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烽火录
“唉,过得好有什么用”,段龛常常出了口气,他没有回答高翼的话,反而别有所指的说了句:“风雨欲来啊。”
段龛本以为自己的烦恼与高翼无关,没想到高翼听了这句话,也深有感触的点头叹息:“是啊,大风暴就要来了。”
段龛摇了摇头:“我素知三山人善使船,可我说的这个风雨不是海上的风雨……对了,你怎么从陆路来的?”
“我说的也不是海上风暴”,高翼闭起了眼睛,深深的叹了口气,缓缓睁开眼睛,盯着段龛,语调悲怆:“我从陆路来,是因为我在天井泽跟燕军干了一仗。”
这么重大的消息对段龛却没有吸引力,他心不在焉的问:“谁赢了……唉,我这句话问也白问,你既然都渡河来到这儿了,想必即时输,也输得不多。”
高翼淡然一笑:“我以为,你听了这话后会捉摸着怎么把我拿下,送给慕容隽那小子,以便讨好他。”
段龛惨然一笑:“这没用,燕王恨我入骨,拿你去讨好他,改变不了什么。相反,我段氏你宇文,我们都是被慕容灭族的部落,正应该守望相助。”
“守望相助,这次,恐怕守望相助也没用了”,高翼竖起了指头,计算着自己的家底:“我最多能凑出十万步兵,这其中,有七万未训练完成的,如果破釜沉舟,我最多能召集十五万兵马。你有多少兵马?”
段龛哈哈一笑:“贤弟这趟捅大漏子了……哈哈,你比我富裕。我这里不像你,海纳诸族。这是中原腹地,百姓视我为外人。现在我这里,所有的部族人马不过三万。
但我段氏鲜卑不像你宇文鲜卑,百工昌盛。我们流浪异乡,举族皆战,无论老人妇孺全是战士。再给我一万套兵甲,我把领地内降顺的汉人全武装起来,我能凑齐五万兵马。”
高翼首先谈兵力,这摆明了是打算联合段龛。段龛何人也,百战之中屡屡逃脱。高翼一露话头,他马上对自己的烦恼放下心去。
“二十万,我们最多召集二十万大军。兵粮尚可,我积存的粮食足够二十万大军吃一年。可战争却不是计算粮食。这还不够,远远不够。”
段龛惊愕的瞪大眼睛:“你到底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二十万大军你还嫌不够,你三山善守,筑垒而守,燕国要跟你逐城争夺,怕没有五六十万大军搞不过你。”
高翼赞同段龛的测算:“不错,但他的大军不止六十万——你知道吗?魏国已灭,冉闵被俘,整个北方他再无敌手,剩下的就是我们这些芒刺了。”
段龛张大了嘴,发不出声来。此时此刻他才知道与高翼的烦恼相比,他的烦恼简直不值一提。
高翼心烦意乱的说:“他***,慕容隽把辽东丢给我,我刚修好路,许多地方连城墙都没建好,他若动员大军,不需要太多,只需要四十万,十万压在昌黎城,逼得我不敢出城而战,另外三十万随便从哪儿突入辽东,都不是我所能战胜的。
这样的话,我不得不考虑后撤,把我的军队撤到沿海,把那些才建设好的地盘重新交还出去。
恨啊,我征发了多少民夫,花了无数金钱,雇用南方劳工,整整一年没有休息片刻,才整理好阡陌、道路、城镇,那群慕容什么也不做,就可以坐享其成,真让我愤恨不已。”
段龛张了半天嘴,直觉得嘴角发干,他勉强说:“也许,我真该把你抓起来送给慕容隽。”
高翼毫不动摇,他斜眼望着段龛,大有何不动手试试的意思。
段龛干笑一声:“不过,把你献上去也无用,慕容隽想收拾的是我。他想通过收拾我,敲打慕容垂。我就是送个神佛给他,他也不会放过我。你我二人……对了,你究竟捅了啥漏子?你与燕军交手,战况如何?”
“现在才问”,高翼横了他一眼:“我与阳鹜二十万大军打了一仗,大约斩杀了他一万三千人,俘虏三万有余,余皆溃散。”
段龛大手一挥:“阳鹜不算,那是个饭桶,平生打仗无由一胜。他统领的汉军营——我说的这个汉军,可不是你们那个汉军——他统领的那群废柴,战斗力低下,胜则大肆虏掠,败则一哄而散。
主力,鲜卑主力有多少?你的俘虏呢?我怎么看,你们就这点人?”
“鲜卑主力有两万,全骑兵,被我的土雷炸得七七八八,至于俘虏嘛”,高翼轻轻吐了口气,平静地说:“我全杀了。”
“杀了?!”段龛嗖的跳起来,瞪大眼睛,跳着脚喊:“这可是三万青壮啊,你不要,可以全给我啊,我青州什么都缺,尤其缺耕田的,你把他们都驱赶过来,每人扔给他们一块田,包他们老老实实,欢欣鼓舞。你怎能都杀了?”
高翼面色不动的回答:“我总共有五千人,俘虏十倍于我,在黄河北岸,我打了五仗,攻破了五个堡寨,过了黄河,我又打了两仗。
你让我驱赶的这些人穿州过县,可能吗?他们要逃入乡间,会被燕国再度征入军武,以后,我还要流我战士的血去跟他们战斗。
他们要不逃,当我战斗的时候,我该留多少人看管他们?谁能保证,他们不在最关键的时刻捅我一刀?你让我驱赶这些人给你,这可能吗?”
段龛平静下来,捉摸着目前的严峻局面,越想越觉得胆寒。
“黄河不可守。”段龛颓然地说。
“不错”,高翼坐在段龛对面相对而愁:“这几年气候反常,黄河结冰期忽短忽长,一到冬季,鲜卑骑兵可以骑着马直接进入青州。
冬季的寒冷对慕容鲜卑算不了什么,因为青州的冬天,相交他们生长的地方好似温暖如春。”
“朝廷不可期”,段龛愁上加愁。
“是啊”,高翼愁得直挠头:“殷浩准备北伐,准备了两三年,还不知道渡江了没有。我们等他来救援,尸骨早已经寒了。”
“殷浩已经渡江”,段龛蒙蒙的说。殷浩渡江的事搞得轰轰烈烈,但由于信息传递缓慢,此时,段龛与高翼还不知道殷浩已经战败,逃回了建康。
“我们必须拉上朝廷”,高翼坚决地说:“即使它不值得期待,我们也要拉上它一同应付慕容燕国。
一个强大的敌人已经崛起了,我们不联合起来,都将成为他的锅中肉。”
“我准备后撤”,段龛沉默片刻,突兀的说:“我这青州不像你的光州城池坚固,慕容恪不要说发十万兵来,便是发五万兵,也足够把我赶入大海。”
高翼斜了段龛一眼,段龛背后是光州,高翼原本支持段龛就是想把他当作一面盾牌,顶在黄河南岸,没想到他却临阵拉稀。后撤,他能撤到哪去?撤入高翼的光州?高翼答应,那些封臣们也不会愿意。
“我这儿几年搜罗治下也有三十万百姓”,段龛吸了口气,继续说:“我把这三十万百姓给你,要么,你南下的时候带上我,我把部族全部迁往南方,要么……”
段龛一把抓住了高翼的手,殷殷的说:“要么,你用海船送我回辽东,我要回大鲜卑山,我要死后葬入故土。”
高翼费力的掰开段龛的手,劝解说:“此时此刻,我们不能自乱阵脚。
再说,你回辽东干什么?辽东比这儿更加寒冷。而我的领地,每块土地都有主,让你在我的旁边安置,能行吗?
你既然不坚守青州,为什么要坚守大鲜卑山?慕容隽能够打下青州,难道他打不下大鲜卑山吗?”
“我跟你南下”,段龛决定了:“南下之前,我要把30万百姓全部迁走,我让慕容隽得到一个一无所有的青州。30万百姓——要么你全迁入光州,要么你拿船来走,赶人的活我来做,我段龛,段氏鲜卑最后的苗裔,宁死也不向慕容隽低头。”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青州地处战乱腹心,然而它积聚人口的速度,却远胜于高翼的辽东。段龛的青州才平静了多么一会儿,他现在已经有30万百姓了,而他还对此毫不吝惜。
“你倒不急着走”,高翼稳稳地回答:“慕容隽现在的注意力在邺城,只要我们现在就开始封锁黄河,青州的消息,他至早也要三个月后才能获知。
3个月时间足够了,我在光州布置了一个三角防御阵形——长广、当利、斧山。你不是要征发百姓,就把青州治所迁往北海(今潍坊),你给你钢铁,给你水泥,你用三十万百姓增筑北海城。3个月,我们可以筑起一座铁城。
这座新北海城,背靠我的光州,与我的防御阵形连接起来。慕容恪要来,只能在青州待半年。等春季黄河解冻,我的水军就能隔断黄河。而后你我联手,打他个孤军深入……”
第三卷 荒诞时代 第1170章
段龛抬头望天,思索了片刻,精神忽然一振:“有道理。在这种情况下,燕军只能冬来春去,我们只要每次坚守半年,他就必须撤退。而后……”
“而后就是比拼国力了”,高翼接过话头补充:“他每年要有一部分人不是生产,专门来这儿征讨。还有一部分人要负担供应征讨军的粮草、军械。而我们,我们受其牵制,甚至不能下地耕作,只能坚守城池。可这有什么?”
高翼话题一转,振作精神为段龛打气:“我有海军,强大的海军。大海之上,我不发话,燕国片板不能入海。你我背靠大海,燕国岂能阻止你我沟通?
拼国力,哼哼,燕国君臣是‘两腿蝗虫’,他们生产不行破坏擅长,论发展国力,举世滔滔,谁能比我?
陆上我扛不过他,这我承认。可我的粮食生产全在殖民地,在倭国,在新罗百济;我的铁矿基地在高句丽,火药生产基地在倭国、在琉球……只要大海不干枯,我的粮草军械永不枯竭,我能守下去。
还有,哪怕朝廷不支持我们战斗,只要他们不禁通商,我就可用昌南(今景德镇)的瓷器、扬州益州的丝绸,向天竺换铁矿石,跟狮子国换粮食。
我一艘战船载重500吨,除去船员、必要的淡水,每船尚余200吨的运载量,这种大船我有30余艘,他们往返一次狮子国只需十日。200吨物资,折算成朝廷通用的度量衡,相当于7483石。我只需要动用一艘船,我们每十天就有七千石军粮军械供应。燕国想跟我拼消耗,他拼得起吗?
这还不算,我民间还有数百艘载重20吨左右的飞剪船,这些船来往天竺,一个往返只需五天,从三山至青州,当日可完成两个来回。若我破釜沉舟,尽发民间飞剪船转运军资。燕国想跟我耗,我可以耗的慕容隽当了兜裆布以充军资……”
高翼说的是理想状态,他故意回避了慕容鲜卑的“人类蝗虫”特点,慕容鲜卑善于毁灭,他们大军所过之处,顿时能让人类回到石器状态。他们以战养战,最能在困苦状态下拿人类当食物继续战斗。段龛也深知这些,但他被高翼所画的大饼迷惑了。
“你的意思是说:你出钱、出粮、出军械,而我们只要战斗就成”,段龛雄心万丈:“这太容易了,我段氏鲜卑的勇士就是为战斗而生。慕容隽乃我们的死敌也,我们战他娘。”
“不仅如此”,高翼继续煽动说:“我也出兵。我们是盟友,我不能让你一个人战斗。
我要骚扰他的沿海,我要让他知道,他那漫长的海岸线就是他的软肋。
我每战尽迁其民,我要让他失血,我要让他处处分兵驻防,让他主力大军疲于奔命,让他凑不起出征的军粮与民夫……”
“立刻下令”,段龛跳了起来:“命令尽迁黄河南岸的百姓,告诉他们,慕容燕国喜好食人,若他们不想被人吃,那就全迁入北海,加紧筑城,筑城之后,我准许他们迁入光州,迁入辽东。”
“大琉球”,高翼补充说:“凡愿迁入大琉球者,原先家有十亩地,我给他一百亩做补偿。另外,每户愿迁者还分500亩功田,先到者,良田荒山由他先挑。
倭国,凡愿迁居倭国者,原先家有十亩地,我给他五十亩做补偿。另赐每户一百亩做功田。
夷州,凡愿迁居夷州者,原先家有十亩地,我给他一千亩做补偿。另赐每户1000亩做功田。
告诉百姓,现在还没开始春耕,赶得紧,到了地头还能赶上春耕。家里的破破烂烂全可扔掉,我三山负责发给他们铁锹、锄头、犁,锅碗瓢盆全发,还发武器。
我容许他们在战后拥有选择居住地的权利,他们可以选择回到家园,或者成为辽东‘国人’,或者留在当地。
今年是搬迁年,我们对他们不征税,明年,只要分给他们的田地不撂荒,我们也不征税。若有土地撂荒,则撂荒多少田亩,征多少税。”
高翼这番话,等于变相吞并了段龛所部。可段龛已面临的绝境、他?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