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鼎断剑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一
天朗、气清,碧空如海,在晶莹透明的蔚兰天幕上,没有一丝薄云。
终年云雾缭的九华山,这天却云消雾散,现出耸拔嵯峨的山势。
山上,青碧苍翠,古树参天,在森郁的绿叶中,万千姹紫嫣红的奇异山花,随风摇幌,飘散着沁人幽香。
由万丈突岩上,可以看到千寻以上绝壑的美景,由幽寂绿媚的静谷中,可以仰视崎峰上的飞瀑流泉。
这才是一个傲立孤峰目览天下的绝佳天气,但,就在这令人心旷神怡的绝美仙境中,竟隐约飘来一阵悲戚的哭声。
这阵悲戚的哭声,给这奇绝明媚的仙境,凭添了无限哀愁,一切艳丽景致,都为之失色了!
哭声是发自万仞孤峰的绝巅上,由妙莲桌望去,那是紫芝崎峰一处崎险无比的悬空飞崖。
崖上,疏疏密密的垂着一片柔细而特长的绿藤,在绿藤间,生满了红、白、碧、紫,硕肥多肉而浑圆光润的各色大花。
那些光润大花,就是罕世奇珍,由红到白,由白变碧,由碧变紫的“千年紫芝”,那座崖,就是终年难得一现,鸟兽绝迹的紫芝飞崖。
悲戚的哭声,就是发自紫芝飞崖,垂着疏密不等的长绿藤的后面。
凝目细看,久久才发现飞崖垂藤的后面,竟有一座高约近丈宽尚不足三尺的狭窄的长洞,那哭声正由长洞中飘出来。
根据哭声的悲戚,断定那人异常伤心,而那人充沛的中气,似是一位内功极为精湛的武林高手,但那人略带童音的哭声,又像是个极为年青的人!
哭声戛然停止了,接着传出断断续续的悲痛呜咽和铮铮的堆石声。
片刻过去了,洞中蓦然传出那人极为怨毒的恨世豪语:
“师父,安息吧,希望你的英灵,傲立在这九华之巅,看志儿如何杀尽那些沾名钓誉,自诩豪侠的巨奸枭雄,看志儿如何慑服群英,震惊江湖,声名远播海内,让他们闻名丧胆,惶惶终日。。”
话声愈说愈高,充满了忿怒,终至激昂震耳,洞中嗡嗡有声。
略微停顿之后,又传出一阵强抑激动的缓和声音:“师父,为了寻觅您的亲生女儿娟娟,为了洗雪您的奇耻大辱,为了您未了的心愿,不管天涯海角,不管剑林刀山。。”
话声呜咽了,接着是颤抖的哭泣:“师父,志儿走了,此番下山,不知何年何月何日,才能重返此洞,跪在您的墓前,哭述离开您以后的经过,也许就此骨埋异乡,终生不归了。”
哭泣声停止后,长洞中的暗处隐约现出一个白色人影,正缓步向着洞口走来。
凝目细看,那竟是一个身穿白缎银花公子衫,发譬上束着一方淡黄儒巾的俊美少年。
看他年龄,最多十八九岁,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冠玉般的面宠上,充满了文静儒雅之气,如非他的眼圈红红,双颊带泪,绝没有人相信洞中痛哭,忿发豪语的那人,竟是这位年尚不及弱冠,神采文质彬彬的白衫少年。
白衫少年来至洞口,转首再看了一眼身后,珠泪再滚下来!
接着,他举袖拭了一下双颊上的泪水,昂然仰头,双目生辉,微剔斜飞的眉宇间,在这一刹那,竟隐隐透出无限杀气。蓦然,他冷电般的双目,一览脚下的万仞绝壑,身影一闪,疾泻而下,宛如一道垂直白线,幌眼间已至数十丈下。
这等骇人听闻的绝世轻功,许多武林顶尖高手,终生刻苦勤练,直到须发皆白,也难达此绝高境界,但是,今天却在一个文静儒雅,年仅十八九岁的后生少年身上发现了。
白衫少年双袖一挥,衣摆飘拂,疾时如殒星泻地,缓时如柳絮飘飞,如非世外高人绝难看清他双袖和足尖的动作。片刻已达峰下,幽谷翠绿,流泉般潺,遍地奇花异草。白衫少年略微一停,游目一辨方向,飞越幽谷,绕过峰角,穿林跃涧,直向山区以外驰去,身法之快,捷逾飘风。
艳阳逐渐偏西,幽谷松竹间,已升起薄薄的云烟。
但那点快速白影,仍如星击丸跳般,如飞射向山外。初更时分,夜幕低垂,一钩弯月斜持天边,给寂静的大地,披上一层暗淡光辉,朦朦胧胧,愈增荒野的凄凉意味。
这时,一点白影,快如流星、沿着宽大官道,迎着徐徐夜风,疾驰而来,身形过处,脚下带起一道微薄扬尘。
远处的九华山,已被黑暗吞噬了,那奇雄巍峨的山势,已不复见。
疾驰而来的白影,正是满怀悲忿,大发恨世豪语的白衫少年。他穿村过镇,身形不停,直奔东北。
月落星转,曙光将现,东北官道的尽头,已现出一座黑压压的大镇店。
飞驰一夜的白衫少年,一见那座大镇,涂丹般的唇角上,立即掠过一丝冷笑,身形同时慢下来。
再驰一阵,以至镇外不远,他举目看了一眼东天那颗光芒四射的明亮晓星,飘身进入路边的一片树林内。
他在一颗树下盘膝坐好,闭目调息,他要等天光大亮后再进镇去。就在他刚刚闭上眼睛的同时,突然传来一阵阵衣袂破风声。
白衫少年心中一动,双掌微一抚地,身形腾空而起,直落一株大树之上。
他隐身树内,循声一看,只见三道肥大人影,胁下各自挟着一个长形大包,经由镇内,疾奔而来。
白衫少年眉梢微一轩动,唇角立即掠过一丝冷笑,他断定镇内奔来的三人,非偷即盗,定然不是善类。
渐渐,他已看清来人竟是三个身穿宽大道袍,年约三十余岁的中年老道,三道俱都骨瘦如紫,长得獐头鼠脑,一脸淫邪之色。
三个老道,虽然胁下各自挟着一个长形大包,但仍举步如飞,并且毫无忌惮的有说有笑,状至得意。
中间老道,三角眼一望左右,得意的笑着说:“两位师弟,你们虽出手顺利,但得到的货色却没有我的好!”
左右两道,一个腮肉抽动,一个浓眉只扇,同样贪婪的看了中间老道胁下的长形大包一眼,焦急的说:“卜贤师兄,你曾说过,有了好货色,我们兄弟三人都有份。。”
中间老道未待左右两道说完,不由得意仰首哈哈一笑,说:“两位师弟请放心,咱们是有福同,有难同当,要活,活在一起,要死,死在一块的好兄弟。。”
话未说完,再度得意的哈哈笑了。
隐身树上的白衫少年一听,不由冷冷一笑,恨声自语说:“哼,少爷今日才下山,双手尚未沾血,今夜就拿你这三个不守清规的道门败类先开刀吧!”
话声甫落,身形腾空跃起,双袖一挥,宛如巨鹤临空,飞越一片大树之上,直向三道身前落去。
三个老道急急前进,正在兴高采烈的有说有笑之际,蓦闻破风声,同时吓了一跳,转首一看身后,镇前一片黑暗,根本无人追来。三道再一回头,吓得急刹冲势,脱口大喝,身形暴退一丈——
就在三人转首后看的一瞬间,他们身前已多了一个身穿白缎银花公子衫,双眉飞挑,俊面罩煞,唇角掠过一丝冷笑的美少年。
老道这一惊非同小可,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三个老道,完全被对面白衫少年的孤傲冷漠神色和面上笼罩的杀气所震慑了。
白衫少年,冷冷一笑,阴沉的问:“三位包中是什么货色,快打开来让在下看看!”
说话之间,嘴哂冷笑,双目注定三个老道,缓步向前逼去。
三个老道一定神,同时怒声说:“凭什么?”
三道虽然飞眉瞪眼,但脚下却不由自主的随着白衫少年的前进步子,急步向后直退。
白衫少年见三道畏怯的急步后退,不由停身止步,仰面发出一阵傲然大笑。
这阵大笑,声震村野,宛如虎啸,顿时引起大镇上的一群犬吠。
三道一见,面色大变,瞻前顾后,万分焦急,他们又似乎极怕镇上有人闻声赶来。
白衫少年对三道的鬼祟神态愈加厌恶,于是歉笑朗声说,“江湖俗规,见者有份,难道三位连这点道理都不知吗?”
三个老道一听,心中恨透了对方白衫少年,因而切齿恨声说:“小辈无理纠缠,成心破坏道爷的好事,今夜道爷和你拼了。”
说话之间,纷纷放下长形大包,同时惶急的看了一眼身后大镇,接着圈臂躬身,两掌箕张,六只炯炯眼睛凶狠的注定白衫少年,绕分三面,缓步逼来。
白衫少年,再度轻蔑的一声大笑,说:“既然三位胆颤惊心,深恐有人追来,在下就送三位去一个最安全的地方。。”
由于三道心切离去,因而情不由己的停身,低沉的问:“什么地方?”
“根据三道尸体上所泛起的殷红颜色,那人的‘赤阳掌’力,至少已有百年以上的火候。。”
白衫少年一听,不由暗自笑了,心说:我习武尚不足五年,“赤阳掌”
仅练了半年,居然说我有百年以上的火候,岂不可笑。
心念间,佯装漫不经心的转首去看发话的那位大师了。
只见右后方第四张桌子上,正中坐着一位红光满面、身穿灰袍的慈祥老和尚,寿而慈目,长髯如银,一望而知是位有道的高僧。
白衫少年看得心中不解,根据老和尚的相貌,不像是个夸大其实,危言耸听的人,但他这么说,莫非我的掌力果真有百年以上的火候不成?
继而,他想到每隔半年,师父必让他食一片紫芝,据师父说,紫芝有延年益寿之功,起死回生之效。。
念及至此,心头猛然一震,他不由暗暗惊呼,紫芝既有延年益寿,起死回生之效,师父为何在我一觉醒来时,浑身乏力,虚脱而死呢?
继而一想,全身不禁惊出一身冷汗,心说:“莫非这其中,果真另有蹊跷不成?”
心念间,蓦闻坐在老和尚左侧的青衣老者,迷惑的说:“大师,昔年传说‘赤阳神君’爱穿红袍,可是,昨夜有人发现一道闪闪白影,快如掠地流星,眨眼之间,便去得无影无踪了!”
老和尚听得轻“噢”一声,似是也感到有些迷惑。
白衫少年听得心中暗中焦急,人们传说的这点白影,对他将来为恩师了却心愿,也许是一一个极大的破绽。
他怕那老和尚对他起疑,因而不敢久看,于是即将目光移开。
但,当他看到老太婆那一桌时,只见那个老太婆,面色深沉,正瞪着一双炯炯的小眼睛,在冷冷的端详他!
而那个绿衣妙龄少女,却微蹙蛾眉,神情忧郁,纤手支着香腮,仍在凝神睇视着他,但那双明亮的大眼睛中,却露出极为不快的心声。
白衫少年赶紧转身,一回头,前面独坐的黄衫俊美少年,依然丹唇含笑,美目闪烁的望着他。
这时,他已无心去想师父究竟是谁,是否真的就是百年以前即已失踪的厉害魔头一一赤阳神君。
心念间,蓦闻身后那位白发老太婆,略带惋惜的口吻,冷冷的说:“唉,人倒是一表非凡的人物,只可惜读了一肚子的书,没见过大世面。”
白衫少年本是聪慧超群的人,这时听了老太婆那句“读了一肚子书”的话,因而心中一动,立即望着窗外美丽的景色,摇头幌脑的低吟起来:“看遍地绿暗红愁,蝶忙茑老,可惜即逢三月,春去三分。。”
吟声未完,蓦闻身后咫尺,响起一阵珠玉般的声音:“兄台观景独酌,低吟诗赋,果是雅人也!”
白衫少年心中一惊,倏然由座上立起来,转身一看,发话之人,竟是那穿黄绒衫的美少年,不知何时,他已俊面含笑,神色亲切的立在桌前了。
他这一惊非同小可,断定对方的功力毫不逊于自己,虽然他正在苦思词句,并未注意,但也决不至直到对方未至身后尚且不知?他心思电转,但却早已彬彬有礼的拱手一揖,含笑说:“啊,兄台移樽,不知有何见教?”
黄衫少年,拱手还礼,双目闪辉,愉快的赞声说:“兄台方才几句叹景的话,道尽这暮春时节景况,如再添上烟迷碧村,水送落花,既悲时节,复赞春光,岂不更好?
白衫少年,似乎恍然大悟,立即兴奋的拱手赞声说:“啊,兄台对得妙,请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