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烽火录
如今的晋穆帝才六岁,正由26岁的皇太后褚蒜子抱着临朝听政。这是有据可考的中国第一例的皇太后垂帘听政。此后,由于褚国丈的推荐,朝中大事全凭辅政大臣司马昱做主,这位辅政大臣司马昱就是会稽王司马昱,也就是日后的简文帝,现在朝中大臣尊称其为“王昱”,意为“会稽‘王’、司马‘昱’”。
目前,谢安虽无官职,但最关键的是褚皇后(褚蒜子)的母亲是谢安的堂姐、谢尚的亲姐谢真石。以伦常来论,褚蒜子应尊称谢安为舅舅。作为谢氏下一代阀主,谢安倒也与“王昱”说得上话。所以,只要谢安肯揽这事,必会有个好结果。
虽然口头上说不在意晋朝的态度,但能顺利解决这事,高翼还是欣喜异常,立刻招呼手下,摆上三山美食,宾主尽欢而去。
当夜,谢安连夜拜访王昱,讲述了他从高翼哪儿了解到的汉国情况,并再三解释三山汉国的人既然如此刚烈与勇悍,若对他们有所怠慢,只怕他们一怒之下投奔了敌国。而汉国兵器犀利,船上的侍卫装备优良,士兵凶悍。一旦这些人成为敌人,便会成为最可怕的敌人。
“以孙兴公(孙绰)所言,汉国曾以五百兵马驱赶了奚族两万人。如今,不知汉国尚有多少这样的猛士,若将它拉入我们的阵营,以粮草、丝帛换取他们兵器、铠甲,装备朝廷的禁军,北伐可期。
最重要的是,汉国战船优良,若有汉国加入到我们这一方,若慕容燕国尾大不掉,则我们可以令汉国袭扰在后。若江防危机也可调汉国水军助战,如此一来,我朝江防岂不固若金汤。”
北伐,王昱还没想得那么长远,但真调汉国的船队加强长江防线,可以让南方朝廷政权稳固,腾出手来调和与南方世族的矛盾,收拾割据荆襄的桓温,这才是王昱最想得到的。一听这话,王昱顿时改容。
“传礼部官员,让他们明日一早接待汉国使者。”王昱果断下令。
第二天,身穿盛装的赵婉在礼部官员的迎候下正准备下船,但等了许久,高翼还在心神不宁地整理着随行队伍。
100名侍卫着装整齐,一水的黑色鲨鱼皮皮夹克,黑色高桶靴,红色武装带、白色骑兵帽,帽上的盔缨血红。他们腰佩礼宾短剑,英姿飒爽地站成两列纵队,让人一看之下便生出“威武之师”的感觉,想到这支队伍走在街上,会有多招人眼,赵婉不禁阵阵发抖。
“我,一个三山女奴,也有今天,真是……但,为什么大王心绪不定呢?”赵婉犹豫片刻,凑近高翼柔声说:“王,昨天来的那三个女子,其中一个名叫司马燕容,就是那个穿瑞兽葡萄衫的燕小姐,另两个人,一个叫……”
高翼摆手打断了赵婉的话:“小心,别乱称呼……我送你到这儿,就不跟去了,你到了理藩院后,一人随机应变吧……昨日交往的那些女子,你记着常与她们往来,闺帷之中能打听到许多小道消息。谢家你要抓紧,与他们的女眷多交往,我在这里待几天,处理完船上的货物,我打算或西行,或北上……”
高翼这番话是用鲜卑语说的,但既然来者是理藩院的官员,谁也不敢保证他们当中没人听懂。
“西行,王打算去哪里?”
“嗯,来到南朝,见了谢安,也算不虚此行,更何况还有孙绰、朱焘这样的当世才俊。我打算逆江而上,去襄阳看看那位桓温,如此,江南才俊,我便看全了。”
桓温,是这个时代性格最鲜明的人,就是他说出了那句著名的“不留芳百世,就遗臭万年”的话。在中华文明中,有许多成语与桓温紧密相连,比如:再见王师、师老灞上、入慕之宾、倚马千言、书空咄咄等等。
桓温,就是历史。
赵婉低声提醒:“王,外藩私自结交内臣这是大罪。王若西行,消息透漏出去,王恐怕不能再出长江口了。再说,这里还有南朝文坛领袖王羲之……”
“王羲之么,看看他的字就行了,人就不必见了——我们汉国还在发展阶段,生存是我们的大问题,字画这些东西……等我们强大了,再鼓捣不迟。”
最重要的一点高翼没有说。数年之后,桓温将成为一代权臣,桓温倒台之后谢安继之。搞好与这些人的关系,对三山很重要。而王羲之,除了一笔好字外,没听说过他有什么政治主张。此外,高翼还记得著名的《兰亭集序》最开头几个字——“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也就是说,四年后的癸丑日,也就是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孙绰、谢安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这以后,王羲之的名望才达到了顶点。而现在的王羲之……
嗯,也许找他写几幅字,也是一种对历史的纪念。毕竟在后是,王羲之字的摹本都价值惊人!
“今儿是几号?”高翼边思索边问。
“按大王所规定的太阳历计算,现在是四月二十三日,按农历是己酉年戊辰月丙申日,也就是农历三月二十日,谷雨后第三天。”
可惜,路上晃悠了几天,竟把“三月三”登高踏春日给忽悠过去了,要不然,把王羲之诱骗过来,让他提前写一副《清溪集序》,不也是一个历史嘛。
罢了,高翼一挥手,头排的军鼓手立刻擂响了腰鼓,并扯起嗓门高喊:“全体注意,举步——”。
“且慢”,礼部官员急止士兵的动作:“上谕:诏,汉国水军都督高雄一起上殿见驾。高将军,请吧。”
搞什么搞?高翼不满地冷哼一声:“我国国王命我护送使者到晋国,现在使者已被你们接走,我的任务完成了,等把船里的货物处理完,我就拔锚起航。至于接使赵婉者返回的任务,吾王自有安排。一起上殿?!吾王没有给我这个任务,大人,你的任务是迎接赵博士入宫,请不要节外生枝。”
那名礼部官员面沉似水:“高将军,你想抗旨不遵吗?”
高翼知道,肯定是哪里出了错,他脸色狰狞起来:“哼哼,我刚才说过了,一起上殿——吾王没有给我这个任务,抗旨不遵之说嘛,等吾王命令下来,你再说这话。”
“大胆”,那礼部官员呵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吾皇有谕,你岂敢抗旨。”
第一卷 杀戮时代 第0063章 泄露身份
高翼鄙夷地看了那礼部官员一眼,在那位礼部官员身后,孙绰正起劲地拽着对方衣襟,连挤眼带跺脚,暗示那人不要无理取闹。
高翼见到孙绰的举动,心中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他淡笑着说:“不要无理取闹了。我国此次来朝贡,是来要求做附庸的。附庸,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不是《诗·;鲁颂·;宫》篇所说的‘土田附庸’,我们是举国附庸——‘王之王上,并非我王,臣之臣下,并非我臣’知道么?我们尽‘受封国’的义务,但我们也有自己的权力。在这个权力之下,即使晋国陛下真下了诏令,我也有权拒绝执行,因为,我只对吾王负责。”
高翼顿了顿,石破天惊地补充说:“……更何况,你根本没有晋国陛下的诏令,你是在假传圣旨,以此侮辱我国国民。”
如果这位礼部官员真有诏书,孙绰不会在后面拉扯他。
高翼说的“王之王上,并非我王,臣之臣下,并非我臣”,是句著名的封建宣言。它代表的是附庸自治权力。但自秦统一中国后,中国不再是封建制度,而是郡县制。起初,中国史学家也也把郡县制当成封建制,但到了21世纪,中国史学家们改口说,自秦以后中国是“传统社会”。
“传统社会”这是个病句,它缺一个名词,“传统”什么“社会”呢?史学家打死也不说。
而实际上,这个“传统社会”仍是一个翻译名词,它是全世界史学家的一个公认的定义,若把它完整地翻译过来,就是:东方式传统农奴制社会。简称叫做“传统社会”。
作为礼部官员,当然对中国经典比较熟,并且深知各种古礼。高翼提到的“附庸”,这位官员当然知道这次的出处与含义,但“王之王上,并非我王,臣之臣下,并非我臣”这句话,他从没听说过。然而,这句话古意盎然,让他一时之间,想不起这句话的出处,也就无法反击。
更何况,高翼点出了他没有“明诏”的弱点——他真拿不出正式召见高翼的诏书,这一下子,让他顿时手足无措。
孙绰昨夜与谢安一番交谈后,明白了拉拢汉国的好处。此时,礼部官员无缘无故招惹高翼,让他火冒三丈,但在这些“胡人”面前,孙绰又不便发作,只好两面打圆场,拼命弥合。
高翼心中有鬼,自然不敢把事惹大,他草草接受了孙绰的道歉,几乎是轰一样把礼部迎接队伍赶下船去,结束了这场那个争吵。
黄朝宗一直躲在舱中,目击了这场争执。等礼部官员一下船,他立刻走出舱门,站在高翼身后,自言自语地说:“为什么?礼部官员应该深知礼节,为什么他要无理取闹?”
“因为他发现了我的身份”,高翼平静地说:“赵婉数次称呼我为‘大王’,虽然她已经压低了嗓门,用鲜卑语与我说话,但理藩院的官员,应该懂得鲜卑语。所以他要求我一起上殿。但此时过于重大,孙绰以他争执时,他不敢泄露真相,故而只好坚持。”
“他想扣下大王”,黄朝宗悚然而惊。
“扣下,他还不敢,但他会把我迎入理藩院,再密告执政王昱,那时,生杀予夺在于晋庭,而由不得我了。”
“大王,快走”,黄朝宗马上建议。
“是的,今天就必须走”,高翼平静地说:“但我们的货物一时脱不了手,还有,赵婉女博士也不能丢下,所以,我们还必须留下一些人手……”
黄朝宗挺起了胸膛:“大王信得过我吗?”
“信得过!”高翼立刻顺竿爬:“你留下来,我马上让人往码头卸货,卸完货我就起锚。我另外再给你50名士兵、一条小船,高羚也留给你跑腿。
昨日我们在秦淮岸边购买了几套房产,其中有一处仓库,你留30个人在码头看守货物,其余的人跟你去找谢安,直接告诉他我的真实身份,然后,请他帮忙联系民夫,把我们的货物运入仓库。
以后呢……以后你就拜托谢安帮忙,帮你把货物慢慢卖出去。谢安雇来的民夫你不要着急解散,先让他们平整土地,我让高雄立刻回国,运来一个建筑队和建筑材料,让后在我们的地皮上修建一个带仓库与货栈的商务代表处。
嗯,若是建筑过程中,有人说我们逾制建房,你就告诉他们,这里修建的是汉王府,汉王想在以后亲来晋都朝贡,所以想在此地先建好王府。
今年冬天我来接你,你记住,要时刻与赵婉女博士沟通联系……”
别的船走了,还能大摇大摆地开回来,独高翼的座舟不行。于是,三山全部的人手集中在翊海号上,开始疯狂卸货。三山的士兵训练有素,尤其在装卸货物方面。因为常干这个,熟了,自然知道怎么干。卸货的命令下达后不久,货物便快速地在码头上堆积起来。
卸货是一门学问,为了保持船只平衡,装运货物的时候是需要经过一番计算,并将舱内货物的总体重心调整到船中央线上,这样在大海航行时才能抵抗住风暴。而卸货时,也需要讲究配重,防止船身过度倾斜。
三山的人马分作两队,一队自前舱而入,将货物搬出船舱;一队自后舱而入,将新买的货物装入底舱,事态紧急。高翼顾不得考虑前后舱货物的均衡问题,只要船的左右重心还在中央线上,他就很满意了。
当前后舱的货物搬出之后,高翼没有让士兵继续往中舱的货物进攻:“行了,来不及了,朝宗,你这就下船,我要起锚,前往丹徒。只要我离开健康,执政王昱投鼠忌器,就不会把你们怎么样。到了丹徒,我再卸下一部分货物,调整船舱配重,然后让其它船返回。卸下来的货物,或者让返回的船只带回来,或者就在丹徒就地消费,成本应该增加不大。你先上岸吧,我这就起锚。”
黄朝宗带着人立刻登岸而去,就在船桥将撤未撤时,码头上一名仆人打扮的瘦弱汉子拱手向船上的人施礼,高声询问:“请问,三山汉国的高雄都督在吗?我家小姐找他有事。”
高雄走上前去,一边示意士兵们继续撤船桥,一边问:“我就是,你有何事,请说。你家主人是谁?”
那名仆人很震惊,他望着高雄,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来,此时船桥渐渐的升起,士兵们正在?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