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烽火录
浅晌桓鲂ΡT诨矢φ嫜劾铮飧鑫⑿ο匀灰彩侵钦先耸康谋曛荆栏咭碛滩恢椋患吮闾跫瓷渌频穆冻稣庾匀衔浊械男θ荩杉背跄俏焕褚墙淌π蘖兜娜肥档轿弧!?br /> 诏书念完,皇甫真将诏书合拢,递给宇文昭。
这时代,男尊女卑的现象异常严重,而游牧民族则更甚。也就是在这些胡人接受汉化之后,才中止了兄终弟及的婚俗传承。论理,这篇诏书不该递给宇文昭,应该送给部族内的男性掌权者,但皇甫真一方面气愤高翼的不恭,另一方面也颇为怀疑高翼的智力,所以这篇诏书还是递给了宇文昭。
“唉,听说这魁梧的男人是这小女人在逃难途中遇上的,因其高大魁梧而被宇文族人指姓为高……兵荒马乱的,一个小女子孤身逃难,遇上像这样的一个霸王也似的男人,哪管他智力如何,噫,好可怜的女人,这不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想到这儿,皇甫真竟微有怜香惜玉的感觉。
也许,部落里真正能做主的还是这位劫后余生的女人,至于高翼么,也许是这小姑娘拿来恐吓族人,收拢人心的一个摆设。如此一来,他的智力越低越好——皇甫真心中暗想。
宇文昭接过竹简,只略瞄了一眼便转手递给高翼。这一行为又引来皇甫真一阵暗赞:“瞧这小女子,多懂得尊重夫纲,不错哟。”
高翼漫不经心地接过诏书,顺手打开,胡乱看了两眼。
按理说,这一递一接过程中应该有些礼节,反映出上下尊卑。但高翼来自的那个时代,中国已屡经“民族大融合”,礼仪之邦那纯正的“汉礼”只能在日韩两国看到了,后来,竟连端午节都成了韩国节日,中原大地哪有半点“汉礼”的渣子剩下。可悲的是,这些礼节恰好是逃避战火的晋民带去日韩的礼仪规范。
正因为如此,高翼在礼节上向来粗疏,好在宇文昭是胡人,他那些属民又都来自下层社会,故而也无人在乎高翼的礼节失误。但这一举动落在皇甫真眼里,便格外岔眼。他游目环视,石堡阳台上人影绰绰,看不到众人的反应。回首观察宇文昭,她又似乎对这种行为习以为常。
皇甫真郁闷地反观自己带来的士兵,这才发现应有的表情——士兵们都在低头忍笑,那位平将军则低声唾骂:“野人,活脱脱是一个不同礼数的野人!”
皇甫真愈发坚定了他原先的判断。
“密密麻麻一片,俺看不懂”,高翼瞅了诏书一会儿,仰脸坦然地大声说,说话间他丝毫没有羞愧的神色。倒是宇文昭好心地提醒:“我觉得,你好像把诏书拿倒了。”
“是拿倒了”,皇甫真公正地说。
人就是这样,心里有了成见,他越看就越觉得宇文昭可怜爱,也愈发觉得高翼粗鲁不文粗鄙不堪。
“无所谓了”,高翼大大咧咧地回答:“就是拿正了俺也看不懂。”
这封诏书的文书,隶不像隶楷不像楷,凭高翼那点可怜的知识,只能模糊地判断这是一种汉字,但具体的文字却一个不认得。
“请问,那个谁谁谁……皇甫?…大人”,高翼合起诏书,义愤填膺地质问皇甫真:“这诏书里学的是什么?鄙人鲁钝,还请皇甫大人指教。”
皇甫真忍无可忍——此人如此粗俗不堪,如此无知蒙昧,竟还敢问得如此理直气壮,如此嚣张,宁有此理?
他压住心火,努力摆出一付修身养性、宠辱莫惊得端肃面孔,对高翼的质问不屑一顾,调头怜悯的看着宇文昭,问:“此人的智力是否及得上常人?”
宇文昭看了高翼一眼,又转向皇甫真,露出一个小心翼翼的微笑,沉默不答。
皇甫真冷哼一声:“按礼说,我应该在厅堂内宣读诏书,你们也需沐浴更衣摆上香案,恭敬跪迎。如果让我解释诏书,那也许端坐上位,才能宣讲。可如今我见你是一个莽汉,看在这位小女子的面子上,我不与你计较。
听着:诏书上说,我家大王知道你们属于宇文部残余,特地派我来通知你们,宇文逸豆归长子宇文陵现正在龙城,已经做了我大燕国的驸马都尉。驸马都尉作保,我家大王愿意放你们一马,只要你们愿意称臣纳赋,踊跃捐输,便允许你们在这大海之滨捕鱼、种田,自设都督管理部族。不过,今后不准你们再使用宇文的名字,只准你们称‘三山铁弗’。”
皇甫真此话说完,宇文昭脸色一暗,默然不语。高翼却捻起指头,不停的数着,嘴里还无声的嘟囔,而后,他疑惑不解的放下手来,打开诏书又看了一遍,愤愤然地说:“不对,这诏书上密密麻麻一团,字数足足五百有余,可皇甫大人刚才才说了几十个字,剩下的字呢?”
皇甫真勃然大怒:“咄,竖子,刚才那等村夫野语只为向你们解释诏书内容,吾王乃大燕国主,诏书上岂能写这样的村夫野语?自然要经过一番文饰,方显的堂皇王气。小子无知,竟敢如此妄自菲薄。”
高翼面色一变,宇文昭连忙悄悄拽了拽他的衣袖,高翼深吸一口气,脸上又堆出那个招牌傻笑,像是在自言自语地说:“文字本来就是传播信息的,几十个字可以说清的内容,偏要花那么大的力气写几百字,难道‘堂皇’的意思就是罗嗦?就是废话?难道越罗嗦越堂皇?这是什么逻辑,搞不懂呀。”
说完,他意犹未尽的补充道:“文字嘛,既用来传播信息,就应该让大家都能看得懂。当今之世,不是已经有楷书隶书了吗?为什么要搞出这样难辨识的字体?难道写的字越让人看不懂,便是知识越高深吗?如果这才算真理,那要文字有什么用?结绳记事好了,那学问,才是谁也看不懂呢。”
“白痴”,皇甫真终于断定了眼前此人的智力水平,他就一白痴!
信息?逻辑?……这都什么词?这都什么歪理?这样匪夷所思的话他也敢说出来,岂不把天下读书人都得罪尽?信息?那本圣人经典上曾经提到过这个词,没有,绝没有。
第一卷 杀戮时代 第0026章 语气强硬
“夏虫不可语寒冰”,对方白痴到如此地步,皇甫真不愿与他再纠缠。自己饱读诗书,与这样的白痴发生争执,传出去名声受损不说,万一这家伙还不知礼数,说急了就挥拳相向,依对方恐怖的身量,一旦侍卫们救援不及,自己可就斯文受辱了。
“你的意思是说:你的知识是寒冰级的,而我只是夏虫级的?”高翼此刻已看出这位名儒的心思,索性装疯卖傻到底,刨根问底。
皇甫真一甩袍袖,冷着脸,喝道:“诏:奉吾王口谕,三山铁弗一部,年供战马一千匹,牛五百头,羊三千只,粮草十万石。”
宇文昭深吸了一口气。
高翼断然拒绝:“不可能,我部以打鱼为生,战马总共不过五百匹;牛不过二三十只;羊,一只也无;这等数目我们拿不出。但我们还有弓兵500,水军1000人,战船10余艘。此外,库房里还有些许鱼肉,贵官若肯抵税便休,不肯,那就战吧……”
皇甫真打断高翼的话:“吾王谕令岂容你讨价还价?你果然是个白痴,你也不打听打听,我慕容鲜卑铁蹄踏遍辽东,一击之下,段氏鲜卑灰飞烟灭;再击之下,高句丽王都破灭,全族避居乐浪;再击,以宇文鲜卑的强大,也族众星散;还击,又覆灭扶余国,你小小的三山,凭什么与我慕容鲜卑相抗?”
高翼对他的咒骂毫不在意,他眼珠转动,冷冷地说“哦,你说‘我慕容鲜卑’,我记得皇甫姓氏可是中原大族,族中出了数名屡抗鲜卑保卫大汉的名将,大人即姓皇甫,你的祖宗是鲜卑人吗?”
这时代最恶毒的谩骂就是“数典忘祖”,在注重孝道的古代,说一个人对不起祖宗那就是最严重的指责。皇甫真听到这话,眼睛都红了,他脱口而出:“竖子胆敢辱我,老夫与你势不两立。”
宇文昭急跳起来,拉着高翼的手,急切地低声说:“郎君,我知你不甘心我受辱,可两万领民看着我们呢,慕容大军过后孑遗不留,我等不能因为一己之私而将他们拖向死地,郎君,忍忍吧。”
高翼微微一笑,顺手把宇文昭掩在身后,安慰说:“无妨,他的使命是宣慰我们,若宣慰不成,反而逼反了我们,他的主子能饶了他?”
高翼说这话时压根就没压低嗓门,皇甫真所带来的骑兵本已群情激动,但这话一出,那位平将军立刻高举手臂,顿时,骑兵队安静下来,虽然他们的眼睛里仍在喷火。
高翼不屑地扫过这群骑兵。狗就是狗,虽然凶残,虽然很会仗势欺人,但它仍是一条狗,喜怒仍要看主人的眼色。正基于此,高翼才不怕惹怒他们。
高翼早在城堡上便发现了这群骑兵的不同。在当时,汉人的地位极其低下,虽然各大胡族都有汉军编制,虽然这些汉军在屠杀汉人时比胡人还凶残,但仍改变不了他们低下的地位。胡人们从不为汉军配备军械,所以,他们只好穿抢来的衣服,这就是他们穿着五花八门的原因。
宇文昭不管怎么说也是一个鲜卑人,而她的兄弟还做着驸马都尉,慕容隽派这群汉人来宣慰,无论如何,他们首先想的事完成任务,从而不被主子责骂。然后才能考虑如何与鲜卑族的宇文昭相处。至于尊严么,都当汉奸了还要什么尊严!
“谩骂不是证据”,高翼讥诮地看着皇甫真,继续说:“我问你话,你只需答是或者不是。如果不是,那你应该提供证据而不是提供谩骂……算了,跟你说这些没用。这样吧,我们没有战马牛羊上贡,但我听说一张上好的弓可值数十万金。我等捕鱼为业,战马粮食虽不多,但用来射鱼的好弓还有几张,我给你一张弓做样品,请上复燕王,若容许我们以良弓冲抵贡赋,我等愿遵从燕王号令,否则……”
高翼没有把话说完,但大家都听懂了他的意思,那是不屈的意志。
依常情衡量,最优秀的匠师造一张弓需花2到3年时间,一张上好的良弓相当于一个小县数年的贡赋,高翼竟轻易地送出一张弓作为样品,听他话里的意思,似乎还愿意再贡上几张弓,皇甫真心中一动,压抑住兴奋,冷着脸问:“便是刚才射箭的弓?”
“不,刚才堡上用的弓还属平常,但我尚有历年储存的特等精弓十张(2米高的大弓),此乃吾族第一造弓大师施瓦辛格呕心沥血所制,弓臂采用上好的柞木雕成,弓弦为九幽深海的鲛筋,如此宝弓,抵换贡物绰绰有余。不过……”
高翼拖着长腔,欲言又止。皇甫真故作淡然,追问:“高兄有何要求,尽管讲来。”
高翼低声吩咐宇文昭几句,宇文昭点头,一溜小跑登上石堡台阶,向二楼阳台跑去。姓平的将军身形微动,高翼平静地解释:“她去取弓。”
旋即,他继续刚才的话题,接着说:“我等族人餐风露宿,可惜族中青壮太多,阴阳不调,我想用这几张宝弓再与慕容燕国换一千名汉女,其中至少要有一半识字的,贵国愿意交换的话,我把宝弓一揽子全交出去,如何?”
白痴!——皇甫真心中暗想:此等利器交与别人,不是白痴是什么?
白痴!——平将军在皇甫真身后暗想:这白痴真不知道一张宝弓是多难得么?纵观历史,悠悠千年,能射这么远的宝弓有几张?
“那是个白痴”,当皇甫真再次说这话时,他已身处燕王慕容隽的王宫中,正向慕容隽汇报此行:“除了喜好摆弄奇淫技巧外,我看不出他有别的正常人智力。你瞧,这等良弓利器也肯拿出来上贡,此人岂不是在倒持太阿么?”
此刻,他们说的那张宝弓正静静躺在大殿正心的地上,旁边摆着30支箭矢。慕容燕国的大将们济济一堂,眼巴巴盯着那张弓。
这是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众人分三层而坐。在圈心的都是诸慕容,为首的是慕容恪,身边是他的弟弟慕容垂,叔叔慕容评、慕容德。外圈则是鲜卑将领,他们依据与头领亲戚关系的远近排排团坐。最外层或靠近殿门的则是诸汉臣,他们都曾是北地显赫一时的世家大儒。
“这张弓真能拉开吗?”慕容评反问殿口的皇甫真。
除了慕容恪与慕容垂上保持矜持外,先后已有数名慕容上前去试过这张弓,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也把这张巨弓拉不到满弓状态,故而慕容评有此一问。
“大王,那傻子交弓与我时,曾连张四五次,并试射过数箭。当时,臣亲眼所见,他不仅拉得非常轻松,还边演示还为我们介绍这弓的细微之处。
你瞧,这弓上带有弓托、握把、箭槽,用这弓射箭,百步之内箭矢几乎没有飘移,二百步之内可力透重甲,最远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