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壁书 作者:慕时涵.千叶飞梦(晋江非v高积分2015-05-24完结)
此刻夜色已深,宫阙静寂,沿途未逢一个宫人,唯有幽风袭至,拂面清爽。君臣二人自早年就为师徒,虽关系亲密,却从无一日有今夜这般清朗默契的心境。萧祯一霎似恢复了年少时为所欲为的得意潇洒,与谢昶谈及朝野传闻的前线趣事,笑眉飞扬,只觉生平未有的安乐。虽还未得沈太后的金口玉言,但沉压心头多年的那片乌云终有冉冉飞逝的意头,明月拨开阴霾,说不出的亮堂澄净。
谢昶并不多语,垂首静听,微微而笑。宫檐下成排的琉璃灯在他眼前摇晃有致,流苏飞坠,煦光飘洒,依依照入拽拽流淌的掖池。
涟漪满湖,欲静不静。便如这宫阙中的风诡云谲,亦不曾有瞬间能让人真正安心的时刻。
果然,萧祯展颜不久,忽起长长叹息,双眉紧敛,话锋一转,适才还愉悦的语气刹那转为慎重,言道:“太傅,先前江、豫两州同抗荆州军,在战马、粮草问题上争议本就不少。如今北府军加入前线,三州军力共济怒江,兵众混杂,资历不一,习惯不一,怕是难免会生矛盾间隙。”
谢昶点头道:“陛下顾虑极是。”
萧祯续道:“朕想自朝中派出一名德高望重的大臣都督三州军事,协调布署,总揽战局,如此才能稳定怒江战事。”话语微顿,转顾谢昶,“不知老师心中有无适当人选?”
言已至此,谢昶不禁微笑:“陛下既想能得这般周到,应该早有了对策。”不料萧祯望着他,目色深远,蕴意难辨,只是淡淡一笑,并不多言。谢昶思量顷刻,才道:“老臣以为,朝中上下,论资历名望、地位权势,无出湘东王之右者。而他领军多年,勇冠三军,此番与殷桓的对决,也非他不能胜任。”
萧祯的笑意止于唇畔,摇头叹道:“话虽如此,朕却另有顾虑。”抬头望见通往承庆宫的白玉广道已近在眼前,漆黑的苍穹将几重灯火也衬得黯淡无比,白昼可见的璀璨繁华皆在寂寞中消沉,唯见长夜漫漫,了无边际。下意识便放缓脚步,挥手让许远领着诸人避退数丈后,低声道:“太傅,朕大哥和北府军的隔阂你不该不知。如今虽证实阿彦未死,但当年大哥追杀郗氏幼主的过往犹在,只怕让他监督三军,北府军中的将领会有不服……”
谢昶深目微凝,望着萧祯,半晌方道:“陛下想说什么,不妨直言。”
萧祯移开目光,仰视着夜空,慢慢道:“太傅二十年前教习东宫学舍,素知我们之间情义匪浅。虽母后常道为君者孤寡凌绝,朕却做不到,从此被她视为懦弱无能之辈,也因此才坐观九年前祸事滔天,而束手不能为。想朕自得君位以来,不仅无力护卫自己身边的人,更屡屡让母后和老师失望……”
谢昶见他说得动容,忍不住打断道:“陛下。”
“是,朕又扯远了。”萧祯掩住眸中的情绪,却控制不住微颤的嗓音,吸了一口气,才平缓道,“朕的大哥生性孤僻,看似冷面不近人情,但当年他与郗峤之却是情同手足,彼此之间毫不避讳。有些事别人或许不知,太傅心中却必定是了然如镜。九年前的乱事中,任哪一个建功心切的将领都会领兵追杀郗氏幼主,唯有朕的大哥,断断不会如此。”
谢昶默然片刻,压抑着心中惆怅,笑了笑:“陛下既已料出当年事情的真相,又何愁前方将领不和?”
萧祯体会着他笑颜下的苦涩之意,长吁一口气:“当年大哥所为,果然是太傅授意。”转念一思,面上却涌起悲色,“阿彦既未死,朕的白云之子又何在?”
“陛下是真的不知么?以少卿今日之风姿,何下当年他的先祖、大司徒云绰?”谢昶撩袍跪地,双目含泪,叩首道,“当年之事迫不得已,偷天换日,一瞒近十载,请恕老臣欺君之罪。”
“老师快请起。”萧祯扶起谢昶,“你为朕保得今日局面的两全,朕如何还能怪你一时的欺瞒?”又不忍地叹息,语中怜悯,“只是辛苦了朕的大哥,十年骂名在身,这般不易!”
谢昶慢慢摇头:“却也是他心甘情愿的。”而当日心甘情愿的人,又何止他一个?念及此处,那张俊雅绝伦的面庞又浮现眼前,满身才华,秀逸之躯,埋葬往事已九载。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无奈,即便时隔长久,一旦念起,还是心痛如割,恨怨漫胸。生者尚能平反,死者又能如何?纵是一生沉浮宦海早已练就水火难侵的铁石心肠,只要触及此事,还是猝不及防的全线崩溃,过往将来,一刹那俱成四分五裂的泡沫幻影。
“老师……”萧祯在沉寂中回首,无意一瞥,才发现谢昶沉默肃容的时候,清奇儒雅的容颜在夜色中竟是如此冰凝的冷酷。朦胧灯火沉浸在那双湿润苍老的眸间,让他清晰望见那缕稍瞬即逝的凛冽寒意,其锋芒之凌厉夺人,绝非刀剑可以比拟,当下悚然一惊,顿觉背后冷汗沾衣。
这才知道,当年的事,终究是自己想得太过简单了。
“陛下,”谢昶轻轻开口,声色沉静如初,望着面前光亮微弱的殿阁道,“太后怕是已休憩了。”
萧祯不曾多携人来,许远并四名小内侍跟随在后,正要上前通传,萧祯却道:“不准喧哗。”一行人轻步入了正殿,风过纤廊,走珠有声。敬公公听闻动静从里殿迎出,疾步上前叩拜:“见过陛下。”
“母后歇下了?”
“是。”敬公公回禀道,“太后说,若是陛下今夜来问有关岷江战事的封赏一事,着奴告诉陛下:陛下是一国之主,只要为陛下所定,她绝无悖议。”
萧祯努力藏住神色,静默一瞬,慢慢转过脸。“朕知道了。”他低声道。高烛之下,那清贵眉宇间的担忧此刻才十分明白地流露出来,问道:“太后今日身体如何?”
“许是日头渐长、春日渐暖,使人愈发慵懒之故,太后这两日吃药后很是嗜睡。”
“御医如何说?”
“不过体乏身虚,需要静养回神。”
“如此……”萧祯轻轻叹了口气,嘱咐道,“你们要好生侍候,汤药进补,不得懈怠。今夜夜深,朕若进去,恐打扰母后休憩。告知母后,朕与太子明日来承庆宫用晚膳。”
“是。”敬公公堆起满脸的笑容道,“承庆宫今日不比往日,郡主和小侯爷都不再宫中,太子又忙于学业,太后难免清静寂寞的很。陛下明日能来用膳,太后必然高兴。”
萧祯自然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皱眉道:“你不说,朕倒忽略了……夭绍去北朝已有半年,怎么还未回来?”转眸望着谢昶,似是不悦,“太傅,需要朕派人去北朝找一找么?自己的外祖母重病卧榻,她身为晚辈,岂能如此逍遥在外?”
谢昶未及回答,敬公公已道:“陛下若要遣人去北朝寻郡主,奴愿走一趟。”
此言倒是巧妙地借挪了萧祯的话锋,轻而易举,一蹴即就。萧祯无奈一笑,深知其后指使为谁,不便驳回,又不肯多做言语,只是四顾殿壁,故作沉吟。谢昶霜眉微抬,望着悄无声息的里殿。半勾的帷帐间透出一脉浅浅的光色,流泽如月,清寒刺目,不可对视良久。于是收回目光,淡然笑道:“既是如此,便劳公公走一趟,为老夫唤回那不懂事的丫头。”
敬公公立即道:“谨遵太傅命。”躬身揖手,端出十分的恭敬,从容含笑间,利落敲定此事。
.
四月初五,朝廷的恩旨降至江夏。犒赏丰厚,封赐大度,孟津一战立功者无不倍受鼓舞。随恩旨同出尚书省的,另有一卷加授湘东王萧璋为朝廷大司马、都督诸军的急旨。自孟津一役后,萧璋已从江夏退回浔阳,筹措三军粮草,收到御旨后不敢懈怠,连夜西行,四月初七,命江、豫、徐三州兵马元帅共聚江夏城中官邸,商议战事布署。
北府兵既到江州,怒江战线的防守自然有所变化。阮朝手下的三万徐州新兵乃训练有素的水师,自军出徐州以来,五千战船亦沿着怒江飘流而至。江豫两州将士不善水战,先前隆冬之际,尚能借助冰冻锐减的水域踏上荆州与殷桓对战汉阳。而汉阳战败后,两州军队退守怒江对岸,却只能在浅滩处防守荆州军的抢攻,因水军甚弱、战舰不足之故,迟迟不能再出怒江、西进荆州。
此番北府军携三万水师到来正解当前僵局,萧少卿撤出水域最广的赤水津守兵,集江州军于夏口,西山下陈设营寨数十里,与驻守在石阳的豫州军营延绵一线。怒江西南浅滩的百里防线自此交给郗彦。四月初三,五千战舰俱到江夏三江口。两千战舰拨给江、豫水师,其余三千屯守赤水津。北府军因此分为水旱两寨,水师于江中下寨,大船巡于外,以为城郭之坚;小船居于内,便通来往,灵活掉转。岸上另结营寨,亦摆在西山下,与江、豫两处营寨旗杖相接。自此每至黄昏后,彤霞披山,数百里篝火不绝,无论江上岸边,红光映天彻地,使得荆州军接连数日不敢贸然进犯。
但以萧少卿与郗彦事先的揣测,此事却是意外之外。殷桓自兵出江陵以来,战已数月,除却侵占豫州西北几座城池,别无寸功。而此战拖久疲乏对荆州军势必不利,以殷桓速战速决的急切心思,当是迅疾增添援军,趁北府军尚未熟悉赤水津水势、三州军旅调动频繁之乱时大军压上,乘势攻击,江夏一带防线受此压力,不可谓不是艰险。萧少卿与郗彦甚至已将精锐骑兵调至西山丛谷,以备殷桓水师登岸,便凭峡谷险恶地势相阻,与荆州铁甲决战山野。
然连日内怒江江面平静异常,对岸乌林渡口的数千战舰次第摆布,迤逦五六十里,骄阳浓烈,只映出白浪尽头一片乌森森的阴沉气象,并不见任何风吹草动。
“枉我在他营中待了一年,竟不曾摸清他丝毫的心思。”
江夏城郡守官署内庭中,绿柳荫深,红英遍地,池塘碧水托着滚圆翠荷,于涟漪中盈盈飘荡。微风掠过庭院,花香馥郁,荷香清凉,悄然钻过层层竹帘,溢入池边亭阁里。萧少卿倚着栏杆慵懒斜坐,把弄酒盏,不顾身畔景色怡人,只想着旧事,不免叹息着自嘲不已。
此际正午,议事定在酉时。萧璋尚在途中,萧子瑜也还未到江夏,独郗彦先到一步。两人对坐阁中,轻言笑谈,不过两句闲话,便将话题转到了战事上。
“殷桓生为枭雄,自有异于常人之处,要是能让人轻易摸透他的心思,郗氏也不会有当年之祸了。”郗彦清清淡淡道来,容色宁静,宛若只是说着不相干的事。
萧少卿看了他一眼,暗悔自己失言,默默将盏中酒液喝尽。郗彦却望着盏中甘冽澄清的酒水,淡眉微蹙,眸光略有飘忽,思绪似已远去。
“想什么?”萧少卿难得见他这般心不在焉的模样,忍不住询问。
郗彦回过神,笑了笑,轻声道:“若在东山,往年这个时候,夭绍会做什么?”
未想他开口竟是这话,萧少卿一怔,还未言语,趴在一旁昏昏欲睡的白鹤却突然起了精神,簌簌展翅,在阁中手舞足蹈起来。萧少卿忍俊不禁,郗彦也扬起唇边,目色透出几分柔和,微笑道:“鹤老,夭绍不在,没人给你吹笛抚琴,也没人陪你闹。”
白鹤怏怏收翅,自去他身后,引颈拨开竹帘,望着阁外不远处一片青青郁郁的梅林,忽然放声啸唳起来。唳声悠长,因思念久存而愁绪满腔,其音凄凉仿佛能直穿肺腑,听得郗彦心中一颤,喝道:“鹤老,此处为江夏官署,不得放肆!”
白鹤一个激灵,低头伏于他身侧,不再出声。闭上眼眸,竟有透明的水泽慢慢淌落,滑入颈部雪白的羽毛中,顷刻的晶莹一闪,再不余丝毫痕迹。
萧少卿皱起眉,心觉讶异之余更觉不详,若有所思地看着郗彦刹那冰冷的面容,放下酒盏,轻笑一声打破突如而来的肃寂,答他先前的问话,说道:“往年在东山,这个时候自是青梅方熟。夭绍每每吵着要去梅林摘果子酿酒,殊不知我和阿伊都懒得很,唯有你陪着她发疯。江左阴潮,至此季节更是雨水连绵……”言至此处,凛然一惊,恍悟之下的目色透彻如琉璃横空,笑道,“原来殷桓竟是这样的心思。”
他振作精神,坐直身体,修长的指尖缓缓摩挲于案上平摊的战图,思量道:“待再过十数日,便会有不绝雨水从天而降。等到五月中下旬,怒江水浪激涨,殷桓在上游不受影响,而你我在下游,势必要被水势逼得退军于西山丛岭。西山山势狭窄,易受制于敌,更何况殷桓善用水势,一旦引水入山,便是全军淹没的死地,此处绝不利安置营寨。但若我们弃西山不顾而逐平原,便是甘愿放弃怒江天堑,且一连丧地数百里。到时殷桓的二十万铁甲可尽数奔入江豫,任找一处缺漏便可直闯扬州、偷袭邺都。”言语稍顿,抚案抑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