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烽火录
歉牧寂ブ啤R坏┕掖笠煌常媸笨墒栈啬愕木晒霉以俣然氐酵耆ブ啤!?br /> 所以,黄郭戌之路,在于彻底封建。否则的话,即使高墙厚垒,你们也会从内部崩溃,因为朝廷——任意一个朝廷,以高官厚禄诱惑,你们当中必定有人打开寨门。
如果在你们寨中,不成为‘第一人’也有权拥有自己的财产,再争‘第一人’有何用?站在上面,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别人的东西只能看,不能随意侵占,还要保护,那么,争权夺……夺什么?”
黄郭两位寨守此时恍然大悟。
高翼与两位寨主筹划着筑寨自守,但他却不知道,朝廷已把他彻底遗忘。
在得到黄郭戌的报告后,高翼的存在被自动忽略不计——殷浩战败,还北伐什么?不用伐了,燕国已替我们伐完了。
朝廷上下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中,急忙派出使节去燕国,要求燕国如数交割‘晋土’,当然,如何限制、陷害、削弱燕国,那也是在燕国交割之后进行。
诏使不是一个人北上,他身边还带着一大票朝廷任命的北方官员,就等燕国交割完毕后,这些官员好直接赴任。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北上的时,燕王已决定迁都邺城,而燕王属官已先期抵达邺城。
此时,邺城虽然残破,但在曹操封在魏地后,邺城已历经两代“皇帝”,其宫殿之华美,岂是鲜卑土包子所见过的。所以,当诏使进入邺城时,邺城正乱哄哄一片,鲜卑人忙着屠杀屋主,相互争夺好房屋。此时,邺城城外,五万名汉族少女的碎骨残骸堆成了小山。
当鲜卑人挥舞着带血的屠刀在街上游荡时,诏使低头了,被提前任命的冀州太守也低头了,一如他们以前在鲜卑人的屠杀面前低头一样。他们漠视了屠杀行为。只希望鲜卑人在屠杀之后,把这座城市让出来,一如他们以前来中原一样。
没想到的是,他们连这点要求也没得到满足。邺城皇宫中,阳鹜代替燕王接待了诏使,不等诏使发话,他抢先说:“告诉你家国君,我寡君已然称帝。”
这就够了,诏使吓得连诏书都未打开,屁滚尿流地爬出了邺城皇宫。
才出宫门,一群气势汹汹的鲜卑人押着数名扒得精光,浑身伤痕累累的男子迎面冲来,诏使吓得直往墙根躲,鲜卑人边走边鞭打那几个人,而那些人也兀自强项。一名汉子梗着脖子,被人拖着,身后流下滴滴血迹,尚厉声高呼:“伟大的城,坚固的城。一时间,你的惩罚就要来临了——一切的罪恶都会被神灵审判!”
诏使惊愕地问送信的“鲜卑汉臣”:“此何人也?”
答曰:“辽国商人。辽国使节竟敢向我们讨要逆贼冉闵,触怒寡君,有旨令尽逐辽商。”
诏使好奇的再问:“此等狂徒,何不斩之?”
“鲜卑汉臣”惊讶地看了一眼诏使,答:“辽人甚蛮,狂暴不逊,一人被杀则举国呼战。敝国尚未准备开战,故先容其猖獗。然,小惩薄罚,递解出境,量辽王虽护短,也无话可说。”
“辽王?!”诏使沉吟不语。
旁边侍从连忙提醒:“彼称辽王者,也称做汉王。”
诏使当然知道辽王是谁?而且他还是坐着汉国的船来的,要不然他不会来得这么快,也不会有胆穿过战乱的中原。
诏使按了按怀里,哪里还有汉国使节送的一袋金币。诏使临登岸前,汉国传来紧急命令,接受命令的船主塞给诏使一袋金币,希望他要求燕国献俘建康——也就是把伪帝冉闵押至建康,献给皇帝。
献俘,这要求不高,诏使在船主暗示事成另有酬劳后,立刻答应下来。但现在看来,这是毫无可能的任务。燕国即已称帝,他们的俘虏就是自己国家的俘虏,不再属于天子。
此时,慕容隽正在来邺城的路途上,展读着辽国高翼,齐国段龛,代国拓跋什翼建写来的书信。这三份书信风格各异,但目的都是一个——冉闵。
代国拓跋什翼建是燕国的属国,他的信函内容最婉转,信中说,汉王高翼与冉闵有旧,听说冉闵被俘,便辗转恳求代王出面,希望燕国能提个价钱,汉国肯用物资交换冉闵,汉国奢求不高,只希望燕国不要处死冉闵,哪怕是终生监禁也行。
段龛的书信介于软硬之间,他先用语言赞美了燕国剿灭魏国的丰功伟绩,而后话题一转,要求燕王不要处死冉闵,以显示“仁君”气度。
慕容隽把这两份书信揉成一团,仍出车窗外,又拿起高翼的信,慢慢捉摸。
这份信是他最先阅读的,因为汉国刚与他的军队打了一仗,他想看看,辽王是来服软称臣,还是准备与他开战,但刚看了几句,文章里的言辞就让他看不下去。
慕容隽几次想把这份书信扔出窗外,但不管怎么说,现在的燕国,雄踞北方,拓跋代国、高句丽、肃顺、契丹、库莫奚都向他俯首称臣,整个北方他只剩两个敌人——正在崛起的秦国,坚硬得像核桃一样的汉国。
这样一个堪作敌手的强国国主给他来的信,他是不能漠视的,所以代王与齐王的来信就被当作代替品扔出窗外。
高翼不懂这时代需要遵守的尊谓避讳,他写的信秉承了他一贯散漫的性格,光是开头的称呼,燕王就看不下去。
高翼信的开头是,三山辽汉属国国王致燕国慕容隽殿下。慕容隽的名字是他叫的吗?他眼看快要称帝,这时候,别人不称他皇帝陛下,至少这份信的格式应该是:慕容讳隽,加个讳字以表示尊崇。
带着这种不满的心态,阅读这份信,慕容隽越看高翼这份信越火。高翼在信中首先谈到了汉国商队在与魏王交易的时候,受到燕军攻击的事,并大言不惭的要求燕国交出凶手,赔偿损失。
而后,他又语气傲慢的谈到自己受魏王邀请,前往廉台会盟交易,却在半路受到燕军阻拦的事件。高翼语气强烈的指出,他遭遇燕军的地方属于魏境,他在魏境受到燕军阻拦是不可容忍的,为此他击破了燕军的拦阻,却发现魏王已被燕军俘虏。
而后,高翼丝毫不懂规矩,无赖的要求燕国设定个价钱,他要购买冉闵回去,因为冉闵是他的朋友,他不想跟燕国作对,只想全朋友之谊。
高翼承诺,得到冉闵后,将把其放逐海岛,并允许燕国监管。而后高翼无知的解释说,殿下已占其地,夺其国,领其民。闵孤身一人独处荒岛,其与殿下有害焉?
“哼哼,‘以全朋友之谊’,‘会盟廉台’,他长途奔袭,根本就是想解救冉闵,解救不成就想以财货换取,孤今富有四海,在乎他那点财货吗?”
慕容隽现在富了,原先他可以吃的人只有幽州一地,现在他可以吃的人涵盖整个北方,不仅汉人,残留在北方的羌、氐、羯、匈奴,他什么人种都可以吃。汉国那点财货算什么,只要他一登基称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汉国人的财产也是他的。
慕容隽敲了敲车窗,低声喝道:“停车,传令,速去和龙城拘押冉闵……”
第三卷 荒诞时代 第1173章
永和九年六月,鲜卑人斩冉闵于和龙城外汉尸丘。史载:冉闵死后,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从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
同月,慕容隽定都邺城,正式称帝,并将年号定为元玺元年。
这一年,中原同时存在三个皇帝,分别是秦帝苻健,晋帝司马蚺、燕帝慕容隽。与此同时,中原各地年号不一,连凉国,仇池国、代国等国,虽未称帝,但也拥有自己的年号。
燕国称帝后,鉴于这种情况,争正朔、明法统,就成了具有现实意义的政治问题。
在选择什么为其帝德的问题上,燕国汉臣还有一番争论。最初,因为燕国得到了西晋的传国玺,群臣便上言:“大燕受命,上承光纪黑精之君,运历传属,代金行之后。”也就是说,燕国在五德历运中,应该秉承水德。
但燕国作为第一个具有五德历运的国家出现在中原,就有一个问题——它否认了石赵的胡族政权,石赵虽然残暴,以食人令人厌恶,但燕国吃的汉人也不比石赵少。而且都认石赵的存在,对于同是胡人政权的燕国,也存在莫大的危害。
为此,北地第一汉儒韩恒一锤定音,确定:食人政权羯胡,也属中华民族的五种道德之一,是“水道德”,而燕国承继石赵的水德为木德,是五德历运传统的健康延续。
这一消息传出后,苻氏前秦也立马自居木德。继前秦而起的姚氏后秦,也自称是继承了前秦法统的。《晋书·姚苌载记》记载:“苌自谓以火德承苻氏木行,服色如汉氏承周故事。”
自此,“胡人征服汉人也算汉人的五德之一”,成为一种汉民族传统绵延相传。而这一些都是我们民族那些饱读圣贤书的民族精英告诫百姓的,他们把这传统传续了1700年,至日本侵华时,博学者认定:日本属土德,尚黄;民国政府战胜日本,属木德,尚苍(蓝,也就是‘青天白日’);新中国成立,那是火克水,所以新政府属火德,尚红。于是,红旗成为国旗,红一片成为主流文化。
“胡人征服汉人也算汉人的五德之一”——地球文明中最荒诞的莫过于此,可你不能用地球文明的道德标准要求我们,我们的“国情不同”,从不“生搬硬套”地球文明的道德标准。
这并不能奇怪,在另一个时空里,1961年3月,武汉大学物理系曾受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要“生搬硬套西方科技”,要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物理学体系”,其中包括“符合中国国情的万有引力常数”,“符合中国国情的重力加速度常数”、“符合中国国情的第一宇宙速度”等等。
幸好,我们当时处在一个“****大家庭”里,那位大家庭的“老大哥”不好意思自己出面,让捷克共和国出面,才把俺们拉回到地球文明的怀抱,否则……(想想你都会一身冷汗)……东方木,在色为苍;南方火,在色为赤;中央土,在色为黄;西方金,在色为白,北方水,在色黑。自燕国确立为“木德”后,他们的军旗、仪仗旗为苍蓝色;苻氏前秦跟燕国学,军旗、仪仗旗也为蓝色;而坚持金德的晋朝军旗为白色;作为他的属国,有以航海文明(北方水)为基准,汉国军旗尚黑,为白边黑鹰旗,仪仗旗(国旗)为黑底白鹰旗。
“燕朝”忙着确立五德历运的事情,晋朝也乱成了一团,桓温上书朝廷,谴责殷浩的怯懦与无能,开始了中国第二次“倒幕”运动,同时,他调集军队沿江南下,声言要驱逐在淮南祸害四乡的羌人姚襄。
桓温的大军陈兵江岸,晋朝内部分不清他是想打姚襄还打都城建康,这次朝廷大臣们终于明白了,在绝对武力面前,语言苍白无力。
桓温四次北伐都让朝廷用言词劝止了,这次兵临城下,朝廷再也找不到劝兵的话,于是他们急忙撤除了殷浩所有官职,并把他发配广州担任地方官员,同时受领桓温组建新一代幕府。
桓温忙着接受政权,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厉兵秣马准备征讨姚襄。
在此种情况下,待在黄郭戌的高翼则被彻底遗忘。
高翼不是一位能闲下来的人,在三个月的无所事事当中,他俘获了郁州岛十万流寇。其中,七千青壮被他挑选出来,在黄郭戌修建石墙石堡,和一道深入海中两公里的石堤码头。
虽然很忙碌,可高翼总是感觉到,自己就像三毛流浪记中,被空降至敌后的三毛一样,等得胡子都白了,等的儿女都一大堆了,可是召集他参战的命令迟迟未到。
高翼可不敢在黄郭戌一等八年。是年八月,燕国境内蝗虫四起,部分蝗虫飞过燕山,进入辽东境内。与此同时,燕国开始大征士兵,准备按胡人的惯例进行秋季征讨。
凡此种种,汉国留守的大臣在重重的压力下,再也支撑不下去,雪片般的信函飞往黄郭戌,要求高翼赶紧回国。于是,高翼在那里再也待不下去了,他怅怅然的登船回国。
“我这是干了什么?转战千里,本想参与一场巅峰对决,结果只是进行了一场乏味的驱逐战。”离开黄郭戌时,高翼心情很不好。他望着远处消失在地平线中的南方陆地,郁闷的思量着。
乏味,沉闷的等待,整个世界都在忙着争权夺利,我却在那里无所事事,恩,修建了个港口,可这个港口算什么?一个和平的港口,四周航道开阔,无遮无拦,只要有水军,那里就是登陆的大门。
现在是战争时期,屏护这样一个港口,所花的精力太多了,同等数量的巡逻船,我可以封锁整个渤海湾。
乏味的战争,无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