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烽火录
我们的麦罗埃已成为非洲炼铁的中心,我们的镔铁制作的兵器,绝对是最好的武器……啊,您终于对我的货物感兴趣了?将军还有什么货物,我想了解一下。”
高翼沉默片刻,命令道:“高羚,去舱里拿几件货样来!”
稍顷,马努尔捡视着货样,嘴里不时发出啧啧声,这不是赞叹而是嘲讽。这令高翼异常愤怒,几次摸着刀柄,琢磨着是不是要砍他一刀,但他最终忍了下来。
“这是波斯甲”,马努尔拎起高翼的一件货样,说:“此地的人把它叫大食甲。这种软甲结构简单,由成千上万小金属环连接而成,贴身防护性能极好,而且十分轻便。
但制作锁子软甲成本很高,而且对金属的强度韧度有较高要求。你能够来这儿卖这种甲,说明你的国家金属冶炼技术也不低。
据我所知,以前的汉朝人从西域输入过这种大食甲,每件价值30万金。这些东西拿到建康都城,会卖出大价钱,但这种东西对我们没用。3000多年前,在埃及已经出现了这种甲——是我们非洲的埃及。
一千年前(公元前六世纪),由于波斯与希腊、罗马、马其顿连年战争,出于对锁子软甲的旺盛需求,西亚诞生了金属拉丝机,此后,锁子软甲在该地被大量地制作出来,因此它才被定名为大食(波斯)甲。
你这副锁子软甲不是波斯工艺,但它的金属丝很均匀,估计也是拉丝机拉出来的金属丝制成。但你的焊接工艺不行。铁环之间采用的是铅锡焊,让这付软甲对弓箭的防御能力大大降低。嗯,真正的波斯甲采用的是铸焊和锻焊。
……这付铠甲也不行,这是罗马板式甲。波斯与罗马的战争,就是板式甲与锁子软甲之间的战争,罗马甲与大食甲同时经丝绸之路进入华夏。这样的铠甲也会在建康卖出大价钱。
据我所知,北方的慕容鲜卑有一支骑兵,全身用板式铁甲包裹,也许那就是采购自罗马的板式甲。你这付铠甲的工艺已比得上罗马制作,薄而轻。但对于我们,也不是稀奇的货物……”
眼看着自己引以为傲的商品被人贬斥得一塌糊涂,虽然知道这是商人交易前的通常手段,但高翼仍两眼冒火。
“既然我这里没有你看中的商品,你为什么还待在码头……对了,你想要我们什么货物?”高翼忍住气,问。
“船!”,马努尔笑得别提有多么奸诈:“海面上风浪太大,在靠近天竺的洋面上,只有华夏船可以平安航行。你的船出自华夏,又这么巨大,一次可装载更多的货物,我要买你的船,你开个价吧。”
印度洋面上只有中国船可以平安航行,是因为中国特有的水密舱技术。那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中国自己享有与知识产权的技术,但最后我们却在航海文明中落后了。
“这艘船我造了两年”,高翼缓缓地说。
“将军阁下,我可以等,我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新船下水”,马努尔回答。
“仅仅有镔铁还不够,两年时间,无论你拉来多少镔铁,也不够买这条船的”。高翼慢悠悠地说:“更何况你来回跑一趟,至少需要一年时间。而你不可能全船装载镔铁,因为这两年里,你还要吃饭,还要有进货的资金。”
“五年,怎么样?”马努尔反问。
“也不够,五年也不够”,看着马努尔失望的眼神,高翼话题一转,说:“不过,加上点别的东西,也许就够了!”
“也不够,五年也不够”,看着马努尔失望的眼神,高翼话题一转,说:“不过,加上点别的东西,也许就够了!”
“什么东西?”
“人!我需要冶炼镔铁的匠师……但这还不够,我还需要学者、书籍——需要欧几里德的几何学、数学书籍与精通它们的学者,需要阿基米德的物理学书籍与学者,需要罗马叙利亚行省的玻璃匠与化学学者,还需要军官以及希腊色诺芬的经济学、税收学、军事学著作。军官你可以从奴隶、角斗士当中寻找与购买……”
高翼边说边在畅想:《角斗士》中的男主角是否正在做奴隶,如果把他买到三山,我倒要看看今后西方怎么拍摄《角斗士》!
他之所以最后要加上色诺芬,是因为色诺芬与孙武是并列的两位最伟大的东西方军事大家。来到这个时代,他自感立足不易,故而拼命搜集相关军事著作。可惜,孙子兵法最重要的数篇文章已经散佚,比如:军队的编成与训练方法。
也许,历代统治者最担心的就是这几篇文章流失到民间,故而采取了最严密的保密措施。高翼记得在后世,孙子兵法十三篇已剩不了几篇,也许正是这种保密措施造成的后果。
而他最需要的就是军队的编成与训练方法。
焊接,对了,刚才对方还提到焊接——高翼猛然间想起,在法国现代著名葡萄酒品牌“香柏尼”酒庄在公元350年,也就是明年,在波尔多种下了第一株葡萄。香柏尼并不是法国第一个葡萄酒庄,它的建立意味着后世法国酒业的基础品牌已全部出现。
法国酿酒业的完全成型,还意味着蒸馏技术的完善,也是焊接技术成熟的标志。此外,这还是低压管阀技术开始出现的标志——蒸馏釜上必不可少的就是各种形状的低压密封管,以及控制管道开闭的阀门(水龙头)。
“还有”,高翼不顾满脸苦相的马努尔,继续说:“我听说高卢的葡萄酒酿造技术很先进,我需要搞到几名精通酿酒业的奴隶,他们最好也知道蒸馏釜的制作技术——以上是我的全部要求,达到了我的要求,我会给你造船,造很多很多的船,你不仅可以自己用,还可以出售。”
马努尔痛哭出声:“将军,你是个魔鬼,你是个撒旦,您的要求会拿走我最后一枚银币,会将我的家洗劫一空……天哪,我怎会跟魔鬼谈交易。是的,你一定是魔鬼。您对世界的了解超出了我的想象……你怎么会知道?你真是从辽东那个荒蛮地方出来的吗?”
“你不吃亏,别在我面前鬼叫”,高翼翘起二郎腿,得意地看着痛哭流涕的马努尔,像看着等待强奸的美眉一样,目光里充满渴望:“想想看,我的船,一船可以装载过去你20条船装的东西,用这样的船跑一趟华夏所获得的利润,相当于你过去跑20年船所得到的利润,这是多么丰厚的回报。
此外,我的船跑得还比你过去快,也许一年可以……等等,你刚才说到撒旦,请问,你信仰什么宗教?对了,据我所知,阿非利亚(非洲)的人都是黑皮肤,你怎么像个波斯人?”
马努尔立刻止住哭声,动作之快令高翼不禁怀疑他刚才看到的是不是梦境:“我们阿克苏姆帝国的国教是基督教,”
马努尔回答得异常直爽:“阿非利亚不光有黑人,我们还有白皮肤的埃及人。正如你们华夏也有白皮肤的羯胡人一样。”
高翼听完这话,横了通译一眼。
“羯胡”,这个“胡”字一定是通译自己加上去的。刚才他与马努尔说话时,听到对方多次自称自己的名字,发音似乎像是“马克苏尔”,或者“马祖尔”。但通译翻译成了“马努尔”,也许他本来的意思是翻译成语含贬义的“马奴儿”。但高翼听茬了,听成了“马努尔”。
“我答应你的要求”,马努尔的态度随即急转而下,令高翼难以置信:“伟大的、战无不胜的、所向无敌的……”
高翼打断对方的话:“很抱歉,我还有上过几次战场,所以谈不上‘战无不胜’与‘所向无敌’,请把你那罗马式的恭维收起来,直接谈正题。”
“我答应你的要求”,马努尔前半段说得很简洁,但后半段说,说明他一点没有接受高翼的建议:“不过,您卑微的、谦恭的、听话的仆人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像苍蝇般微不足道的要求,以您宽广博大的胸怀,不会把我这可怜人的最后请求放在眼里,请您微微点头,表示你受到了我的要求……我想请求您同意,把这海船的专售权只赐给我一人!
或许,我还能请求你的宽容。您知道,我那点可怜的财产对于你来说微不足道,但要负担起这么庞大的计划,超出了我的能力。所以我想请求您的慈悲,同意我在两年之后雇用您的船只运货。
只有这样,我这根柔弱的小草,才能在您这棵大树的庇荫下,达成您的愿望。当然,前两年我会尽力为您寻找那些学者与书籍。事实上,我这趟回去就会给您带来足够的铁匠,你认为怎么样?”
高翼微微点头。
要求得到满足,马努尔一番作做的感谢后,爽快地告辞,动作之快,像是小偷急于离开失主家。
高翼隐隐感觉,自己是不是被人偷去了什么。遂转头询问黄朝宗:“此人前倨后恭,态度变化过于明显,一定有什么不对头,你说他会不会告诉岸上的官员们。”
黄朝宗也察觉到异样,思索了片刻,答:“不会,胡商的地位低下,官员们视之为蛮夷,不愿直接与他们打交道,即便是他发现了什么,也不会自找麻烦。”
与此同时,甲板上,正在爬绳梯的马努尔呢喃道:“天哪,谁说这人只是一位将军,这明明是个王。那些官员们简直是死人,亏他们还喝了他的酒,竟看不出这人才是船队的主人。将军?一个将军敢在出售大船这样的事上,连请示的欲望都没有嘛……
上帝呀,这可是奇货可居呀,我该怎么办?”
第一卷 杀戮时代 第0053章 升旗仪式
清晨,高翼军装整齐的站在甲板上,等待着每日的升旗仪式。所有的水手全列队在起身后,大气不出地等着第一缕阳光自海平面上射来。
回到这个时代许久,高翼已逐渐适应了这时代的作息制度:早晨天一亮就起床,夜晚天一黑就就寝。当时的照明设备缺乏,夜间工作,点燃的每根蜡烛都相当于小户人家一个月的开销。为了节省开支,也为了保护眼睛,高翼渐渐放弃了夜间工作的习惯,适应了这种作息。故而他把每天的升旗仪式定在日出时间。
俄而,一缕金色的光芒自海平面上透出。高翼手一抬,司号员把铜号举在嘴边,在太阳跃出海面的那一刻,一声嘹亮的军号声响起,铁皮鼓随即“咚咚”擂响。在鼓乐的伴奏下,一幅淡黄底色的朱鸟旗缓缓升向旗杆顶部。随着音乐响起,高翼举手敬礼,甲板上的水手也如斯相应,庄严地向军旗致敬。
与此同时,码头上挤满了围观的百姓,几天来,眼前这群“胡人”每天如此,他们这奇怪的行为传遍了鄞州县,引得四县八乡的百姓纷纷赶个大早,来这里看热闹。等到军旗升到桅杆顶部,码头上嗡嗡的议论声响了起来。
“礼毕”,执星官高声喊道,甲板上的人齐齐放下了手臂。
升旗仪式本来是高翼随性而为,早年,他曾有起个大早去天安门看升旗,结果等他赶到已曲终人散的经历。等他自统一地后,高翼便下令,要求军队每天举行升旗仪式,他甚至常常亲自主持这仪式,对于自己由旁观者变为组织者、参与者的举动他很得意。
此时,他还没意识到这个仪式是增强团队凝聚力、对敌人进行心理战的无上法宝,等到他接触到了色诺芬的军事著作才能明白这个道理。
但现在,看着岸边好奇围观的百姓,以及自己士兵随之而来的骄傲与自豪,他隐隐地察觉出这么坚持的益处。
升旗仪式过后是早操,码头上围观的人群犹未散去。不一会,无数挑担的货郎开始在人群中穿梭,那些码头上的人买好了早餐,继续兴致勃勃地围观着,同时,那喧嚣声也越来越大。
梁山伯换上了一身普通士子的服装,带着几个家人混在人群里,远远地观察着船上的情形,身边,百姓的议论声不断传入耳中。
朝廷对于三山在建康销售食盐的请求满口答应下来——蛮夷嘛,没啥好东西卖,想在三山买盐,准许吧,反正现在朝廷对盐铁专卖的事管的也不是太紧。只要他们照常缴纳繁重的盐税,为什么不准?
梁山伯接到朝廷的诏书,本想立即告诉高翼这个好消息,可奇怪的是,朝廷的诏书里只字未提对三山朝贡的礼仪要求,这让梁山伯不知道该以什么身份对待三山贡使?
商人乎?普通百姓乎?番使乎?
一来二去,梁山伯便把这事耽搁下来,但这是压在他心头沉甸甸的,故而每天没事,他都要到码头上转一转,看看三山人的动态,并进一步等待朝廷的指示。
“现在是他们的早操”,一个担着货担的商贩以见多识广的语气向码头上的人介绍说,同时竭力推销着他的货物:“客官,您来份胡饼?他们这早操还有一阵子呢,?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