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烽火录
慕容恪身边的贵族面红耳赤,慕容恪依旧语调平淡:“轮到杨氏部族了。”
果然,魏军击穿了燕军三个万骑队,迎头撞上了杨兀统领的五万汉军。
这五万汉军结成厚厚的五个大方阵,勇悍的魏军连续撕开两阵,与第三阵惨烈的厮杀起来。
阵中,相同的语言,相同的文化,血管里流着相同血脉,汉人为着不同的主子,忘我的厮杀起来。他们有着相同的习惯,一边厮杀一边呐喊,喊杀声震天动地。
山包上,慕容恪侧耳倾听。
“有意思”,慕容恪的话里带上了笑意:“溃兵收拢了吗?让他们布在汉军阵后,继续厮杀。”
当慕容恪说“有意思”时,山坡上待在慕容贵族社后的汉臣们表情各异,他们有的腆了腆肚子,露出骄傲的微笑;有的则扭脸旁顾作心不在焉状;还有的目光灼灼,一副狂热的表情。
慕容恪说“有意思”是因为,两支汉军的呐喊声完全相同,只不过魏军呐喊是为了不愿受奴役,而燕军呐喊是为了保持被奴役。他们为着不同的命运,流淌着同样的鲜血。
冉闵一马当先,他骑着朱红色的战马,一手持钩矛,一手持战刀,左钩右挡,所向披靡。在他的带动下,强悍的魏军击穿了燕国汉军,杀入阵后的鲜卑骑兵中。
此时,战场离小山坡近了,慕容恪站在山坡上,已经可以看清厮杀的战场,他挥了挥手,轻声说:“可以出动了。”
此时,渔阳郡雍奴城,慕容攀与高翼讨价还价完毕,满意的冲出了县衙,忙着搜罗他的奴隶,完成交易。
陈婴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接过话茬询问高翼:“汉王,你刚才说,辽汉擅长水战?”
高翼正翻看着地图,听到阵婴的问话心不在焉的点点头。
他手里的地图是在粗糙,然而这份地图却是三山上人花了数年精力勘测完成的。
古时候,根本没有较好的道路。大多数情况下,所谓的官道只是一条黄土垫出来的路。每年汛期过后,道路就会发生变化,通畅的地方会莫名其妙的出现一支河流。不通畅的地方则变成坦途。
在这种地图上,寻找合适的行军路线实在是个难题。这也是为何古代战役中分进合击无一成功的原因。
“大军行军,必须贴近水源。”陈婴望了望高翼手中的地图,试探的说。
“嗯”,高翼还在研究手上的地图。
这几年,北方的战争对民生破坏巨大,许多地方往往千里无人烟。
大军行进中,无法正常获得补给,安营扎在的时候,就必须找到一处水源,最好是一条河流,才能供给几千人饮水。高翼就是想从地图上,找出一条最快捷最方便的行军路线。
陈婴迈前一步,一指高翼手上的地图说“若如此,汉王何必跋涉去要涿县,不如直接南下平曲城。而后取平曲城船舶,逆滹沱河而上,三日之内必可直抵廉台。”
“平曲城?那里有船?船多么?”高翼讶然,连连追问。
“当然”,陈婴回答:“滹沱河在平曲城形成一个大湖,称‘平曲湖’。汉景帝时,羌人公孙浑邪降汉,景帝封为平曲侯。公孙浑邪后人曾助武帝伐匈奴,武帝许其平曲城专辖之权。
公孙浑邪后人居此500年,早养成捕鱼的习惯。然而,由于公孙氏比较排外,所以数百年里,平曲城仍保持着原来的模样,被人戏称为‘平曲水寨’。
自三国公孙瓒败亡之后,公孙氏日渐衰微。不久前,我路过平曲水寨时,曾拜望过公孙族当家公孙弘,与其有一面之缘。
方今北方战乱,朝不保夕,若汉王许公孙族迁移辽汉,公孙弘定然愿意借船。以公孙氏的船只逆水而上至廉台,战罢,顺水而下即至海口(今天津)。若大船在此接应,汉王可直下三山。”
陈婴边说边用手,在高翼那份地图上指点着,高翼干脆把地图递给陈婴,由他指出行军路线。
“一路沿河走,倒是条好路线”,高翼看着地图说:“可公孙表怎么办?”
廉台就在滹沱河边,辽汉的军队若是能乘船而至,突然出现在燕军背后,确实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打完后顺河而下,也让燕军无法追击。可唯一的遗憾是公孙氏会借船吗?
公孙氏衰微,可大宗族要倒台也不是那么轻易的。公孙氏中还有一人正在出仕燕国,当的官还不小,是个将军,名叫公孙表,带领五千人驻扎在卢龙塞。
卢龙塞是入关的重要管道之一。三山商人经过卢龙塞时,经常与公孙表打交道,所以高翼知道这个人。
在中国古代,大宗族们经常采取这种做法,派遣族内优秀子弟出仕,以此保持宗族在地方的话语权。若是该子弟混得比较好,则宗族就获得扩张的机遇。
公孙表的出仕燕国,意味着公孙族的倾向性。在这种情况下,汉军为了攻击燕军向公孙氏借船,很可能自讨没趣。
陈婴咧嘴一笑:“汉王多虑了……,公孙表仕燕,根本不代表什么。辽汉雄居辽东,威名日盛一日,即使乡野山村也知道汉帝器物制作之精美,汉商跋扈于郡县,以汉王的身份,若肯去向公孙弘借船,公孙族必会倒履相迎。”
陈婴说话意犹未尽,高翼看着他唇边的微笑,想了半天,缓缓地说:“君且一试。”
高翼不知道的是,按正常的历史,这位公孙表屡次转投主家,最后在魏国做到了太尉的高官。
高翼还不知道的是,中国古代大宗族派遣弟子,分投不同的主人,这是常见的现象,比较著名的就是诸葛氏,诸葛亮跟刘备,诸葛瑾跟孙权,诸葛诞则随了曹操。
这是大宗族保全家族的一种通常做法。由于高翼对此显得很无知,陈婴望向他的目光已经有点不同。
眼前此人,身上究竟是胡人的成分占多数,还是汉人的身份占多数?他怎么会不知道这点呢?公孙氏根本不在意公孙表干什么?相反,他们能得到机会与辽东另一强势人物搭上线,那是求之不得的。
我决定投奔此人,做对了吗——这一刻,陈婴心中翻江倒海,犹豫了片刻,他终于决定坚持下去。
晋公主在三山,三山以汉为标榜,不管怎么说,在遍地蛮夷的中原,辽东倒是汉民的一方乐土。
带着这份觉悟,陈婴带领几名卫士匆匆南下,高翼则在雍奴整顿队伍,并接应后续补充队。
三山,正当百姓对汉王收车费一事议论纷纷时,数名饱读圣贤书的学者耐不住寂寞,首先上弹章,弹劾汉王与民争利,要求汉王下罪己诏以示忏悔。
学者们引经论据,拿汉王这一行为,跟汉灵帝筑西园卖官售爵相比,认为这是“见小利而忘大义”的祸国行为,要求汉王不得“从民取利”,向百姓承认错误。
说起来,乡村儒生直接写奏章直达天庭,这也是源自西汉时代的做法,叫做“乡贤议政”。但这种做法随即被废止,自东汉时代朝庭打击党人后,“乡贤上表”更成了惹祸行为。高翼不久前才恢复了这一行为,并设立专门的华表坛,接受民间上奏的表章。可一旦掌握了这一权利,乡贤运用起这种武器来,却一点不给高翼留面子。
当晚,五相组成的国务院公布上年度辽汉国收支状况,再度引起一片哗然。
高翼这几年提倡经济学,很多士子与官员能够看懂财务报表。这份报表收入部分暂且不提,支出部分中,有一项特别支出引起了众人的注意,它叫:王室赡养费。
当晚,上京城乡贤拿着这份报表,询问财相黄朝宗,“王室赡养费”究竟是什么费用,为何会有这项支出。
黄朝宗微微一笑,反问:“你们看了收入了吗?”
“看了”,在“赵小丁事件”中出足风头的乡贤首脑潘睿理直气壮的回答:“吾国收入虽多,可今年建城、修路、养军,还有免费学堂,林林总总,支出浩大。如今收支相差无几。可这笔‘王室赡养费’数目如此庞大,令人惊讶。
我等粗算了一下,它竟然站到全国总收入的5%,如此庞大的比例……这是骄奢淫欲,这是枉顾民生!古之桀纣亦不如也。省下这笔钱,可以盖多少学堂,修多少道路,教化多少百姓。”
黄朝宗不惊不乍,只反问:“收入都到了哪里?”
“收入……到了哪里?”,潘睿不知所措的看了看手里的报表,不知这话什么意思?
“你没看到吗?‘收入项’全进了国库。国库,懂吗?不是君王之私库”,黄朝宗嘴角露出嘲讽的笑:“你们从不看律法么?汉王已经三令五申——税乃公权!
什么是公权?国家权力!也就是说,我汉国所有税收都由国家统一收纳,进入了国之公库。税收进入王室私库,还叫公权么。
王室赡养费是什么意思?就是说,除这笔费用外,汉王再从国库拿出一个小钱,也需国务院认可,‘五相’联署。嗯,假使王储成年后,婚礼所花的额外费用,也要往自己掏腰包——邀请的国宾不算,那是官府招待。
税收的5%,你觉得多吗?汉王卫队的薪水,花园、马车、座舟的维护费用,全要从这里出……这笔账很复杂,我一时半时跟你无法解释,你去看法典,我们的税法都有规定呢!”
“这个……”潘睿冷汗淋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举国之财,莫非,莫非……”
“国王也要谋生啊!普天之土,与王何干?举国之财,与王何干?”黄朝宗意味深长地补充说:“圣人怎么说的——克己复礼,这才是未加篡改的圣人之说……知道吗,这就是封建!”
当其时也,天下大乱,诸侯林立。这一刻,诸侯国朝睦夕战的纷争局面,恰似战国时期的中原。在这苦难深重的日子里,中国知识分子都在研究脱离苦难的方法。中原儒士依靠卖身投靠,倡应“五德始终”来使自己脱离苦海。而辽东,在高翼有意无意的诱导下,人们举起了“克己复礼”。
在孔子看来,对战国乱世的救治之道,就是回到周朝礼制的秩序之中。但在历史上,当他提出这一主张时,也没有逃过信奉者的歪曲。他的信奉者只谈“礼”,而不谈“制”。这个“制”就是“封建制”。
国王也要谋生,这话在当时讲是绝对的叛逆。诛九族的十恶大罪,他桩桩件件都触犯了——大不敬、大逆,谋反、谋叛、恶逆、不道……但其实,黄朝宗讲的道理并不高深。君主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在实行封建制的周朝,是件很普通的事。
比如西周末期,周朝国库空虚,周赧王只好向豪门富户借款。但他又换不上钱,借款给周赧王的豪富们纷纷拿着借据找上门来要帐,周赧王只好整天躲在宫中的一座高台上愁眉苦脸。后来人们就把这个高台叫“避债台”,用“债台高筑”来比喻欠债很多。
而秦统一六国后,中国再度返回到奴隶制,这一制度的全称是“郡县制农奴社会”,可中国历史学家只说前半句。在郡县农奴之下,君权极端扩张,天下人的劳动所得全是君主的。才有了“君王富有天下”的说法。
三山最近一直在谈论“克己复礼”,以恢复周朝“封建制”来号召北地士子,黄朝宗一提“封建”,潘睿立刻明白了。
“原来如此……哈,此前有桩‘赵小丁事件’。若如此说,则殿下收取车费,理所应当”,潘睿斩钉截铁地回答:“此国为殿下所建,每一砖一瓦全由殿下所出,殿下不取天下之财而自享,只取自己分所应当之财,古之圣贤亦不如也。”
“哪里哪里”,自己追随的主公得到北地乡贤的认可,黄朝宗也觉得很荣耀,他随口谦逊着:“我国四面皆敌,内部种族复杂,若想国泰民安,无他——法度公平则无讼。
民按劳取酬、商依法经营、兵论功行赏、有司各安其位,虽国王之尊,也需养活自己,如此,我国之倡,孰可阻挡?”
潘睿连连点头,同去的乡贤们啧啧赞叹,告辞而去。
随着这晚的谈话,“国王也要谋生”的消息传遍了汉国。“赵小丁事件”随即平息,许多变种说法相继演变而出。
比如,当官员随意侵占时,人们常理直气壮地说,国王购物也要付钱,你凭啥不付钱拿东西?
工人们催讨欠薪时,也常说:国王劳动也要收费,我干活了,你凭啥不发薪;此外,还有类似“国王也要遵守合约”;“国王来了我也要讨价还价”等等说法……
第三卷 荒诞时代 第3163章
高翼在雍奴城等了整整一天,没能等到陈婴归来,反而先等到了杨结带领的后续部队。他们一路急赶,总算在雍奴城追上了高翼的队伍。
“殿下,我带来了一个掷弹兵营,一个弩车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