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烽火录
类似于这样的佛教建筑队当时还有许多,最有名的是来自于龟兹的僧人佛图澄组织的建筑队,他曾发下宏愿打算一生建筑一千个寺院,在34年的时间里,他的建筑队修了近900座寺院,平均每月2座还多,其中怀柔红螺寺、孟津龙马负图寺等至21世纪犹存。
这样的建筑速度在当时是难以想象的,除去路上跋涉的时间,平均起来,那群建筑队竟然能在十天时间建起一座类似红螺寺那样的宏伟建筑群,也难怪高翼抓住不放手。
此外,这群僧人已掌握了使用水泥的技巧,这也是高翼不准他们离开三山的最大原因,他可不想将这种技术流传出去,让胡人都修建这样易守难攻的坚固石堡。
“还是缓缓吧”,高翼合上了名册,想一想,又将名册交给了宇文昭。
“按这个速度装船,我大概两天后起航,这人口管理的事,还是由你来处理吧”,高翼不放心,又叮咛道:“工匠的人手不能少,要保证挑选最优秀的人员到各个作坊。士兵也不能少,让最强壮的人当士兵;商队的事暂缓一缓,天寒地冻的,也没多少生意。先保留一支商队,让宇文久干;宇文逢上南岭关;宇文旱留在府中看管宇文群;宇文书等人么,让他们到牧羊城(旅顺)驻军,边训练边反省。”
两天后,高翼如期起航,宇文昭目送着船队消失在地平线,整个人怅怅的。高卉则因带去了信件,即将与父亲联系上,显得异常兴奋。
“高郎,一路平安,满载而归”,她冲着消失在地平线上的船队大喊着。
“别疯了,没人听得到”,宇文昭不满地说。
“我的心在听”,高卉环抱着手,一脸陶醉地说。
第一卷 杀戮时代 第0021章见势不妙
公元347年末、或者公元348年初的日子里,高翼抵达新罗。
之所以弄不清确切的年份,是因为当时人们都有天干地支作为纪年法,当时的日子是丁末年壬子月癸巳日丁巳时。这种纪年法在21世纪,除了算命先生还用,其他人早已忘得干干净净。高翼掰着手指头、脚趾头算了半天,也算不清当时是什么日子。只记得按节气大约是在冬至过后数日,所以当时要么是在347年12月底,要么干脆是348年元旦左右。
高翼来的正是时候,在他登岸的前三天,日本再次大举入侵新罗,新罗王昔基临力不能敌,当天派出信使向高句丽求援。
日本海与朝鲜海域之间有一股左旋的海流,每年冬季海流格外明显,从日本登舟,不用划桨,顺流也可以飘荡至朝鲜,所以每年冬季,闲下来的日本人都要去朝鲜劫掠一番,一如胡人习惯秋季至中原抢劫一般,惯例啊。
高翼登陆的地点大致相当于后世韩国的顺天府所在,这一地方恰好属于百济与新罗的交界处,所以迎候的官员既有新罗人,也有百济人。
“将军大人是从天朝上国来的吗?是为救援我们新罗而来的吗?”那位新罗官员叩首在地,热泪横流:“下官新罗韩多沙郡郡守吉山,迎候将军大人,可惜,将军带的兵少了点!”
此行,高翼没敢把所有的船只都带上,他只带了4艘船,另两艘则留守。在绕过朝鲜半岛西侧的百济国时,失去了朝鲜湾的阻浪左右,黄海的风浪骤然加大,船队略受了点损失。高翼跑前跑后调动人手救援,已疲惫不堪,听到新罗官员的问候,他哭笑不得,急忙辩解:“吉郡守误会了,我们不是从天朝上国来救援的军队,我们只是自辽东带方郡来的商队。”
另一位百济官员疑惑地问:“辽东带方郡?不是天朝上国的带方郡吗!”
“咳咳,这个,请问贵官何人也?”
“下官百济马老郡郡守比忽伊,汉人名字叫裴益。”
裴益,非议,匪夷所思,这名字好怪。高翼打着哈哈,给对方回礼。
这年代,汉语汉字时亚洲的通用语言,这两名官员显然学有所成,所以高翼与他们之间的交流毫无障碍。也许是为了在天朝上国人面前显摆,他们的礼节一板一眼,做的格外认真。仔细一看,这两个官员虽分属不同国家,但他们的礼仪就如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带着典型的日本风格——不,应该说正宗的汉朝风格。
那位新罗官员脸色已颇为沉郁,幸好高翼上有天朝上国人的身份,否则他可能当场发作,命手下将其痛殴一顿——一个商人敢跟官员平等行礼,这是大不敬。
高翼见势不妙,立刻表露身份:“在下是辽东带方郡水军都督……高飞,今带领商队来此,准备与贵国通商,望两位大人行与方便。”
官员的身份让高翼免去一顿暴打,但百济马老郡郡守比忽伊一听到这里,已失去继续将往下去的兴趣,他斜行一步,让新罗韩多沙郡郡守吉山到前面与高翼交涉。
吉山也兴趣缺缺,有气无力地说:“与天朝上国通商,可以!但我小国穷敝,恐怕没什么好东西入得了天朝上国的法眼。”
“粮食,我需要购买粮食。”
“不行”,吉山断然拒绝:“我新罗虽然粮食富余,但大和国(日本)侵入境内,我国正向高句丽请兵,需要用粮草支付。所以国内的粮草一根也不能动。”
“大和国?不是倭国么?”高翼诧异地问。
此时,正是日本国内的一个名为“大和”的小国崛起,小国国王就是景行天皇,自此开始,日本出现“天皇”。三国时,来向曹操进贡的邪马台国倭女王已灰飞烟灭,景行天皇正在着手统一日本。劫掠新罗,则是为了获得军资。
吉山勉勉强强把倭国局势向高翼解释一边,敷衍的痕迹很浓。中间,他数次露出了告辞的打算,但高翼却不打算让他就这么走。
“贵国正在向高句丽请兵?”高翼问,不等对方回答,他自怀中掏出了高卉写的信:“那么,贵国的信使能否帮我给转交高句丽王一封信,这是高句丽九公主高卉写的信,还有……”
高翼又从怀里掏出了宇文昭的信,此时,那两名官员态度明显好转。
“……这是宇文三公主宇文昭写的信,请贵国信使转交高句丽王,并向他表达我的问候,请告诉高句丽王,卉公主在我那里玩得很开心……等看完这封信,他就明白了。”
高翼兀自说完这番话,浑不管两名官员的震惊。
高句丽是什么?大国也!控弦之士伍万的庞然大物,此人竟能直接与高句丽王说上话,听听他说的——“向他表达我的问候”,高句丽王都能搭上话,致以问候。这还不算,“卉公主在他那里玩得很开心”,还有“宇文三公主”,个个都是重量级的。
难怪了,难怪这人礼数不周,这样一个大人物,平等回礼那已是谦逊了,谦逊的一塌糊涂。糊涂啊糊涂——“给大人见礼,给大人再见礼!”两人乱作一团,不知该采取什么礼节才能讨人欢喜。
新罗韩多沙郡与百济马老郡,说是郡,那只不过是模仿汉朝的政权体制,实际上这个地方小的不如后世中国一个小县。管辖的人口最多千人。但高句丽就不一样了。为了沿鸭绿江一带坚壁清野,他们数十万人压缩到了有数的几个平地,一郡之首要管理上万人,其实这样的小官虽能想象。
“倭人在那里登陆了”,虽然已知道倭国现在被称为大和国,但高翼还是以倭人称呼他们,两名小官之以为这是天朝上国人的特殊习惯,便不以为怪。
“他们在三日前在居漆山登陆,目前已占据东北方向的甲火良郡,西向的金官,熊只、屈自也有他们的军队据说,还有,小岛裳郡已被他们完全占领。”吉山指点着东北方向,向高翼解释。
居漆山、甲火良郡,似乎是后来的釜山所在地,幸好没有继续往北闯。高翼拍拍胸口,暗自庆幸。
“两军交战,守城者弓箭为先,我带来了一百万支三棱铁头长箭,贵国需要吗?”高翼跑出了诱饵。
“要要要,将军大人,不,都督大人,请问你打算怎么出售?”
“我需要粮食、女奴!”
“下官立即上报吾国国王,请大人报个价钱。”
“我船上还有千柄长剑,500付铠甲,大人是否一并买下!”
吉山犹豫地说:“我国刀剑锋利,一般的刀剑一斩就断,大人的剑不知怎样?”
“呈上来!”
片刻过后,吉山欣赏完高翼地上的样品,咂巴着嘴,意犹未尽地说:“啊,天朝上国的风范!这雕饰精美,令我等叹为观止,只不知它耐用吗?”
百济马老郡郡守比忽伊也俯身上来,欣赏着刀鞘刀柄上的雕刻。高翼随手自样品堆中抽出一柄剑,长剑出鞘,锋寒逼人。“好不好,试过才知”,他说。
吉山躬身施礼:“请大人原谅。”说完,他冲身边一名新罗卫士一使眼色,那新罗卫士也抽出一柄刀剑,样式几乎与高翼的一模一样,是典型的倭刀款式。他挥舞了两下,便恶狠狠地向高翼斩去。
当啷一声,高翼力大,这两剑相交,新罗卫士剑脱手飞向天空,翻滚不已的坠地。
高翼连忙反手检视着自己的剑,剑刃上上出现一道深深的口子,他微微叹了口气:“还是不行,流水线上出产的东西,还是比不上手工制品,唉!”
根据后来的历史事实推测,在所有远赴海外躲避战火的工匠当中,以逃入日本的工匠最为优秀,从而后日本的冶炼技术远在韩国之上,便可以确定这一历史事实。高翼的工匠来自高句丽,虽有他这个机械学高手进行指点,但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三山的冶炼水准还不能达到那些逃入日本的汉人工匠的水平,这怎不让他沮丧?
但是,那些逃入日本的冶炼工匠并不是当时中国最高水平的匠师,但那些留在中国的技艺高超的工匠已经在民族融合的大潮中被屠杀掉了。高翼通过他的商队探听消息已获知了这个无奈的结论。
现在,两国的兵器进行比较,这种结局让他无法接受。
那一厢,吉山检视卫士那完好无损的剑后,已喜动颜色:“太好了,太好了,我国终于有了与倭国相抗的兵器。”
高翼倒提着剑,颇为郁闷的说:“郡守大人还是不要开玩笑了,两剑相交,你那剑毫无缺损,而我这剑却有个大口子,孰优孰劣一望而知,你何必安慰我呢?”
“错”,吉山鼓掌而笑:“都督大人那剑虽然有了大口子,但还没有断折,还能杀人。重要的是先生不知道,这柄倭刀乃是日本有数的名刀,类似这样的名剑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锻造,这样的剑全倭国上下不足百柄,而都督大人却送来了上千柄与之相抗的宝剑,这岂不是我国天大的庆事。”
哦——高翼以掌击额,懊悔不已。
忘了忘了!在儒家文化环境下成长,难免中了点儒家宣传的毒,老以为手工制作的东西比机械制作的好,机械制作出来的那都是奇巧淫技。竟忘了到21世纪,所有手工制作的东西都败在机械脚下。
在遥远的史前时代,当一群动物学会了使用工具之后,这群动物才被称为“人”,所以,善于使用机械才是先进文明的标志。现在他这种机械制作的批量产品,虽比不上倭国汉人手工制作的东西,但那只是努力不够,只要找对了发展方向,机械制作出来的东西必定能胜过手工,要不然,当初那些动物何必进化成“人”,继续做“兽”好了。
这些刀剑的优势在于:制作它所需的时间短,故而产量大,价格低,而且规格统一。仅凭这点,就足以让那些以倭国人自居的汉人工匠跳海。
高翼回过神来,开始与吉山讨价还价。见到这样价廉物美的三山刀剑,比忽伊也禁不住插上一脚,经过数度交手,高翼得到了一个满意的价格。由于换取的粮草数量过大,吉山一时不便作主,随急报新罗国王。
新罗国王昔基临一边派遣信使替高翼送递信件,借此再度向高句丽请兵,另一方面,慑于高句丽的威名,他全盘答应了高翼的要求,准许高翼在韩多沙郡,毗邻百济马老郡的地方建造大型仓库储存粮草,并雇请当地汉民帮助管理。
高翼为了避免与高句丽王相见时产生尴尬,在高句丽兵进入新罗的当天便满载着四船粮食与女奴返回三山,从此,他再也未踏上新罗的土地。然而,他在韩多沙郡草立的仓储点,后来却越发展越大,最后成为类似于日本战国时代的界町镇一样,由商人自治的特殊城市。外逃至新罗与百济的汉民最终都汇集于此,依靠他们懂汉语的优势为汉商打工。在这个商业城镇中,汉语成为正式官方语言。这是后话了。
新罗气候温暖,雨水充沛。这时,他们的主要作物是稻米,依靠新罗源源?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