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烽火录
俊?br /> 他或许暴虐,他或许偏执,他或许狂悖,但仅凭这一点,所有说汉话写汉字的人,都要以他为祖。我此来,不为自己救他,我不为自己忍他,我不为自己寻他,我为我的民族而寻。
这是一个荒诞的时代,或许,后世的历史会这样记述他:‘统一是大势所趋的事情,任何想阻碍统一的人最终都会被历史无情的粉碎,非但如此,他们还将被历史视为罪人永远的钉在历史的罪状上。’他们可以用汉字写下这段话,把这位天王比作阻碍统一大业的‘国之罪人’,但我生当此时,怎敢见死不救?”
陈婴嚅喏许久,诧异的问:“历史,怎能如此书写?”
“你错了”,高翼脸沉似水:“我们的历史不是书写的,我们把记录历史叫做‘修史’。”
高翼挥舞着拳头,突然爆发说:“修史,你懂得这个词的意思吗?历史为什么要‘修’,因为历史是我们的宗教。
我们不相信末日审判,我们相信历史的审判;我们不相信有公正的上帝,我们相信有公正的历史;我们不相信有天堂地狱,好人死后会升天堂永享至福,坏人死后会下地狱永遭惩罚,我们相信历史,相信好人能流芳百世,坏人将遗臭万年。
宗教,在这个国度不是信仰,不是心灵鸡汤,而是统治工具,为此我们不惜修改历史。”
高翼的声音低沉下来:“可是,真没有历史的审判吗……?有的,它一定有的。我可以不相信天是蓝的,我可以不相信雷的回声,我可以不相信梦是假的,但我更不相信死无报应。
等待食人者的一定是地狱,我要站在地狱门口执法,为此,我不惜杀人盈城!”
高翼话说到最后,神志已陷入狂乱状态。陈婴担心的看了看旷野。
旷野上,十万具尸骸验证着高翼的话。
陈婴打了个哆嗦,缩了缩脖子,哑口无言。
杨结忽然插嘴:“主上,慕容恪不与我战,引数万铁骑北上,此刻追至未及。我们不如南下吧。”
南下,高翼晃了晃脑袋,思维渐渐清醒。
这是一场不可复制的战斗,经历过爆炸洗礼的燕军,一定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面对消除了未知恐惧的燕军,三山军队失去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连环甲马,刚才的战场上,没有见到慕容恪的杀手锏——连环甲马。那种连结成铁臂的移动堡垒,连勇悍无二的冉闵都要吃亏,千里急袭的辽汉军队,即使拥有手雷,面对那种铁臂,也手法缺缺。
南下干什么?高翼疑惑的望向杨结。此刻,这位杨家将始祖目光睿智。
“外战不行,我们打内战,燕王好歹崇晋,晋以皇命诏我,我们马上南下,告诉晋朝北伐大军,魏逆冉闵已灭,剩下的——”杨结拖着长腔,欲言又止。
剩下的当然是外战了,河北魏地,原来是晋之故土。魏逆即灭,又是被朝廷属国所灭,朝廷当然要讨要燕国的合法劳动所得。可是燕国肯给吗?不肯给,当然是全面战争的爆发。
晋国打仗不行,可辽汉国缺的就是一个大义的名声,只要晋国肯给高翼伐燕的名头,青州段龛、东燕高昌、凉国、代国这些杂七杂八的小国,高翼都有能力联合起来。
辽汉有钱,巨船通向印度、斯里兰卡、非洲,千帆海上川流不息,替高翼运来满舱的粮食和矿石。在这个小冰河时期,热带地区的粮食是无价之宝,他可以用粮食砸到各国出兵为止。
汉国四面皆敌,可地球是圆的,在这个圆形地球上,哪个国家不是四面皆敌?燕国东有辽汉,北有代国,南有段部鲜卑,西有凉国、仇池。只要各国一致声讨,燕国不能不顾忌周围的反应。
冉闵是晋朝的叛逆,通过晋朝索讨冉闵天经地义,晋朝官员都爱财,有了钱什么都敢出卖,买通押运的队伍,而后截下押运的囚车……“快,动作要快”,高翼清醒过来:“立即南下,找殷浩。”
杨结立刻答复:“我们有六千人,此战,缴获马匹无数,人均可以分到两匹马,辎重部队也可全部骑兵化。”
“还等什么,全体南下。”高翼晃着马鞭催促。
“殿下带射声营先走”,杨结话才说完,高翼已晃着马鞭高声吆喝:“射声营,跟我来。”
杨结目视陈婴:“陈参军,请随骑兵营紧随其后。”
陈婴犹豫了一下,点点头,翻身上马,引领着骑兵营隆隆而去。
此刻,北方士子与南方士子已两极分化。北方士子在严酷的生存压力之下,骑马射箭已成为生存本领。而南方士子以文雅为美,以舞刀弄剑为粗野。
陈婴是北方士子,君子六艺中,骑马击剑精熟——他骑在马上甚至比高翼还显得自在。他毫不费力的便带着那五百骑兵营尾随高翼而去。
杨结目送着两队人马远去,立刻又下令:“掷弹兵上马,第三队;轻甲步兵,第四队第五队;辎重营,尾随其后……”
下完了一连串命令,杨结催马奔到河边目视公孙杵,冷峻的说:“你有两个选择,第一,运送我们的伤兵沿河而下,在海口把我们的伤员交给接应人员。而后你随我们的船队回辽东。”
深吸了一口气,杨杰露出生冷的目光:“第二个选择,你运送我们的伤兵沿河而下,随便找个郡县,把我们的伤兵卖给鲜卑人。”
公孙杵连称不敢,杨结却不愿听对方的解释:“一念为人,一念为鬼,一念为奴,一念可为功臣——每个人的命运都由自己的行为决定,顺河而下,我给你三天时间。三天后,若我们的伤兵到不了海口,剩下的事你自己看着办吧。”
说完,杨结不听解释,毫不犹豫的拨转马头高声下令:“仆兵、黑人营,全体上马,随我前进。”
南方,中军将军、假节、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殷浩殷深源,在经过朝廷与鲜卑人屡次催促后,实在无法找不见理由躲避了,他决定誓师北伐。
四月十日,殷浩升旗,点起大军七万,决定北伐许昌、洛阳。誓师那天,殷浩像现实儒将丰采,才左边爬上马背准备挥斥方遒,没想到用力过猛,他从右边翻了下去。
殷浩不是在表演跳鞍马,因为那时没有鞍马比赛。而他骑的马也不是十分高大的骏马,将领们为了照顾他,特地给他选了一批极其温顺的蒙古“驴式马”——矮小而听话。
他跌下马去的唯一原因,是因为那年头,骑马对于南方士子来说,是高科技项目,堪比windows的高科技——不把战马看作老虎,已经是高科技人才。
幸好,殷浩没受大伤,但他这种行为,一时间令大家都觉得晦气。虽说是儒将吧,也不至于坠马吧?
遗憾的是,当时,南方儒将出征誓师时,都玩坠马!
殷浩有肚量,任命与自己深有矛盾的羌人姚襄为前锋。可他在出征后,再度玩弄行刺的把戏,行刺他的先锋官姚襄。
这也是传统!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不玩些勾心斗角,排挤陷害的手段,那是白读了无数圣贤书。
姚襄可气,领导排挤刺杀,他老老实实躲避就行,可惜他怒了,坐在中军帐,毫无形象抵达后:“烦不烦,我实心归晋而他屡次谋害。一次两次三次四次,反复跟他解释哀求,总是‘当面好好好,背后下刀子’,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随后,姚襄一点不讲组织原则,压根没向上级领导机关申诉,就在北伐大军行进到山桑(今安徽蒙城北)时,打了殷浩一个伏击。殷浩一听说遇袭,立刻“书生意气”地挥一挥衣袖,只身逃走。失去指挥的七万大军全体溃散,尸骨盈野。
历史清清楚楚地记述了殷浩的失败,可后来还有一段这样书写的历史,在此实录出来供大家开心: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晋中军将军殷浩奉命反击羌族和丁零族的入侵。当时,羌人酋长姚襄自恃人多势众,根本不把殷浩放在眼里。他率领大队人马大摇大摆地逼近晋军,在离殷浩不到10里远的地方才把人马扎驻。
殷浩命令一位颇有才华的将领率一支轻骑打前锋去扰敌营(请注意:不是去刺杀)。这位将领为打有把握之仗,亲自到姚营作了仔细侦察。他对大伙分析说:“这仗不能硬打。敌人兵多势威,又构筑了坚固的工事。若硬拼,我军必败,应用计谋破敌。”大家点头称是。
第二天,他和士兵们弄来了好几百只鸡,在每只鸡身上淋上油,再用绳子把所有鸡连起来,然后,悄悄摸到敌人营寨。他们把鸡点着火,朝敌营“放”去。着火的鸡群随处乱撞。没一会儿,敌营便已大火四起,乱作一团。这位将领趁“火”打劫,挥军出击。殷浩也乘胜猛进,一举败敌。
这段历史含义是:羌族骑兵凶狠,咱说晋朝官兵打败了羌兵,地球人都不信。可咱说晋朝的“鸡”打败了羌兵,谁又能否定呢?晋人是不如鸡,人不行,鸡上,准行!地球文明独一号。
不过,这段历史中,那将领讲话的方式,跟20世纪部队政委讲话,如出一辙。
真实的历史是:传说中,被殷浩的政委用鸡打败的姚襄,战后收获无数甲帐粮草兵器,俘虏一万名士兵。殷浩仓皇南渡,姚襄霸占淮南,实力迅速膨胀,完全割据了山桑、淮南。
行军中的高翼不知道淮南已经发生巨变,他艰难的渡过黄河,一路向南攻击前进。
第三卷 荒诞时代 第1169章
在高翼赶至高阳城时,慕容恪赶到了蓟城,并将冉闵献与国主慕容隽。燕王左右命冉闵下拜,冉闵拒绝下跪。
皇甫真大怒,叱责之:“你为何不拜吾主?”
冉闵答:“安有中朝天子拜汝夷狄乎!”
慕容隽呲地一声,嘲笑说:“你本来就是一个(羯人的)奴仆,怎得妄自称帝?”
冉闵大怒,目眦欲裂,大声回答:“天下大乱,你们这些禽兽一样的蛮夷尚且可以称王称帝,何况我们堂堂中华英雄呢,何为不得称帝邪!”
这话扫了慕容隽的面子,他甩袖而起。
主忧臣辱。燕国汉臣更感觉难堪,他们呼喝卫兵架出冉闵,鞭之三百,冉闵坦然受刑。而后,慕容隽下令将冉闵押至和龙城。
慕容隽的心思现在已不在魏国上面,此时的魏国已经是装入他篮子里面的鸡蛋,他在意的是咄咄逼人的辽汉国,为了彻底逼迫辽汉屈服,他决定征发大军,一次性解决背后的威胁。
随后,他不经讨论,便下令盘点全境户口,采取三丁抽一的措施,征集六十万大军,攻打辽汉国。
六十万大军,这并不是燕国兵力的顶峰。按历史记载,五年后,当他计划征讨东晋时,曾决定采取两丁抽一的办法,组织一百五十万大军南下。
六十万,这是实打实的六十万大军,不是三国时代,曹操南下荆州时,以二十万大军诈称八十万大军。这六十万大军,比辽汉国人口总数还多。一时之间,北方风雨欲来。
高翼不知道这些,他正在高阳与段龛会面。
此时,燕国内部正发生一场内变。慕容隽囚禁了慕容垂的妻子段氏,严刑拷打逼迫段氏诬陷慕容垂有谋反意图,可段氏咬紧牙关,只字不吐。
鲜卑人的刑法很野蛮很残酷,据说,慕容垂听到段氏遭遇的酷刑,也极不忍心。他派人暗中通知段氏说:“你就招了吧,让慕容隽那小子来找我。”
可段氏硬是不愿诬陷自己的丈夫,最终被酷刑折磨致死。
慕容隽还想继续向慕容垂动手,恰好慕容恪匆匆回军,让慕容隽投鼠忌器,放过了慕容垂。
慕容恪的匆忙回军,是否是因为慕容垂事件,人们不得而知。但不管怎么说,他及时赶到,让燕国避免了一场内乱。
段龛接引高翼进入高阳时,心事重重,这时,他还不知道冉闵已经覆灭,他的忧心是因为慕容垂的妻子段氏正是他的妹妹。
段龛并不知道,按正常的历史,慕容隽收拾完段氏后,在第二年派慕容恪攻大青州爆发了广固之战,攻破广固后,慕容隽一反常态,不接纳投降的敌人,把段龛及其族人全体坑杀。而那位唯一逃脱的段氏后人,一路逃向南方,最终在云南建国,这就是大理段氏的由来。
高翼也忧心忡忡,两位忧心人躲进密室,屏退左右,却都不知道如何开口。
“你的粮草还充足吗?”聊完了天气,聊完了云彩,聊完了花花草草,话题终于接近实质,高翼询问对方近况。
“唉,过得好有什么用”,段龛常常出了口气,他没有回答高翼的话,反而别有所指的说了句:“风雨欲来啊。”
段龛本以为自己的烦恼与高翼无关,没想到高翼听了这句话,也深有感触的点头叹息:“是啊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