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壁书 作者:慕时涵.千叶飞梦(晋江非v高积分2015-05-24完结)
雎洌喽觯炻抑凶韵嗉ぃ勒吆岢潜橐啊?br /> 如此折腾到半夜,蓟衡之才收整残军,在桑乾城外的三十里处安营扎寨,一时不敢歇下,唯恐鲜卑军后事无穷,等到雁门守军出两万前来接应,蓟衡之这才略放了心,暂且休息。
疲奔一日一夜,满军上下困顿不堪,因而一觉睡得极为深沉。到了清晨正是全军上下人事不省的时候,鲜卑军却已在裹蹄衔佩的战马引领下悄然杀透营中。哀嚎嘶喊骤然发生在耳边,睡眼朦胧的并州军还未来得及体会利剑锁喉的疼痛,便已一命呜呼。并州将士于此四万人众,几乎被鲜卑军杀得一个不留。蓟衡之从梦中惊醒,在亲卫及时的背负下逃出人间炼狱,欲回雁门,然遥望关门内外烽烟飘摇,高悬城墙上金色飞鹰旗帜已令朝阳失色。蓟衡之长叹顿足,自觉愧对北帝与苻景略,想要拔剑自刎,长剑却被亲卫夺下。
亲卫劝道:“将军生死事小,并州战事事大,雁门已失,并州却不容再失。将军要想想并州的百姓,他们还在并州等您回去。”
蓟衡之掩面无声,长久,方折剑插入土中,咬牙道:“不雪此辱誓不为人!”领着残军数百,勒马向南,往寿阳逃去。
这一战的演变虽如最初的预算,但其中有些细节的顺利推进让商之也觉得意外,不需细想,便知伐柯身旁另有谋士。在伐柯来雁门见他时,二人行走在城墙上,望着塞外壮阔无垠的天地,商之状似无意地问:“贺兰族老病况如何?”
“这……”伐柯还有迟疑。
商之望他一眼,道:“他整日在你身边,难道你还不知道?”
“主公——”伐柯一惊,忙跪地禀道,“主公虽不让贺兰族老再插手军事,但此次桑乾之围若非贺兰族老在,我可能早守不住城池了。还望主公看在他此战有功,勿加怪罪。”
“我没有要怪罪他,”商之轻叹了一声,未再多说,只将随身携带的药瓶交给伐柯,“我本打算让离歌送去云中的,现在还是劳你带给柬叔。”
“是,”伐柯伸手接过,“谢主公。”
商之又道:“经此一战北方已定,让他不必再多操心了。”
伐柯点头,站起身,看一眼商之的面色,小心翼翼问道:“贺兰族老的身体已日虚一日,我怕……”后面的话终难说尽,顿了一会儿,才低声道,“主公不去看看他么?”
“不去了,”商之转过身,手抚城墙,缓缓道,“我与他再见之时,便是攻陷洛都之日。请他撑到那一天。”
“是。”伐柯体会着他这句话下的余音,告辞退下。
商之又望了会北方,由雁门北去一日的路程便是云中,暮晚夕阳下勾勒的海市蜃楼似乎正是云中安平盛世的景象。他归心似箭,此刻却不能回。转身要下城楼时,却见离歌匆匆而来,递上一封密函:“主公,河东闻喜的飞鸽传书,似乎是裴氏来函。”
“裴氏?”商之皱眉,拆开密函阅过,面色骤冷,凤眸中怒色充盈,令离歌不敢细望。
商之揉碎密函,问道:“风云骑现在何处?”
离歌道:“彦公子已将围攻上郡的并州军赶出济水以东,现下怕已在汾西。”
“飞鹰急送密函,让他速往河东,”商之折身下楼,跨上烈焰骑,看着面色茫然的离歌,冷冷补充最后一句,“夭绍现在闻喜。”
作者有话要说: 下半章内容比较多,地名也多,参考地图如下
本章桑乾解围战参考楚汉彭城之战。
我知道大多看言情的朋友不是很喜欢看战争权谋之类的,事实上女性写手一般在这两方面的描写都是弱项,我也一样。但是《苍壁书》既然架空在大历史时代,我再勉强再没底,也要尽量把这个故事的波澜壮阔给烘托出来,这样故事才有立足的根基。或许写得不够精彩,但是我一直在尽力。
之前的章节里少卿、郗彦都有了各自代表性的战役,小尚虽然有白阙之战和篇外里面的云中保卫战,但都不合我意,这次以楚霸王最为惊艳我的一次骑兵奔袭战为灵魂穿越,希望能给小尚一个男主定位的完身。毫无质疑,小尚是我最偏爱的男主。为了他,为了故事里形形色色的人物,从寒色前三旧稿,到如今的《苍壁书》一修再修,除却大家看到的正文外,文件夹里积存的废稿真的有过百万字了。
说实话,在我电脑里此文的文件夹中一直有一个word是“暂停通知”,从这一版开始第二卷的时候它就存在了,期间我无数次想贴出来,名正言顺地太监此文,尤其是在我断更两年的时候。但我最终没有舍得。一是本文最开始有对各位“不V不坑”的诺言,二是,坚持了这么久,轻言放弃的话不仅仅是对我过去一切努力的抹杀,文中所有的人物也都会因此而黯然无色——这是我无法接受的。
我爱这本书,从09年到现在,虽然写得艰难,但它的确给了我许多的感动和特殊的经历,它也见证了我这些年巨大的变化和重要的人生历程。如今我希望我鼓足勇气的复更能给这个故事一个完美的结局,而不是让大家顿足扼腕的烂尾。
希望如今还留在文下的朋友们也和我一样热爱这本书和书里所有的人物,到了这个阶段,应该也没有男主站队和派系之分了吧:)谢谢大家的坚守和陪伴,以及对我并不那么高明的讲故事水平的宽宏大量。
☆、长别离
十日前商之提兵北上时,由郗彦调度中军,将二十万大军送达渭水北岸,与拓拔轩、石勒等将领依商之临行前的战策部署妥当,方领风云骑驰援上郡。经由高陵之北,深山密林下平沙漠漠,那抹紫衣于此驻足遥望。郗彦勒马微停,让褚绥率大军继续前进,他与偃真拨转笼辔,缓骑至她面前。
夭绍容色柔婉,递上一个厚重的包裹:“你的盔甲。”
来北朝前,郗彦本料定碍于身份不可外扬,他将只筹谋帐中,无法亲上战场,因而并未随身带着盔甲。平日来往鲜卑营中,他也仅一袭温雅素衣,全然不同那些横行沙场将领们的粗豪之气。
岂料夭绍竟有先见之明,将他的盔甲从江左千里迢迢携在身侧。郗彦接过包裹,淡然一笑,从马背上取下一个木匣,也送至她面前。
“什么?”
“金玉甲。”
夭绍看他一眼,没有推辞,坦然接过木匣,含笑问:“你还有什么要交待的吗?”
郗彦在她望来的目光中知晓两人心意相通,此去一别,彼此各有莫测前程,尤其是她。而他却不可阻拦,更不能跟随策应,万千担忧只能化作一声轻叹:“我走后,你诸事小心。”
“我会的,”夭绍柔声道,“你也是。”
郗彦略略俯身,将长风下她微乱的乌发轻轻抚平,于她耳畔道:“康王在白马寺旁明光清舍。”言罢,他在与她十指相扣的温柔中微起留恋,只是须臾的踟蹰却也难抵北风凛冽的刺骨逼人。他抽出手,再望了望她,绝然扬鞭北往。
偃真对夭绍揖手道:“郡主保重。”策马随即跟上。
夭绍望着郗彦离去的背影,脚下连追出数步。
远方落日迷眼,她看到他寒衣轻骑,溶入黑压云霞的滚滚长浪。
三千风云骑铁蹄踏踏,正激起莽莽风尘,苍野长扬。
回山途中,夭绍有意信步缓行。青山秀崖在眼角一一而过,夕阳下美景如斯,却不能将她纷乱的心事抚平稍顺。到竹舍时,夜色已临。沐宗站在舍前高岩上,对着一张藤纸陷入深思。他的身侧,停着一只奄奄一息的白鸽。
夭绍走去将白鸽抱入竹舍,喂它清水,对跟随入室的沐宗道:“阿公又来信了?”
“是。”沐宗思虑片刻,索性也不再费尽口舌地旁敲侧击,将藤纸放到夭绍身前的案上。
夭绍看过藤纸上的字迹,面色无澜,低头摸着白鸽柔软的羽毛,道:“再等等吧。”
沐宗忍不住道:“郡主,再不去洛都救援少主,太傅担心局势有变——”
夭绍打断他道:“宗叔不必多言,大哥我一定会救,我也明白这里面的布局。走到这一步,我迟早被请入瓮。我只怕我已不够那样的分量,空负了多方筹谋。再者,就算是引蛇出洞也要等到那个引子,总有一方会按耐不住,宗叔你再给我一点时间,”她抬头望着深浓的夜色,微笑,“我看,也差不多该来了。”
沐宗未料她将时局看得如此透彻,怔了一怔,只得应下:“是。”
竹舍后深林繁盛,是夜下宿鸟所栖密集之地。这日中霄,夜凉如水,沐宗照常坐在竹舍外石岩上,正打坐调息时,忽闻厉鸟鸣惊,而后深林中群鸟聒噪,纷纷乍飞。沐宗心中一动,忙赶回竹舍,果然见外室灯烛已亮,夭绍寝衣外仅披一件深色大氅,望着窗下三只死鹰,面色如冰。
“郡主?”沐宗皱眉上前,解下死鹰腿上系着的帛书与锦盒。
锦盒打开,里间是一条断臂,及一片破碎沾血的深紫衣袂。沐宗望之大惊,看向夭绍,见她双目彻寒,瞳底锋芒冷湛,却是他前所未见的怒色。
夭绍冷道:“帛书上写了什么?”
沐宗卷开帛书,在灯下念道:“令兄久居北方不归,无孝侍亲,今归左臂为表其心,望笑纳。”念道最后,忽闻窗外掠过一丝轻微的声响,他正要出去细查,夭绍已挥飞紫玉鞭,鞭影如风,将外间行踪隐秘的物事拖了进来,“啪”地甩落在地,入目竟是一只黑色羽翼的鸢鸟。
“没有想到,最等不及的竟然是柔然人,”夭绍轻轻冷笑,“看来洛都如今各方云集,都等着我去自投罗网,我倒是不能让他们再失望。”
沐宗仍对盒中之物惊疑未定:“这断臂——”
“柔然人就算要加害大哥,怕也进不了北朝的深宫密牢,既是他们送来的,那就不是大哥的,”夭绍略略平稳心绪,对沐宗道,“他们按耐不住了,说明北方战场形势有变,中原时局更不稳。收拾行李罢,我们即刻东行洛都。”
“要不要通知彦公子?”
“不必了,”夭绍紧抿红唇,凝冰的眉眼间荡出一抹细微的柔暖,“他早知道。”
·
明知眼线已遍布四周,那就不必再故意隐藏行程。夭绍与沐宗夜下启程,急行渭水。在渡口找了轻舟东进时,潼关一战正如火如荼。一路在野湖分流辗转飘荡,至首阳山下,青兖水军封锁江面,轻舟前无去路,只得上岸换马。
再行陆路,已深入敌人阵心,夭绍的行程毫无掩饰地曝露在八方细作密报中。可就是她这样明目张胆地靠近洛都,竟无人在半途横加阻拦。夭绍明白其间的敌友之分,各方力量互相牵制,没到最后一刻,无人能够擅动。既是如此,她便愈发随意起来,硝烟乱世下,独她出行如出游,一路观赏风景,与沐宗说笑自如,让后面盯梢的人都开始摸不着头脑。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她这样的逍遥自在,却谁也没有料到,这样明显的目标近在洛都郊外时竟能凭空消失,似乎只是眨眼的功夫踪迹全无,留下所有沿途尾随的细作惶惶失措。
邙山脚下树木苍茫,纵使战乱,山顶的白马寺依旧檀香缥缈,佛音圣洁。后山深谷外,沐宗飞纵老树冠顶,四下顾望确认再无任何跟踪的人影,方飘身落地,折往谷内。
谷内由一位老者领着数十武士,在夭绍下首站着,望着她手上所持的令牌,神色俱是恭谨。老者白须皓眉,面容清癯,抱揖对着夭绍道:“在下段瑢,敢问姑娘是——”
“原来是段族老,我听尚提起过你,”夭绍将慕容虔给予的令牌收起,回以一礼,“在下晋陵谢明嘉。”
“明嘉郡主?”段瑢略有动容,深揖道,“鲜卑族人老朽段氏,见过郗氏主母。”
“段老不必多礼,”夭绍忙托起他的双臂,微笑道,“方才你布下迷障为我们解围,我还不曾致谢。”
段瑢道:“郡主手执华相手令,老朽不过行该行之事。”
夭绍瞥一眼他身后诸人,道:“自鲜卑举帜后司马朝廷对鲜卑族人的来去风声鹤唳,未料还有这么多族中武士潜伏在此。”
“这还只是一部分,”段瑢在夭绍讶异的神色下解释,“他们皆是段氏族人,与老朽一样,此生长居塞外,从未南下,是以北朝无人熟识。华相在战乱前就已派我领他们密布洛都四处,探听北朝君臣谋划动向。”说到此,他顿了顿,又道:“恕老朽冒昧问一句,郡主此番执令前来,可是主公或华相有所吩咐?”
夭绍摇头道:“尚不知我南下。慕容伯父也不知我确切行踪,他赠我此令时只说我若来洛都,执令必得援助。方才事情紧急,是以引出族老相助。”
“原来如此,”段瑢点头表示了然,又问,“敢问郡主来洛都所为何事?”
夭绍如实道:“我来救我兄长。”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