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烽火录
新罗气候温暖,雨水充沛。这时,他们的主要作物是稻米,依靠新罗源源不断地稻米支持,高翼不仅实现了不对农人征税的诺言,而且渡过了因宇文群部来归而产生的粮食缺口。当数十吨稻米在码头上卸下时,整个三山欢声雷动。
“高郎,这便是你说的‘让殖民地为我种粮,而我们的农夫只管征战,商人只管生产’的道理吗”,码头上,宇文昭若有所思地问。而后,她又补充一句:“那么,新罗今后将是我们的殖民地吗?”
高翼笑得很开心,答:“现在,新罗还不能算殖民地,但……”
高卉眨巴眨巴眼,插话:“殖民地、这是什么意思?”
高翼避而不答,宇文昭找到了一个她明白而高卉不懂的机会,她一翻白眼,也不回答。
“种一亩地需要一年时间,其间精心照料,唯恐照顾不周,亩产不过五石。但造一支箭,动用轮床的话,一个时辰可以造30余支,每支箭便宜点,也卖1斗谷子,一个匠户一天工夫,抵得上农夫数年的劳作,种地,太麻烦,不如让他们去打仗、去开拓、去掠夺。”,高翼用事实向宇文昭解释这另一种治国之策。
“那么打仗是为了什么、掠夺是为了什么呢、不就是为了争夺土地么、争夺土地用来干什么、不种粮食抢什么土地?”高卉稀里哗啦地一口气说出她的疑问。
“争夺土地是为了抢夺土地中蕴含的资源与能源,比如铁矿、铜矿或者煤矿等等”,见到宇文昭也瞪大眼睛,虽不开口也是满腹疑问的样子,高翼继续解释道:“再比如,慕容鲜卑的都城龙城,那就是一个令人垂涎欲滴的宝藏啊,若是有朝一日能夺占龙城,三山的发展就不可预期了。”
经过对比龙城附近的山川地理,高翼已经肯定,慕容鲜卑的发祥地龙城,所在的位置就是后世的辽阳。那真是一块矿藏丰富的土地。附近的抚顺更是令人望眼欲穿,本身是个大铜矿,附近还有一个铁岭——听听这名字你就知道它蕴含什么矿藏了。有煤有铁有铜,辽河冲积而成的平原让那片土地肥沃无比,无论是耕作还是放牧务工经商,都是块天府宝地。更妙的是,慕容鲜卑几乎没有对那里的矿藏开发。无论谁进据辽阳,恐怕做梦都会笑出来。
这是高翼第一次露出对慕容鲜卑的敌意,尽管这份敌意来自于贪婪,但宇文昭已经很满意了,她躬身使了一个汉式福礼:“高郎待我如父兄也,今后,凡事拜托了。”
高卉眨巴眨巴眼睛,似乎还没弄明白高翼所说的治国之策,但宇文昭已不愿继续问下去,她再问就显得自己智力比不上阿昭。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她有了处处与阿昭比较的兴致,潜意识里她不甘认输,遂决定不懂装懂。她歪着头,装模作样地思考了片刻,突然没头没脑地冒出一句:“我信你!”
忽而,红晕上脸,她一溜小跑地跑离了码头。
高翼默然想了半晌,分不清对方相信的是什么?是相信自己终能打败慕容恪,还是相信自己的治国之策中能令三山昌盛。后一种信任没什么大不了,毕竟这种治国方略的优秀是被历史验证过了,但前一种……他自己都没有信心战胜那绝代风华的魏晋第一美男。
“叫康恭明来”,想不通就不想了,高翼一番思虑到记起他在新罗筹划的一件事。
康恭明就是那个为高翼建府院的僧侣建筑队头目,这时代的僧人常以康、竺、支、僧、佛等为姓。随着高翼的召唤,早已焦急地等待在码头上的一名肥胖僧人,边啃着一根鸟腿边奔跑到高翼身边。
“大人,请问,您什么时候准许我建寺,春天快到了,这个……”那僧人急急将嘴中的肉咽下肚内,腾出嘴来问。
就在这一年春,大和尚佛图澄建造完他平生第892所寺庙,并开始他的第893座寺庙的建筑。这一丰功伟绩令中原大地的僧侣建筑队为之疯狂,康恭明也为此心急难耐,所以一听高翼进港,便等在码头等待召见。
这时候的僧人尚没有戒律一说,直到50年后,在公元402年,高僧法显穿越葱岭抵达印度,才取得完整的佛徒戒律,所以这时的僧人荤素不禁。高翼初见到僧人吃肉,曾大为奇怪,等到问明白这是的佛教尚无戒律时,虽不知道那戒律是多时确定,但再也不会拿21世纪的僧人标准衡量当代僧人了。
“我还愿意资助你建十座寺庙,你可以立刻动工”,高翼脸上又浮上了习惯性的笑容。
第一卷 杀戮时代 第0022章 意外收获
“这太好了”,康恭明像变戏法一样一翻手,手中出现了一个竹筒,他从竹筒中倒出一卷层层叠叠的白帛,摊开这个帛卷,最上面的那幅白帛上描绘着一幅图画。康恭明指着图画上几个红点说:“大人,连建寺的地点我都选好了,这儿,这儿,这儿……啊,大人答应资助我建十座寺院,其余的选在哪里?”
康恭明一手拿着帛卷,另一只油乎乎的手托着三层褶的下巴沉思,佛相庄严。高翼盯着他手中的帛卷,突地瞪大了眼睛,惊叹道:“地形图!”
他一把夺过帛卷,仔细地观看着。这确实是一张地形图——辽东半岛的地形图。三山地区的每一个村落都进行了标注,其村落的标志性建筑还有一个微缩的小图。包括南岭关卡、三山码头、高翼的府邸。
当然,康恭明能搞清楚所有村落的位置也不足为奇,因为他带着建筑队走遍了各个村落,每个村落都留下一座建筑,或为谷仓,或为议事堂,或为防守塔楼。更为难得的是,他所建造的这些建筑无一重复,各有特色。
高翼接着向后翻动图册,那里都是具体而微的建筑设计图纸,包括承重柱、拱梁等等的建造和架设,甚至梁柱之间的榫卯如何设置都有形象的绘图。
高翼是干什么的,搞机械的人能不懂制图吗?有了这些图纸,不用康恭明,他也能建起一座亭阁来。但是康恭明手下那些僧侣都是极其富有经验的专业建筑师,这支建筑队才是他最大的瑰宝。
“听说你已经建造了九十七座寺院,这样的图纸,你还有吗?”高翼问。
“当然”,康恭明骄傲的说:“我们每到一处都会勘察地形,选择一处山灵水秀,蕴含天地灵气的宝地搭建寺院。我盖过九十七座,那九十七处的图纸我都有保存。”
“我的了”,高翼卷起那个帛卷夹入腋下:“你那九十七座寺院的图纸,我也要。”
康恭明咽了口吐沫,说:“也罢,这份图纸我尚可凭记忆重绘,给大人也无妨。但另外九十七份图纸,时间太久,若一一去回忆怕有遗漏,大人……”
“那些图纸我会派人重新誊录,等誊录一份后,便把图纸还你。”
康恭明想了想,说:“大人,图纸之中有许多细微之处,若大人找人描绘,恐怕会有疏漏。万一依图建造难保不出祸患,在下有一徒儿名康浮法,不如让他替大人描绘,如何?”
高翼心里嘀咕:“我所在意的是你那九十七处地形图,至于建筑图案,光有图纸没有,还需要有熟练的建筑工人。所以,即使有错误我也不怕。不过,康恭明愿意送一个人才过来,也好。”
“那么,我就任命你那徒儿,康浮法为百工司建造监的侍郎,专门负责督造官府工程,你那支建筑队里还有谁愿意为官,只要识字我都要。”
康恭明一喜,有个徒儿当官那建造起来不更方便了吗?
“大人,你看,我选的寺院地址合不合适?”
“不合适。”
康恭明一脸灰败,嚅嚅嗫嗫地说“大人的意思是……”
高翼拖长了腔,说:“你知道,我刚从新罗回来……”
点头。
“据说,佛法在去年底传入高句丽,在去年初传入倭国,但现在佛法还没有传入新罗和百济。”
康恭明眼前一亮,说:“大人的意思是……”
“你想成为新罗与百济佛法传承的开天辟地第一人吗?我可以支持你。”
康恭明两眼射出热切的目光,一股熊熊大火在他胸中燃起,似欲将他焚烧殆尽。他说不出话来,唯重重的一点头。
“我在新罗的韩多沙郡买了片地盖仓库,韩多沙郡毗邻百济马老郡。这趟货卸完之后,船队还要返回韩多沙郡,你可以搭船而去,想回来的时候,再搭货船回来,怎么样?”
康恭明声音沙哑的回答:“我会为大人建好仓库,整片的仓库。”
高翼笑了笑,说:“不,我想在我们之间换一种交易方式,比如,亲兄弟明算账的方式,你在我这儿建造了多少房屋,你报个价,我每栋房子按价付款。这笔钱你可以兑换成货物——说实话,你想要钱,我也没有。去新罗的船费和运载货物的费用,你自己负担。等到了新罗之后,你可以用这些货物在当地购买土地,你自己的土地。然后在上面建寺院,你自己的寺院。
至于我在新罗的仓库嘛,我们也按这种方式进行建设,你给我一份设计图纸,报出一个造价,我折算成各类货物,你可以用这些货物在当地募集人手和劳力,帮你造寺。”
“小僧这就去估价。”康恭明很急切。
高翼一把揪住他,说:“别急,咱两还有一笔生意要做。”
“什么?”康恭明茫然地问。
“你需要从我这儿采购水泥。”高翼慢悠悠地说。
“是啊”,康恭明恍悟,要用水泥建造庙宇那不是可以历经千年不倒,这是多么令人激动人心的事:“只是听高农说,大人的水泥的用法不让外传,若大人愿意给我水泥,卖给我水泥,需要什么条件?”
康恭明很聪明,他没有问什么价钱,反而问需要什么条件。
高翼笑了,笑得很灿烂:“是有条件,为了让你更加容易决定,我再加上一项设备给你——起重机。我要求的条件是,你必须以我们三山城代表的身份去新罗。头三座寺院必须盖在毗邻我们仓库的地方,这三座寺院完工,你也完成了建一百座寺院的宏愿。
我准许你在新罗和百济继续建寺,但你的人包括你,只准居住在我的仓库群或者三山。在三山居住期间,我禁止你们传法布道。”
康恭明低头沉思了一会儿,他平静下来,抬头望着高翼问:“大人的意思是那些水泥与起重机都免费给我吗?”
“起重机可以免费,但水泥我准许你运到三山之外使用,让你盖千年不朽的寺院已经法外容情。这价格嘛,我可以给你打个折扣,你还是掏钱买吧。”
康恭明双手合掌,宝相庄严地说“大人虽不准我们在此地弘法,但却指给我们一片新天地,帮我们在域外再创两个佛国,此等功德十世之下犹可流传,小僧一定在寺院立碑为记。”
古罗马的建筑宏伟庞大,望之令人震撼,就是因为它拥有两件强大的利器——水泥和古代起重机。其中,用一组滑轮制成的木制起重机可以让一个普通人通过绞盘,轻松的将五吨重的石块吊装到十米高空。康恭明刚开始来三山时,高翼不在,等高翼返回后,三山开始了南岭关石堡的建设,在那里他亲眼目睹了起重机的威力。
这项工程进行到一半儿,就因天寒地冻而暂时停工。现在天气转暖,工程再度开工,眼见的一块块一吨半重的花岗石巨岩被堆砌到五六米的高空,工程进展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令工程设计者康恭明常期盼自己也拥有这样一件利器,来盖起数十米高的巨寺,万古流传。所以当高翼抛出这个诱饵时,康恭明迫不及待的一口吞下了,并对于高翼禁止在三山传扬佛法的决定丝毫没有抵触心理。
数日后,康恭明留下一半建筑队继续建设南岭关塔楼,自己则带着另一半建筑队搭乘去新罗的船队赶赴韩多沙,这次,船上装满了烧制好的熟石灰。
此外,这艘船上还带着高翼给高句丽王的一封信,计算起来,此前通过新罗传递给高钊的信件他应该收到了,在信中高翼要求双方谈判的代表在韩多沙三山仓库群会面——那个地方已被高翼命名为“顺天汉商城”。
在这封信中,高翼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在铁山或者铁山附近的的椴岛、在王都开城(今板门店以北)附近的的冬音忽(今朝鲜延安)开放两个口岸,以便于三山与高句丽的交易。
对于这两个口岸地方,高翼提议:最好划出一个专区,以便三山商人定点居住,在专区边缘地带建设一个专门的交易市场,市场的税收有高句丽官员负责征收,但治安由双方共管,高翼愿出兵百人协助维持治安。
至于三山商人居住专区内的一切法律纠纷及治安刑事案件,高翼则诚恳地建议: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管,完全不用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