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壁书 作者:慕时涵.千叶飞梦(晋江非v高积分2015-05-24完结)
“拜见湘东王,王爷福体安康。”沐宗不及避开,只得单膝跪地。
湘东王萧璋道:“沐总管深夜于此,难道是在等谢太傅?”
沐宗道:“回王爷话,我是在等我家郡主。郡主深夜出城,还未回来。”
“夜深至此,夭绍竟还出城未归?”萧璋的眉目一时黑得凛冽,冷道,“年少轻狂,堂堂东朝郡主怎可这般任性随意不守规矩?”言罢,吩咐左右:“你们几个,出城去找找。”
沐宗忙道:“不敢麻烦王爷,我兄弟已经出城去寻了……”话语未落,远处又响起骏马嘶鸣的声音,他抬头一望,不由笑道:“当真不必麻烦王爷了,郡主已回来了。”
萧璋却毫不动容,表情严峻依旧,只道:“既如此,本王就先回府了。总管代本王问候太傅一声。”
“是。”沐宗让道一旁。
夭绍遥见萧璋的旗帜,在府前下马时,不由驻足怔思了片刻。入府后她立即去书房见阿公谢昶,禀了与谢粲见面所知的事。谢昶并未多说,坐在书案后把手上的几个折子批了,嘱咐了夭绍几句,熄了灯自回内室。
.
谢府东北角,依伴僖山高处筑有飞檐紫闼,翠竹环绕,水榭流流,夜下景色分外清幽。此处正是夭绍在谢府时居住的月出阁,已累了一日,夭绍沐浴后坐在窗前,任随身伺候的侍女拿药抹上指尖的伤口。
“郡主不疼吗?”侍女看着她伤痕累累的手指,心中恻然。
“疼?”夭绍却似才恍过神,自谧蓝无垠的夜空收回目光,摇摇头说,“不疼。”这都算疼的话,那每日念起父母、阿彦的心痛,还有阴雨天的腿疾,又要以怎样的力气去忍受和克服?
等侍女包扎好十指,夭绍道:“你下去休息吧。”自己则转身抱起刚得来的古琴走入书房,拿丝帕将琴弦上被自己血迹沾染的地方细心擦拭了,这才微微一笑,用裹着厚厚纱布的手指去轻轻碰触。
毓尚――
指下琴声断断续续飘起,她想起方才曲水边偶遇的男子,不禁出神。
“郡主!”阁楼外忽有人呼道,夭绍搁下琴起身,步至走廊,低头时正见沐奇入园来。等他上了阁楼,夭绍才看清他凝重的神色,不由蹙眉:“三叔,发生了什么事?”
沐奇道:“郡主让我假装送小侯爷回寺,未到兰泽山脚小侯爷果然就按捺不住催我回来。我随即回去寻那主仆二人,到了江边却不见人影,画舫亦早已焚毁,倒是……”
“什么?”
“倒是江边多出二十八具尸首,杀人者手段狠辣霸道,皆是一剑封喉。”
纵是早就料到事情的诡异难测,夭绍闻言还是吸了口冷气,脚下连退两步。等扶着栏杆勉强稳定了心神,她抑制颤抖的气息,轻声道:“可曾留下什么痕迹?”
“我在那些尸首手握的长刀上找到这些。”沐奇自袖中取出白布包囊,展开示以夭绍,里面却是一块黑色衣袂,连同几根鸟类的羽毛。
夭绍看了一眼便立即挪开目光,月色破出云层洒照满身,让她无端觉出入骨的寒凉。
“此事报了京兆府没?”
“还未。不过看他们堂而皇之地置那些尸首不顾,便知道他们根本不忌讳背上这些人命,”沐奇寻思着,忽然一笑,“事实上他们的确也无须忌讳。”
“怎么说?”
“那死去的二十八个人皆着窄袖短袍,头戴绒巾,装扮奇特,必是异族,且还是北方异族。更何况,我自他们身上翻出了这个。”沐奇递上一枚铁印。
铁印上烙着花朵一般的绚烂文字,夭绍摇头道:“我看不懂。”
“这是柔然的文字,”沐奇素以博闻强识著称,微微一笑道,“是他们长靖公主的令箭。郡主你想,如今北朝和我朝交好,明妤公主更要嫁给北朝的皇帝为后,而柔然和北朝交恶,如果京兆府在邺都城附近看到了这些尸首,你说会怎么判?”
夭绍面无表情地摩娑令牌,淡淡道:“无非是以为潜入东朝、刺探国情的细作罢了。若再想深一些,北朝使臣后日将到邺都,也可怀疑柔然人是否想趁机破坏明妤阿姐北上和亲之事。”
沐奇点点头:“郡主明理,正是如此。”
“不过,既然柔然的人已在东朝出现,三叔你还是要告诉阿公及早防备为好。”
“郡主放心,太傅现已歇下,此事也并非十分火急,我明早再禀知太傅也不迟。”
夭绍颔首,拿着铁印走回书房,于案后坐下,若有所思。
毓尚,飞鹰,柔然公主――
这一夜的神秘见闻下似乎有什么隐密的真相正呼之欲出,夭绍抚着额角,试图去窥视那烈焰旁的黑暗时,却又迟疑过分的接近迟早会让那团焰火灼伤自己。
“郡主,”沐奇见她很是恍惚,不放心跟入书房,看到案上的古琴,脸色猛变,一反平时的沉着,颤声道,“这琴……哪里来的?”
夭绍如实道:“便是方才在画舫上那位叫毓尚的先生赠我的。怎么,三叔认得这琴?”
“何止认得,”沐奇表情奇异,惊诧有之,怅然有之,长长叹息道,“这琴,十五年前曾是二公子的。”
夭绍闻言吃惊:“父亲的琴?”
沐奇口中的二公子,正是夭绍的父亲、当年冠绝江左的名士谢攸。
东朝太傅谢昶有子二人,长子谢膺,幼子谢攸。八年前谢攸夫妇双双去逝后,连谢膺也因病辞世,留妻顾氏,及一子一女。其子谢澈年少好行侠,五年前离家遍走大江南北,至今未归。而谢膺之女谢明书十七就已嫁陈留阮氏的三公子阮靳为妻。阮靳与沈伊名声相当,亦是江左年轻一辈的名士领袖,性情旷达,喜好避居山野。谢明书与其夫妻情深,自是随之隐世而居。
如今花甲已过的谢昶膝下,唯剩下谢攸的儿女谢粲和夭绍陪伴。三代中间一代空隔,谢澈与谢明书俱不在府,夭绍姐弟又另有封号,是以沐氏兄弟连带府中家仆在对谢膺、谢攸的称呼上依旧维持着多年前的习惯。
沐氏兄弟的老三沐奇,更是自小跟随谢攸身旁,对其了解之多、关切之深,让夭绍没有丝毫的理由去质疑他的话。她抚摸古琴,只是有些感慨此琴命运的流转轮回,亦有些想不明白:“既是父亲的琴,何以我却从未见过?”
沐奇道:“其实郡主是见过的,不过在你小时候,公子就把琴送给别人了。”
“送人?谁?”
提及这个问题,沐奇的目光竟有些闪避,似是经过一番近乎困顿的挣扎后,才轻声道:“这琴,当年二公子将它送给了郗峤之公子。只是那时郗公子被朝廷封帅后就一直忙于军武之事,放下了一切文墨名士之气,不曾用过此琴,所以郡主幼时并未见过。后来郗氏受难,举族被诛,邺都和东山的郗氏府邸皆被毁,这琴也不知所踪,我也没想它还会再次现于世上。”
“是么?”夭绍目色低垂,再一次认真细致地缓缓抚摸古琴每一个角落,幽幽笑起来,“这样想来,说不定,当初阿彦也弹过此琴呢。”
当然是弹过。沐奇看着她茫然神色间那一丝轻微得近乎小心翼翼的欢喜,心中异样地难受,不住叹息。
“这琴原名丝桐,是自战国遗留下来的珍宝,几百年前,因它的主人常年将其放在冰山中,所以染了寒霜冰泽,月光一照,便湛放凉光。后来二公子因缘巧合之下得到这琴,曾用它谱出一首《月出》,此曲此琴,还成了二公子和公主之间的定情之物,公子婚后,遂将此琴改名为月出。”一室静寂中,沐奇用自己都感觉僵硬的低沉语气,将古琴的来历,丝毫无差地告知夭绍。
“父母的定情之物?”夭绍在蓦然而起的惊惶中抬起头,紧紧逼视沐奇,“那为何父亲还要将它送给郗伯父?”
沐奇垂首时,声音已格外平静:“具体缘由,我亦不知。”
总有一个人会知道的。夭绍抚着琴弦,怔忡地想。
.
翌日清晨天色阴冽,夭绍忍受腿骨间的酸痛,一早便来到与太傅府相邻的云府,至清月舍找云憬。
清月舍古藤架上花色凋零,钟晔坐在架下磨砺弯刀,听到脚步声抬头,在簌簌纷纷飞扬的落花间看清夭绍的面容,惊喜不已:“郡主来了?”
夭绍含笑道:“钟叔,憬哥哥在么?”
“在,自然在,”钟晔抬手拂去肩头的花瓣,笑道,“少主在书房,郡主自己上楼便是,我去煮茶来。”
上楼――
清月舍既取名清月,自有登高触月之境。阁楼筑在青岩之上,那层迭不穷的石阶看上去极为陡峭。夭绍蹒跚走了几步,便扶着石壁停下叹气,颇为懊恼地看了自己不争气的双腿一眼,运劲提气而起,飞身纵上岩石高处,甩出袖中紫玉鞭打开窗扇,以“不速之客”的姿态掠入楼中。
不料她选择的那面窗正是楼阁里木梯转弯处,落下时站得不稳,脚跟擦着梯边一个踉跄,眼看便要倾身倒地,身侧却倏然有清风飘过,一双手臂揽住她的腰,行云流畅地将她带入怀中。
“哎呀,”夭绍捂了捂脸,对面前的青衣公子眨眼,“想要让你见识见识这些年我练的轻功,不料却献丑了。”
云憬静静望了她一瞬,慢慢松开手臂,转身走回书房。
夭绍看着他的背影,有些疑惑。
自己怎么得罪他了?那雪玉雕成的面庞上神情竟清冷淡漠如斯,好似万年砌成的冰山。
虽则主人是这般冷淡,她还是厚颜跟过去,且毫不客气地在书房长榻上坐下,扯了锦被盖上双腿,这才笑道:“方才多谢你的举手之劳。”
云憬坐在书案后,默然看着夭绍。
他如此静悄悄的沉默让夭绍分外不自在,当年的云憬与她斗嘴吵闹,最是冤家绊气。小时候不知道多少次她辩不过云憬,私底下悄悄和阿彦赌气说:“憬哥哥出口便是伤人,我再不和他说话了。”
童稚的话语似乎仍在耳边,今日再想起时,却叫她心生漫漫凄凉。
“我……我是有事来请教你的。”夭绍在他的注视之下忐忑不安地开口。
依旧没有人应声,她的话语仿佛是飘在空山幽谷,独自对答,那样地寂寞。
云憬却似乎早就料到她的来意,翻开书案上一卷锦帛,从里面取出一把薄细如柳叶的飞刀,递给夭绍。
“你学会了八卦测算么?怎知道我要问慧方寺那夜的事?”吃惊归吃惊,夭绍还是接过飞刀,仔细端详着,“这便是那夜慧方寺窃贼用的暗器?”
云憬颔首,提笔于藤纸上写道:“飞刀为偃风在寺中所得。昨日是你父母忌日,想必你会去兰泽山见谢粲,那夜的刺客,还有偃风的事,自该听说了。”
夭绍啧啧而叹:“小时候没发觉,你原来是这般智慧。”她举举飞刀说:“这是阿公让我来问你要的。我要请教的事,倒不止这个。”
云憬提着笔的手指微微一僵,还未表态,却听夭绍已然问道:“你可曾听过月出琴?”
那双如水静冷的眸间略起了一缕波澜,云憬阖目思了片刻,轻轻摇头。
夭绍自幼记忆过人,但连她对月出琴都没有丝毫印象,此刻来问云憬,本也不存太大的奢望,只是看着他摇头时,她的心还是忍不住重重一落。
沉默一瞬,夭绍又道:“那毓尚这个人,你总该知道罢?”虽说是问,她却将语气说得如此肯定,似根本容不得云憬有否认的余地。
果不其然,这次云憬睁眼看了她须臾,点点头。
夭绍欣然一笑,解释道:“我昨夜偶遇此人,他自称是竺法大师的师侄,据我所知竺法大师唯有一个师兄,便是北朝白马寺的竺深大师。竺法大师得道高深,却从不收徒,唯有你和伊哥哥是他的记名弟子,曾在他的法座下学习佛家义理,谢粲告诉我竺法大师待毓尚亲厚,我想,以大师重才惜才的性情,想必会介绍你和毓尚认识的。”
云憬唇边一扬,看着她的目色略微深沉,冰山般的脸庞上终于有了一丝赞许的笑意。
夭绍被这难得的笑容鼓励,继续道:“毓尚既是白马寺竺深大师的弟子,如此说,他是北朝人?”
云憬想了想,提笔写道:“算是。”
“算是?何意?”夭绍皱眉,“此人昨夜在曲水边背负性命数十条,身为佛家弟子,却嗜血杀戮。本来听音品人,我原以为他风光霁月、性情磊落。不过现在我却不太肯定,他究竟是善,还是恶?对东朝而言,又究竟是敌,还是友?”
云憬写道:“一人只有双眼,红尘难望尽。你所见的,可称事实,事实之后,却说不定还有隐情。所以世间的善恶并不能如此简单区分,若说敌友,毓尚自然是友。此次荆南之战,他便是东朝的军师。”
“原来他就是殷桓奏报中提到的尚军师。”夭绍点头,像是恍然大悟的模样,又盯着云憬仔细看?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