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烽火录
他们之所以如此态度,是因为王长子是宇文昭生下的,而王次子才是正宗的汉人后裔司马燕容生育。
在这个晋代,民族的压迫越是惨烈,各民族之间仇视的气氛越是浓郁。在汉国,虽然高翼尽力弥合,但国内占绝大多数人口的汉民们,还是希望高翼能有一位正宗的汉族继承人——虽然这个王长子的血统使国内的少数民族部裔感到兴奋。
王长子名“兴”,全称就叫“高兴”。这个名字反映出,高翼对自己在这古代诞生出后代传人的喜悦心情。但这种喜悦心情,却没有波及到黄朝宗、王祥等汉族大臣。
“他的瞳仁是褐色的”,黄朝宗郁闷的跟自己的亲信说。他跟高翼走的近,自然知道一些秘密,所以,别有意味的补充说:“赵婉女官生的儿子那是黑瞳仁,燕公主的儿子也是黑瞳仁。”
闻者皆意味深长的点头微笑。
汉民族的典型外表特征,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但屡经民族大融合之后,纯种的汉民族基因只剩下福建客家族。
五胡乱华时,北方汉民族基本上,在五百年间被胡人屠杀殆尽。随后的那些“汉人”留下了鲜卑族的浓厚特点,比如,头发不黑,呈褐色,而瞳仁也成褐色、黑灰色和淡黄色。
还有,“爸爸、妈妈、哥哥”的称呼,也都来自鲜卑人。至今有些年老妇女的头饰后仍然留有小纂,就是鲜卑人的遗迹。
现在,“爸爸、妈妈、哥哥”的称呼,还遭受到诗书传家的汉人所抵制。到了唐代,由于唐王朝皇帝身上带有鲜卑人的血统,所以这几个词才正式成为汉语。
但这是晋代,作为自称汉统的汉国王室,其继承人竟是一位淡褐色瞳仁,皮肤苍白,发质微黄的双眼皮男孩。这不能不让那些坚持汉统的人感到郁闷。
高翼却没有这个觉悟,他来自后世,没有那么严格的种族观念。对于这位留着自己血脉的王长子,喜爱异常。
接连数十日,他没有走出大门一步,亲自指挥着丫环照顾这两位初生的小王子,由于担心这时代缺乏育儿知识,高翼还依据后世的所见所闻,写下了长达三万字的《育儿二十四要》。
“王次子命名了吗?”十天过后,王祥沉不住气了,他找黄朝宗打听动态。
“没有”,黄朝宗叹息说:“只晚了五分钟,他便成了王次子,唉,可惜。”
王祥知道他在可惜什么,心有戚戚焉的点头赞同。
“王现在在做什么?”王祥又问。
“在写书”,黄朝宗脸上露出古怪的神情:“在写一本育儿知识书。”
“不能这样下去了”,王祥不满的说:“金相那里报告,两座城堡已经建筑完毕,是否需要安装投石车和大炮,尚待许可;马相前来报告,我们的使节在燕国遭到侮辱,又有二十余名商人被杀;还有,昌黎前线报告,燕军已增兵至二十三万,前线不断有燕军出来挑衅和查看地势。黄相,请出陛下来吧,国事为大,家事可以稍缓。”
“次子不忙着命名”,被五相联袂邀请至仪事厅的高翼断然否决了黄朝宗的建议:“吾家汉儿当以汉礼命名,百日后,举行抓周仪式,同时依礼授名。”
黄朝宗松了口气,他与王祥打了个眼色,提起精神来再问:“王储之位……”
“王储之位,……王在法下,当以长子继承法,立高兴为王储,颁诏天下,宣布这一消息吧。”
黄朝宗呻吟了一声。
想当初,他为王在法下这条准则的颁布欣喜若狂,并认为它限制了王权的枉自扩张,有利于百姓。但现在,当这条规则涉及到一个民族的命运时,他才感觉到作茧自缚的痛苦。
“五分钟,晚出生了五分钟,局面就大不相同了”,黄朝宗在心里哀叹:“王,不禁胡汉婚配,长此下去,我辽汉百姓皆成胡人矣……不行,一定要保住汉人的人口优势,要从北地、南地多吸纳汉民来此……”
“准许天津堡、天宁堡在城墙上安置大炮,投石车就不必了,要安装那种新式的钢芯铜台炮。长兴岛的训练要抓紧”,高翼悠闲的说:“燕国侮辱我们使节,杀我商人,这事不能算完。兵部要采购冬衣,大量的冬衣。今冬的粮食够的话,所有的武装商船全部召集起来,进行编队训练。”
高翼说完,扔下还在发愣的几名相爷,拍屁股走回后堂。
马努尔一直没说话,因为此前的话题他插不上嘴,现在看到高翼走回后堂,他急了:“我的封地,燕军绕到兖州,兖州郡县望风而降,他们竟然不愿发出一箭,做个抵抗的样子,我的封地……”
黄朝宗打断他的话:“备战吧!召集你属地的兵源,开始训练人手,准备打仗。”
马努尔哀叹:“燕军来了十万,我的领地最多能凑出五千士兵。”
“打不到你的领地”,黄朝宗继续说:“五天前杨结去了昌黎城,他从长兴岛带走了两万新兵,现在王又下令准备冬衣……我看,这个冬天不会平静,战争将从昌黎开始。”
“那就好”,马努尔长出一口气:“在昌黎开打好过在青州开打,青州物资转运全靠海路,昌黎则扼守山口,背靠我们辽西平原,兵员物资源源不断……”
随着冬日的临近,燕国汉国之间战争气氛越来越浓郁。汉国则不断增兵昌黎城,战争物资也源源不断汇集到昌黎。
和龙城内,燕国太尉皇甫真已收缩了兵力,骚扰的骑兵也不再派出,全神皆备着对面昌黎城的举动。
“经过拷问,汉国商人招供,汉国因为人人皆会驾船,因而水军数目难以确定,一声召集令下,可凑齐上万战船。
可汉国陆军人数不多,据说总共只有两万人,其中,以射声团、黑人营、重骑营战斗力最佳。
但最近,根据昌黎城出现的旗帜来判断,仅昌黎城内已经有五万士兵,而且汉国还在调剂军队。城中,已有射声团、重骑营的旗帜。昨天,城中新添了黑人营的旗帜。汉王,这是想打。”
皇甫真不知道汉军的体制,他把源源不断,运送物资的民夫也当作军人,因为那些民夫明显有组织有纪律,而且服装整齐,刀甲齐全。
“怕的就是他迟迟不打”,阳裕跃跃欲试:“我和龙城地处山坳,二十万大军汇集于此,粮草物资转运困难,昌黎城则背靠大平原。我听说汉王花了一年多时间,动用了三十万民夫,整修道路,他们的物资运送起来一定便利。”
皇甫真沉稳的点点头:“我曾跟汉王交谈过,他跟我说起过‘兴国四原则’,并称,秦之所以崛起,扫灭六国,其实就是暗合‘兴国四原则’,比如,‘秦直道’的修建,畅通了交通,使秦得以迅速调剂士兵与物资,与敌国相持。
如今看来,果然如此啊。道路交通网,与国恰似人体内之血脉,将整个国家连接在一起。我国交通不畅,与彼作战他郡物资抵达不了这里,我们是一郡之地抗衡他举国之力。别看和龙城人多,真要开战,这场战争胜负难料。”
皇甫真的话令众人神情沮丧,他们已经知道了高翼用五千人击溃燕国二十万大军的军情。虽然,二十万大军对燕国不算什么,而且那些溃散者大多又回到了军中。但这种悬殊的比例,以及高翼敢用五千大军凿穿千里敌境,挑战二十万大军的勇气,却让他们想一想也胆寒。
皇甫真看到众将神情有点颓废,他朗笑一声,提醒众人注意:“我国这次征集了六十万大军,我们这里有二十万,兖州那里有十万,还有三十万哪儿去了,慕容恪将军正带着他们绕道代国,从辽北开始攻击辽东。
我们这里是饵,是吸引汉军注意的饵。和龙城城池坚固,我二十万大军依城而守,兵法云‘倍则为之’。铁弗高那小子只有五万人,连我的四分之一还不到,想包围我们吗?”
众将闻听慕容恪出战,精神一振。
他们没有想到,皇甫真这话里透出燕国的窘境。燕王刚刚称帝登基,封赏尚未完成,朝中的三公之一皇甫真就来到前线,三王之二——慕容恪、慕容评也都被迫出战。而此时此刻,燕国还未忘记内斗,猛将慕容垂受猜忌被迫深居简出!
一国之心在于和,一国之败在于分,燕国的国事强大到鼎盛时期已开始露出衰败之相,败亡的引子已经埋下。
三山城中,所有三山战将都聚集在一起,高翼坐在一副的沙盘上手,金道麟坐在他肩下,其余人则按照官职大小依序坐在沙盘两边。
“此战将兵分两路,有我和金相分别带队”,高翼接过指挥棒,指点着沙盘中的地形说:“这次作战的名称就叫‘两京’。
你们都知道,燕国前后有四个京城,依次是龙城、和龙城、蓟京、邺城。龙城现在已经在我们手里,我这次准备扇慕容隽一个大嘴巴。”
高翼停顿了一下,问金道麟:“沿途的标记作好了吗?”
金道麟点头示意。
“作战计划已经发给个人,按照各自的命令行动吧。”高翼收起了指挥棒。众将起立,齐声呐喊:“有我无敌!”
初雪过后,昌黎城竖起了王旗,皇甫真获得消息后,急忙向燕都传讯:“计策成功,汉王已至昌黎。”
信件才送出不久,皇甫真接到消息,汉军一个万人队已开出了昌黎城。正在步步为营,每五里路扎一个小寨,向和龙城开进。
“奇怪,人少的一方竟然先进攻兵强马壮的一方,这个汉王的胆子可真是老虎胆啊”,皇甫真感慨一番,转头问左右:“听说,我们军中有百余套汉军衣甲,是不是?”
阳裕立刻摇头说:“太尉大人是想派人冒充汉军袭扰粮道吗?不行的,我们已经遣人试了多次,汉军的衣甲上花样太多。
据说,每个装饰物都有不同意义,军士相见,彼此需报出番号与身份,我军不懂汉军军制,士兵出言破绽百出,去冒充的人有去无回,致使士兵视袭扰为畏途。”
皇甫真皱了皱眉头:“再与汉军相对,尽量多捉俘虏,拷问一下,那些铠甲上的花样都是什么。”
阳裕还是摇头:“我翻看了一下缴获的铠甲,每服铠甲上花样都不相同,有弓箭标示,还有弓箭上带星、带箭;有骑马标志的,马上还有士兵持枪持盾,带几颗星星。每种标示都有讲究,真不知道那位汉王,怎么想出这么复杂的、人人皆异的识别手段。
假扮的士兵即使混入汉军军营,随便一个士兵指点身上的标志,相互一问,我军士兵就得辞穷而逃。难,太难了。我们原来有千余套汉军铠甲,这些都是通过商人花了大价钱买进来的,但现在只剩下了百余套,九百名士兵连同高价买来的铠甲就这样无声无息消失。”
皇甫真还想鼓励阳裕再想想办法,另一批探马跑进来报告:“王旗,汉军的王旗出城了,随行的大约有三万士兵,后队还有一万士兵押运着大小不一的箱子。”
“一万、三万、又一万……昌黎城中到底有多少军队?”皇甫真不慌不忙地拿起了杯子,饮了几口水:“初雪才下,汉王就率大队人马出城,看来,他是想与我决战了。”
阳裕郑重地点点头,皇甫真放下杯子,下令:“立刻给陛下送信,全军戒备,准备接战!”
阳裕躬身建议:“太尉大人,汉王行军于山麓之中,地形不熟,我们不如乘他全军出动,打他一个伏击,彼人少我兵多,猝不及防下,我们让他吃个大亏。”
皇甫真沉吟不语。
第三卷 荒诞时代 第1176章
考虑了一会儿,皇甫真呼唤道:“让平视来。”
不一会儿,平视顶盔贯甲,奔至和龙城城墙。
慕容垂虽然因为内讧被燕王慕容隽调走,但他深知和龙城地处汉军前沿,而汉王此前一直未出手,不是因为他不想打,而是因为他没找见机会。
慕容垂对汉军的具体状况心中没底,他屡次派遣探子深入汉境,但那些探子往往一去不返。他隐隐约约从仅有的几个返回的探子嘴里得知,汉国虽然兵少,但有一支强军,高翼连续训练了三年。
花三年时间训练一支军队,这样的军队该有什么样的威力。慕容垂无法测知,但他知道靠那些职业诗人坚守不住和龙城,所以,他留下了熟悉城防的平视协助新统帅守城。
皇甫真大儒素重身份,平视的家奴出身,让他在平视忽视了这个人,但现在轮到具体的战争策划时,他想听听这位老军伍的意见。
皇甫真的态度依旧傲慢,可平视习惯了白眼,他没有在意皇甫真的倨傲,听到质询后,摸着下巴迟疑未定:“要说熟知地理,太尉大人,和龙城虽归我军掌握,但我军比不上燕国商人。
燕国商人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