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烽火录
另一方面,对于赵婉来说,她与高翼这层关系让她在三山巩固了地位。而高翼这男人显然与这时代那些把女人当作衣服、当奴隶的普通人完全不一样,他对于自己的女人那种发自内心的爱恋与维护,令赵婉身不由己地沉迷于其中。
临出行前,她更是得到了高翼赎回自己亲骨肉的承诺,亲眼看着使者派出,这让彻底抛弃了过去,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情爱中。不过,出生奴隶的她对自己的身分拿捏得十分到位,人前,她保持着恭敬的态度,唯唯诺诺。尤其是对高翼名义上的两位夫人,不敢有半点逾越。每次留宿高翼那儿后,出门时总是低眉顺眼,贴着墙根毫不张扬地悄悄回房。
高翼留宿自己侍女或者女官的行为,在这时代是极为平常的行为。文昭与高卉不仅不加干涉,反而大大松了口气——这恰好证明高翼是个正常人。另一方面,赵婉的低贱身份不仅对她们构不成威胁,相反,她家奴的地位正表明高翼不喜欢沾花惹草——因为这时代,没有哪个贵族肯娶一个家奴回家。对她们来说,家奴只是一种消耗品。
船舱外的弓弦声忽然停顿,甲板上莫名其妙的一片静寂,高翼正打算腾身而上,与赵婉再进行一场肉搏,这突如其来的异常,让他停下了动作,披衣而起。
舱室过道里传来一阵咚咚的脚步声,高羚的声音自门外响起:“大王,我们第一次救上来的那名男子……就是你说的那位军火商,突然冲出了底舱,他夺过了一把剑,正在船头挥舞。高统领让我来请示:要死?要活?”
甲板上的弓兵正在练习射术,那军火商此时冲上甲板真不是时候,只要高翼稍稍点头,他立刻会万箭穿心。
“等我,我去看看”,高翼说着,冲床上的赵婉打了个手势,穿好了衣服,拎起剑走出舱室。
甲板上,那名军火商双手持剑,迎风劈斩着空气,不时还摆出剑技的招式,驱赶着围上来的水手。高高的船台上,五名弓手搭上了剑,冷冷的看着他在舞蹈。高雄的手尚举在半空,见高翼出现,他用眼色询问着他的打算,只等高翼点头,他这只手便会挥下……
“别过来,别过来,告诉你们,我师公是射虎斩蛟的周处周子隐,刚才我手下留情,你们再靠近我就不客气了”,那名军火商面红耳赤地喊叫着,几日的静养,他的体力似乎已完全恢复。现在也能气势汹汹拿这剑,指向当初给他送饭的人。不过,那柄夺自水手们的短剑拿在穿着宽长袍袖的手中,怎么看怎么滑稽。
“周处?射虎斩蛟。除三害的周处?”高翼插嘴问。甲板上的水手看到他来,纷纷为他让开了道路。
“也就是那个墓葬中,身系跨时代铝制皮带扣的周处”,高翼心中默默的又补上了两句。
周处原来他的字叫子隐,他想隐藏什么?
“不错,我师公曾经射虎斩蛟……”
高翼截断了他的话,说:“你是不是要告诉我,在这一刻,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伟大的周处灵魂附体……”
“不许侮辱我师公”,那商人青筋毕露的迎头向高翼扑来,船上的水手面露幸灾乐祸的微笑。
铛的一声,高翼的剑重重劈在对方的剑上,强大的冲力令对方踉跄而退。
随手从身边接过一张圆盾,高翼一手持剑,一手执盾,傲然说:“来,让我看看,射虎斩蛟的周子隐都给他的徒弟留下了什么?”
那商人喘息片刻,再度扑上来。铛铛铛,铁器撞击的声音不绝于耳,那人数次被高翼逼退,犹奋战不休。
古代的剑技实际上是一种双手大剑的格斗技巧。由于双手持剑,所以遇到对方进攻时,只好利用步法的转换和身体的腾挪,来避开对方的攻击。这种打斗方式需要很大的空间才能施展开,而船甲板显然不是合适的地方。那商人只好采取了直来直去的方式,战斗迅速拖入高翼预想的比拼力量的过程。
高翼自道麟那里学会剑技后,曾经反复推敲,准备把这种格斗术引入到军中,不料却发现了这种格斗术的弊病。它施展开来需要的空间太大,显然不是一种军中格斗术。这样的人站在队列中,只会让军队变成一团混乱,甚至士兵们发生自我撞击,造成非战斗减员。显然这也是后世这种剑技被淘汰的原因。
为了增加士兵们的防御能力,高翼引进了盾牌,双手大剑变成了长不足一米的单手短刀。这样遇到攻击可以以盾挡格,并乘对方的武器被盾牌牵制时,短刀奇兵突出,搏杀对方。这种格斗方式简化了大剑的招式,同时可以让人站立不动也有功有守。
高翼的这种格斗方式显然极为适应甲板上的空间,那商人数次攻上,均被高翼轻易击退,最终,力竭的商人被高翼打翻在地,短刀压上了他的脖子。
第一卷 杀戮时代 第0048章 用心险恶
那商人低头看了看剑上锋利的宝剑,面色苍白地抬起头,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噫,恨我未能学全师公的武技,否则,今日焉有你嚣张的机会!”
高翼好奇地看着那商人,缓缓地收起了自己的剑:“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这话说得有意思。但你没有发现,胡人进入中原就是靠以力服人的?如今汉民在北地为奴,在南方困守一隅。
照你这么说,是胡人做错了,他们不以德服人,不遵守儒家思想。这话,你怎么不去对胡人说?还有你,你当初不是拿着剑威胁水手们别上来吗?这话怎么不对你自己说?”
那商人勃然大怒:“这话是圣人之语,你竟敢语出丕否,圣人的话也有错吗?”
高翼淡淡一笑,伸出手,表示要拉他起来:“你这话不是证据,辩论是要用证据和逻辑来说服人的……但我还是愿意回答你的话:圣人的话,经常是错的。但如果把圣人的话反着理解,它又常常是对的。比如:圣人说‘国虽大,好战必亡’,你要理解成‘国虽小,好战必兴’,你距离真理会更近。
时代不同了,出自农家小户之手的理论,不见得适合现在的杀戮时代……来吧,我对‘除三害’的‘大虾’周处很感兴趣,来,告诉我他都教了你们什么?”
“证据……逻辑……真理……这都是什么词语?”那商人犹豫地拉住高翼的手,见没有什么危险,挺身站了起来,眼里掠过一丝孺慕神情,稍闪即逝:“你好像我师公,嘴里老是说些莫名其妙的话。”
高翼目光一闪,问:“你见过你师公?他长得什么样?魁梧吗?”
那商人神色一黯,低头回答:“我只见过师公的画像……先师公出师时,带走了他所有的徒儿,唯我师七徒虞梧返故乡青州探母,故而未能随行。
先师公亡于此役,弟子皆战死,我师不敢回朝,故搜集先师公遗物,隐名埋姓南下避祸。在下是先师收留的孤儿,胡人南下时,在下流离到了南朝,幸赖先师收留,才得以苟生。
乱世求活不易,而后,在下的师兄弟以及师傅相继佚于灾荒与饥饿,可唯独我这个愚人尚孑留于世,天道不公哪……”那商人擦着泪,继续说:“先师临佚前,叮嘱我远离这个乱世,在好死中求活。在下尊崇师训,变卖产业驾船出海,没想到,上天还是不放过我这个不祥之人……”
“弟子皆战死”、“隐名埋姓南下避祸”,高翼敏锐地抓住了这几个关键词。
周处字子隐,他战死于50年前,他的祖父是吴国的鄱阳县太守周舫。周处年轻的时,力气过人性情蛮横,因父亲早死,无人管教,常与人斗殴闹事。当时,长桥下有条独角蛟(扬子鳄),南山有只白额虎,一起危害百姓,因此,人们连同周处在内称作〃三害〃。
后来有人劝周处去射虎斩蛟。周处先入南山射杀白额虎,接着又下长河,搏蛟历时三天三夜,乡亲们都以为他已经死了,四处相告,拍手庆贺。这时,周处居然斩蛟回来了,看到乡亲们庆贺的不是他射虎斩蛟,而是以为他死了,这才知道乡亲们憎恨自己甚至超过虎蛟,便从此决心悔改。
于是,周处就去找当时有名的学者陆机、陆云兄弟,并说“我很想改正自己的错误,可年纪大了,恐怕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吧。”陆云回答说:“古人云‘朝闻道,夕可死矣’。何况你年纪尚轻,前途还很远大。”从此以后,周处就立志改过,努力求学,最终成为晋朝一代名臣。
周处仕晋为御史中丞时,凡所纠察弹劾的人,即使是皇亲国戚也不避讳。但这样廉洁公正的人是为官场潜规则所不容的。后来氏人齐万年造反,朝臣恨周处强直,便建议朝廷派周处出战。
有人知其有去无还,劝他以母亲年老为由,不去出战。周处说:“忠孝之道,安得两全?”后来孤军深入,斩敌甚多,弦绝矢尽,临危不退,遂壮烈牺牲。
周处身后待遇极为优容,晋惠帝亲下诏书褒奖曰:“周徇师令,身膏齐斧。人之云亡,贞节克举。”以赞美周处以身徇国的崇高精神。
此前,高翼对这个历史名人特感兴趣,曾派人搜罗了这位战死于50年前的英雄的事迹,亲身感受其英魂,常为之心折不已。但现在,从其徒孙的片言只语中,高翼听出来,这场战斗只不过是一场谋杀。
兵马未出,有人已知周处有去无还;战争打响后,周处果然“孤军深入”;既无人接应又“弦绝矢尽”——这说明有人赤裸裸地连军械都不供应。周处不死,会有许多人坐卧不安。
尤为奇怪的是:周处死后,其弟子隐名埋姓不敢露头。其老师“二陆”不久也获罪被杀,死前留下了一句话:“可惜再也听不到华亭鹤唳”。而后,周处残存弟子竟要远赴海外以避祸,这说明了什么?
周处阵亡时,晋庭还未南迁,那时朝廷的实力还很雄厚,以这样雄厚的实力剿灭一个微弱的叛乱势力,竟然让一位御史中丞战死。而朝臣们为了除掉一个人,竟然以“国家战败”为代价,此后,晋帝被匈奴俘虏,甚至为匈奴王刘渊倒马桶求生。但朝廷仓皇南迁后,却继续歌舞升平……
儒士之心,何其毒也。
高翼微微地叹了口气,心里极不好受。
怪不得后世对于周处的历史说得极为含糊,人身死,弟子尽灭。他的铝腰带自然成了千古之谜。
也许,自己无心中救下了这个“军火走私商”,已经悄悄改变了历史。
转脸看着对方那明显贵族化的服饰,高翼摇了摇头,挥去了杂念,问:“你叫什么名字?”
“黄朝宗,字希圣!”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诗经·;小雅·;沔水》)’,你起名字时就已经想到了后半生将漂泊海上,还是临出海前才改换的名字?”
在这时代,三个字的名字还沿袭汉俗,被认为是贱名。只有地位低下,或者胡人汉化才起这样的名字,‘黄朝宗’这样的名字,显然不适合对方贵族的服饰。
黄朝宗一挺胸膛,答:“昨日之日譬如死,今日之日譬如生,我现在,就叫黄朝宗。”
“好吧”,高翼揽上了黄朝宗:“到我的舱里来,给我说说周子隐。你刚才说没学全师公的全部武技,周子隐还有什么本事?”
在汉代以前,陶器在中国才是主流。大致在三国、西晋时,瓷器渐渐成熟起来。确定瓷器成为社会主流的依据就是周处墓藏,在周处墓中发现40多件青瓷(同时代的其他人墓藏中,没有发现类似现象),其中的熏炉非常精巧,它们的胎和釉,经过分析,已同南宋官窑瓷器的化学成分接近。但这种青瓷技艺随后又出现了断代,它莫名其妙地消失在历史中,直到宋代,它又出现了。
青瓷胎质灰白细密,釉呈青色或缥色(淡青),有的杂有深浅不一的绿或微黄,故曰青瓷。东晋以后的器物上往往加有酱色釉彩斑,到了宋代,它又呈现出釉青色,这就是著名的“雨过天晴”色。
“啊,你说你的先师公曾指点过瓷器的烧制”,舱室内,高翼惊悚地追问着黄朝宗:“你确信!?”
黄朝宗尴尬地一笑,回答:“先师公与商贾来往,这毕竟不是什么雅事,我怎会拿这个来炫耀呢?我不过是借此说明先师公学究天人,无所不知也……你要不信,我同伴中还有一人,那是昌南赵慨的次孙赵玉,赵慨昔日曾受过先师公指点,在下这次出海,他遣赵玉协助我海外立足……”
鄙视商人,这在农耕文明的中国不算什么,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商人在国人嘴里还和“二道贩子”、“投机倒把”挂在一起。在晋代这种风气更加明显,因为商人交易时处处讲究公平,而农奴制下的中央集权最见不得人讲公平,所以?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