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烽火录
福不是代国核心人员,所以他对代国的准备一点不知。但真相就在他说的那番话里。
“匈奴铁弗”,“无法出兵”——这就说明了问题。
高翼不知道的是:代国因匈奴铁弗而得以兴,因匈奴铁弗而得以亡。正是在燕国陷入与赵国的征战中,代国得以绞杀世仇匈奴铁弗,吞并了匈奴铁弗之后,实力强大起来的代国灭了陷入内乱的燕国。
但强中自有强中手,刘虎死后,其子依附于拓跋代王什翼健,后来,赫连勃勃的父亲听从拓跋什翼健的命令进攻前秦苻坚——就是发动淝水之战的那个猛人,战败后举族投降。什翼健不满匈奴铁弗的投降,攻击庇护匈奴铁弗的符坚,结果碰的头破血流。又让符坚顺手灭了代国。
淝水之战后,苻坚政权分裂。赫连勃勃与拓跋什翼健的后人各自复国,赫连勃勃建设统万城(黄易小说中提到),建立大夏国。拓跋鲜卑再灭大夏,成就了北魏政权。
在这个杀戮时代,整个世界如同一团乱麻,让人看不清前进的方向。
赵国强大吧,曾经有段时间,燕国匍匐在赵国的脚下瑟瑟发抖,而赵国的军队甚至兵临燕国的国都。然而时过境迁,现在轮到燕国发威了,他们咄咄逼人地向赵国的权威发出挑战。
战胜了赵国的燕国强大吧,谁能想到这个巨人竟然倒在不停地相其乞求姻亲的代国手中。
当代国灭了强大的燕国时,苻坚还是一支初始依附赵国,后来依附燕国的地方武装,但谁能想到,有能力将强大的燕国全体灭国,杀尽慕容宗室的代国,竟然倒在了昔日的小厮手中。
前秦强大吧,连绞杀燕国的草原之雄代王什翼健都被他灭国。但谁能想到,昔日曾被赵国石虎予取予夺的、欺凌压迫的、软弱的、偏安一隅的晋国,竟然将他的百万大军一举消灭。
这世界谁是英雄?谁能百年?
知道历史的人读到这里,都常常感到疑惑,不知道历史的高翼更是看不到前进的方向。
前途,笼罩在重重的迷雾中,高翼举手在空中,久久落不下来。
这颗棋子应该投在何处?
第一卷 杀戮时代 第0043章 雄才大略
当夜,高翼在府邸里举办家宴,款待宇文福。高卉明智的躲开了这场家宴,出席的只有文昭和当初追随文昭的十余名宇文勇士。
“我们大王已遣右长史燕凤出使乌丸国,郎中令许谦出使契丹国,询问这两国的意思”,既然已经与文昭交流完毕,在座的都是宇文部族残余,宇文福也打算不再隐瞒代国的动态,他索性竹筒倒豆子,一股脑地说出代国的谋划:“燕国独大辽东,而石虎的军力一分为三,力分则弱。目前赵国只有石闵在前线,石闵屡不受石虎信任。我家大王也担心,石闵的出击,只是赵国意图借慕容恪之手除掉石闵的行为。
如此,则石闵必无援军。石闵一败,则石赵再无喘息之机,燕军必然顺势而下,独据中原大地,我辽东各部族自此只有匍匐于燕王脚下了。当此之时,我家大王认为,辽东各部族应该有所准备。”
高翼好奇地问:“右长史燕凤、郎中令许谦——都是晋人吧……我也是晋人,你家大王为什么让几位晋人出使契丹与乌丸,而让你这个胡人出使三山汉国?
按理说,契丹本是宇文残部,你出使契丹最为合适,而那些汉人来我这里,我们彼此交流更加方便,但你家大王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嗯,我还有一个疑问,我的部族实在弱小,所有部众加起来甚至比不上契丹八部中的一个部落,也比不上库莫奚五部里的一部,什翼犍大王为什么会看中我的表态……
你自盛乐动身时,应该在初春,那时,我与慕容部的交恶应该没传到代国王庭,在当时,传闻我汉国部众只有2万,兵力不过3000人,什翼犍大王为什么会派你这样一位宇文宗室亲自出使,我的意见真的被什翼犍大王看重吗?”
宇文福扭捏了片刻,勉强说:“关于使者的事,我家大王自有考虑!但从我们心里……从我的心里来说,你不是晋人,你是宇文铁弗,是佛陀赐予我们宇文部的霸王,你是宇文铁弗!
自昭公主海上发现了孤身的你至今,仅仅三年的时间,你从昭公主的十余名随从起家,发展出数万名部众。我家大王说了,若再给你几年功夫,你必是燕国心腹之患,所以才让我亲自出使。”
“哦?!”拓跋什翼犍的眼光真毒,高翼不禁对这位一代雄主起了兴趣,他欠身凑近宇文福,问:“我听说……听文昭说,什翼犍大王曾在石勒手下做过数年人质,后来,拓跋老王故世,世子拓跋孤认为自己能力不如什翼犍,便联合族中长老,从石勒手中接回了什翼犍大王。
据说,什翼犍大王即位后,对拓跋族进行了诸多政改,我三山诸事草创,宇文叔叔能否给我说说什翼犍大王的政改,以便小子能够从中学习?”
这是高翼第一次表态认亲,“宇文叔叔”的称呼让宇文福感到格外亲切,高翼问得话题又是宇文福最感到得意的,夸耀什翼犍大王的成就等于说明他的投奔正确。宇文福长身而起,侃侃而谈。
“什翼犍大王初归拓跋部,便在汉官的建议下,决定实行胡汉分民而治,设立汉官体系以加强王权,他任命燕凤为右长史,许谦为郎中令矣……”
高翼插话说:“胡汉分治、汉官体系并不是始于什翼犍大王,但是,胡汉分治也带来许多隐患,因为分治则意味着实行两套法律搞两种待遇,这是不公正的源头……算了,你继续说,这是代王从赵国石勒那里学到的?”
宇文福不满地瞥了高翼一眼,似乎在责怪他打断自己的话头:“什翼犍大王又置内侍长四人,主顾问、拾遗应对,等若汉人之侍中、散骑常侍的职官……”
主顾问、拾遗应对?“等若”的话不用提……这就是参谋部的职能——高翼悚然而惊,中国最早的参谋部的雏形竟然来自胡人。
别人不知道这话里的含义,高翼却清楚它的优势所在,参谋部的设立,最主要的是降低了因为一人独断而带来的不明确和思维混乱的风险。
唉,本以为自己设立参谋部是领先于国内,没想到拓跋什翼犍在十几年前已经这样做了。
“……内事底定,什翼犍大王毕集诸部,设坛埒,讲武驰射,因以为常”,宇文福继续高声谈论着什翼犍的雄才伟略。
“讲武驰射,因以为常”——这是常设的讲武机构,意味着一个类似于军事学校的制度诞生。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有关战争的经验和知识都可以通过老兵直接传承给新手,从而不受“参战经验决定部队的实力”的束缚,整个国家的战斗力自然大大提高。
这方面,中国历史上做的最好的当属后来蒙古帝国的怯薛制度了。只有到了近代,在袁世凯小站练兵时,中国的主流文化在意识到培养士官与军官团的重要性。而袁世凯培养的军官团中,有数位成了总统级人物,由此可见,我们历史上对实用人才的培养很成问题。什翼犍在晋代能考虑到这点,很有远见啊。
对比之下,高翼不由阵阵懊恼,三山人才匮乏,全凭他一个人的操劳才能走到今天,培养一个官员需要十数年,光想着引进人才,竟没想到培养自己的官员,这不又让什翼犍抢了先手。
这是个杀戮时代,要想活下去即必须与时间赛跑,现在,高翼明显不如燕国,没想到也不如代国——这样看来,拓跋代国最后能够灭燕,并能再度复国,建立统一北方的一代霸主魏国,最终奠定南北朝的格局,真是理所应当。
人才,关键是三山地区人才的缺乏。
一提起这点,高翼就牙痒痒。
自己殆精竭力,属下领民的待遇远超越辽东诸部,但却没有一个世家大族想来投奔自己,甚至寻几个识字的人都很难。相反,那些儒家思想武装下的世家子弟,却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往胡人那里跑,搞得整个中原地区的胡人,如果在屠杀汉人时没有几名汉儒在旁边递刀子,彼此见面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这是什么世道?!
“三山地区的国策已定”,高翼想到这儿,缓缓地,但是坚决地说:“我三山穷敝,没有那么多的血可以给外人流,所以,哪怕我三山因此战至最后一人,也绝不派出一兵一马帮助燕国作战,我三山的血只能为我三山的利益而流——从这方面来说,你出使的目的达到了。
我可以猜想到,接下来三山必然要独抗慕容恪的怒火,因为我们弱小,所以我们必然是慕容隽首先的打击对象。一旦战争来临,我不妄求什翼犍大王出兵援助……即使你答应了,我也不相信什翼犍的诺言。我只想请什翼犍大王卖给我2000名童子——10岁至14岁的童子,我会用‘毛呢’彩布与部分军械来与你们交换。
请你立即动身返回,顺便带回‘毛呢’彩布与军械的样品,请转告什翼犍大王,今后我会用粮草、兵器、铠甲和他做交易,收购他部族的羊毛。对他来说,羊毛是废物,春冬羊群换毛,这些毛自然脱落,飘得满草原都是。
与此同时,十岁的童子要养十年才能当作劳力,失去了他们对你们没有损失,而我的人口年龄层次太单一——几乎都是青壮,接下来就是婴儿,所以我需要一批童子来调节年龄结构,以前,慕容恪与我做交易时,都是交易女奴白送童子,所以,这笔交易你们大王一定很满意。
我打算用一匹布换30名童子,若是识字的童子,我愿付双倍价格。
慕容鲜卑与我翻脸在即,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封锁道路,你越快回去越好。若你们大王答应这笔交易,请把童子运到宁远——回头我给你划一条路线图。
那是一个海边的小地方,现在没有人烟(宁远现称兴城,明代时始建为军事重镇,称宁远),但那里水深港阔,对面海中还有一个小岛,叫菊花岛(觉华岛、葫芦岛)。我的商队曾向宁远走私过数批货物,探明了那条路线。今后我们与燕国交恶,商队不敢走出三山,那里将是我们的走私通道,运往幽州的货物就在那里上岸分发。
你可以把这个秘密当作一项外交成就告诉你们大王,今后凡有交易,我们就在那里进行……也许,这次交易你们就可以派出商队来,双方交换童子后,护送队可以带着商队返回。怎么样?”
宇文福开始以宇文家里人自居,他听完这番话,没有惊喜,倒是担心地问:“燕国就要与你们交战,如果他今后占了幽州,你也要与他做交易么?”
高翼笑而不答。
宇文福等了许久,不见高翼有回答的意思。
席上,“兵书战策、久旱逢甘露好”等十人只顾狼吞虎咽。他们早听闻高翼府上的饭菜简直称得上是出自天上御厨之手,一直对此垂涎,如今一尝之下果然名不虚传,便只恨自己只长了一张嘴,哪有空插话。
而文昭则一直坐在高翼身旁,平静地、优雅地慢慢夹着饭菜,偶尔停下喝口水,动作悠闲而文雅,似乎对整个交谈过程漠不关心。宇文福的目光几次溜到文昭的脸上,看不出她的喜哀,也不好越过高翼直接与文昭交谈。
听了半晌,宇文福考虑起高翼的建议:“如今中原战乱,百业凋敝,哪有商业交易存在。若三山能够重开商路,你别说,这还真是我大草原之福。
我大草原多的是牛马牲畜,此外,什么都缺。毛呢彩布,这东西我们草原用不上,少量交易即可,刀剑兵器粮食,这些东西我们大量需要,但是,三山与燕国交战在即,你真能维持一条商路吗?”
出使前,宇文福作了各种形式估计,但他没想到高翼居然敢做出独自抗拒慕容恪大军的决定,以代王什翼犍现在的实力,他仍不敢拒绝燕国在盛乐驻军,监视代国的要求,但高翼国小力微,他怎么敢独据燕军呢?
这时,文昭突然轻轻地插话说:“高郎说到,便会做到。”
宇文福点点头。
这个侄女性格刚硬,言不轻发。有她做保证,这个问题可以搁置了。
“燕国有大军20万,慕容隽虽与赵国处于相持阶段,但战争早晚要结束,两年?三年?甚至五年?五年后,三山可以发展出20万大军吗?”宇文福关切地问。
高翼未答。文昭继续用平静地口气回答:“高郎视子民如眼睛……正因为三山国小力微,燕国如果要货物、要粮草,三山都可以考虑。但如果他要求三山的子民流血——与其等血流干了再反抗,还不如现在就战。高郎想战,必有打算,叔叔不用担心。”
宇文福环顾席上诸人,只见那些狼吞虎咽的莽汉们听到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