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烽火录
现在是战争时期,屏护这样一个港口,所花的精力太多了,同等数量的巡逻船,我可以封锁整个渤海湾。
乏味的战争,无聊的的等待,迫在眉睫的战争,好在捕获了几万流寇,消除了孙恩叛乱的隐患,算是对历史一种改变。
历史真的难以改变吗?冉闵的灭亡虽然拖后了一年,但他还是灭亡了。而历史竟然没有产生连锁反应,让燕国的称帝也拖后一年。这一切,生存怎么那么难?
高雄看到高翼背着手,低着头在甲板心事重重的踱步,他想找点好消息,让高翼心情开朗一点。军人们,他说的消息当然与军事有关。
“王,听说,这次燕国征兵,居然连女人都征入军中,北地已经有一首诗词,描写女子参军的情景。”
“嗯”,高翼心不在焉的应了一声。他知道那首诗,那就是《木兰词》的原形,后来宫廷乐师根据这首诗,做出了乐府诗歌《木兰词》。
那个女子应该姓谢,后来,她被改名作花木兰。
高雄见到高翼一点没有高兴的反应,连忙又说起一件大事:“王,你曾经说过,铜台火炮只有百十发的寿命,而钢台火炮才有数千发的寿命。王南行这会儿,有人试着把石灰石加入钢水中,结果练出可以铸炮的钢。顾阿山他们已经试制了数十门钢台火炮,据说打到三百发的时候,还没有出现炸膛现象。”
高翼脸上皮肉抽动了一下:“这倒是个好消息,以前我们的技术不过关,有炮不敢乱用,若有千发寿命的大炮,那么,打一场大仗足够了。”
高翼抬起头来,看着忐忑不安的高雄,展颜一笑:“你知道,我为什么忧虑吗?因为从今往后,我必须一个人战斗。历史的车轮,沉重啊。”
高翼一拍胸膛,高声喊道:“王,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我,还有汉国领下四十万百姓,我们将跟着王,随着王的战刀所指,我们无所畏惧。”
高翼苦笑了一下:“你哪里知道,燕国随意就能聚集起百万大军。”
“可我们有霹雳,我们有大炮,王,听说你五千人就击溃了二十万大军。我们国内还有两万军队,照这样核算,燕军来八十万,我们也能打他个落花流水。”
高翼脸色和缓了一下,心里却在暗暗叫苦。
那是一场不可复制的胜利,汉军的土雷初次亮相,让不知所以的燕军士气崩溃,但再次相逢,有了思想准备的燕军就不容易被恐慌所击倒,那将是一场艰难的战斗。战争到最后,拼的就是财力和物力。
可这些高翼不能说,当燕军鼓动比汉国人口还多的大军,满山遍野而来时,高翼不能让汉国的士气泄底。他只能做一脸平静状咬牙坚持。
大不了抛弃那些瓶瓶罐罐,撤回三山,做持久战的打算。水军在手,撤回三山的汉国只有他打燕国的份,轮不到燕国鲜卑人发言。
“我们的火药储备怎么样?”高翼关心的询问其战争准备状况。
战争,并不想文人想象的那样,依靠运筹帷幄就可以决胜千里,它凭的是战争物资。拿破仑与普鲁士的一场二三十万人的大会战,消耗了4200万磅炸药,请注意是“万磅”。而美国雕刻总统山总统雕像,用去了714万磅炸药。
燕国与汉国一旦开仗,那是一场百万级的大会战,光储存的炸药至少要1万吨。这还是冷热兵器交替时代的炸药数。如果双方都使用热兵器,1万吨炸药甚至不够一天的消耗。
“我不知道……”,高雄坦率地说:“自汉王南下以后,国务院发布命令,禁止水军开炮,而后,修路用的炸药也停止发放。听说,各军械工厂正在疯一样的赶制火药。
自那以后,我水军战船从硫球岛运送了130余船硫磺,每船运送三百吨左右,累计四千吨。此外,第二水师从九州岛运送了上百船硝石,据说倭国上下还在砍伐木头,烧制木炭,浓烟滚滚笼罩整个倭岛。
木炭是由商船运送的,具体运多少,我不清楚,按照硫与硝的用量测算,我们现在储存的火药应该在万吨以上。
还有土雷,今年已经停了肥皂的生产,全力生产炸药油(甘油)。我预计,那些炸药的量绝对够燕军喝一壶。”
高翼听到这儿,心情略微开朗一些。万吨炸药在手,一场小规模的战斗应该足以应付,剩下的事就是看韧力了。
当夜,高翼直接抵达三山汉王府安睡,他回来的消息立刻通过快马传递到龙城。
在他走后的数个月里,汉国的臣民发疯一样的修建自己的堡寨。他们明白一场规模巨大的国战即将开始,这是一场不死不休的战斗,拼搏到最后,只有一方倒下才算胜利。为了不让自己倒下,他们将自己的屋堡建的又厚又高,这场疯狂建堡的活动,倒使得滑轮、起重机这些设备迅速普及。
“战争,比十所大学更容易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天,高翼看着连夜赶来汇报的五相,感触万千地说:“圣贤之言,诚不欺我。”
“圣贤?哪位圣贤?”,这里面就陈婴读的圣贤书比较多,他还不了解高翼那喜欢胡言乱语的毛病,所以讶然的问。
高翼避而不答,他拿起那份建设报告,兴致勃勃地说:“如今各地都以屋堡为生活中心,早晨出堡劳作,夜晚回堡安歇。我有意推广这种‘屋堡行政’。”
“怎讲”,黄朝宗问。
“就是把屋堡全部升格为城。一城为一邦,以城邦制管理百姓。一郡设数城,城中准许居住农民、匠师、士兵、行政官及其家眷,而各城交易则在城下町进行。百姓平常围绕着城市生活,一旦遇到入侵,则退后城内,居城而守。
城外,我们禁止闲杂人员建房居住,若有违反规定者,则房屋推平,人判为奴隶,以劳作赎罪。这样,我不不许通过特别的通知,就能做到坚壁清野。
还有,城市居住人口过多,怎么办?那就再建一个卫城。卫城建好后再分流人员,我们用连续的城堡构成‘石头长城’,让燕军来了,什么也得不到!
行政么,各城设立城守,主管军事;设立司法官司法警,主管治安;设立城主,主管民政。实行封建包税制,由城主负责经营城市。城市税收的十分之二归城主,士兵薪水由兵部核发,司法官司法警薪水由刑部核发。税收官,市政官由城主负责发薪,城市经营得好则税收高,税收高则城主及其属员收入高。
弹劾,弹劾体系也要搞好,我们承续西汉体制,各地由乡老组成议政监察体系,但也要改变一下,比如:乡老也有人数限制。每百户准许选则一位乡老代表民意。人口有两百户的城堡准许选两位乡老,以此类推。
此外,乡老也非固定不变,每五年由百姓来次推举,凡无从军经历、无文化者不能参加推举。也就是说,只有退役军人与退职官员才有资格参选。而不足百户者,准予合推一位长者。这样一来,城堡中年龄最大的人会自动当选乡老——不管其是否识字。”
晋代是中国最黑暗的时代,后人很难想象这时代汉人所经历的苦难与折磨,但晋代也是中国最接近世界先进政体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国跨上了城邦文化的边缘——坞堡政体。同时,中国也开始了重返封建制的尝试。
可惜,紧接而来的、一浪接一浪的“民族大融合浪潮”,让中国许多好传统完全丧失,而得到中国传承的倭国,却在一个荒凉的岛上,从结绳记事开始,一点一点接近文明。而其后,承继了残存魏晋文化的隋唐文明,却开出了民族最璀璨的花朵。
现在,高翼所做的一切,就是把中华文明重新拉回正确传统的怀抱。
他能完成这一切吗?
没有人知道?
“现在我们谈一谈备战吧”,金道麟耐不住了,他打断了高翼关于政体的探讨:“据闻,燕国打算集结60万大军西征,我们该如何应付?”
第三卷 荒诞时代 第1174章
“60万”,高翼苦涩地咀嚼着这几个字。
金道麟不满地看了高翼一眼,晃着脑袋,悠悠地说:“其实,我汉国百姓何止40万?如今大难临头,殿下何必迂腐?”
众人齐齐颔首称是。高翼沉吟不决。
金道麟说的是:汉国尚有数十万的雇员,以及近十万奴隶。这些都是汉国潜在的战争能力。他劝高翼在危难当头时,不要拘泥于固守律法。
汉国劳动力缺乏,尤其是这一年,为了筑路筑城,汉国从南方雇佣了大量的劳力,而北方各游牧部族贪图丰厚的薪水,或由部族酋长组织,或由牧民自己出面,接受汉国承包商的雇佣,投入到建筑大军中。
这些雇工在领取到汉国薪水的同时,亲身感受到汉国百姓收获的富足,并且体会到汉国简单高效的官吏体系,对国民不遗余力的护短与纵容。
汉国对自己国民的优裕待遇缘于体制的必然。因为在封建体制下,领主的对领民采取庇护制;而在奴隶制下,领民只是猪狗,压榨宰杀随意,无须照顾。
中国不封建有近千年了,百姓已不知道用“封建”思维来考虑事情,现在,他们骤然接触到这种古老的“先进制度”,顿时感受到受庇护的乐趣,于是,雇工中掀起申请入籍的巨大浪潮,他们希望也能享受“国民待遇”,“领民资格”。
此前,高翼一直执着于坚守严明的规则,他为汉国制定了严格的入籍手续,包括识汉字,懂汉律,知汉议,以及纳税几年等等。他不希望为后人创下一个不受规则的先例,所以,汉国在册国民人数,增长极其缓慢。
而金道麟所表达的意思是,危难当头,事急从权,否则,国亡了,规则也将不存,何必继续固执。
高翼也不是偏执的人,他需要一个既不违反入籍规则,又能缓解兵力缺乏的策略,稍稍考虑后,他口气松动了:“我们领内共有多少雇员?”
黄朝宗立刻像变戏法似地掏出一个厚厚的卷宗,快速翻动着,从它的熟练程度上看,对这件事他早有预谋。
“连续两年纳税的雇员,年底到了入籍标准,这部分人有3万7112人,其中七成为青壮男子,三成是年轻女子——都是坊内的熟练女工。这些人可以算作提前入籍,国势危难,我们不能在年底举行入籍宣誓,所以在年中举行。
一年期雇工,我们有12万5632人,这些人大都是青壮。因为从那年起,我们开始接纳邺城妇孺,所以坊内对女工的需求不大。这些人——恩自上出,殿下可以特许他们入籍,名目么,可以算‘恩籍’,酬谢他们为我们筑路修城挖矿。
一年不到的雇工,现有23万人,这个数字比较粗疏,因为雇员工作没满一年,坊主无法确定是否继续雇佣,所有有些房主并未给他们登记。这些人最好,他们不是坊内的熟练工,许多只是干体力活,收纳他们对房主没有印象。
我建议,对于没满一年期的雇工,授予‘军籍’,准许他们以参军年限抵偿纳税年限,一旦受训合格,服务两年,便直接获得国籍……”
高翼一个激灵,禁不住对古人的智慧啧啧赞赏,这不是美国人的做法吗?参军给国籍,退役才开始学美国话……哈哈,这样一来,瞬息之间就可凑出10万大军,还不影响当地生产。
“发文告,按你说的办”,高翼一摆手,面向金道麟继续说:“立刻开始征兵训练,我要在冬季之前得到10万大军。我希望,在明年春季,他们虽不能上阵,但至少可以守城。”
“筑路的都是青壮”,金道麟建议说:“我们至少可以凑出15万大军,何必这么小气呢?他们训练不足,燕军的训练就足么?我们至少有一套完整的预备役整训制度,可燕国不会有。
他们有60万大军,虽然只是群会拿刀的农夫,但我们用训练不足的10万迎战,殿下,再征点吧。我们征足20万军队——汉国的仓廪充实,够养活20万军队了。”
“筑路民夫还有用”,高翼冷笑着说:“我打算在滹沱河入海口修筑一座棱堡,名为天津堡。另外,在鲍丘水入海口也修一座棱堡,名为天宁堡……”
金道麟不理解:“鲍丘水直通蓟京,恐怕燕人不会让我们修……滹沱河入海口?那可是一片沼泽,夏季无法出入,冬季结冻后才可以走动,却正利于燕军骑兵攻击,似乎意义不大。警戒么?我们也似乎没必要警戒那两个入海口。”
高翼默然不语,金道麟看到高翼神态冷峻,不敢再说下去,只好问:“殿下需要何时完工?”
“派出最熟练的工人,用最好的材料,在冬季前完工——燕国正忙着迁都,称帝,他们没心思管那些海滨小事,乘他们没注意,你立即筑完两座城堡,我要在?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