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烽火录
当然,按高翼的商人性格,也不会让他们白忙,不仅把三山美食倾斜性地向他们军营免费输送,此外,高翼还默许高句丽军官自大东港乘船,定期至三山城游玩。这使得高句丽沿江水军,成了高句丽国最令人羡慕的军种。
“也罢,高雄,派几个人沿路找一找,看看那些兵死哪去了?你亲自去一趟高句丽水营,就说我需要人手,让他们帮我雇千把人,今晚就来。”
“王,不用去找了,你瞧,那端尘土扬得老高,一定是那帮凤城崽子来了”,高雄恭敬地回答。
“嗯”,高翼向高雄所指的方向张了张:“也好,你马上动身去高句丽水营,让他们立刻派人。”
“王,千把人恐怕不够”,高雄细心地补充说:“我们还要往安东运送帐篷,可船又驶不入江中,不如让高句丽调些巡江船来,帮我们运运东西。”
“有道理,让他们把闲人都派来吧,多多益善!”高翼说罢,迈步走向那些三山官员。此时,从船上抬下来数个大桶,桶里装着热气腾腾地饭菜,三山官员已开始给流民发放午餐。
王祥,加上白浩然紧紧尾随在高翼身后。彼此瞪大眼睛,惊愕地合不拢嘴。
雇佣他国军队帮自己干活,这是个什么概念?
高翼高雄谈起这个话题时,随意的就像高句丽士兵是他们的家丁一样。这两国的关系,真好到穿一条裤子的地步了吗?
第二卷 艰辛时代 第1080章 奖赏分明
打从高翼开始雇佣新罗、百济佣兵开始,到三山打工挣钱便成了半岛的一股时尚。到三山军队去,挣三山的钱,穿三山铠甲回家,有军功还能成为三山“国民”,从此不用交税;没军功则拿三山军饷回家买地,从此成为地主阶级。
这种军功军饷制颠覆了半岛的当兵理念。最初,这股浪潮只是在退役军人中流动,后来,连现役军人军官也坐不住了。沿江水军是与三山交情最好的高句丽军队,有金道麟在,那些军官干脆把整支军队拉出去,租给三山执勤、巡逻、战斗以及筑路。
至于租金——反正那些士兵又不需要费军饷,让他们到三山吃几顿美食,对他们来说已经很照顾了。正好,俺们每月去三山玩一趟,美食美酒的,花销多大呀,存点钱容易么,所以,这钱归俺了。
高雄出身于高句丽水军,那些高句丽军官来三山游玩时,常常找他畅饮。一方面通过他低价购买一些三山小玩意,带回高句丽贩卖,挣点零花钱。另一方面,也总是向他提起出租士兵的事宜。
高雄知道高翼的癖好,他也常常喜欢关照自己的同胞,雇佣人手时,总是强调优先雇佣汉军士兵,理由是他们没有语言障碍。
这一习惯,让汉军士兵的地位提高不少,许多汉军士兵由此被提拔成小队长。他们领着一小队高句丽士兵,冒充汉军来到三山,所有交涉事宜均有小队长出头,其他人只管假装汉人。
这样的行为让汉军地位提高不少,三山各级官员在高翼的暗示下,对此睁只眼闭只眼,倒是常常借故找那些普通士兵问话。由此掀起了高句丽士兵学汉语的热潮。
虽然大部分佣金都被军官领走,但是对于被出租干活的士兵来说,他们也很满意这种雇佣生活。因为三山的军功赏罚是不以种族、国家之别,纯用数据进行计算的。
每个到三山服劳役的士兵,在他们抵达三山后,会得到一个硬皮小本,具有一个数字编号。小本上面记录着他们的军功与服务年限。
一年十二个月,每服务满一个月得一分,服役满一年得十二分。如果在服役期间遇到战争,则服役分值加倍;如在战争中有斩获,不仅战利品大部分归己,而且还能依据军功大小得到相应的奖赏分值。此外筑路筑城等等大劳动量的苦活,服役分值也能加倍。
无论这名士兵来自天南地北,只要他挣够了100分值,他便自动获得三山准国民待遇,考察期一年。在这一年里,如果违反三山律法,则需要扣除分值。
一年到期,该士兵不仅没被扣分,而且因为阻止不符合法律的行为、或者与邻里和睦获得奖赏分,说明此人熟悉法律,并能融入三山,他便正式取得了三山国民待遇。从此不用负担沉重的苛捐杂税。甚至不用自己出面与原先的那对主官交涉,三山政府自会把一切办好。
作为出租劳力的副产品,高句丽军官很配合的奖那些获得三山国民身份的士兵填上死亡名册。于是,在高句丽沿江水军的军报表中,常出现这样的名词:本月某小队巡视江岸,忽然天降大雨,泥石流冲下,该小队全体阵亡。
或者:本月巡江船触礁倾覆,某小队全体落水……
或者:本月军营忽发疫病,某小队士兵咳嗽致死。
等等,等等。以至于后来,高句丽文书视写军报如虎,因为他们已经把所有的理由全部想尽了,包括“每日行军途中跌死多少人”这样拙劣的理由都用上了。
好在燕国主要精力放在中原争霸上,这几年没对高句丽边界发动征袭,加上高句丽高层隐隐绰绰知道点内情,碍于高翼这个准铁弗身份,他们也不想过度追究。
于是就造成了这种局面——高翼把高句丽军营当作自己家一样,随意出入,想调多少人,一点不受军符军令的限制。那些人换上便装,便爬上了三山的船。有些人一去不返,以另一个姓名出现在三山国民册上,当然,他的名字同时也出现在高句丽的阵亡册上。
按照三山的军工赏罚令,每百人队士兵当月要评出“优异服务”前三甲,这前三甲的当月服役分是加倍的。每个被雇佣的高句丽士兵干得都很拼命,恨不得把自己每一分力量都榨出来。
疯狂的劳作下,三山虽然人口少,却利用自己优惠的国民待遇建设了大量的城市设施,同时吸纳了大批干活最卖力,又最愿意遵守规则与法律的青壮劳力。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青壮劳力还是朝鲜半岛上三个国家训练好的士兵,拉出去就能打仗。
至于高翼这次从中原带回的这批流民,其素质参差不齐,远不是那批老国民所能比拟的。
这不,新来的流民连排队意识都没有,当三山水军从船上抬下热气腾腾的饭桶后,他们蜂拥而上,围住了抬桶的士兵,连数名官员的桌案也被掀翻。
“啪啪啪”,清脆的鞭子凌空炸响。一名三山官员跳起来挥舞着鞭子抽开人群。
“排队,排队。”那官员叫嚷着。
流民不知道“排队”是什么意思。那名官员唿哨一声,与几名兵勇一起上前,生拉硬拽的将流民塞进队列。“领号牌,以户为单位,先领号牌。”这名官员叫嚷着。
所谓号牌类似于后世的居民身份证。三山每一名百姓都有一个自己的编号,这个编号将伴随他们终身。
流民们没有经历过这阵仗,茫然地随着三山官员的指点排成了一个长队。那些官员经过了巍霸山城以及庄河的收容行动,对流民收容工作早已轻车熟路。
十几张桌子一溜排开,每个桌上四五名誊写手,身后还跟着十余名士兵,他们边登记边高声唱和:“李阿七,编号安32****,三丁两女,登记已闭,号牌发讫——”
官员们拖着长长的尾音喊完这话。流民们领上一个木制的号牌,上面用烙铁烫着一连串弯弯曲曲的阿拉伯数字,紧接着走到下一张桌子,向官员出示号牌。
那张桌子上的官员立刻高声唱道:“李阿七,三丁两女,领餐具五套,收讫——”
白浩然刚来三山,诸事摸不着头脑。刚开始,他见到流民受鞭挞时,脸上露出不忍之色。等流民们排好队列后,分发食物的工作开始有序而快捷的进行,他面色稍缓,也随着高翼来到分发食盘的桌案边。
高翼招手唤过一名士兵,那人抱着整叠的餐盘,殷勤的给高翼及其随从发放着餐具。
这餐盘类似后世大学生食堂所用的餐盘一样,在一块铁皮上,冲压出盘子碗的形状。高翼等人拿上餐盘,顺着流民的队伍排在队尾,向第三张发放食物的餐桌缓缓移动。
前方,已发到食物的流民不时地发出惊呼:“啊,好香!”,“咦,有肉啊!”,“这简直是丞相家吃的食物……”
白浩然耐不住好奇心,焦急的探头张望。那个热气腾腾的大桶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越靠近掌勺的厨师,越觉得空气中充满了甜甜的肉香。白浩然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带有这样浓郁香味的食物究竟是什么。
可他前面还排着王祥,他看到王祥也伸长脖子,向饭桶处张望,似乎也很急切。可王祥前面排着高翼,他不慌不忙地随着队伍移动。他身后的王祥、白浩然也只能忍受着香味的煎熬。
这顿饭是土豆炖鲸肉。现在是捕鲸季节,大量的鲸肉来不及消化,只好在熬制鲸脂时,当燃料焚烧。因为海洋动物的肉不能存放,一旦变质就会产生肉毒菌,这是一种剧烈的毒药。每克肉毒素可以毒死一个团的人。
这群流民的到来,正好帮助三山消化了多余的鲸肉。所以三山的饭桶里,鲸肉的分量远远超过了土豆的数量。
鲸鱼是一种哺乳动物,它的肉比小牛肉还要细嫩,比鹿肉还要香滑。而三山有可以说是中国最早觉悟到食用香料烧饭做菜的国度,这样香嫩的肉添加足够的香料,辅以辣椒佐味,配上土豆,要淀粉有淀粉,要蛋白质有蛋白质,简直是一个营养全餐。
流民们乍一吃上这样绝美的,超越当时时代一千余年的食物,也难怪他们认为这是丞相家吃的食物。即便是王祥、白浩然这样的官宦世家,也从未尝过这么美味的食物,他们舔干净餐盘,意犹未尽的望着分发食物的餐桌,眼里充满了渴望。
此时,在第四张桌子上,士兵们还在紧张的搬卸着成箱成箱的物资。三山的海运采用类似后世集装箱式的运输,所有的货物都装入箱中,整整齐齐的麻在货舱里。故而白浩然看着他们在忙碌,却不知道他们在忙什么。
“吃饱了没?”,高翼关心的询问王祥与白浩然:“许多百姓还没吃饱,你俩去做个表率,再去要份饭。”
王祥心中感动,他知道高翼这种说法,是看到他意犹未尽,估计到他的面子故意采用这种说法。他站起身来向分发食物的那张餐桌走去。
白浩然不知情况,他惊讶的问:“吃了还可以吃?这样一顿饭开销多大啊!……我们这才来了800多人,后面还有8000人不止,如此吃下去,三山哪能供得起。”
高翼温和的拍拍他的肩膀,鼓励他去盛饭。
王祥跟着高翼而来,他的行为没有在流民中引起效仿。白浩然出动,则情况不同了,有几名大胆的流民也腆着脸,端着餐盘排在他后面,又领上了一份饭。
见到他们没受到拒绝,没受到呵斥,许多流民也行动起来。不一会儿,那张餐桌边有围拢了一大堆人。这次他们知道排队了。
大地在震动,第二张桌子上没发完的餐盘,在桌子上跳动不止。
正在排队打饭的流民们惊恐不安,刚准备四散逃移,看到高翼仍端着餐盘,有一勺子没一哨子的吃饭。周围的士兵则显出一幅懒洋洋的愤怒神情。他们又镇定下来,紧张的盯着高翼,等待他作出反应。
“这帮小崽子,尘土飞扬的,让人怎么吃饭?”高翼满嘴含着食物,愤怒地说:“树王旗,让那帮小崽子来这里觐见。”
赤红色的王旗树了起来,在红色的旗面上绘了一只黑色的戴王冠的鹰,这便是高翼的王旗。
鹰神的崇拜是草原民族自上古时期就存在的。高翼因为名字里有“翼”字,所以他的王旗就简单得绘了一只鹰。这只鹰不是侧视图,它以正面图案出现,身体前倾,左右对称的两只翅膀展翅欲飞,头向左倾,头顶是一只黄色的王冠。
流民看到高翼和蔼的排着队,跟随大家按秩序领取食物,只看到他们的县令白浩然对此人很恭敬,却不知道高翼的身份。王旗树起来后,他们也不明白这个旗帜代表的意义。但长途奔来的凤城守卫队却明白这旗的意思,顿时,大地的抖动平息。
“王在!”、“王在前面”、“下马!下马,兔崽子们,下马步行!”一阵阵纷乱的喊声响过,流民们这才知道,原来那位带着白痴式的微笑,排在他们后面领饭的人就是此地的王。
呼啦啦,流民们跪倒了一片。随之,一大堆身着红色皮甲的骑兵,屏声静气地牵着马,悄悄摸入了大东港码头。
“我们的王,祝您长寿,祝您心情愉快,祝您……”,领头的骑兵首领心惊胆战地向高翼叩首。
“我心情不愉快,很不愉快”,高翼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