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烽火录
敬笕怂担骸旧畈豢啥伞!薄?br /> 皇甫真无所谓的摇摇头:“没关系,我们本是孤城一座,有何可畏?”
掐着指头算了一下,皇甫真补充说:“告诉你家阳大人,计算时日,太原王已经进入辽北,要不了多久,他会直攻龙城。等消息传到铁弗高那儿,估计他就要退军了。坚守十日,传谕全城,再坚守十日就可解围了。”
皇甫真的话给了这位族丁一点信心,他站起身来,向皇甫真行了个礼准备告退。正在此时,城中突然爆起一阵喧哗,皇甫真大惊,他以为是兵变,正准备派遣侍卫出去查探,平视按着剑,满脸绿色闯进厅内。
“大人,汉军营中竖起两块木牌,一块木牌写着‘汉军已克蓟京城’,一块木牌写着‘食人者不得生’。大人,请问,我们几日没收到蓟京城消息了?”
“五日……”,皇甫真迟疑未定的回答:“也许,大雪封山,道路未靖,也许,信使迟发……”
皇甫真说这话信心不足,连自己都觉得底气不充分。毕竟,对面的汉王素来信誉卓著,而且,喜欢用堂堂正正之师与燕国交手。此前从来没听说过,汉王有欺诈行为。他既然说这话,可信度在九成以上。
“可是,汉国哪来的兵呢?他的倾国之兵都在此,他哪来的兵攻蓟京?”皇甫真喃喃自语。这句自语等于否定了他前面的坚持。
平视立刻要求:“大人,请即可稳定军心,三军鼓噪不安。请大人出面安抚。”
“不用安抚”,皇甫真把袍袖一甩,此时此刻他颇有点无奈:“和龙城中军粮匮乏,早就以人肉为食,汉军不是说‘食人者不得生’吗,告诉士卒,按铁弗高的说法我们都不能生存,只有拚死一战。”
平视郑重点头:“我马上把太尉大人的话晓谕三军。”
一阵天崩地裂的爆炸声轰然响起,这一阵爆炸声来得格外猛烈,震的大地乱颤,房屋乱抖,饶是众人听惯了持续不断的爆炸,也为这阵震天动地的爆炸而失色。
“怎么回事?”皇甫真下意识地问了一句废话。
平视下意识地回答了一句谁都明白的废话:“全面攻城。汉军经过数日试探,已摸清了城内虚实,我等生死存亡就在今日。”
和龙城外,汉军三百门新式大炮一字排开,先来了三轮威力射击,而后改为徐进射击,炮火逐渐向城里延伸,随后,汉军部族冲上一片废墟的东城墙,开始清理废墟构筑炮兵阵地。
这是屠杀,一场单方面的屠杀,只有战争之神——大炮在发言,其余的兵种都成为辅助,或者屠宰的对象。
经过了二十多天的攻城炮战,汉军已培养了大批有实战经验的炮手。这次,他们全体上阵,围拢在三百门新式大炮前,兴奋得向敌人倾泻着怒火。
战争,打得就是物资。攻城三天后,汉军原先装备的青铜小炮全到了使用寿命的极限。
而后,经过实战检验寿命更长,重量更轻的钢芯青铜炮,沿着汉国修建的“汉直道”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前线。沿着那条通常的大道,大量的战备物资调运到了前线。高翼营中现在已堆积了八千吨黑火药,足够完成一场中等烈度的炮战。
此次,运送到前线的除了新型大炮外,还有汉国新开发的岩石炮弹。岩石导火索技术汉国早就拥有,此次将它运用到炮弹当中,汉国炮打出去的不再是铁球,而是落地即炸的开花弹。这让汉国的炮火显得更加凶猛。
几轮炮火过后,和龙城内燃起了大火,到处是惊慌失措的溃兵,到处是混乱的人流,所有人都向西门拥挤,希望躲开东门这个烈火地狱。
“地狱,这确实是地狱,八千吨火药所造就的地狱。”高翼摇头叹息说。
攻城数日,和龙城像个巨大的磨盘碾碎了无数条生命。汉军轰塌东城墙后,皇甫真数次组织人手修补这段城墙。城中原先准备的石料已被他消耗殆尽,不得已,他拆毁了东门附近的房屋,将土石填入。
可汉军反复用持续的压力迫使皇甫真调集军队,向这个缺口填补。每次燕军上来,汉军总是稍一接触,立刻撤兵,躲在燕军攻击范围之外用大炮发言。一顿凶猛的炮火过后,新填补的城墙再度被轰塌,填上去的万人队坚持不了几轮炮火就消耗殆尽。
经过这二十多日的精神摧残,燕军的战斗意识已被降到了谷底。他们浑似行尸走肉般的听从上级命令,呆滞的走向炮火,在烈火与霹雳中挥洒着自己的生命。幸存下来的人,已对这个世界失去了所有感觉,两耳中只有“嗡嗡”的轰鸣声。
这次,汉军攻上残缺的东城墙,似乎没有走的意思了,他们就地构筑阵地。随后,一尊尊大炮被拖上来,汉军就在这城墙的废墟上,开始向城内纵深射击。
和龙城依旧是一座没有砖瓦的城市,大多数房屋都是土木建筑。木制的亭台楼阁遭遇数千度高温,立刻燃烧起来,火势一起,在干燥的冬季里,简直没办法阻止其蔓延。片刻过后,火势连成一片。燕军十数万大军在烟火中左冲右突,寻找逃生之路。
阳裕首先反应过来,他大开西门,纵容百兵逃出。汉军兵力不足,每道城门口只挖了很深的壕沟,派出几个警戒哨监视。西门的汉军见到燕兵冲来,狂吹军号,可那军号声掩盖在隆隆的爆炸声中,微不可闻。
狂涌而出的燕军相互踩踏拥挤,跌下壕沟的人根本没机会爬起来就被后来者压倒。后面的败兵推搡着前面的溃兵,将他们不断挤下壕沟。层层的人体不一会儿堆满了壕沟,随后冲出的溃兵不管不顾,踩着还在呻吟的燕军士兵攀过壕沟,向蓟京方向亡命而去。
警戒的几名汉军士兵奋力阻挡,可他们几人之力迅速淹没在奔涌的人流当中。
阳裕见到壕沟已经塞满,他毫不犹豫的带领家丁弃城而逃。等皇甫真接到消息,大势已去,汉军出动的骑兵绕道西城堵塞了燕军最后的生路。而后,城内的燕军更加混乱,残存的燕军将领纷纷打出白旗,绕道与汉军接触祈求投向。
“阳裕误我”,皇甫真仰天长叹。他没想到,自己最信任的阳裕反而是造成这场混乱的罪魁祸首,而此时此刻,陪在他身边的唯有他最看不上眼的武夫、慕容垂家奴平视。
“事不可为,我带大人冲出西门”,平时提剑而言。
“冲出西门就可生吗?”皇甫真此时已明白了一切:“天寒地冻,大雪封山,我们没有补给,没有取暖物,千里迢迢,即使我们侥幸翻越了燕山,又能怎样?去蓟京?你现在还相信蓟京仍未陷落吗?蓟京不存,我们再向那里去?”
平视沉默片刻,慨然说:“大人不走我走。我去找家主,告诉他这里的情况。”
皇甫真挥挥手,心灰意冷地回答:“也好!告诉慕容垂将军,战争,已经进入了另一种模式,一种你我不熟悉的模式。汉军躲在我们弓箭射程之外,令我军光挨打不能还手。
不过,雷火炮发火间隔较长,也许,用骑兵突击是个好方法……告诉慕容垂将军,遇到汉军,不可坚守,要游动。不可让汉军立住脚跟,构筑跑垒。”
事情紧急,平视也顾不得客气,他抱拳告辞。当他两脚迈出大厅时,听到身后皇甫真下令:“通知各军,放下武器,联系铁弗高,告诉他,我军愿降。”
这命令让左右齐齐松了口气,有位随从指着平视远去的背影,建议说:“太尉大人,平家奴若生还,恐有言辞不利于大人,何不擒之,送给汉王作为觐见礼。”
皇甫真笑曰:“无妨,西门汉军阵列已成,我军无战心,只顾逃命。平视此去,即使集结军卒,一旦寻着出路,恐怕一哄而散。冰天雪地,孤身远行,我料他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皇甫真缴械令一下,三军齐声欢呼,涌向西门的溃兵停住了脚步,但随后发生的事情让燕军哭都哭不出来。
皇甫真连续五次派出使者向汉军传达投降的意思。可汉军的炮火丝毫没有平息的意思。在这片刻的功夫里,汉军将火炮调上了残存的城墙,步卒沿着城墙推进,在皇甫真第五次派出使者时,汉军已经占领了空无一人的西门,实现了合围。
此后,汉军的大炮从城墙上打来,城里没有一处安全的角落,许多燕军躲入残缺的土墙后,希望借此躲避汉军的炮火,结果汉军一炮轰来,整个土墙变成一个深坑,周围散落着残肢断臂。
“报,我军使者再次被汉军轰杀。”燕军士兵报告皇甫真。
此时,信使已经成了一个极度危险的工作,在炮火连天中,打着白旗走动的信使已经成为汉军炮兵的最好目标,他们争先恐后的测量射角、炮距,一通劈头盖脸的炮火下来,连续五位信使连渣滓都没剩下。
“再派使者”,皇甫真很纳闷:“打白旗谈判,不是汉军立的规矩吗?他们怎么不理睬呢?哦,命令三军齐喊‘我军愿降’。”
“接受投降”,高翼冷峻的回答。
人临死前爆发的能量是如此庞大,燕军声嘶力竭的喊叫甚至盖过了炮火声。
高翼沉着脸改变了原先的策略。他摊开手掌,掌中是一封刚传来的冲锋快报:“燕军骑兵三十万忽然出现在铁岭关之北,目前正在狂攻铁岭关。”
这封信的落款是三日前,高翼看着信的落款“嘿嘿”笑了:“慕容恪,你真不简单,我来声东击西,你也来个声东击西。不错,你这次真打着我的软肋了。”
第三卷 荒诞时代 第1182章
第1182章永和九年真是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年代。这一年的历史可算是千转百折,令人无法看清。
这一年初,晋朝名士殷浩誓师北伐,当时,虚弱不堪的冉魏就是使熟透的果子,就等待着伟大名士摘取,可惜,这位大名士十分努力地把事情办砸了。北伐大军还没踏入魏地,便全线崩溃……也在这一年,晋朝属国燕国征灭了魏国,眼看大一统的局面出现,可燕国竟然不交出自己的劳动所得——它的国君称帝了。
眼看强势崛起的燕朝——称帝后,国家要乘“朝”——以不可遏止的势态君临于北方,而北方诸国都将匍匐于强燕脚下,仰燕国鼻息而生存,局势却突然变幻,晋朝另一个属国辽汉国突然向燕国开战。
令人惊愕的是,身为属国的辽汉国,与燕国开战并不是出于宗主国的旨意,而开战的理由也不是燕国擅自称帝,犯下了僭越与谋逆之罪。他们用的理由毫不起眼,不过是用170名国人受战火波及而已。
令世人跌破眼镜的是,强横无比,从无败绩的燕国,从一开战起,就让这个一直低眉顺眼的汉国压着打,全无还手之力不说,还让汉军攻破了他曾经的两个都城——和龙城与蓟京。
就在世人都认为燕国大势已去的时候,峰回路转,慕容恪率军攻入了汉国境内,并开始围攻汉国咽喉——铁岭关。汉军被迫仓促撤退,回军迎战慕容恪。
但正当人们认为燕国即将复起,汉国面临灭国之灾时。慕容恪却突然撤军,沿来路返回了。
慕容恪这次转身而去,加上他在天井泽的那次,已是第二次避战高翼了,世人皆曰慕容恪不敢面对高翼的锋芒。殊不知,慕容恪当时有苦说不出。
汉国实行坞堡制,身处交战区域执行的最为彻底。慕容恪原先见过中原地区的坞堡,他以那些坞堡衡量汉国,结果令他也面临慕容宜、慕舆根攻汉时的局面——面对坚城无法下嘴,欲深入而不能。
这是生产力的差距,但出身鲜卑的慕容恪,怎么也想不到生产力方面。
中原地区实行的是牛耕与人力耕作技术,采用这种技术,农夫耕作的范围被局限于坞堡周围五里的地区,因为再往远去,时间都花在赶路上。而汉国采用马耕技术,农夫可以骑马出去,到了地头下马耕作,收工后再骑马回家。
马耕技术的采用,使汉国农夫的耕作距离扩大到距家门20里范围,这使得汉国可以把坞堡建设的更大更坚固,以便容纳更多的人。
慕容恪自持有30万大军在手,小小坞堡不在话下,所以他的远征没带粮草,当然,鲜卑人出战也没有带粮草的习惯,汉人就是他们的粮草。
当慕容恪出现在辽北平原上,遇到的第一个坞堡是通辽要塞,试攻之下,慕容恪磕坏了牙,又急又饿的鲜卑人失去了3000条生命,通辽屹立如故。
慕容恪果断地弃通辽而下,再攻辽源城。沿途,他没在旷野里找到一家一户散居之民,等到了辽源,看到那比通辽还坚固的城堡,他失去了尝试的心情,再度跳跃而过,转攻法库。不克,再攻铁岭关。
至此,他的兵锋已钝。人还可以坚持,但马在白雪皑皑?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