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壁书 作者:慕时涵.千叶飞梦(晋江非v高积分2015-05-24完结)
公子皱眉:“你现在又不急了?”
“不急了,”商之微笑,“这场火倒是及时,给了我退敌的良策。”不顾公子脸上的惊讶,商之将狼跋唤到面前,嘱咐道:“今夜年关,你们赶了一日路也累了,暂且在马场歇一日,”话语一顿,他瞥眸顾向身旁的人,“想必子徵不会赶客。”
苻子徵悠然掸指拂着衣襟,不置可否。
狼跋道:“我们留下,那少主呢?”
商之翻身上了赤马:“我连夜回云中。”拨转笼辔,正待离去,他习惯性垂手摸向腰侧,指尖一空,神色顿时僵凝。一旁,苻子徵整理衣冠,谦谦有礼地去与夭绍寒暄:“素闻郡主美名,得缘一见,徵之荣幸――”话语停顿,他笑看着夭绍腰间的宋玉笛,摸着下巴故作沉思,“郡主身上的这玉笛……徵好似哪里见过?”
夭绍取下斗笠,欠身行了一礼。“这笛子么――”手指划过腰间玉笛,她微微笑道,“是路上拾的。”
商之闻言转目,夭绍抬起双眸。静望片刻,皆是一言未发。夭绍走上前,将宋玉笛解下,递向商之。玉笛滴翠,火光相映,衬得她苍白的面庞美得不似人间颜色。商之唇轻轻一动,似要言语,却又终究没有开口,目光在宋玉笛上流转一瞬,突然掉头,纵马离开。
.
三元之日的深夜,商之到达云中城。在王府换过衣袍,又马不停蹄赶往城外军营。
积雪未融,天地素净,营中灯火千帐,将士们大多在帐外,或摩擦兵器,或演练比武,篝火下的一张张面庞皆充满跃跃欲试的朝气。中军行辕前气氛闹腾,校武场上诸人围成圈挤在一处,不断爆发出呐喊喝彩声。
帅帐前的亲卫见商之回来,忙迎上牵过马。
商之丢开马鞭,将斗篷脱下,瞥目看了眼场中央:“他们在做什么?这么热闹。”
亲卫道:“拓跋将军在和段云展切磋武艺。”
“他们两人比武?”商之神色一冷,皱起眉,“那段云展伤势才刚好。”
“少主不必担心,”亲卫笑道,“他们用的是木刀和木剑。”
他说话时,那边人群又发出震天的喝彩。商之心思一动,移了脚步走过去。场中拓跋轩与段云展正斗得酣畅,刀剑虽是木制,在二人手中犹存摧裂肝胆的威势,刀起惊风,剑若游龙,上飞下跃刺碎煌煌火光,一地雪花在森森招式下盈盈簇飞,诞出源源不绝的锐利寒气。说是切磋武艺,那两人却无不神情凝重,尽展平生所学,刀剑相触,锋芒四溅。
商之目光一凛,足尖轻点,衣袂携风如烟,悄无声息地落入圈中。
拓跋轩与段云展以余光瞧见他,皆是一惊,忙各自撤离劲道,抽身退开。“今日到此,散了吧。”拓跋轩甩开木刀,扬声道。
围观将士骤见商之身影,俱单膝跪地。商之无言挥了挥衣袖,诸人迅疾退出校武场。
段云展搁下木剑,上前行礼:“少主。”他伤势初愈,方才比武全力以赴,此刻面色隐隐透白,气息已有些紊乱。
“云展兄,”商之托起他的双臂,淡淡道,“时辰不早了,先去休息吧。”
“是。”段云展转身,冷冷看了眼拓跋轩,大步离开。
待他身影出了中军行辕,拓跋轩拾起地上的木剑,看着商之:“你是不是要怪我与他动手?”
商之抿唇不语,拓跋轩弹指振去木剑上的雪花,静静一笑:“你放心,答应你的事我一定做到。匈奴不退,私仇不报。”
“何谈怪你,我该多谢你,”商之轻轻叹了口气,“不过轩,即便在将来,我也不想看到鲜卑族人自相残杀。” 黑袖扬起,拓跋轩手中的剑忽然失控飞出,空中传来“喀嚓”脆响,拓跋轩扬目,无数碎木簌簌从天飘落。商之微笑道:“你看,碎裂的东西总是没有威力,所以才会让人轻视。从今往后,我不会再让鲜卑四散成沙。”
说完他转身,步入帅帐。
帐中郗彦与贺兰柬聚在地图前,郗彦神色安详,正凝神听着贺兰柬讲述白阙关周边地形。两人听到脚步声抬头,贺兰柬目光骤亮,喜道:“少主竟这般快就回来了。”
商之一笑:“战争在即,我怎能不回?”他踱步上前,边端详地图,边问道:“柬叔,我想问问你,何时北风能最弱?”
贺兰柬看看他,再转目看了眼郗彦,忽而拍掌大笑:“果然兄弟同心,连想出的退敌计策也是同出一辙。”
商之微怔,倏而醒悟过来,看向郗彦。
烛光下,郗彦笑颜清淡似水,唇微微一动,无声吐出两个字。
火攻。
作者有话要说:
☆、费心苦筹谋
帐中暖炉烧得旺盛,贺兰柬素来畏寒,紧贴炉边却又被烟火呛得咳嗽,轻摇羽扇遮住口鼻,一副若不惊风的模样。他倚着软褥,指指地图,慢条斯理道:“白阙关乃天然关隘,三面险壁,易守难攻,以火起势确是破敌良策。不过,山谷风不同平原,若火攻,倒并非要等北风予便。少主常年不在云中是以不知,那赤岩山脉地支火烈,山中诸谷四季暖颐。白昼时,风由山谷吹向山坡,入夜后,风又从山坡沉向山谷,如此气流轮回,不断击拍谷中四壁。白阙关在东面有缺口,山谷风流经缺口而泄势,与四面环壁的山谷比较,白阙关日风趋弱,夜风趋强。”
商之静静听罢,道:“如柬叔所言,这将是夜战。”
贺兰柬颔首,关于火攻之利害他心中早已有过仔细斟酌,接着又道:“只是计策虽好,当前却有三个棘手的障碍。其一,白阙关守备森严,环关三壁皆滑如镜台,难以攀附。若真要在匈奴军中起火,非内应不可胜任。加之如今遍地积雪,匈奴更是三十万大军,营帐如麻,即便有我们的斥候纵火生事,怕也只能乱其一隅,未必能成大势。”
商之沉吟:“若起火处是匈奴中军营帐呢?”
“如能引火中军自然绝好。夜间谷风环流四散,火势必会失控蔓延四方,而且中军一乱,必动军心,”贺兰柬提起精神,欠身坐直,“但问题却在,我方何人能潜入匈奴中军?”
商之不语,低头抿了几口热酒,目光有意无意瞥向帐侧悬挂的弯刀,面容无澜。书案上的烛火哗啵爆裂,跃入那双静谧的凤眸,碎成无数纷乱流动的暗影。
他淡淡一笑:“这个不难,我有对策。”
贺兰柬亦是一笑,并不追问,庭燎晣晣,将他病容照出三分血色。“其二,”他继续说,“如今匈奴粮草短缺,军中将士多染斑疹伤寒,战斗力最是薄弱,我们若要出奇制胜,此刻便是最好的时机。可惜的是,如今战马受惊不能及时到云中,偃真也来信说,精铁兵器要延迟六日才能到达。而匈奴右贤王率部搬运粮草将于五日内返回,如此一来,我们便失去了难得战机。”
商之点了点头,却未加评说,直接道:“柬叔请说其三。”
“是,”贺兰柬下了塌,羽扇挥动,遥指东北,“这第三,便是按兵不动、摆明着欲坐收渔翁之利的柔然大军。一旦我们和匈奴交兵,云中城空,尽留妇孺老幼。若柔然铁骑攻来,如何应对?”
“这事才是真的棘手。”商之按着酒杯,叹道。
贺兰柬缓缓道:“少主,这些不过对敌的问题,鲜卑内部,如今也有矛盾。”
商之抬目:“你是说拓跋氏与段氏的恩怨?”
“不止如此,”贺兰柬道,“我探过诸位族老的口风,他们为求安稳,多数不愿主动进攻匈奴。称云中城池固若金汤,百余年不曾被敌攻破,每每都是拖敌疲惫,不得不撤走。他们相信这次与匈奴之战的结局也会是如此。”
商之默然,良久方道:“恪父心意如何?”
“反对进攻的人中,正以宇文恪为首。”贺兰柬颇是无奈,眼见商之双眉紧紧皱起,不由在心中叹息:宇文恪那个犟驴素来执拗,偏又是鲜卑最劳苦功高的族老,接下来怕是有的为难少主了。帐中一时寂静无声,贺兰柬侧首望了眼帐中角落的更漏,子时已过。原来新年的三元之日就这么过去了。毫无喜气,满是烦忧。贺兰柬撑着病体熬了一日,到现在已觉疲惫不堪,遂收了羽扇,揖手告退。
“柬叔,”在贺兰柬将出帐时,商之忽然叫住他,“明日是……”
“是主公的生忌,”贺兰柬微微含笑,“少主放心,宗祠一切已打点好。”商之点点头,烛光摇晃,贺兰柬只觉他的神色平静得有些模糊,想要开口时,商之已道:“你去休息罢。”说完,他低头执了炉上温着的酒壶,自斟上一杯酒。
有什么对方不对――贺兰柬看着他,心中琢磨,少主这次回来后,似乎愈发喜怒不行于色,双目敛尽光华,暗如深渊,无懈可击的沉着中,却连最后一丝独属于年少风发的神采也悄然不存。他杵在原地思了片刻,低不可闻地叹了叹,转身离开。
出帐行了几步,耳畔忽传来一人轻轻呼唤:“柬叔。”声音冰冷飘忽,吓了他一跳。转目看去,校武场空旷的雪地里,拓跋轩孤身站在那,手里举着一柄木刀,正对天仰望。
“轩公子,”贺兰柬裹紧裘袍,顶着寒风上前,“作甚么一个人站在这里?”
拓跋轩低头,看着明火燎燎的帅帐:“方才在讨论什么?”
火攻之计除了商之郗彦与自己三人外仍瞒着诸人,贺兰柬此刻也不好明说,含糊道:“在商量破敌之策。”
“破敌?那就是要主动进攻了?匈奴大军三十万,柔然二十万,数十倍于鲜卑,真的能打赢麽?”拓跋轩端详着手中木刀,似在揣摩,“正如以木对铁,结果会如何呢?”他斜睨着贺兰柬,贺兰柬不明所以,笑道:“这怎么能比?”
“不能比么?”拓跋轩抿住唇。
贺兰柬摄于他语气的认真,笑而不语。拓跋轩暴喝一声,横臂将木刀掷出。
刀锋破空,凌厉穿透将台上坚厚的铁壁。
贺兰柬目瞪口呆,拓跋轩扬眉吐气,放声大笑:“刀锋所向,斩荆披靡。威力如此,孰敢小觑?”
这句话说得甚是高昂,即便是在帅帐中的商之,也听得格外清晰。他微微怔了怔,倏而,唇角却慢慢扬起。
郗彦一直坐在案侧翻阅密报,长久静默,声色未动。直到此刻听到拓跋轩的笑声,他才将手中帛书合起,阖目静思了一会,而后,竟是悲悯地叹出口气。
夜色浓郁,于万物俱籁的沉寂中孤独漫溢。
当天黑到了极至时,有晨曦破晓,在无垠的雪地、墨青的云朵之外勾染出另一缕明媚。
曙光下的赤岩山脉伏地绵延,山峰积雪,奇丽如冰川。柯伦河冰石棱棱,岸边鲜卑营寨中,一早便驰出四匹骏马,奔入云中城。
云中城建于前朝晚期,捭阖开阔,是塞外第一城。百余年前,鲜卑一族如同柔然、匈奴一样,游牧于水草之间。当时的独孤氏先祖向往中原文明,期翼族人后代能有一处安乐栖息的居所,决定择地筑建城池。赤岩山脉险峻奇伟,柯伦水域肥沃寥廓,鲜卑人游牧至此,皆以为是得天所赐的福地,遂堆积瓦砾,比屋连甍,整整十年,方筑起一座新城。新城建好后,有人站在赤岩山顶远望,称“天穹覆盖,拔地起城,凡人街市嵌于云中,不逊九霄之外的琼台宇殿,美哉奇哉”。这话流传到诸族老的耳中,便一致决定,将城命名为“云中”。然而城池建好,鲜卑后代却并非如独孤氏先祖所期盼,能于此平乐安康地生活。百年中,鲜卑族人经历了几番轮回的苦难,这些苦难里,尤以九年前为最。先遭北朝驱逐,又遇柔然追袭,天地方圆,万里无疆,可那一刻,鲜卑人能踏的土地唯有云中。那年在赤岩山脚,徒手空空的数万鲜卑族人与如狼似虎的柔然铁骑拼以血肉之躯,老少妇孺,全族皆战。赤岩烈焰,飞鹰翱啸,不满十四岁的黑衣少年持着金弓站在山颠,满弓而发,威如神祗。箭镞的鸣啸声鼓荡耳膜,柔然将领在无数的惊呼中一一倒地。所有士兵倒吸着冷气,感受着那利箭不知何时会自头顶削发的恐慌,眼睁睁望着一束黝黑的箭光穿透女王陛下的王旗。柔然大军狼狈逃跑,鲜卑族人仰头瞻望。透过混乱而沸腾的烽烟战火,他们在泪光中看到,那站在山头的少年,巍峨峙峙如昆仑玉峰。
纵是前来侵犯的敌人溃不成军,那也是一场许多鲜卑人都不愿再回忆的战争,痛苦,悲壮,流血中的绝望和凄凉,深深烙刻在每个人的心底。所有的鲜卑族人都清楚地知道,那一刻,若没有那个昆仑神子般的少年存在,全族已遭灭顶。而给他们灭顶之灾的,正是百年前,先祖助之争夺天下的北朝司马氏。
鲜卑族男子勇猛善战,威胜时,也曾经铁骑横驰漠北拂能遇敌。前朝元延年间天下大乱,乌桓司马氏出西北争雄中原,与鲜卑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