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壁书 作者:慕时涵.千叶飞梦(晋江非v高积分2015-05-24完结)
“婆婆?”夭绍望着沈太后,却是不敢相信。
“不用这样看着哀家,”沈太后淡淡道,“哀家但凡能阻止得了,也绝不会这样轻易点头。”
夭绍从未想过能有今日两全的局面,心中既是感恩,又是欣喜,一时言语无措,只知道:“多谢婆婆成全。”
“原来你就这样迫不及待?”沈太后莞尔,将夭绍的手又握紧三分,“不过有件事,哀家求你答应。”
夭绍道:“婆婆切不可言求,但有懿命,夭绍万死不辞。”
沈太后眸光流转,蕴意难辨,微笑道:“这次郗彦立功荆州,于北府兵中威信无人可夺,朝廷也必会为他加官进爵,依哀家猜想,陛下极有可能让他出仕徐州刺史。徐州镇于京口,虽与邺都相距不远,但来回路途也需两天两夜。郗彦若赴任此位,婚后你必然与他同行。哀家自知天命,如今身如残絮,剩下的时日只怕无多,不舍你再次远去。只是……若留你一人在邺都,又势必要夺你新婚之乐,天下人议论起来,难免会笑哀家太过不识趣。”
夭绍愣愣听罢,沈太后话中深意不言而喻,她是想留自己在邺都。只是郗彦从战场回来后,也亟需戒除药瘾,更何况他的身体内寒毒还未全解,自己着实也不放心让他独自上任京口--先前一刻从天而降的皆大欢喜还不曾捂热心扉,此刻又再逢两难之局,夭绍苦笑,半晌无言以对。
沈太后却仿佛洞察她的心事,接着道:“哀家这几日也为此事苦思冥想,倒是想到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夭绍道:“婆婆请说。”
“听说你们北上并没有求得雪魂花,想来郗彦的身体还未完全康复,此时让你离开他,着实不通情理。而荆州战事平定后,朝廷内外呈祥,徐州军政方面也出不了大事,”沈太后道,“若陛下当真赐封郗彦为徐州刺史,哀家可以帮你向陛下进谏,让他暂留邺都一段时日,待养好身体,再赴任京口。”
话说到此处,夭绍心思再迟钝,也明白出情感牵绊之外的朝局变幻。想了想,顺从颔首:“一切都听婆婆的意思。”
“如此就好。”沈太后扬了扬唇。窗外一缕阳光穿透入殿,折射榻前的红晶珠帘华色璀璨,光彩照上沈太后的面庞,病累的容颜竟悄然焕发出几分昔日神采。
.
沈太后身处病中,对前朝诸事不比以往了解及时,只道此边用心良苦地与夭绍长谈后,未雨绸缪,前路障碍已除。却不知文昭殿里的萧祯因前日与谢昶的深刻谈话后,却另起一番心思。
数日后傍晚,萧祯携太子萧少陵来承庆宫探望,晚膳后诸人闲坐聊天,沈太后从萧祯无意道出的话语中听出几分意外的端倪,不免大吃一惊:“什么?陛下要留郗彦在中枢任职?”
萧祯不以为然地一笑:“人称郗彦独步江左,如此人物,朕岂能不留在身边让他大展才华?”抿茶之际瞥到沈太后紧绷的面庞,忙肃了肃颜色:“母后放心,朕也是经过深思熟虑才下定决心的。”
“深思熟虑?”沈太后语气清冷,慢慢道,“敢问陛下决意封郗将军何职?”
萧祯至此刻才知方才说多了话,追悔莫及,不得不抖擞精神郑重应对:“此番平定荆州,少卿和郗彦二人功不可没。且九年前的冤案如今已然昭雪,高平郗氏也是时候恢复江左第一士族的荣耀了。依峤之爵位沿袭,理当封郗彦为高平侯。”
第一士族?沈太后低头喝茶,掩住满眸寒色,说道:“此话不差。”
“至于郗彦在朝官职--”萧祯道,“大司马一职空置已久,朕看郗彦才堪此任。”
“大司马?”沈太后眼前一黑,周身气血紊乱,忍不住猛咳数声,紧紧捂住起伏不定的胸口,吩咐舜华,“你带着小辈们先出去。哀家与陛下有事相商。”
“是。”舜华听到此刻也是胆战心惊,忙自案后起身,明宓也拉着少陵退出殿外。夭绍本欲上前平抚沈太后的咳嗽,脚步刚出,又在沈太后冰冷的目光下僵住,须臾之后,转身出殿,关上殿门。
殿中只剩下母子二人,烛光轻摇,将沈太后盛怒之下的容颜衬得愈发冷厉。萧祯皱了皱眉,低声道:“母后何必恼怒如此?儿子知道大司马一位对郗彦而言是太过尊崇,不过,这是朝廷欠那个孩子的,也是朕欠峤之的,何况……”
“欠?!”沈太后凭着盈胸怒气自榻上站起身,白发苍苍,目中桀怨成恨,“你是九五之尊,早不是当年东宫学舍的文弱太子!天下子民对你俯首称臣,无论你杀谁斩谁,对他们而言都是天命,你谁也不欠!再者,朝廷又欠他们郗氏什么?世家之间争权倾轧,本就是血流成河的赌局。当年我们沈氏因裴氏叛逃而受牵累,谁又说欠了我们?要怪只怪他们郗氏先祖心狠手辣,不然九年前也不会落得如此报应!”
见萧祯低垂面庞,双颊在烛色下已泛出铁青的颜色,却仍紧抿双唇一声不吭,沈太后愈发怒不可遏:“你是无话反驳了罢!哀家知道你还想着郗敏之,却也不能因为儿女情长糊涂至此。朝廷的官职也不是给你论以恩义的儿戏!郗彦不过弱冠之龄,更是久病之身,从未有仕途经历,将大司马的重任压上他的肩头,他受得起么?用一个少年郎统领天下兵马,你也不怕拖垮了整个东朝!”
“母后!”萧祯豁然起身,隽永的眉眼竟透出几分鲜见的峥嵘,沈太后不禁一愣。
萧祯终不忍与她恶言相向、重蹈九年前母子几乎兵戎相见的覆辙,叹了口气,放缓声音:“母后言重了,还不至于如此。”
沈太后恨恨笑道:“你试试看便知道了!一旦此谕颁布朝廷,只怕满朝文武都会力阻。就是谢太傅,怕也没有这样逆挽狂澜的胆魄!”
萧祯沉默起来,一瞬的心念摇动中,也开始疑惑自己的步伐是否走得太过急躁。思索良久,方道:“母后既如此反对,朕也不能执意而为。大司马一位是朕顾虑欠妥,朕会另封郗彦为中书令。”
沈太后又蹙了蹙眉,正待言语,萧祯轻轻摇头,叹息道:“母后,这是朕的底线了。无论郗氏先祖曾经对沈氏做过什么,峤之与阿彦,被扯入那样的波澜中,却是何其无辜?”
沈太后望了萧祯一眼,至此刻,吊在心头一口气才渐渐落回腹中,适才的滔天怒火也慢慢平息,转过身在榻上坐下,问道:“哀家一直以为你会让郗彦学他祖父一般,以徐州为基经营郗氏家业,为何--”
“朕以为母后能明白,”萧祯不紧不慢地打断她,“时隔九年,北府兵仍对旧主忠诚不二,郗氏在徐州的势力根深蒂固,外封郗彦只怕迟早会被有心人利用,给朝廷徒添不少麻烦。除此之外,朕也担心他和夭绍新婚后会因种种理由滞留邺都,由此被架空了权柄,倒空负他一身才学。”
沈太后不由深看一眼萧祯,似从未认识般,将他的眉眼重新打量。
“陛下决心已定,哀家也不再多说,只不过,有件巧合哀家却不得不提醒你,”沈太后语重心长地道,“先前北朝为独孤氏平反之后,独孤尚正领北朝中书令,却不过半年,就反了司马氏……”
她的言下深意,萧祯自然领悟,笑道:“那是司马氏容不下独孤氏,鲜卑不得不反,我萧氏正可引以为鉴。”
沈太后再望了会萧祯,目色变幻,似喜非喜,似哀非哀,最终却露出了由衷微笑:“陛下的确长大了。”
萧祯深深一揖:“儿子不孝,已近不惑之年,才得母后一句长大,此前三十余年,让母后操心太久了。”
沈太后精疲力尽地道:“哀家无悔。”
萧祯告别出来,留萧少陵在承庆宫继续陪伴沈太后,领着许远转往文昭殿时,廊檐下望见夭绍正跪在栏杆旁煮着药汤。移步走过去,看着那一边摇着羽扇、一面心不在焉地望着夜空的少女,萧祯俯眸微笑:“小夭,自你回宫后,太后精神好了许多,看来你比仙丹妙药还要灵。朕要多谢你,你要什么赏赐?”
夭绍转过头,欠身道:“谢陛下夸奖,这是夭绍该做的,不求赏赐。”
萧祯早知她会这样说,也不勉强,不胜闲暇地凭栏而立。廊檐下沟渠深深,水流之际携来清凉微风,萧祯神思开朗,看着远处青黛沉沉的山色,感慨道:“去年这个时候,朕还昏睡榻上,万事不晓。今年却眼望殷桓覆灭、西征大胜,满朝文武同心用力,举国升平……朕真觉得是恍如重生。”
夭绍微笑道:“东朝能有今日之盛,全赖陛下是圣明的君主。”
此话随风入耳,听得萧祯满怀舒爽、受用不已,欣慰道:“你和你母亲一般,总是很会说话令朕开心。二十九日郗彦和少卿得胜回朝,朕要率文武百官前往采石矶相迎,到时朕带你同去。”
“不了,”夭绍轻声辞却,“我留宫里照顾婆婆。”
萧祯颔首道:“也好,日后你嫁人了,入宫难免不比现在自如。你留宫中照顾好太后,二十九日晚有庆功宴,最好也能让她出席。”
“是,夭绍会尽力而为。”夭绍福身应下。
作者有话要说: 此章因内容庞杂之故又字数爆棚了,因此再次分为上下两章。邺都目前的形势是局中局,情节有点复杂,我努力诠释了各方动态和目的,但愿大家能看得清晰。此章内容上,上半章为铺垫,下半章为解惑。
郗彦和少卿下半章回归,婚礼什么的也会“如期”举行,本想另凑一对制造意外之喜的,不过如今看来,那两人现在就走在一起还是有些勉强,也会违背故事的初衷和人物的性格,因此取消这个意外。
下半章会尽快奉上,因为实在是太久没有写到尚了,我有些迫不及待。此章完毕后,东朝的故事将暂时谢幕。
☆、长袖善舞(下)
六月二十九日,天青如洗,旭日如火,江左山水一反素日的钟灵毓秀,酷热袭卷邺都,一草一木,无不在烈阳的炙烤下散尽生气。纵是如此,百姓迎接西征大军的热情却未有丝毫退减,由城外到城中,夹道数百里皆是人群密集的遮天鸦色,一路上飞花成雨、颂声成河,等到那两名传言中如天神般威武俊美的年轻元帅率领亲兵跟随在圣驾之后进入邺都城的刹那,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更是惊得整个邺都地动山摇。
即便夭绍呆在深宫,也将那样的热闹感受得分明,想着正被万人瞩目的那人此刻会有的神情,她忍不住出了会神,才将刚自液池中摘取莲花放入沈太后榻旁的白玉瓶中。
沈太后正在熟睡,似一丝也不曾被外面的喧闹吵到。夭绍用丝绢轻轻擦去沈太后额角的细汗,悄步去一边捧来盛满冰块的铜鼎,放在榻边。周遭的温度终于低了下来,见沈太后睡容更安详了,夭绍才松了口气,坐在榻边守了一会,将帷帐落下,退出殿外。
舜华和华阳今日没有入宫,承庆宫许多侍女内侍也各自找了借口跑到宫城墙头看热闹去了,连一向循规蹈矩的明宓也不例外。整个承庆宫冷冷清清,只有敬公公一人站在正殿门口,专注地看着无垠青天,似在努力寻找白云流动的影子。
夭绍在偏殿喝了口茶,想着今天萧祯将在三剑金台封赏郗彦和萧少卿的盛景,终是忍耐不住,戴上帷帽,从窗口飘身离殿,身影如烟,烈日下直掠去宫中视线最为广阔的高处--望天塔。
望天塔登临绝顶,可俯瞰整个邺都。只是三剑金台离宫阙不远,夭绍攀至第五层,便容自己喘了口气,走到塔檐下,看往曲水之畔。
想是日光太盛,今日的三剑金台华彩浓盛得直刺人眼。夭绍以手遮在眉宇齐平处,忍住了一瞬的头晕目眩,才望到金台上三柄利剑已夺目出鞘,帝王的金鹍车与两名年轻将军亦已抵达金台下。萧祯的面容刚从描绘有日月升龙的锦绣车帘中露出来,两旁百姓便争先恐后地拥挤上前,“万岁”的呼声如潮水般此起彼伏。
苍生的敬仰无疑令萧祯愈发地从容不迫,衮服旒冕,肃穆立于金台中央,看着当朝两名最优秀的年轻俊杰单膝跪在面前,方取过许远递上的黄绸帛书,告慰天地列祖,颁赏出师之功。
相距过远,夭绍难以望清那人俯首之际的神情,但看着他身着白甲的修俊背影,一时只觉柔情难抑,却又忍不住地有些心酸--从此之后,他解脱了么?
.
金台封赏之后,萧少卿与郗彦又在百官的环拥下步入宫庭。明堂上萧祯自又是一番勉励,朝臣也是称颂连连,二人刚从炼狱战场而归,皆有些不惯眼前的繁华鼎盛,寒暄周旋之间,只觉不胜疲累。诸般礼序走完,直到午后未时,二人才奉旨各回府邸。
郗府纵然重建,家中仆役仍少,郗彦入府后直奔内庭休息,无人敢擅自打扰。只是萧少卿回到湘东王府后,不免又受一众家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