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烽火录
继续。
我高兴,对方比我还高兴,这才是勒索的王道。
高翼一身力气,正想找个人宣泄一下,可他在鲜卑人中威望太高,哪怕他再怎么蹂躏,那些宇文士卒也不敢还手,这不,还真有人瞌睡送枕头,怎么能放过去。
于是,两个兴奋过度的人立刻在后院开打,一个是勒索者,一个是被勒索者,两个人都一肚子快乐,心情好得不了,打起来的场面当然火爆。
“呔”,高翼兴奋地大吼一声,劈断了手中的木剑。
“啊呀”,道麟快乐地大声呻吟:“蛮子,你是来学剑的还是劈柴的,这都第23根木剑了。”
高翼憨厚地笑了笑:“没办法,力气太大,控制不了。”
从体育竞技的世界纪录来看,现代人的体能要远超过古代人,甚至要超越二三十年前的人,所以世界纪录才被不断刷新。20世纪初创造的世界纪录,到了21世纪成了中学生体育课程的及格线。
高翼来自现代,本身就是运动员体魄,加上一次时空穿越留下的古怪效果,不知不觉间他的力气大得惊人,他身高手长,道麟虽剑法精妙,但婴儿的剑技再妙也大不过魁梧的壮汉。这一通教习,初始时道麟充分满足了他折磨人的恶癖,眼看着身材雄壮的高翼在他的剑下四处躲闪。不久,觉出味来的高翼依仗强悍的力量,将场面扳了回来,直至深夜,道麟带着满身的伤痕伤心告辞。老师做成这样,想必他的心里极不好受。
当然,这场教习高翼也没占上多少便宜。道麟有技巧,剑式层出不穷,也给高翼也留下一身伤痕。
第二天清晨,活动着酸疼的肌肉,高翼到院中见了他那200名汉军,他们排出整整齐齐的队形迎接新的主人。此前,也曾有宇文部族的人接近过他们,想指挥他们各自安歇,但这些汉军对鲜卑人的命令予以了漠视。集体静静的站在院中,等待高翼出现。
“强军,这是道麟训练的200名强军。”高翼心里暗自赞赏。
第一卷 杀戮时代 第0013章 勉为其难
这个时代胡人对汉军都很苛刻,不仅不发衣甲,作战尚需自备武器与战马,至于军粮,则挑些胡人吃剩下的残羹剩饭丢给他们。故此,即使天下最强悍的汉军——石闵的七千士卒也不得不用冷水洗澡,借此习惯衣甲单薄、食物不足带来的饥寒。但这些人铠甲兵器齐全,看得出,道麟花了大代价。
也许是道麟幼年有一段与汉人美好相处的经历,让他成为这时代少数不歧视汉人的胡人大将。
晨露冷寒,铠甲冰凉,这些汉军却默默而立,表情冷漠。高翼向他们走近时,静默的汉军队列中,肚子的咕咕声此起彼伏。
该怎么管理这些士兵,他们将是高翼今后的基础武力,也是他在这个世界生存的保障。忽然间,许多现代化的管理理论涌上心头,高翼想起了公司员工,想起了他的那些商业交往。激励机制、团队精神、量化管理、公平交换理念,权利与义务等对法则等等,各类管理学名词纷至沓来。
围着这支队伍转了两圈,高翼将每个士兵细细打量了一遍,他站在队列前,深吸一口气说:“从今天起,你们就是我的人了。但是,你们将得到与以前不同的待遇与地位,勇士的行为必须得到奖赏与尊敬。今后,你们不是为我作战,是为自己而战。
我与手下的农夫曾经约法,今日也与你们约法一番。第一:我现在没有钱,但我有地,所以我与你们约定:征战一年,赏地十亩,斩将夺旗之功另行奖赏。
第二:十年为期,征战十年者赏赐功田百亩,外加斩首夺旗之赏,准予退役离开军队,娶妻生子,安度余生。
第三:军功赏罚完全以数字计算,我会把细则随后公布给你们,你们自己知道怎么算,官员们就无法欺诈你们。
现在,你们都去吃饭。饭后听号令集合。三个月内,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伐木,两个小队轮流出去,以是人为一组,沿江寻找合适的木头,把伐下的木头砍去枝杈抛入江中……剩下的事就不用管了,江水会把木材带到出海口。”
饭后,汉军第一小队如期开拔,逆江而上,沿途砍伐适合造船的硬木;第二小队则搬运着100工匠的行李和工具,顺江而下直抵江口小岛。
“此地甚好”,高翼站在崖壁上,指点着士兵拉出一条拦江索,准备拦下拿下顺江漂流的木材。难怪到了明代,这座屹立在鸭绿江出海口的小岛会成为重要的水军基地,它的地形是在太好,临江面是漫长的浅滩,小船都靠不了岸,要想登路必须在水中跋涉,但临海那一面则是壁立的山崖,恰好适合建造深水港。
随后的日子里,道麟对高翼颇为支持,他调用了军营数十艘巡江小船,帮助高翼牵引那些木材。除了那100名造船匠外,道麟把军营里的木匠挑精干的留下,那些老弱病残的则尽数配给高翼。而后,高翼的木匠总数达到了340人。
范十一目前已经成了匠师的领头人,这时他已经知道自己将同200名工匠归属高翼。站在高翼身边,他点头哈腰:“我看大人收集如此多的木料,不知大人想造什么船?三个月的时间里,想把这些木料一一全部用上,大人的时间恐怕不够。”
造什么船?高翼尚在迟疑未定。据记载,东吴为了远征日本,用三年的时间造出了三千艘远航大船,其中包括孙权的两艘巨型座舟。东吴当时有四大船坞,平均起来,每个船坞三年之内总共造出了七百多艘船。也就是说,每个船坞一周之内平均造出五艘船。
高翼不清楚孙权在每个船坞里动用了多少人手,然而他知道,孙权当时整个领地的人口数不过一百多万,除去二十万大军以及为大军服务的后勤人员,还要留下必要的农夫耕作田地,各级官员及豪门的奴仆,等等,孙权可动用的人手并不多,再从里面挑选熟练的造船匠,每座船坞最多能有3000人,这已经很骇人听闻了。
这3000人里还应加上为造船匠工作的伐木工人、做饭工人等等,至于运送木材的人则需另外计算。
高翼有江水之便,又不在别家的地头上,没有环保的顾虑,所以他对伐尽沿江森林丝毫没有内疚感。这样,他也不会为木材运输而犯愁。如此一计算,他拥有的造船人手,相当于孙权单个船坞人手的三分之一。
但高翼自信他拥有的造船机械要强过孙权许多倍,他比这时代的工匠多了解许多机械知识,凭借这许多节省体力、提高工效的机械,高翼完全可以把效率提高到原来的数十倍、数百倍,当初他把造船匠拉到这个小岛上封闭起来,就是为了充分使用一些跨时代的机械,而工匠归属权的确定,更是他让不虑技术外传。
经过这样一番计算,高翼确定:现在的他具备了与孙权船坞等同的生产能力,如果史籍中纪录的数据准确的话——当然,它基本上没有准确过——他也能在三个月的时间造出大船来,至少能造出一艘大船。
在现在的生产力之下,造什么样的大船好呢?
高翼记忆中的船舶造型,几乎都是大航海时代前后的那些帆船形状,由于他曾经亲手制作过一条小帆船参加比赛,因此他对各类帆船的设计多有涉猎,并且印象深刻。
在这个时代,长江、黄河中航行的船大多是两百石船。换算成高翼所熟知的计量单位,200石大船,载重量应该在一吨半左右。而史籍记载,孙权的座舟为五桅船,分上下五层,可以搭载三千名士兵。虽然古代的人较为瘦弱矮小,但一名士兵加上铠甲武器,怎么也有50公斤重量,3000名士兵,平均有150吨重量,这种载重量已接近福船(不过,仔细一琢磨,这承载3000人的数据极为可疑——由于舱位限制,现代的航空母舰也不过承载3000人,无论如何。孙权造不出木头航空母舰来)。
也许,在孙权死去100年后,中国完全有技术能力造出福船来。
谁知道呢?
五胡的入侵令中华文明在300余年间,形成一个文化断层,后世的人对这个历史时代了解不多。也许,中国人在此时代已完全具备了建造福船的生产力——毕竟,现在有一部分晋人已经远航到了琉球群岛。
造什么船?高翼自问?
另外,有读者要求角色,请将人物姓名(根据当时的情况起名),人物性格,人物设定,装备等发到书评区。只能是配角了,主要人物都已设定。
看到这么多兄弟这么支持老虎,什么也不说了,努力写书,多多更新。
第0013章勉为其难(中)
圆船载货量大,主要作商业用途。长宽之比约为5:2(福船长宽之比约为2。47:1)。比如现在罗马帝国自埃及运谷物的船,体积庞大,长有27米,宽为9米,载物为250吨,载人达300乘客,但它的航速慢。
长船主要当作战船,它载货量小但航速快,转舵灵活。
到底是建长船还是圆船,或者说,高翼是追求船速还是追求载货量?想来想去,高翼难以取舍。
************************
三个月后,艳阳高照,微风轻拂着海面,鸭绿江入海口星星点点的飘荡着六艘小帆船。这是一种典型的卡拉维尔三桅大三角帆船,只见它们挂着三角形斜帆,不停的变换着行驶方向,一会把一侧船舷转向风,一会又把另一侧船舷转向风,顺风逆风行驶操纵自如,灵巧地在江口拦截着顺江而下的原木。
它们虽与鸭头舡大小相仿,但它们却不是平底船,是航海用的尖底船。而且它们的桅杆与江船也略有不同,上半段不是固定的,而是能够左右旋转一定的角度,这也正是它们能在微风下吃尽八面风,快速行驶的原因。而这六艘小帆船,是航海家亨利五子晚年所用的帆船,船轻巧且易于操纵,顺风时每小时可达22节。逆风时能向风曲线前进,走之字形路线。
三个月来,为了造一艘能够跨海远航的大船,高翼殆尽竭力。为了提高工效,他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设计各类机械装置。当然,轮锯是第一个诞生的机械装置,为了能够搬运起沉重的木材,复合滑轮也被制作出来。
有了这两个工具,木头分割成木板的过程大大简化。
以前,这一过程需要一张长锯,十来个壮汉轮流操作,锯一上午才能刨出一块木板,现在,只需要用滑轮组把整棵木头吊装在锯床上,一个时辰时间,一根巨大的木头就变成了一堆木板。
范十一为轮锯的功效啧啧称奇,但高翼犹不满足,他嫌手摇式轮锯锯片转速过慢。此外冶炼技术不发达,导致锯片锋利度不够,钝的轮锯片摇动起来更加吃力,大大降低了轮锯本来功效。于是,他又制作了第三种“轮器”,这便是“风轮”,它也被称之为“风车”。
海边不缺乏风能,通过一系列差速轮,高翼不停的修改着风轮的效力。
在同时代,罗马的水轮机已经达到了三十马力,后世的风轮机甚至可以达到上千马力。高翼自诩拥有丰富的机械知识,然而限于当时的生产力,他设计的风轮机虽然先进,最终却只达到了约五十马力的功效。不过,这点可怜的功率带动一个轮锯已绰绰有余。
而后不久,小岛的沙滩上便布满了脚手架、木床和风轮。脚手架上是滑轮组,木床上是锯轮。三个轮子结合起来,造船的功效得以大大提高。
然而,高翼仍不满足这些。那些巨大的木材被分割成木板后,为了将这些木板进行抛光,再切割出榫卯,工匠们不得不进行手工操作,于是,造船进度再度被手工作业所耽搁。
为了打破这种瓶颈,高翼顾不得技术流失的危险,又制作出人类最伟大的复合“轮器”——车床(当时,长轴式车床与脚踏式车床已在希腊与罗马普及了恰好1000年。其中脚踏式车床更是现代车床的鼻祖)。
人类文明是从轮子开始的,果然如此。车床诞生后,所有的木材加工几乎全变为机械化,当然,为了配合车床的使用,螺旋钻、球形钻等等各种钻具以及切割具也开始大量的被制作出来。而后,整个工地上除了木材的搬运、吊装还需手工作业外,其余的部分都已用机械代替了。
高翼层出不穷的发明令他赢得了那些造船匠的狂热崇拜。范十一等人已完全把他视作鲁班在世。
一个技艺高超的工匠突然得到一件称手的工具,其爆发出来的热情与痴迷是超乎想象的。为了能够亲手摆弄那些功效巨大的工具,三个月来,工匠们彻夜不停的近乎狂热的忙碌着。许多人半夜三更起来,痴痴的在车床边排上长队,只为了能够亲手操作这个机械,在木板上打一个小眼,或者切割出一个?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