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壁书 作者:慕时涵.千叶飞梦(晋江非v高积分2015-05-24完结)
秀敝幸嗑跛暝戮埠茫鹞匏蟆?br /> 然他至终无法忘记,两人相拥的廊外,夜色依旧苍茫无尽,沉沉阴影浮蔽住任何光亮,通往前方的每一条道路皆迂余委曲其间,若不可测――
.
他二人离去匆匆,余留书房内一阵沉寂。萧璋因方才与夭绍一番对话早就头痛不已,此刻更是被眼前局势搅得糊涂,未消的酒劲亦翻涌而上,令他愈觉昏昏然。端起案上凉却的茶再喝了几口,冷意入肺,猛然想起肇事之首,这才伸手取出锦盒中的血苍玉,于灯火下仔细端详。
掌心绯玉殷红,如血魄凝化,贴肤处暖意微生。萧璋执览半日,虽觉此物确是块罕见的美玉,但说是什么治伤圣药,不免有些匪夷所思。
“此物果真能救阿彦性命?”室中已无旁人,他只能求证于萧少卿。
萧少卿道:“父王放心,夭绍再胡闹,也断不会以此事玩笑。”自郗彦二人离去,他便独坐下首,一直低着头默饮茶汤,至此刻方抬起头,如实相禀:“当时北上送亲时,阿姐曾告诉过我,北帝曾欲赠此玉给我和夭绍为……庆贺婚约之礼,只是北朝裴太后先一步将此玉赐给了裴氏郡主,因此北帝方换贺礼为一对璃佩。据阿姐说,此玉确为神物,是治伤救命的良药。”
“如此。”萧璋轻出一口气。收起血苍玉置于案侧,这才拿起手边明妤的信函,慢慢流览。
看过许久,萧少卿见他低垂着眼眸,始终不发一言,忍不住问道:“阿姐来信何事?”
“她能有何事,”萧璋笑了笑,“不过闲话家常罢了。”他话语平淡,似毫无感怀。只是沉默了顷刻,却又忽然一声长叹,缓缓卷起信函,感慨道:“不过从信中看来,北帝待你阿姐确见情深意厚,新政后的诸政亦可称顺道应天、为国为民,胸襟气度也无一不为万人之上,如此明君,倒不负你阿姐一生所托。”
萧少卿含笑点头:“确实。”
然话虽如此,萧璋脸上却无欣慰之色。
“只可惜……”他又叹了口气,想说什么,话至嘴边却又止住。
萧少卿心如明镜,自那日认回父母之后,虽与萧璋相处看似诸状如初,但在某些事上,却是难比往日的推心置腹。尤其是今夜,度萧璋表情,他虽掩饰极好,但言词间的踌躇仍可见其心内的两难--他鲜有这般困促的时候,由此可知此事关系重大。
心念于此,萧少卿苦涩一笑,抬眸直视萧璋,目色清透一如往昔,轻声道:“父亲有话但说无妨。”
称呼下的心意彼此明了,萧璋至此才流露出几许欣然之色,问道:“北方战局如今一反初时危困,鲜卑一族于西郡大胜姚融之事,你想必已知晓?”
“是。”
“而姚融再度臣服司马氏,北帝下令止战,鲜卑军队却违旨继续围剿金城,姚融仓惶逃匿南下,未出陇右却被拓拔轩杀于荒野,凉州自此被鲜卑占据。如此种种事端,你可曾听说?”
“听说过一些,”萧少卿迟疑了一下,想到此时正是父子二人交心的时候,不该有一丝欺瞒,便实言告知萧璋,“只不过关于这些事,我知道的和父王所说并不一致。据我所知,鲜卑占据金城乃在姚融归降书送达洛都之前,北帝于此前亦不过是暂缓战事的旨意,却非止战。至于此后,鲜卑军确遵从了北帝旨意,再未攻城拔寨。而姚融之死――”萧少卿顿了顿,言道,“这几日忙于战事,不曾顾及北朝事态,也是听父王说才知道。只是依我之见,姚融之死怕另有内情。”
萧璋道:“什么内情?”
萧少卿沉吟着道:“相比北帝而言,我更熟知鲜卑主公独孤尚。以尚治军之严、识人之明,既委任拓拔轩为帅,定是因为此人勇毅沉稳,顾全大局。即便姚融是鲜卑大仇,即便北帝降旨令鲜卑进退两难,拓拔轩再义愤填膺,亦不会狂妄到在此刻挑衅帝权、置鲜卑全族于风口浪尖的地步。何况,如今坐镇陇右鲜卑军中的是我师父,以他的智慧谋略,绝无可能做出这样自断后路、落人口舌的糊涂事。”话至此,他言词稍歇,看了一眼萧璋,才慢慢道:“若我猜测不错,姚融之死,乃有人存心嫁祸。”
“嫁祸?”萧璋脸色一冷。自此沉默下来,再无追问,只转顾窗外夜色,眸色变幻,蕴意无穷。室中静寂良久,他才又开口,嗓音微有沙哑:“北朝来的客人告诉我,北帝招独孤尚入朝述职,他却违了旨意,于雍州失了行踪,想是已北上陇右。”
“是么。”萧少卿淡淡道,面无表情,低头喝茶。他掩饰得再好,目中一闪而过的宽慰之色却还是被萧璋看得清楚。
萧璋心中暗叹,一时诸感复杂,斟酌再斟酌,还是说不出话来。
萧少卿却借此延展话题,问道:“今夜父王招待的北朝贵客,想是北帝派来的使臣?”
“是,”萧璋瞥他一眼,“那年轻公子姓苻名子徵,说是你的旧识。”
苻子徵?萧少卿愣了须臾,垂首微微一笑:“难怪……”
萧璋见他语气古怪,不免疑心:“难怪什么?”
“无事,”萧少卿一笑避过话端,只道,“当初我北上买战马与他打过交道,确算旧识,此人锱铢必较,吝啬十分,很是难缠,且心智极高,手段极多,谁也不知其本心如何。”言罢放下茶盏,不等萧璋再问,便岔开言词,问道:“夭绍暂留江夏一事,父王可想好如何禀明邺都?”
“依实相告,还能如何?”于此事上,萧璋心中仍觉不妥,皱眉道,“虽是情况特殊,但男未婚、女未嫁,就此纠葛难分,怕还是有些……”
他揣度着用词时,门外忽有人轻笑数声:“阿彦,你可知当年我大舅父迎娶阮氏为妃时,明妤阿姐那时几岁?”声音娇软,话语低柔,不想也知是何人。
门外无人应她的话,萧璋脸色发黑,萧少卿微笑抬头。门边衣袂飘然,方才匆匆而去的二人再现身时,面色大不比先前。郗彦已恢复如常淡静,只是看着身旁的女子时,眸色略显无奈。那纤柔的绛色衣影紧随白衣身侧,夭绍边走着,边扳着指头数,神情认真,似在努力回忆:“那时该是先帝昭和元年,一、二、三……”
“夭绍!”萧璋扶额,头痛欲裂。
夭绍一笑收住话,至书案前端然俯身,柔声问道:“舅父有何吩咐?”
她顷刻又是一副恭谨有礼的模样,萧璋面容僵硬,待她无可奈何,冷冷道:“留江夏可以,但要知晓分寸,不可再住军营,待在我府上,亦或云阁都可。阿彦为北府之帅,身上责任极重,你断不可因病情之故烦扰于他,若有一日因你之故延误了军机,我便军法处置,无人可求情。”
夭绍点了点头:“舅父放心,夭绍明白。”想了想,又微笑道,“舅父军务繁重,夭绍若住王府未免叨扰过多,我还是住去云阁罢。”
萧璋亦懒得再管,道:“随你。”
“谢舅父宽容。”夭绍站起身,至一旁鎏金博山炉里燃了一柱紫檀香,轻声道,“舅父今夜饮多了酒,此香可凝神养神,比醒酒茶管用。”
萧璋闻言再看了看她,见她神容宁和,确是乖顺懂事的模样,心头忽浮现往日明妤侍奉膝下的影子。恍惚一刻,又想起方才与萧少卿所谈,胸中顿有些说不出的烦躁,挥了挥手:“都去罢,我乏了。”
“是。”夭绍唇弧微弯,顺手取回案侧的血苍玉,与萧少卿、郗彦告退而出。
.
萧少卿送郗彦二人至府外时,石阶下,车马早已备好。郗彦扶着夭绍先入了车中,见夭绍在车中坐定,便关了车门。夭绍心中忐忑,忙撩起车帘,看着他:“你不与我回云阁?要连夜回军中么?”
“我今夜不回军中,”郗彦笑了笑,柔声道,“我与少卿还有几句话说,你稍等我一会。”
“这样……”夭绍舒了口气。才要落下车帘,瞥眸却见萧少卿打量自己似笑非笑的揶揄神情,脸上一红,亦觉方才失态,忙丢了车帘避在车内。
萧少卿这才转顾郗彦,笑道:“何事?”
郗彦道:“有关白潼浅滩的布署。”
“你有计策了?”
“谈不上计策,白潼险道狭路,难布水门,滩上林木繁密,荆州军所擅火攻正对其弊。如今我能想到的也只是一个笨方法,不过试试看也无妨,”郗彦言词一顿,问道,“你可还记得前几日迟空说起荆楚风俗时,提到的一个传说?”
萧少卿道:“武陵蛮祖,盘瓠?”
“是,”郗彦道,“正如迟空所说,荆楚之地自古为中原之蛮荒,除江陵等重镇之外,其百姓僻处山谷,多为武陵蛮人,嗜好、居处与汉人习俗全然不同,率多敬鬼,极重祠祀,尤其是对他们的先祖盘瓠。据传盘瓠初死,置尸首于树下,以青竹刺木,再接衣罗,谓之刺北斗,此景素来为荆州武陵蛮人敬仰忌讳。如今殷桓的水师兵众绝多数出自荆州,性情虽劲悍决烈,却也难避鬼神之道。白潼一带竹木极多,只在浅滩处摆下北斗阵,令殷桓水师望而不敢妄进,更勿论以火燃之。”
“如此……”萧少卿思忖一刻,慢慢道,“此阵布之不难,或可一试,不谈逼退荆州军,稍阻一阻他们的火势便可功成。只是这刺北斗究竟如何做法,你我皆不知,就连迟空怕也难说清楚这武陵旧俗。”
“无妨,如今有人知道,”郗彦微微一笑,扣指敲了敲车壁,唤道,“夭绍?”
那女子却不再露面,只于车中轻轻一笑,嗔道:“什么刺北斗?这叫茅绥。削竹为杖,其杆长一丈许,上三四尺许带竹叶,着芒心接班布,绣带荆楚传说中的异虫奇草,而后刺竹于木间,凡十步一片明火,三十步一坛清水,五十步一处石堆,便是武陵蛮祭祀鬼神的旧俗。”
萧少卿闻言记下,而后低声一笑道:“我却忘了,某人自小不肯好好读书,对这些狐诡奇谭,倒是上心得很。”
“什么!”车中人倏地拉开车帘,脸上飞霞未褪,却不知是因刚才的尴尬,还是因现在的愠怒。夭绍瞪着萧少卿,恼道:“这是耳濡目染,家学渊源,什么狐诡奇谭?”
萧少卿道:“谢叔叔可称博古通今,胸有丘壑,至于你,啧啧……”上下端详她,不住摇头,慢条斯理道,“也罢了,胸中柴棘三斗许。”
“云憬!”夭绍恨得咬牙。正待反驳,忽想起什么,神色一变,登时很是欣喜:“你方才说什么?自小?难道你记得以往的事了么?何时记得的?”
任凭她殷殷垂询,萧少卿却不再答话,转而对郗彦道:“既如此,我便连夜回军中及早布署。”言罢横睨一眼夭绍,“只是这烦人的女子,以后若真住在云阁,怕少不得日日起早贪黑地来回在江夏和赤水津赶路,想是极麻烦守城士卒。你再想个办法,及早打发了她吧。”
夭绍怒极,质问道:“我住在哪里,我去哪里,我怎么麻烦,又与你何干?”不等萧少卿再开口,便看向郗彦,并不忧心,含笑而问:“你要打发我么?”
郗彦负手静立一侧,听他二人唇枪舌战,只是微笑,并不言语,此刻夭绍问向他,方启唇缓缓道:“少卿说得不错,你若要天天去军营,也不是办法。在西山深处有个幽谷,谷中几间竹舍尚为宽敞,距离赤水津也不远,你可暂住那里。”
“甚好,”夭绍趴在车窗处,朝萧少卿一笑,“你还有意见么?”
萧少卿微笑不语,郗彦轻笑道:“夭绍,那竹舍是少卿帐下军师宋渊先生的别舍。”
夭绍怔了怔,再望向萧少卿时,他却已转过身,侧面清俊,长眉微扬处,笑意隐隐。夭绍明白过来他的心意,不由惭愧,讪讪然再无言语。郗彦与萧少卿辞别,刚要上车,空中忽起一声促啸,诸人抬首,只见白影流逝夜空,一只鸽子簌簌抖翅直坠而下,落于萧少卿怀中。
“恪成的信。”萧少卿唇边微勾,取出白鸽携来的密函,阅罢,眉目稍稍一凝。
郗彦道:“何事?”
萧少卿揉碎密函,慢慢道:“苏琰已与交越达成盟约,四日前已启程北上了。本是好事,不过……”他叹了口气,“恪成在信中说,他们南下交越一路频遭殷桓和祖偃刺客暗杀,苏琰受了重伤,为免令我另生顾虑,便一直不曾报信北上。如今启程回国,他才敢坦言告知我……这糊涂的小子!”
“苏琰?”夭绍咀嚼着这个名字,微微一笑,“当年我初读苏大人《青都赋》,观其诗文,便知其人重情重义,今日一见,果不其然。”
萧少卿默然不语,目望黑夜深处,略有忧色。夭绍见状劝慰道:“恪成如今既敢告诉你,想来苏大人伤情渐愈。你既感念别人的情义,那待他回来了,定要好好谢他。”
“谢?”萧少卿无声一笑,掉回目光看着她,视线流顾于她温柔?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