寨自守的新移民。
三山荒地虽多,但所有的土地基本上都有主,要么是某人的封地,要么是某部的军馆田。这些新移民以宗族为单位进入三山,随意占领一块地盘,便要求官府承认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所有权,这种行为触怒了汉王,也触犯了三山的原住民。
于是,便发生了穆昆部攻击那些结寨自守新移民的事件。
杀戮发生后,部分宗族势力出于怨恨,迅速投靠了穆昆部趁火打劫;部分宗族则解散了部族武装,听从三山的安排,到指定区域开荒屯垦。后者幸存下来,这些人随后成为三山新军,加入到三山的水师、造船房等等行业,迅速溶入到三山生活中。
还有一部分散落的流民窜入群山之中,随后,这些人逐步接受三山政府的收容,成为遍布积翠山中的村落。
通过这次杀戮,高翼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现,迅速镇压了不驯服力量,连带将穆昆部一点渣滓都不剩下的吞并,并在短期里以铁腕恢复了三山的秩序。在接踵而至的大战慕舆根中,人心凝聚的三山给高翼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后继力量。
崔云揭开历史真相之后,历史学界反而很平静。经过了百年的失忆,三山无人自认为是穆昆部以及新移民的后裔,为了表示对“元宵之乱”的痛恨,倒有不少人纷纷为高翼辩解,指责那些新移民的禁鹜。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正月十五,孙绰并不知道他身后的三山正发生着影响深远的“元宵之乱”。相反,他心情很愉快,因为他终于踏上了坚实的陆地。
他踏上的不是建康的土地,而是光州。也就是说,从三山出发,仅仅横渡渤海,他就走了整整十五天。这并不是因为他所乘的船不好,恰恰相反,他乘坐的是三山水军旗舰“勇士号”。
按它的船速,航行到建康最多用五天时间。但是,这艘舰船却花了十五天才到了光州。
刚上船时,孙绰一直沉醉于三山新纸中。在这个时代,文人对纸张有一种特殊的痴迷。
在其后的一千余年时间里,写了字的纸都是异常神圣的,它不能揉搓,不能丢弃,更不能用来擦屁股一一这可是侮辱斯文的大罪。光文人的吐沫星子就能把你淹死。
每年七月七是文人最神圣的日子,在这一天,女人们欢度她们的节日还是一种新风尚,而文人举行“晒书节”的传统则由来己久。
在这一天里,文人会把存了一年的废稿纸拿出来,郑重其事的焚烧,以感谢造字的先圣,感谢传播知识的孔圣人。
孙绰是当世文宗,寒门出身的他对于文化工具有一种狂热的痴迷。以前,他所接触的竹纸易碎,三山这种撕不烂,揉不碎,白如雪,平整如镜的雪纸让他忘了时间,忘了饥饿,忘了睡眠,只顾日夜不停的在纸上书写,书写着他酝酿己久的《天台山赋》。
直到四日后,畅快的写完新赋的孙绰想找人炫耀,这才发现“勇士号”还在渤海湾摇晃此后的孙绰急如猫抓。他不停的催促“勇士号”快走,但那个船长表面上满口答应,行动上却按部就班地在大海上继续走之字航线,沿途拜访了渤海湾沿线的所有渔村,所有小岛“今年水师扩兵,我船上水手一半都是新人”,那位船长扬着脸,无辜的回答不停催促的孙绰:“王说了,今后几年,水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渤海变成我三山的池塘,所以,我必须让这群菜鸟们熟悉湾内所有的渔村,所有的小岛。
你瞧,我这不正带他们操练嘛。巡逻,就是要走之字航线,我们要在目光所及处,尽司能搜寻最大海域,绝不容许半片渔舟藏身于此。”
船长振振有词,约略了解三山军制的孙绰明白,海上船长最大,船长决定的事情,连沙王高翼来了也要服从管制,至于他的话,对船长当然无效了。
无可奈何的他就是不明白,为什么汉王急着赶他走,却给他安排了这样一艘不急着赶至斧山的船。
他不知道,汉王赶他走,是为了全面换装新武器以应付即将面临的战争。出于保密的原因,汉王不希望这种新武器被他提前知晓。
于是,孙绰在熬了15日后才见到了斧山港。见到陆地的那一刻,他激动地只想哭,然而,岸上迎接的几个熟悉面孔,却让他把眼泪咽回肚里?怎么回事?他怎么也来到这里?
第二卷 艰辛时代 第1116章
岸上迎接的人不少,大多数官员都身着汉国式样的紧身夹克衫,也就是所谓的“汉服”。
在这样的人群当中,一名身穿晋人衣冠的官员格外显眼。从众人站的角度看,此人一马当先立于众人之首,迎接者中当以此人为尊。
此人就是那位被扣押的晋使嘛?船近了,孙绰仔细一打量。不对,这人绝对不是晋使。他虽身穿晋朝衣冠,但脚上却蹬着一双镫亮的马靴,初春的阳光下,马靴在袍服下熠熠发光。
晋人的官靴是木底或者丝履,马靴的穿法纯粹来自三山。建康一带也曾有纹绮把汉国的马靴蹬在脚上四处炫耀,然而,只有汉人才习惯天天把马靴擦得im亮。
这一方来自于汉王的恶俗,他认为马靴亮不亮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故而汉国官员有样学样,喜欢把马靴擦得如同镜子般黑亮。
另一方面,晋国的路况以及靴油的昂贵,也让南方纹绮们学不来汉国官员。
上好的马靴是鲸皮制作,透气防水,而最好的靴油也是由鲸蜡与鲸脂等液体蜡脂制作。
这些东西产量有限,三山自产自销满足本国人还不够,偶尔外销则价格惊人。纹绮们即便有渠道获得靴油,但晋国尘土飞扬的道路会让他们的一切努力泡汤。
在三山期间,孙绰就知道从马靴的光亮程度上,分辨三山本地人与晋商。凡是靴子尘土蒙面,那一定是来三山做生意的晋商,而习惯出入坐车、骑马的三山商人,则一定马靴镫亮。晋使出使番邦是为了宣慰,衣冠打扮代表朝廷礼仪,岸上站着的那人虽明显带有晋人的气息,也穿着晋人冠服,但那双靴子却暴露了它的来历,这是典型的汉国时尚,连擦靴子的方式也来自汉国。
孙绰的目光本来专注于那位晋人衣冠者,但等到登岸时,那人身边一个熟悉的面孔吸引了他,并给了他极大的震撼。
这是文兵!他怎么也来到这里?孙绰出发时,文兵(宇文兵)还与汉国元勋一起在王府上聚会,现在他却在光州岸上迎候自己。瞧那架势,他竟不是为首者?此何人也,竟能在站于汉王起家之臣上首?千头百绪涌上孙绰心头,一霎时,他明白了,原来他的座舟是故意在海上兜圈,所以他才会先发后至,落在文兵后面。
汉王如此调度人手,所图何事?说起来,这次出使汉国孙绰可算是赚得盆满钵满,甚至以晋人之身得到汉国一块封地,这在汉国都是难得的荣耀。
然而,他在汉国的所作所为,却对不起“使节”这个身份。出使期间,他不仅没能表现出天朝上使应有的气度,相反,在得到汉国封地后,他心中天平开始偏斜。对汉王不满朝廷封赏的抱怨,他没能出面排解,反唯唯以对。现在,当他见到文兵现身于光州,才恍然想起自己的职责,想起高翼占据光州影响。
光州不比辽东,辽东那块地方位于长城之外,四周都是胡人游骑,朝廷本没能力守住它,三山一个藩王肯举国称臣,朝廷让他自治,顺带为其守边,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光州自古以来就是朝廷的辖地,段氏鲜卑与三山字文鲜卑私相授予,这算怎么回事?朝廷决不会容忍这事?高翼抢先布置,显然是想弄个既成事实,令朝廷脸面无存。
文兵木呐不善言,在三山立国初期,他坚定支持高翼,使高翼得以统合宇文残部。但他能力有限,高翼曾想让他独当一面,然而侍卫出身的他,遇事自己也不自信。于是,随着三山新一代军事力量的崛起,他挂上一个崇高的空爵,自觉淡出三山军事体系。
孙绰素知文兵直率,但他也明白,无论怎么说,文兵都是高翼最信任的人,他出现在光州,决不简单。
“文将军,你怎会在此?”孙绰毫不客气地问。
他是宣慰使,到三山转了一趟之后,对方却表示不驯服了,这直接关系孙绰的仕途。三山的咄咄逼人令孙绰难堪,此时此刻,他己完全从三山的重贿中清醒过来,脑袋全力运转,考虑着自己的处境。
“孙大人,我己被王转封在长广郡(今平度、即墨一带)”文兵简洁地回答。
文兵是汉国罕有的几位伯爵之一,他的封地本在三山北部峡角,叫做〃北海镇”的地方,现在转封长广郡,也就是把封地划到了长广郡。
“青州本属晋土,汉王在辽东称王还则罢了,若在青州裂土封臣,朝廷那边恐怕不好交待”,孙绰脸色很不好看。
〃非也,非也”,刚才那位身着晋朝衣冠的人插话了:“光州,赵土也,我汉王取之于段氏,于朝廷何干?朝廷若善待我王,王师渡江而来重复故土,我王自然会献城归晋。然,魏国起于前,燕国雄于后,光州隔绝晋汉,我王不取,则不复见晋使矣。”
孙绰明白这话的意思,对方是说,三山现在与朝廷横隔一个大海,中间存在冉闭所建立的魏国与慕容鲜卑所建立的燕国。光州这片地方是青州伸向大海的拳头,无论这两国谁国势昌盛,一旦他们在光州发展水师,汉国与朝廷的联系就将被阻断。为此,汉国不得不抢先霸占光州,等待局势发展。
“汝河人也?”孙绰转首问。
“原赵国北海朱虚令柳毅柳饮之,新任汉国光州刺史,领男爵衔,食邑检县两万亩”,柳毅回答的很快,似乎恨不得把所有的头衔都报出来,看得出,他很为自己的地位而自矜。
汉国的爵位是实封,也就是说它不是光有一个荣誉称号,还有实际封地。封地体制也与晋朝惯例不同,不是封邑多少户农奴,而是光给地盘不配户籍,能招引多少人来耕作你的土地,全凭领主个人魅力与优惠政策。
柳毅,这个名字孙绰听说过,一个揭胡石赵底下的朱虚县县令,全凭一时运气跟对对象,于去年冬季孤身在青州主持移民迁移工作,没想到,现在一跃成为两万亩封地的男爵,他能不得意吗?他有这个资格得意!
两万亩封地,在晋朝一个王爷也不见得拥有这么大的封地。
“我该怎么向朝廷报告”,孙绰茫然地自语。文兵在这里出现,说明汉国既定的方针己无可改变,剩下的只是他如何该向朝廷转圆!
想必,当初高翼送给他封地,等的就是他现在还情。
“不须孙公为难”,柳毅一脸得色地说:“段镇北受封齐国公,朝廷无一兵一卒支持;赵己灭,魏国势力不彰,充州徐州万民无人守牧,朝廷但有一兵一卒渡江,垂手可得万里国土;朝廷如此行事,颇令人难测。孙公回朝,就说我汉国出兵,己收复光州,请朝廷速派人接管州治便可。”
说实话,东晋十六国历史中,就这段历史最令人不可思议。X胡石赵崩溃后,充州徐州沃野千里处于无政府状态,冉闭黄河之北,忙于跟石赵残余交手;慕容鲜卑在燕山之北,埋头接管幽州;北凉、仇池、代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