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烽火录
“啊,鹰旗,戴王冠的黑鹰,这是汉王,汉王出战了……”
“老兄,听说,这汉王去年把慕容宜带领的人全吊死了,说是:敢入汉境舞刀弄枪者,杀无赦。”
“是啊是啊,我亲戚去年赴汉境购货,亲眼看见了那些吊死的人,全钉在木架上,沿大路每隔几里一个木架,吊死的人就在木架上晃荡……啊,那个惨哪,都成了骷髅了,还不得安生……”
“不好,老兄,你说我们现在算不算深入汉境……”
“不好说啊,这疙瘩去年还是荒地呢,怎么能算是汉境?”
“嘿嘿,你老兄说了不算,得汉王说了算,你说,盖平城就在我们背后,这能不算汉境吗?”
“闭嘴”,慕舆根暴怒起来:“军中喧哗者,立斩。”
对面,高翼也举着望远镜观察着慕舆根的队伍。他从巍霸山城登陆,正面迎上了慕舆根。现在,队伍正在作战前准备。
“这不可能”,高翼的望远镜盯住了那位匈奴人:“这怎么可能?”
“怎么回事?”金道麟奇怪地问。
这是高翼第一次见到匈奴人,他对这个危害汉人近千年的民族很感兴趣,但遗憾的是,他南行之旅竟没遇到一位匈奴人。
“他带的头盔”,高翼结结巴巴地说:“他带的头盔……太漂亮了!”
阳光下,那位卷须虬髯的匈奴人头顶金光闪闪,望远镜里看的不太分明,但也可感觉到匈奴人头顶盘旋的金鹰杀气腾腾,纯金打制的金鹰展翅冲天,手中还抓着一个盘蛇状装饰,盘蛇纹绕成一圈,刚好构成了金冠的帽圈。
“这没什么,啊,那是匈奴的一位王,他带的是匈奴王鹰金冠”,金道麟指点着那位匈奴人,解释说:“漂亮吗,等会我给你夺过来。”
高翼惊讶的不是鹰金冠的华丽与精美,他惊愕的是,这个鹰金冠带有明显的罗马头盔风格。
到底是匈奴影响了罗马,还是罗马影响了匈奴?
顺着匈奴人的身形往旁边看,一位带着青铜兽面具的矮壮男子映入高翼眼帘。
这一定是慕舆根,由于慕容恪出阵喜欢带面具遮掩其俊秀的面容,导致燕军将领纷纷效仿,带面具上阵打仗成了燕国的时尚。慕舆根也不能免俗,他带的正是青铜兽面具。这幅面具在额部正中有一以补铸法安装的夔龙形额饰,眼、耳采用镶铸法铸造。其双眼眼球呈柱状外凸;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整幅面具充满了古朴的风格。
“好漂亮的面具”,高翼感慨道。
“太贪心了吧”,金道麟不满地说:“我还想着把鹰金冠归你,我拿兽面具,你这么一说,是想全要喽?”
高翼不理他的唠叨,把目光转向旁边的契丹首领。
那契丹首领很年轻,头盔的样式为马头鹿角形金冠,这种头盔他只在日本战国游戏里看到,类似于日本猛将本多忠胜所带的鹿角盔。盔帽无沿,头顶后部有个小小的凹坑,上面插着三根红色的锦鸡翊,它们骄傲地在那人头上颤着,比鹿角还鲜艳,还抢眼。
“很漂亮,令人一见难忘”,高翼作出结论。
“太没人性了,你这样让人怎么打仗”,金道麟抓狂了。
高翼不知道的是,他看到的这两顶头盔一个面具,都是后来考古挖掘出的国宝。它们的出土,再现了东晋时代北方民族的服饰风格。其中,匈奴鹰金冠最为珍贵,西方人后来承认,它们的王冠就是参照希腊的桂冠与匈奴鹰金冠制作而成。这顶鹰金冠造型风格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的君主。
对面,慕舆根正在整队,高翼没理金道麟的唠叨,反问:“准备好了吗?”
金道麟点头答是。高翼一挥手,断然下令:“弓骑,半数出击!”
“好哩”,不等金道麟回答,嵇昱已窜跳着,带着弓骑兵杀出阵去。
第二卷 艰辛时代 第1124章
慕舆根退入阵后整理队伍,那些匈奴人正在进行战前祈祷,他们用洪亮的嗓门齐声唱着誓词,咿咿呀呀的,高翼完全听不懂,这时,三山的弓骑兵越阵而出,向着慕舆根大阵冲去。
中国历史对匈奴习俗没有记录,罗马人记述了匈奴人的战争誓词,他们的祷词大概是:“百战之中叫我作头哨奔驰,被天庇护着,在掳掠敌人的时候,把脸颊好的姑娘贵妇女人,臀节好的骟马,拿来给(你),——我曾这样说过……”
以上是誓辞开篇的大约内容,立誓者承认单于在战争中的一切权力,决心把最好的战利品谨献给单于。
千百年来,匈奴就是唱着这首歌,冲向中原的。这首歌还将传承下去,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也是唱着这首歌,攻打南宋、攻打欧洲的。
这个民族以掳掠为光荣,以抢劫为职业!
嵇昱带的兵冲上去了。
三山的弓太长,骑兵在马上只能横拉弓,这让三山的骑射带着一种独特的风格。三山弓射得远,在匈奴人不以为意的时候,在慕舆根还在惊愕“这些人怎么不打招呼就冲锋了”,箭雨已经光临了。
“勇士们,冲上去”,不等慕舆根招呼,匈奴人结束了祈祷,嗡地一声,空群而出。
匈奴骑兵作战以部落为单位,小部落没多少人,一个头人带几位同伴而已。千年的战争让匈奴人配合默契,他们不愧为这星球第二强的骑兵(第一强大为汉武铁骑),不用号角,不用招呼,他们在冲击中自发地组成了战斗小组,眨眼间,它们组成整齐的战斗队形,迎着弓骑兵发动了逆袭。
“匈奴现在有多少个王”,高翼俯身询问金道麟。远处,弓骑兵且战且退,用弓箭不停招呼匈奴人,匈奴人则凶横地还以箭雨,双方渐渐脱离战场,缠战着消失在丛林中。
“不知道”,金道麟不慌不忙地回答:“自匈奴汉国崩溃后,匈奴数王子争位,羯胡乘机而起,现在的匈奴部落,要么依附铁弗匈奴,要么归附于各大胡族,以战争为生。有些小部落,人不满万也敢称王,算不清有多少个王了。”
望了望远处缠战的战局,金道麟补充说:“现在的匈奴已经是过了气的小部落,他们无力打赢任何一个小部落,所以只有依附强族,乘火打劫挣点生活费。
你瞧,他们那4000人都啥人——老弱满营,兵不着甲,将不带铠,弓射得不如我们远,矢不如我们锋利……也就拿匈奴王穿的光鲜一点,其余人哪个寒碜,简直惨不忍睹。你放心,那顶鹰金冠绝对是你的……”
“不能让慕舆根展开战线”,高翼马鞭一指,说。
中领军慕舆根原先的队形,是针对老虎城的攻城阵形。当三山军队突然出现在他身侧时,经过初始的慌乱,他正竭力把阵形调整到冲锋队型。
“弓骑兵,全数压上”,金道麟毫不犹豫地下令。剩余的半数弓骑兵呼啸而出,直扑燕军。
宇文族分为三部,主管对外征战的部落就是现在的契丹部,而库莫奚部属于宇文部的山地部落,宇文部本部则拥有高超的畜牧技术,主要精力在于放牧牛羊。也就是说:契丹部相当于宇文部的“兵人”,其余两部相当于“山人”与“牧人”。
当攻城队形展开的时候,契丹部位于队列的后方,面向老虎城。汉军发动攻击时,由于慕舆根自身队伍不稳,所以他力图把契丹部调往前方,想依靠这群职业战士发动攻击。契丹前移中与原先的士兵发生拥挤,慕舆根正竭力调整时,汉军箭雨到了。
“领军将军,队伍太密集了”,契丹首领若口引山焦急地建议:“命令前军疏散吧。”
前军正在竭力反击汉军,契丹军按命令在他们中间穿插,密集的队形在汉军的打击下死伤累累。
“这个匈奴王”,血腥气激起了慕舆根的凶性,一股怒火在他心中激荡,他要杀人,他要饮血:“试探攻击,怎么就叫一小队弓骑引得远离本阵……,不说了……”
慕舆根挥刀砍翻一个慌乱的士兵,暴喝道:“前军,散开队形。”
若口引山点点头,拉马奔回契丹队伍,吆喝道:“各部缓行,等前军疏散,再行插入。”
若口引山还有一个汉名,叫做寇山。自三山大兴汉俗后,原先依附于契丹的库莫奚偷偷兴起了一股改汉名的时尚,若口引氏也跟随潮流,搞了个汉姓称“寇”氏。
库莫奚人弄个汉姓,一方面是向其余胡族显示自己有文化品味,另一方面则出于对投靠三山宇文铁弗的同族的一种向往。若口引氏改汉姓,除了炫耀自己有文化外,心中未尝没有对三山的羡慕。
草原上鹰起鹰落,一个部族衰落另一个部族兴起乃常事,但攻击自己的主人则是大忌。不管怎么说,契丹出自于宇文部,现在他们虽然自称一个新部落,但宇文公主还在,这让他们发动对汉国攻击时,总有点扭捏。刚才,契丹部移动缓慢也因为这个原因。
汉国的富饶虽然让契丹垂涎,但这次战争绝大多数有实力的部族还是拒绝了燕国的邀请,比如契丹部实力最强劲的迭刺部,只有强族压迫下的小部落,出于开辟新牧场的目的,才参与了这次战斗。若口引氏不是大部落,但其他人比较“含蓄”,不愿出头,所以,若口引山这个傻瓜被大家推出,当作首领露面。
不过,由于这年代信息交流不畅,高翼并不知道契丹内部的事,所以他过高地估计了契丹的力量,也过早地发动了针对契丹的毒计。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此刻,燕军前军正竭力疏散,契丹后军扭扭捏捏,迟疑不上,时机来了。
“重骑兵,冲锋”,高翼与金道麟不约而同地大喊。
重骑兵隆隆地冲出,移动的钢铁堡垒带着腾腾的杀气,冲向燕军疏散的队形。燕军恐惧地看着这钢铁怪兽的逼近,前方的士兵拼命放箭,后方士兵拼命寻找出路,恐慌在蔓延。
近了!
“竖长矛”,重骑兵统领文策高声大喊。长达五米的长矛随着这声命令依次放倒,在钢铁堡垒前立起一道如林地刺墙。此时,燕军的箭雨打在重骑兵的甲上,发出如雨打芭蕉似的淅沥声。
“轻骑兵,跟我上”,重骑兵身后,金道麟拉下了面甲,抽出战刀,一马当先地发动了冲锋。
“轰隆”,重骑兵凶猛地撞上燕军前阵,长长的骑矛穿透数名士兵,溅出一片血海,随着那声轰响,矛短杆碎。被断裂骑矛穿透的士兵发出凄厉的惨叫,借助着强大的冲力,重骑兵深深凿入燕军阵中。
所有的军械都是科技的产物,战争本身拼的就是科技。重骑兵冲击力较大,如果矛杆木质坚硬,不宜断折,则重骑兵本身要承受强大的冲击力,造成胳膊拉伤甚至折断。但如果矛杆木质较脆,断折的矛杆吸收了冲撞的势能,就能更好的保护士兵,让士兵保持持续战斗力。
高翼原先不懂这个道理,当汉国重骑兵在训练中连续重伤后,他突然记起了一部看过的电影,电影中骑士将骑矛插入人体内后,矛杆总是碎裂,再想起汽车的防护栏原理,他突然间受到启发,研究出现在的骑矛。
最好的骑矛是用苹果木制成,这样的木质最易碎,三山重骑兵的骑矛也都采用苹果木。但这时代中原苹果木不多,平常训练已消耗了大量的苹果木,高翼遍寻替代物,最好竟是高卉从古书里找到合适木种,才解决了难题。
高卉推荐的是樗木,也就是臭椿树,她喜欢的庄子《逍遥游》里曾提到臭椿树:“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因为这篇故事,古人就用“樗材”、“椿材”来指称无用之材。
然而,天生我材必有用,樗材作为骑矛杆性能却比西方通用的苹果木矛杆还佳,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三山军人还发现剥下的臭椿根和皮有止血作用。故此,高翼迅速把樗材与柞木、紫檀木、梨木一起归类为军事木材,发现者必须报告,并禁制当地人砍伐。
樗材矛杆初次登场,就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在巨大的轰鸣中,樗材杆插入人体,响亮地发出一声脆响,便粉碎性断折,飞溅的木片四处飞舞,构成了一幅煊美的杀戮之图,看的高翼在远处目眩神迷。
“钉锤!战斧!”,文策厉声大喝。
重骑兵丢下了碎矛,从鞍后扯出钉锤战斧,咆哮着,砸向近处的步兵。
若口引山拍马来到慕舆根身边,气急败坏地说:“将军,队形太疏散了,下令集结吧。”
慕舆根懊恼地瞪了他一眼,凶厉地一指前阵:“来不及了。”
前阵,重骑兵已深深地凿入阵中,前锋已快至阵心,站在慕舆根的角度,已可以清晰地听到惨叫声,厮杀声。重骑兵身后,身披软甲的轻骑兵,手持着锋利的战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