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烽火录
樱鞘羌礁咭淼淖鄯祷兀绰胪飞涎首约旱姆蚓榭觥!?br /> 高翼问不出所以然来,站在码头上沉吟片刻,大吼一声:“把剑递给我。”随即,拎着剑昂然走向他的府邸——汉王府。
汉王府边有一座大军营,高翼手下的士兵不多,所以这座兵营一直都空荡荡的。现在里面却人声鼎沸。路过军营时,高翼顺便拐了个弯儿,发现这座军营已被高句丽士兵鸠占鹊巢。那些高句丽士兵正捧着大碗,吃得热火朝天,见高翼归来,许多人还扬着筷子,与他打招呼,也有许多认识他的高句丽兵还向他恭敬的施礼。
高翼顿时松了口气,是道麟来了。这些认识他的高句丽兵都是道麟的亲兵,他们当中有许多汉军伙伴,现在一部分成为水军,驰骋在大海之上;一部分则仍留在军队里,成为高翼的军中骨干。
大厅里,道麟正独自一人裾案大嚼,满桌的珍馐令他腾不出嘴来,见到高翼提剑进来,他扬起筷子,含含糊糊的招呼着,继续狼吞虎咽。
没发现道麟的敌意,高翼挥挥手,斥退了随行的士兵,唯留高羚和那个女官在身边。他叹了口气,也坐在桌案边看着道麟大嚼。
“去,拿副筷子来一起吃”,道麟喧宾夺主的邀请着,他端起一杯美酒,努力吞咽完嘴中的食物,继续说:“真是腐化啊!你瞧,你带领宇文鲜卑才两年的工夫,就已经腐化到了这种程度,这太让人伤心了。你瞧,这桌上的菜,好多我都没见过……不过,真是美味呀。”
桌上的许多菜,道麟确实没有见识过,而有些菜则是刚传入中原不久,尚属于宫廷菜种,道麟也许听说过,但不曾有像这样开怀大吃的机会。
比如:菜肴中作为调料的蒜,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种子;而香菜原产于地中海。桌上的那碟黄瓜,它原产于东印度的西北部,也都是张骞出使西域归来时带入我国的,初时黄瓜被称为“胡瓜”,不久前,羯胡赵王石勒才将其更名为“黄瓜”。
盘中肉食是采用红烧法烹饪而出的,除了炖入土豆,用南美洲辣椒佐味外,还夹杂着星星点点的绿色、白色豆子,红白绿相间,菜色极为诱人。其中白色的豆子是蚕豆,又名胡豆、寒豆、罗汉豆等,原产于亚洲西南部到非洲北部一带,也是被张骞引入中原;而绿色的豆子是豌豆:原产地中海沿岸,在西汉沿丝绸之路引入我国种植。
土豆对于道麟来说是稀罕物,他以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但桌上的菜肴中,他没见过不只是土豆,还有一盘紫色的菜肴令他垂涎欲滴,后来问过厨师他才知道,这是茄子。它原产东南亚和印度,刚刚传入我国不久,作为菜肴尚未盛行,而他不知道的是,到了300年后,茄子仍是一种宫廷菜,隋炀帝就对它特别偏爱,还钦命为“昆仑紫瓜”。传说中,它也是一种仙家宝贝,吃了能增加一甲子功力。
所有的菜肴中,来历最为蹊跷的是一盘西红柿炒蛋。地球人都知道西红柿原产南美洲的秘鲁,本应该在清朝中晚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但在1983年,我国考古队曾从四川凤凰山的西汉古墓中,发现了番茄的种子,四川省农科院还利用这些西汉种子精心培育出了西汉番茄植株。
历史并未记录西红柿是怎么突如其来的到达中国内陆的,当时,不仅在中国,整个世界也没有西红柿存在的纪录。众所周知,那时的航海技术无法远航到南美的秘鲁,而第一个发现美洲大陆的人——维京人红胡子埃里克,应该在晋之后600余年才出生。那么,这西红柿为什么会在传入西方之前1800年、传入中国之前2200年,神秘地来到了西汉,又神秘地被埋入墓中随葬,在这之前又发生了什么事?
历史没有纪录,它成了一个千古未解的谜团。
高翼有时甚至怀疑,这也是一位像他这样,偶然间返回古代的前辈所为。
说到西红柿种子传入高翼手中的经历,那又是一段传奇。高翼对于与东晋的商业交往一直很谨慎,因为东晋朝廷本身就缺粮缺布缺钱缺金属,除了人口之外,实在没有他所需要的商品。两年以来,他只在偶尔的情况下与东晋做交易,顺便拐骗一些有技艺的工匠、寻找一些稀罕的种子,桌上的菜肴种子基本上都是这样收集到的。
据说,那西红柿本来是盆观赏植物,被栽培人命名为“赤霞珠”、“朱果”、“赤珠果”。种西红柿的那位青州人自己也说不清种子的来源,只因为果实红艳可爱,故此他一直珍藏至今。
在战乱与灾荒持续不断的情况下,获得食物成了人的平生最重要的事,迫于饥寒,又听说有这样一群古怪的渔民愿意用食物交换稀奇的种子,这人便用西红柿换回了一袋粮食。
高翼不尚务虚,对于种花观赏,建设庭院的兴趣不大,底下的人不知道这些,自以为得计换回西红柿,但船队首领却知道,故此,进行这场交换的人被船长骂得狗血喷头。只是由于损失了一袋粮食无法报账,所以船长才不敢隐瞒,遂忐忑不安地上缴了这盆“赤霞珠”。但高翼却见之大喜,重赏了交易人员,而后又遍搜青州,希望找出当初的栽培人员,问清楚这“赤珠果”是怎样神秘的从南美出现在中原。
在高翼的记忆里,从不记得史籍中有西红柿(或称番茄)出现在大航海时代之前的中国的记录,他迫切想知道这是否也是一位返回古代的前辈,但这人却从此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再也找不见半点踪迹。
也许他已在战乱中被屠杀,也许他已被饥饿所打垮,也许他已被胡人掳为奴隶,也许早已变成一堆枯骨……
就这样,西红柿跨越了半个地球,跨越了1500年的时间,神奇地出现在高翼餐桌上,高翼甚至不能确定,它是当初四川西红柿流传下来的种子,还是另一次跨越时空的结果。
看着道麟的吃相,高翼本打算用这盘西红柿再度挑起道麟修仙的兴趣。在传说中,“赤霞珠”可是道家仙果,它吸取天地之灵气,采集日月之精华,铸成天地神功日月大法。吃一口“赤霞珠”(西红柿,古代的),便可与日月争辉,修炼者服用从此金刚不坏。吃得多了,功力会飞速的提高。久而久之,修炼者就会结合阴阳之气息,贯通于身体的各个穴位,运气时集中到手掌,再运用阴阳,可立即把高翼停在港口的数百吨的驰锐舰当作别针,别在衣服上炫耀。
此外,也可把古代西红柿炼制成仙家法器,用来捉妖收鬼……
但高翼此时心悬道麟的来历,站在那里半天,看道麟只顾吃喝,自己完全插不上话。便顾不上玩笑,乘道麟嘴巴里没了东西,找机会问:“你这家伙无事不登门,说吧,此来有何公干?”
“什么人嘛?”道麟大发脾气:“没看见我在吃饭吗?夫子曰:‘食不语,寝不言’,你不知道么?这时候问我话,还晋人呢,一点礼仪都不懂,哼哼!”
高翼无奈,挥手令女官退下,只留高羚伺候。没想到这一举动却引起了道麟极大的反应,他盯着那女官的背影,追问:“此妓何人也?”
高翼淡淡一笑,答:“府中女博士赵婉。”
“妓”这一称呼是胡人语言,它始于东晋时期。在当时是不含任何贬义成分的,相反,它是对女子美貌的赞赏。《华严经音义》引拓跋魏国时期张揖著的《埤苍》中说:“妓,美女也”。到了隋时,“妓”字演化成与“伎”通用,隋代陆法言《切韵》曰:“妓,女乐也”。
道麟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美女是什么人?换成后世网络语言,他是在问:这个MM是什么人?高翼的回答是:“女博士”。
博士是一种古代官名。秦汉时主要做皇帝的顾问。汉武帝尊儒术,于朝中设五经博士官职,并置博士弟子学习经术。汉和帝邓皇后、魏文帝甄皇后都是从小喜欢读书学习,颇具文才。这本无不可,但当时虽不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学文化还是有“不务正业”之嫌,故家人讥称“女博士”。后遂以“女博士”为才女之美称。
高翼诸事草创,府中识字人不多,为了管理领民,他将慕容鲜卑送来的识字女性留在府中,设立女官名为:“女博士、女硕士”。赵婉识字最多,成为女官首领,故此被任命为“女博士”,主管监督百业,汇总数据。而女硕士则主管府中文案。
道麟听完这话,嘴中的咀嚼稍稍停顿了一下,石破天惊地说:“九公主来了!”
高翼惊出一身冷汗,追问:“在哪儿?为何而来?”
道麟嘴里觉着东西,含糊地回答:“在后院,正与昭公主聊天……她为逃婚而来。”
高翼大汗,喷泉汗、瀑布汗。
“逃婚?!不至于吧,你们国王知道吗?”
“王不知,王子知。”
天气寒冷,高翼却汗水淋漓,说不清是冷汗热汗。他心中暗想:不对吧,我没惹着那高卉,噫,连她的小指头都没有碰过。逃婚,这么浪漫的事情竟然让我遇到了,可现在势单力薄的三山根本惹不起高句丽,更何况燕国的军马还在虎视眈眈,真让人承受不起。高卉虽然表面上柔弱、乖巧,实际上一肚子鬼心眼,她到这里来,怎么得了?
高翼没想到的是,虽然他对高卉从不假辞色,但他那来自后世千百年的知识积累,造就他遇事不慌不忙的态度,常常被人看作胸有千军万马,总是智珠在握(不会是赤霞珠在握吧)。而他那谦和的待人态度,相处越久,越让人如沐春风。
这时代,大多数男人都不尊重女性,高翼即使对女性再言辞苛刻,他那偶尔透露出来的关心体贴,也让人觉得情意绵绵,故而高卉才义无反顾的逃婚而来。她这一举动,相当于表明了心迹。
逃婚——虽然高卉还是胡人,但在汉化的高句丽人眼里,逃婚仍是个极为大胆的举动。隐隐察觉到这点的高翼,忽然感到这份感情令他无法承受。
“‘王不知,王子知’,什么意思?你身为巡江总督,违背国王的意志私下护送九公主来此。九公主年幼不通世故还则罢了,你难道也不想后果吗……”
第一卷 杀戮时代 第0037章 半喜半忧
道麟放下了筷子,满腹忧虑的叹了口气。
可惜,他这付忧愁的模样做得太假。高翼不动声色。
“唉,我国最近接到了拓跋代国与北方肃慎国的联姻请求——实话告诉你,我高句丽返回故土的决心,绝不会动摇。所以,我们必须联络所有的力量为那一天做准备。为此,大王倾向于和拓跋代国联姻,以便有机会两面夹攻燕国……”
高翼已经猜到了他下面要说的话,但他仍冷冷的反问:“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道麟装模做样的扶着额头,有气无力的说:“代国在幽州西侧,我们在龙城之东,按理说,这是一门好亲事,但九公主坚决不从。大王本以为她是惦记着肃慎王子,你知道,肃慎那地方苦寒无比,王怜惜九公主,不忍她远嫁,所以,曾回绝过肃慎国王……”
肃慎有什么兵力?是那群远航到倭国的原始部族嘛,若真是那样,当初签订合约时,真是小看了他们!
高翼看着道麟,冷冷地笑着。回忆着自己从倭国获得的肃慎知识。
肃慎在周朝赫赫有名,它曾向周王朝进贡过一种箭矢,叫做“楛矢石砮”。《史记·;孔子世家》中专门记载孔子在周游列国时,陈惠公家的院子中从天上掉下一只带着箭的鸟,这支箭被送到孔子处辨认,孔子告诉大家,这是北方肃慎国的楛矢石砮。它以楛木做箭杆,而箭头则以黑矅石为镞。这就是著名的“楛矢石砮”。
楛木是肃慎故地特有一种灌木,材质坚硬。据说,肃慎是住在中国东北至黑龙江流域沿海州的通古族。在东晋时代,它在黑龙江地带建立了一个大肃慎国,疆域涵盖整个黑龙江地区和日本的北部地区。
在日本北部的肃慎国疆域,是一个带有浓厚自治气息的小国家,日本历史将之称之为越国,后来,越国三分为越前、越中、越后(此称呼直用到现在)。
习惯了丛林游猎生涯的肃慎族,他们的北方是遥无人迹、物产丰富的俄罗斯远东地区。高卉就是嫁到那个地方,恐怕肃慎人也没有南下的欲望。毕竟,他们向北、向东、向日本方向扩张,都不需要太多的战斗,尤其是现在,肃慎在日本的活动还有高翼背后的支持,而南下却要与强大的中原文明、和打遍辽东无敌手的慕容鲜卑死磕,肃慎会冒这个险吗?
估计,那位求婚的肃慎王子也没安好心。
“……王见卉公主坚决不嫁拓跋,只好派使者再跟肃慎王子联系。没想到啊?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