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烽火录
三山甚至还免费帮士兵拉回战利品,当那些出租的士兵返回高句丽军营后,也是按照传统,他们会脱的一丝不挂,换上高句丽军装,各自回帐篷。除了三山军功册,什么也不带走。
然后呢,然后各级将领会派出心腹收拾“出租士兵”留下的杂物,战利品归将领,铠甲兵器首先装备侍卫队,富裕部分藏在将领的小金库里,除了偶尔拿出来赏赐的,其余的则找机会转售——最大的卖主是他们的国王。
“先生”,那几名高句丽军官还是延续他们当年对高翼的称呼:“听说你这儿需要人手,我们调了2万人过来,一万五千人直接去了安东,我们让高雄带队。剩下的五千人我们都带来了。在安东的士兵,当夜必须渡江回军营,我们带的这5000人就不用回当夜回营了,你可着用吧。
至于倭国征讨,时间长我们不怕,我们的卫队也不用每天点卯,我们几个人把卫队凑一凑,凑个2000人不成问题……请先生一定成全。”
天哪,这都是群什么人,听到打仗,个个叫的比谁都欢实。白浩然捂着脸,有点掉进狼窝的感觉。他偷眼看看王祥,只见他倒是脸色平静。
“也好”,高翼欣然地回答:“我正愁缺搬运人员呢,两千人虽少,但也可解决大问题。”
高翼说完,目视着远处的大海,自言自语地说:“这个冬天将会很漫长,我相信。无论对倭国、对三山都是如此……”
金道麟眉毛一挑,意会道:“燕国?”
高翼点点头:“燕国!”
第二卷 艰辛时代 第1083章 打乱部署
九月,冉闵狙杀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这两位“忠心耿耿”的汉人夜受石鉴诏书,便替羯胡人打抱不平,他们认为冉闵这个昔日汉奴,现在坐在羯人主子头上指手划脚,很不符合君臣纲常。故而起兵意图刺杀冉闵,可惜的是,
这种事搁后世一点不奇怪。千年以后,尚有大儒曾国藩、李鸿章等,竭力所能地维护清人主子的特权地位,他们所在的时代,被称为“大清中兴”,是儒生们最值得夸耀的事情。
与此同时,燕国大军已破冀州中部,但大军随后停顿下来。
“他们在等什么?”王祥翻弄着手中的情报,惊疑地问:“等冬天吗?”
燕国大军的停顿,对于汉国来说绝不是好事,三山最盼望的是燕国大军陷入中原大泥潭中,现在他们忽然止步不前,也难怪王祥为此忧心忡忡。
自打上次三山差点遭遇慕容恪突袭后,高翼就加强了情报搜集工作。王祥现在所拿的几张纸,正是三山商队最近截获的情报。
利用商队作掩护搜集情报,古已有之。但中国一直轻视商人,收了钱后对商人所作所为不管不问,1500年后,英国就是利用商人打探的情报,一度把持和操纵了西藏。
高翼以前也曾利用商人打探消息,但这个时代过于纷乱,人们都喜欢用拳头结账,所以高翼不敢让商队走远。
但自从三山开始用羊毛织造毛呢布后,一夜之间,三山商队大受辽东部族的欢迎,在他们看来,用昔日的废物——羊毛,跟三山换取各种生活必需品,是一种比抢劫更廉价的商业活动。
入秋以来,为了迎接寒冷的冬季,牧民们常将一些体弱无法越冬的牲畜宰杀,一方面获取皮毛制作裘衣,另一方面也在为冬天储存食物。此时,大量羊毛无法食用无法编织,商队的到来正好为他们解决了难题。
将整张羊皮换卖给商队,获得食盐、毛呢布,以及各种华丽的装饰品,为女人孩子换一身暖和的漂亮衣服,做好越冬准备。与此同时,他们也不在乎商人们打听的什么。相反,大多数时候他们还好心的告诉商人,周围那些部族已准备好羊皮羊毛,等待他们收购。
如此一来,各种情报便源源不断地送入三山。
以前,三山情报工作都由文昭负责,可遗憾的是,女人是最不适合做情报工作的,她们的嘴保守不住秘密,思维又常容易被细枝末节吸引。如今文昭出嫁在即,更没心思在这上面花精力了。于是,王祥便接管了情报汇总任务。
“冬天,已经到了”,高翼回答:“我们这里靠近大海,还感觉不到气候的寒冷,但在冀州,野外作战一定很苦。”
当然苦了,没有棉花便没有棉袄,葛衣绢衣不保暖,燕国的士兵还没有睡袋的配置,天气稍一寒冷,非战斗减员一定很严重。
冀州停战,可以让冉闵缓口气,但不会让三山缓口气,如果燕国肯下狠心,只要冲过巍霸山城,开到海滨上,这里的冬季也不是很难熬。
若是对方以为能够速战速决,打下三山就会有温暖的冬屋,有丰富的食物,他们就会横下一条心。因此,现在的关键是吓阻,要让燕国有持久战的觉悟,他们才不敢轻举妄动。
但无论如何,明年,燕国与汉国之间必有一战。
“慕容宜带着两万兵马到了盖马大山”,王祥拿起另一份情报,看了一看,又补充说:“副将是中尉宋活,宋活?送货,好怪异的名字。”
“宋活”,高翼立刻站了起来:“我在那儿听到过这个名字,找一找,好像他原名宋晃。”
“宋晃?”王祥马上回答:“我知道这个名字,他是燕国的原东夷护军。石季龙(石虎)在世时,曾诱引燕国人叛变,燕国的内史崔焘、居就令游泓、武原令常霸、东夷校尉封抽、护军宋晃等人皆响应。
后来,慕容恪平息叛乱,封抽、宋晃、游涨投奔了高句丽。宋晃……他不是在高句丽么?”
“找到了”,高翼从桌上的问卷中翻出一份卷宗,念到:“高句丽王高钊遣送以前的东夷护军宋晃到达前燕国,前燕王慕容俊赦免了他,将其名改为宋活,授官中尉。时间,时间是……”
高翼抬头望向王祥,两人都脸色郑重。
这时间正好是高翼到达三山的时间。
也就是说:高钊一边唆使金道麟在三山做点小动作,一边集结军队厉兵秣马,同时,却又送遣宋晃回燕国。
宋晃给燕国带去的什么礼物,才让慕容隽不杀他,反而升了他的官?
“哈”,高翼干笑一声:“前一阵子,我颇怪高句丽送遣宋晃回国,在我看来,与其把这人送给慕容隽杀了,不如送给我。故而,我记住了宋晃这个名字。没想到……这真应了那句老话: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王祥不好插话,只好沉默以对。
“安东怎么样,流民安置好了吗?”高翼马上追问。
“已安置流民2万余名,但青州的流民还在向不其港涌动,而且越来越多。如今天已入冬,寒衣不足,是否暂停安置”,王祥问。
此时,流民安置工作已进行了一个多月。高翼安排好工作流程后,立刻返回三山,向燕国派出使节,摆出和解姿态,一力讨好慕容隽。这几天他的精力全在于此,流民的安置则全交给了王祥等人筹划。
“不能停,有多少人我们要多少人”,高翼断然表示:“追随晋军南迁的百姓有20万人,我们只救出了十分之一,太少。我们只要熬过这个冬天,他们将全变成我们的国力,所以,这些流民多多益善。”
“可如今,船队大部分派往了倭国,我们缺船转运。”
“我们不缺船,我们缺船夫”,高翼嘴角浮出一丝冷笑:“派人去高句丽水军,跟他们商量一下,冬季无事,鸭绿江已经结冰,闲着也是闲着,我们把所有的熟练船夫全雇佣了。”
高翼可以猜得到高句丽的反应,由于水军官兵与高翼交往密切,营中许多军人持有三山的军功册。为了保证袭击的突然性,不到最后一刻,高钊不敢让水军得到消息。
但高翼拒绝“派兵协助”,甚至在安东安置流民,打乱了高句丽的部署,他们只好装聋作哑,由得高翼折腾水军。
既如此,我就把高句丽水军搞残了——高翼恶狠狠地想。
战争,不仅仅是抡刀上阵,它还有另一个手段——金钱。我有钱,你不是想挣我钱吗,给你挣,我用钱把你砸晕,把你水军的熟手全雇走,以各种名义安置在石间国,看你能否忍得住。
“去年一年,我三山工匠造了30艘鸭头舡,这些都是为向晋国运货准备的船,但现在船夫不足,造好的船只好停在码头。我们雇高句丽船夫把船开到石间去,把我们的船夫全部换回来,转运流民。
给石间国国主写信,这些高句丽船夫一抵石间,立刻给他们石间国民的身份,给他们分配土地,让他们在倭国与三山之间运送战利品。然后把这伙人全吃了。”
不管高句丽的本心是瞄准燕国还是三山,瞒着三山私下里与燕国交往,这就是对盟友的背叛。既已准备撕破脸,高翼不在乎高句丽的反应。
“巍霸山城建得怎么样,能抵御中等烈度的攻击嘛”,这点王祥不清楚,高翼是在向一直呆在屋内,却一声不吭的文策(宇文策)发问。
“我们用尽了所有人力,现在只建成了一个塔楼和整个外墙。王不许调起重机过去,所以工程进度的很慢,我们只能用滑轮组吊石块”,文策慢悠悠地说。
屋里除了文策外,还有负责长兴岛守卫的文书、负责庄河守卫的文战,负责统领水军得高雄正在倭国忙着转运战利品。负责南岭关守卫的文兵则与一帮老臣筹备高翼的婚礼。
“起重机不能调出去”,高翼坚持说。滑轮组在《墨子》的著作里出现过,也就是说它早在战国时就已传入了中国——虽然民间还不知道运用。但起重机就不一样了,万一被人缴获,或者被有心人学会,会大大改变三山的技术优势。
这个道理文策也明白,但高翼问到巍霸山城的建设,他总的找个理由解释建设迟缓的原因。当高翼再次表明态度,文策也不坚持,直接抛开了这个问题。
“最近冉闵杀胡,有数支羯人部落逃入巍霸山城附近,我们已经把他们看管起来,王,这些人啥都不会,就会打仗,我们该怎么办?”文策问。
“男的杀了,女的留下”,高翼平静地回答。
高翼知道白种羯人在中国的最后下场。冉闵屠杀胡人,使羯人逃出中原二十余万。而襄国灭亡后,羯人又被杀了一道。羯民族被基本杀绝。只有一支不到一万人的羯族部族,向北投奔了燕国,未被汉人消灭。
后来,燕国鲜卑人帮他们报仇杀了冉闵。鲜卑入主中原后,这支羯人一直在鲜卑的统治下以打仗为业。不过密月关系没过多久,拓跋与慕容鲜卑内战时,他们变态地杀着鲜卑人,差点把鲜卑整民族给灭了。
这次,他们祸惹大了,鲜卑人可不讲儒家思想,他们没有原谅自己敌人的癖好。所以鲜卑人发出了仇杀令,整个北方的胡人行动起来,对他们进行了不依不饶的追杀。这个部族只残余了几千人,他们在后景带领下跑到南方梁朝统治区。
梁朝人可讲究“仁义”待人的,他们原谅了这个曾经迫害、压榨、奴役、屠杀自己同胞的敌族。南方梁朝政府接纳了他们后,给他们提供美食提供专门的聚居地。但当他们歇过来缓过气,看到懦弱的汉人如此宽容,立刻想在南方这片富饶之地重温当家做主的感觉,重新奴役他们曾经奴役过的下等民族——儒家思想武装下的汉人。
这支不到万人的胡族在后景带领下,对江南汉人实施血腥的种族灭绝政策。使原本人口众多千里沃土的江南变成赤地千里,白骨遍地,野兽出没的不毛之地。仅屠建康都城,他们就将全城四万户约二十万人杀绝。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后景之乱!
直到南梁将领陈霸先带珠江流域的两广军队准备充分后,北伐江南,花了很大代价才灭悼这支万人不到的好战顽族,这一种族才从地球上彻底消失。
而后,陈霸先花了很大力气,力图恢复被江南的元气,采取了很多开明的措施来恢复经济和人口增长,即使这样,直到到隋朝,隋灭陈时许多年,南方的人口却一直没有恢复到后景之乱前的人口规模。
高翼知道这个民族的残暴,所以他不想犯晋朝养虎为患的错误,干脆下达了屠杀令,让这支部族彻底消失。
文策点点头,不再说话。
“且慢”,王祥慌忙阻止。其余胡人看惯了这种灭绝式杀戮,对此不以为意,可王祥尚不适应:“主公,羯人穷极来投,主公闭门不纳还则罢了,即已接纳,又杀其人夺其妻,传扬出去,岂不阻塞贤路,以后何人敢来投主公?”
屋内几名胡将露出讥笑的神情。
高翼明白,这些人刚才一直不愿说话,就是看不惯他突然任命一个不知根底的汉人?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