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烽火录
“高将军,数日前,我朝龙骧将军朱焘刚刚平息范贲叛乱,吾皇特地遣此得胜之师顺江而下,在江口迎候辽东铁弗汉国的水师,来我朝纳贡称臣”,诏使站在船台下,得意洋洋地大声宣布着。
即使用膝盖思考,高翼也明白对方这番举动的含义。肯定是那位晋穆帝听说辽东铁弗汉国的贡船格外高大,所以才命令水师全体到江口迎候,希望通过展示实力,不战而屈人之兵。
历代朝廷都是通过这样的宣武耀兵,向异族展现朝廷“息偃戎师,以揖让得天下”的仁者风范。
高翼念头转了又转,终于还是不忍心毁灭这股民族武力,这是汉民族不走向种族灭绝的最后保障,朝廷不在意,高翼却在意。他连连点头,脸上如诏使所期的堆出震惊的表情,赞道:“真威武之师也!”
不等对方回答,高翼紧接着说:“范将军来的何其速也!只可惜我们的探路船不知道跑去何处?难道他们遇上了海盗……不如这样吧,海面上风大,我的船员也在海上漂泊了数日,你与范将军沟通一下,今夜我们驶入长江下锚,等明日我再派船去海面上搜寻他们,如何?”
诏使笑眯眯地走向船舷,与对方喊话。高翼招手唤过赵婉,自船台上俯身询问:“我问了他几次,这人都不理我。这位诏使姓什么,叫什么,什么官职?”
赵婉趴在船台边,下巴挨着船台甲板,无意识地撇了撇嘴,答:“这是太学博士(大学教授)、尚书郎孙绰,字兴公,袭父爵为长乐侯。”
尚书郎是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的官员,晋代尚书省的权力极大,它相当于后世的总参谋部,朝廷如有战事,由皇帝下诏,尚书省下军符,调遣指挥全国军队。
孙绰,这名字好熟——对了,《天台山赋》。孙绰写的《天台山赋》辞采文藻甚高。此赋初成时,孙绰给友人范云期展示,并说:“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这便是成语“掷地金声”的来历。以后,这条成语演化成“掷地有声”,常用来形容文章写得慷慨激昂,掷地发出金石般美妙之音。
名人呀,朱焘朱处仁也是名人,他是王羲之的朋友,著名的字帖《朱处仁帖(十七帖)》行书,就是王羲之给他写的一封信。
至于那位被朱焘所灭的范贲也是名人,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名道士皇帝。本为青城山道士的范贲是蜀成国末代丞相,他主要通过捉妖拿鬼的方式帮助蜀成国治理百姓,桓温剿灭蜀成国后,蜀成国残余拥立范贲继承蜀成国大业继续捉妖拿鬼。
范贲被剿灭后,史记上记载他被朱焘擒拿,当场斩杀。但道家典籍中却记载,范贲兵败后,白日飞身成了仙,或者又说他不知所踪。高翼是打那里才知道:原来道家书写历史也喜欢“春秋”笔法。
朱焘似乎也意识到船队的危机。接到高翼的建议,他立刻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二话不说带领船队掉头驶向了长江上游。当日下午,船队在丹徒附近江面下锚停泊。
丹徒隶属于毗陵典农校尉部,它是长江防线的军事重镇。长江的江面到了毗陵这里开始收缩,同时,丹徒好像是长江的拐点一样,江水在此掉头南下,同时冲击成一个巨大的喇叭形出海口。
朝廷水军的小船已渐次驶入丹徒码头,但由于船只的数目过于庞大,造成航道繁忙,船队中较大型的船只只好停泊在江心过夜。也许纯粹出于个人习惯,朱焘那六艘八槽战舰在停泊时,有意无意的将高翼的三艘船笼在了中心,隐隐成包围的态势。黄朝宗对此惴惴不安,高翼却不以为然。
“找死”,高翼轻蔑的打量着四周的八槽战舰,安慰黄朝宗说:“这种拍杆船,正确的使用方法应该是船头对着我们,然后利用撞角撞向我们的船,再利用船头的拍杆打断我们的桅杆。但你看,他们都用船舷对着我们,这样虽然可以同时使用三根拍杆,但它敢把那一侧的拍杆都挂上铁锤吗?它真敢挂那就是找死。”
一艘巨大的八槽战舰缓缓向高翼的座舟拓远号靠过来,船上的水手边行驶边向高翼这船上喊叫着什么,隔得太远听不清楚。高翼所属的三艘船相互打着灯号,询问是否需要采取行动,拒绝对方靠舷。
“不必了”,对朝贡文化深有了解的黄朝宗建议说:“朝廷绝不敢怠慢贡使的。相反,此刻朝廷偏安一隅,南方世家大族对朝廷颇为排斥,朝廷正需要用‘四夷宾服’来展示仁德,显示正朔。所以,对方靠舷,肯定是来慰问贡使的,别无他意。”
经黄朝宗这一提醒,高翼也记起他在宁波与那些官绅交往时,听到的一些闲谈。据说,晋室南渡后,原来吴地的世家大族很看不起这些来抢夺他们家园的北方人。为了笼络他们,丞相王导曾多次宴请吴地世族,并在宴会上学说吴音,以示亲近。以一国丞相之尊做出这样的举动也算是空前绝后的。以此推断,现在懦弱的晋朝正需要高翼他们去朝贡,来给自己的脸上贴金。所以……
“解除警戒,命令各船生火做饭……折腾了一天,我饿了。”高翼说罢,将手中的望远镜转交给执行官,带着黄朝宗走下了船头。
靠过来的那艘船果然是朱焘的座舟。诏使孙绰笑吟吟的站在船舷边,等待朱焘过船,两船高度相差五米左右。对于这样的高度,搭在两船间的船板坡度显得很陡峭。朱焘在士兵的连拉带拽下,手脚并用的爬上了拓远号。才一上船,便不顾形象倨坐在甲板上,脱口而出:“不错,这船果然比我的船稳当。”
快人快语,此人真的是鲁莽之徒么?
高翼死盯住对方,观察着对方一举一动。那朱焘就坐在船舷口,挡住了后续人员的登船,一边大口大口地喘着气,一边用晶亮的大眼睛游目四顾,不一会,他盯上了船台,与正在打量他的高翼眼神一撞,高翼还没有来得及移开目光,朱焘已裂开大嘴嘿嘿笑了:“好一个魁梧的大汉!嗨嗨,这些水手的制服虽怪异,看上去倒也军容鼎盛,你家大王能想出这样的服饰,不简单!好,好一条汉子!”
这个朱焘,他真是个鲁莽地、敢把八槽战舰使出长江口的人嘛?高翼心中微微一动,快步走下船台,向朱焘迎去。
按照道家典籍记载,范贲,这个中国唯一的道士皇帝应该是大罗金仙级的神仙。按这一理论,亲手斩杀大罗金仙的朱焘应该是天神级仙人谪落凡尘。但高翼眼前的这个朱焘却是一个典型的文弱之人。不过,他也许没有阮籍的穷途之哭,没有陶渊明的飘飘出尘,但骨子里那不羁的气质。才一见面,便给了高翼极深的印象。
这是高翼第一次听到官员说真话。以前的晋朝官员,包括孙绰在内,虽然也为这船所震撼,但在他们心里,高翼还是来自辽东的蛮夷。蛮夷的东西能贬斥就贬斥,实在不能贬斥就把它忽略掉,或者篡改掉。而朱焘形象不佳地攀上这船,脚未立定就肯高声承认事实。看似没心眼,给人的印象却是无比坦诚。
什么是魏晋风度,这才是魏晋风度——当赞则赞,当骂则骂,当哭则哭。
这个杀戮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黑暗混乱时代,三国时代相互厮杀一生的英雄纷纷谢世,后英雄时代,社会上阴谋、权术、奸诈横行,曾经处于主流地位的社会道德规则——正义、忠诚、善良被时代扭曲。
在这两百多年的魏晋史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应该是“杀”,惨烈的屠戮不仅发生在敌对双方。也发生在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间。乱世多祸,生命无常。身处乱世的门阀士族,或主动或被动地卷进残酷的政治杀夺、常常是正当盛年便死于非命。正始十年,司马氏发动政变,将曹爽集团一网打尽。名士何晏、丁谧、李胜、毕轨皆被夷三族,史称天下名士去其半。
此后,司马氏为进一步巩固政权,在军事上铲除敌对势力,政治上则大杀名士。嵇康、潘岳、张华、陆机、陆云、刘琨、郭璞……这些当时一流的诗人、美男子、作家、哲学家先后惨遭杀戮。
不仅如此,晋室南渡后,当时汉民族最后的武力屏障是王敦、苏峻、祖约三支军队。这位祖约就是“闻鸡起舞”,致力于北伐的祖逖的弟弟。祖逖战死后,祖约统领了这支与石勒战斗了十余年的军队。
但是,仓皇南逃得晋廷自己手里都没有一支强大的武装,所以按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三纲五常观念,臣子手里的强大武力是对皇帝的“大不敬”,连跟胡人战斗不止,保卫汉民免予种族灭绝,都是“功高震主”,所以晋廷通过种种手段,一一逼反了这三支武装。最后,祖约被迫逃到了北方,求他的敌人石勒庇护不成,全家被灭族。至于其余两人,在背上了“叛逆”的名声后,被朝廷彻底“春秋”了。
幸运的是,当时北方胡人也在自相残杀,否则的话,我们现在该用胡人语言歌颂“三纲五常”的伟大、光荣、英明、正确——因为那时汉语已经不存在了。而现在,那群人竟能用汉语赞颂民族大融合,这说明神灵太眷顾我们苦难深重的民族了。
然而,在不断的杀戮中侥幸存活下来的人还得活下去,不管“奚为哉?”“奚乐哉”?于是,在当时严苛的政治环境下下,便有了文人对悲苦的消释,对摇荡之心的安顿。或是酒色、或是药石、或是山水、或是艺术、或是宗教,这些都是他们灵魂安顿的所在。也幸好那时的皇帝还没有发明“精神病院”这个钳制武器,于是,一种独特的人生风范飘然而出。这就是后人所谓的:魏晋风度。
魏晋时代的百姓还有权力哭泣,多幸福!
可惜,谁能理解这特立独行的人格、狂放不羁的个性背后,深藏着多少悲苦。而朱焘正是以特有的鲁莽与爽直,掩盖自己的冷静和清醒,来逃避那无处不在的杀戮。
朱焘原隶属于桓温手下,桓温剿灭了蜀成,立下了“不赏之功”,前车之鉴,朱焘竟然还敢披挂上阵,为国家平定叛乱,是什么原因让他这么执着,这么无畏。明知平息动乱之后,等待功臣的必然是杀戮,他为什么还要挺身而出。
何止朱焘,中国历朝历代对于这种有大功于社稷的臣子,都是实行绞杀政策的,一如岳飞,一如檀道济,这些武人明知道有功于国必定被杀,是什么信念是他们这么执着?如此前赴后继?自虐吗?
如果中国没有“三纲五常”,中华民族会是个什么样呢?
或有人说“那天下就乱了”!不,埃及没有“三纲五常”,埃及没有乱;希腊没有“三纲五常”,希腊也没有乱;罗马没有“三纲五常”,罗马也没有乱。200年一次战乱,200年一次异族征服、一次王朝更替的恰恰是唯独拥有“三纲五常”的中华民族。
高翼迎上前去,张开了双臂大声说:“龙骧将军,欢迎你来到我的座舟,你的真诚赢得了我的友谊,从今往后,你永远是我们三山汉国的朋友。来吧,今日我们不醉不休。”
朱焘见到高翼这么热情,大为惊愕,细细想来,自己似乎没做什么特别的事情,他晕晕糊糊的回答:“在下特来拜候三山铁弗汉国使者,听说那位使者是位女使,阁下何人也?”
“在下三山汉国水军督统,正三品官员,此来是特地护送使节南行的。”高翼知道龙骧将军是三品官员,故而他特意强调了水军督统一职的品位,期望以此引起对方的重视。
孙绰插入说:“总戎,女使正在舱内等候,我们这就下去见见她吧。”
晋朝的中央军事领导机构主要为中军和尚书省两个系统,中军分六军,六军中的领军将军是中军首领,称“端戎”。中军中的另一首领是护军将军,称“总戎”。护军将军也是三品官,孙绰的这一称呼一出,倒让高翼微微一愣——原来朱焘还是护军将军。
朱焘摆手止住了孙绰的劝解:“且慢,这个人很有意思,我跟他聊几句。”
第一卷 杀戮时代 第0056章 无所顾忌
“四层以上就可称为楼船,五层舷板海船为‘温麻五合’船,我的八槽舰分四层,但船体巨大,船舱分隔为八舱,故名八槽舰,因为这船头尖尾高中平,也称‘了鸟船’。你这船分为七层,船头船尾有木堡可以防守,中有三桅……这叫什么船?”朱焘爬上爬下参观完整条船,又不厌其烦地一一追问高翼船上的各种条令与操作手续,高翼事无巨细毫不隐瞒,现在,问完属于了军事机密的核心内容,朱焘竟有闲心追问起船的名称。
“此船属于粗制品”,高翼真心希望自己的民族在航海上有个大突破,所以对朱焘近乎无理的探问也毫不在意,如竹筒到豆子一般,无所顾忌地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