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神宝藏





唐太宗李世民在公元618年七月间,在与军阀武装薛举作战时,忽然生了一场大病。这场病使他无法指挥战斗,那场战役也以唐军失利告终。

其中,最令袁方感到兴奋的一行字是:“当时李世民身染疟疾……”――他的推测越来越接近真相!

继续阅读,对照小传里列出的一张李世民生平事迹简表,袁方发现了一个颇为奇怪的情况:

公元618年,正是第一次霍邑之战结束后的一年,又是李世民回师太原之战的前一年。也就是说,李世民不偏不倚,恰恰是在两次霍邑战役之间的那一年里发作了一次疟疾病。

为了不被那些夹缠不清的年代搞晕,袁方从那张表中抄下了他觉得有用的几条:

617年(隋大业十三年,五月)李渊父子举兵太原;霍邑之战

618年(武德元年,七月)李世民征讨薛举,发作疟疾

619年(武德二年,十一月)――620年年初(武德三年)李世民率军回师太原,在霍邑附近和尉迟恭军队激战

626年(武德九年,九月)李世民登基

649年(唐贞观二十三年,五月)李世民崩

写完,接着查阅。他又惊讶地发现,李世民发作疟疾的次数不止一次。为了对付反复发作的疟疾,李世民可谓遍请医生,遍试药方,但是效果似乎都不好。疟疾竟然成了这个大唐天子一生中无法摆脱的疾患。

此时袁方意识到,他所听到的那一系列貌似荒唐的传说都开始指向一个明朗的解释。

无论是李世民在霍州署夜遇无头鬼,还是在长安皇宫被泾河龙的鬼魂骚扰,这些荒诞不经的传说背后,很可能掩盖了一段历史。那就是,李世民并不是被什么恶鬼缠身,而是被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长期困扰。这种疾病就是疟疾!

袁方进而推测,除了史书上明确记载的疟疾发作之外,李世民还有过另几次严重的发病经历。这几次发病经历虽不见于史书,但却藏在神话传说之中。

如此说来,刘汉唐、霍子辉、贾信,甚至还包括他自己所感染的那个莫名其妙的“失魂症”,更加可以肯定是疟疾了。可他又有了新的疑问:疟疾并不是什么罕见病,为什么芳泽医院的医生们没诊断出来呢?

放下这个难以解答的问题,他又在搜索栏中键入了两个字:“蜚廉”。他要查查和蜚廉有关的典故。
又是几十页的搜索结果。不停点击鼠标,迅速浏览一个个网页。在看过数个网页之后,袁方确信董凤歧讲述的蜚廉传说是准确的,蜚廉和恶来父子的确是纣王最重要和最得力的两个帮凶,古书中称这两个家伙的行径为“助纣为虐”。后来,蜚廉在霍山祭天时挖出一口石棺,石棺上刻有铭文:“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蜚廉把这段文字看作是天帝对他的警示,因此翻然悔悟,不再与纣王为伍。而其子恶来依然如故,继续助纣为虐,最终为周朝军队所杀。

但蜚廉毕竟是个有点神话性质的人物,并总不是以人的形象出现。在一篇比较专业的民俗类文章提到:蜚廉是古代传说中一种身份飘忽不定的神奇生物。有的古书说它是一个长得近似于羊的怪兽,有的古书说它是一只神鸟,还有的古书上说它是一种怪异的虫子。

看了那些网页之后,袁方陷入思索。当赵大妈无意间的一句话让他想到失魂症就是“疟疾”时,他还曾想到一个极为奇怪的巧合。现在,他就要证明那并不是一个巧合。

眼睛开始发胀,头更沉了,可他还要强打精神。又调出国家图书数据库的辞书系统,准备查一个汉字。

这时,手机响起来。
没等袁方开口,电话那头吴璇就惊喜地轻呼道:“太好了,找到了!我找到了!”

“找到什么了?”

“还有什么,老刘的病因!”

袁方有些啼笑皆非,看来自己没必要宣布那个令他颇为自得的发现了。

“一种原虫,奇怪的原虫!”吴璇的医学术语又脱口而出。

“什么?圆形的虫子?”

“不是。”吴璇有点着急,“不是圆形的‘圆’,是原来的‘原’!原虫是一种微小的寄生虫,可以侵入人体血细胞。”

袁方唯唯诺诺,不敢再胡乱搭话。

“今天下午,我又给刘汉唐采了血和脊髓样本,终于把原虫找出来了。”吴璇的高兴劲还没过,“我敢保证,原虫就是让刘汉唐发热的根源!”

让吴璇这么一说,袁方更不好意思说自己的发现了。他暗想,还是别给人家专业人士添乱了。“这种原虫是怎么来的?”他问。

“我怀疑是通过血液传播的,罪魁祸首应该是某种病媒昆虫。一般来说是蚊子。”

“这么说老刘的病百分之百跟虫子咬伤有关了?”

“对。”

“那是不是和他脖子上的伤痕有关?”袁方很关切这个问题。

“呃,这个嘛……那伤痕虽然不是蚊子叮咬所致,但极有可能和他的病有关。”

“为什么?”袁方搔了搔右肩上的伤痕,心中仍存最后的侥幸。

“我怀疑这种原虫是一种未知的疟原虫。而疟原虫侵入人体是通过昆虫作为中间宿主传播的……”

“等等!”袁方急忙打断道,“你是说――‘疟-原-虫’?”

“对呀,就是引发疟疾的原虫。怎么了?”吴璇答道,随即才醒悟过来,“哦,我都忘说了,老刘得是一种比较特别的疟疾。

袁方差点大叫出来。疟疾,真的是疟疾!

“怎么啦?”吴璇没听见袁方的回应,有些不解。

“--我也发现老刘得的是疟疾了。”

“什么?你也发现了?真的?怎么发现的?快说说。”

袁方没回答,反而问道:“疟疾不应该很难诊断吧。为什么到现在才查出来呢?”

“你还是没明白。在老刘的血液中查出来的不是一般的疟原虫,而是一种从未发现过的原虫,也就是说,是一种特殊的原虫。这种原虫能导致病人不规则发热――而不规则发热又不是疟疾的典型症状。况且,这种特殊的原虫在患者血液内的数量非常少,极容易漏检,所以前几次实验室检查都没查到。”

吴璇越是解释,袁方反倒越是糊涂。“那老刘得的到底是不是疟疾?”他问。

“简单说吧,他得的是一种新型疟疾,我管它叫‘特异疟疾’。”

“‘特异疟疾’?”袁方重复了一遍。想了想,问:“老刘现在怎么样?”

“还不错。他的体温已连续9个小时没有出现异常。特别是在刚才,他还出现了配合我们喂食的动作,估计就要醒了。”

“太棒了!”袁方心里踏实了不少。特异疟疾――不论这个病有多少见多怪异,至少可以肯定,他和吴璇不是在跟什么“鬼魂”作战。
快说说你是怎么发现疟疾的?”吴璇催促道。

于是,袁方给吴璇简单讲了他刚才的调查。讲述了李世民得疟疾的史实,以及本地人有关失魂症的传说。

“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吴璇听完极为吃惊,“唐朝就有这种病?”

“可能更早。”袁方笑道,“没准商朝就有。”

“什么意思?不要跟我故弄玄虚。”

“你不信?”袁方一笑,又给吴璇大致讲了一下蜚廉的传说。

听了一个稀奇古怪的故事,吴璇有点意外。过了半天,才回过神说道:“不对呀,我没听出这个蜚廉跟疟疾有什么关系呀?”

“你大概没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蜚廉和恶来父子一生中最大的事迹是什么?是‘助纣为虐’!”袁方故意把最后一个字说得极重,“――发现什么不对劲了么?”

吴璇沉吟着,没听出所以然来。

“或者说,发现什么巧合没有?”袁方再次提示。

“噢!”吴璇突然醒悟,“难道是‘助纣为虐’的‘虐’字和……”

“聪明!”不等吴璇说完,袁方就表扬道,“说对了,就是这个‘虐’字不对劲。它一定有特别的含义!”

“你的意思是说‘助纣为虐’的‘虐’指的是‘疟疾’?”吴璇将信将疑道,“这是不是太牵强了?我记得‘助纣为虐’的‘虐’字是‘暴虐’的‘虐’吧?”

“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但我不这么看,我认为这个词是一个双关语。”他一边说,一边点击鼠标,在电子辞书中搜索着。“‘助纣为虐’――我们既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典故,也可以把这它理解成是一个暗示。也就是说,蜚廉父子在纣王统治的殷商末代曾传播了一场浩大的疾病,即一次大瘟疫。这场瘟疫危害巨大,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而这场瘟疫的名字就是――疟疾。”

吴璇那边许久没回应,似乎被袁方说呆了。

袁方又说:“你可以想象一下,在殷商末年那个动乱的时代,如此严重的传染病对纣王的统治一定是雪上加霜,正是疟疾的爆发加速了殷商的覆灭……”

“听着怎么像幻想小说?”吴璇喃喃道。

袁方注视着电脑屏幕,发出一声轻叹。“看看,根本不是幻想小说!我又找到了一些证据。”
“什么证据?”

    “一些词源上的证据。”袁方拖动鼠标,念道:“疟,酷虐也。凡疾或寒或热耳,而此疾先寒后热两疾,似酷虐者也。”

    “你念的这是什么呀?之乎者也的。”吴璇嗔怪道。

    袁方一笑,每次都是自己被吴璇的医学术语弄得头晕,原来她也有头晕的东西。

    “这是一部古代辞书上对‘疟疾’的解释。它的意思是说,‘暴虐’的‘虐’是指对待人或事物忽冷忽热、反复无常的残害行为。而疟疾一病恰恰是种忽冷忽热、反复无常的疾病,所以疟疾的‘疟’和暴虐的‘虐’的意思是一样的。换句话说,‘疟疾’的‘疟’和‘暴虐’的‘虐’是可以通假的。”袁方再次摆明他的观点,“所以我认为,蜚廉父子‘助纣为虐’的传说真相是说――蜚廉父子传播了疟疾。”

    吴璇全听明白了,但并不认同。“就算蜚廉父子传播了疟疾,那也说不通啊。蜚廉父子都是纣王的大臣,他们又怎么传播疾病呢?疟疾是通过昆虫,准确地说是按蚊传播的。大臣和蚊子挨的上边么?”

    “这个问题我也一直糊涂,”袁方说,“但现在差不多想明白了。既然蜚廉父子的事迹只是一段神话,我们就该用看待神话的眼光来看待蜚廉父子。他们或许是纣王的臣子,或许不是。昨天白天,我在干街村的山洞里看到过一幅古怪的岩画,那上面的怪兽长得鹿形蛇尾,雀头羊角,整个是一个四不象。本地的一位老人告诉我,岩画上的怪兽就是传说中的蜚廉。所以我想,‘蜚廉’不一定就是某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说不定它代表的是一个殷商时代的一支远古部族,‘蜚廉’是这支部族的图腾名称,这个部族的首领也顺理成章地就被称为‘蜚廉’。而这个部族首领曾经纣王当过臣子。”他停了停,希望吴璇能跟得上他的思路。

    然后又说:“顺着这个思路,一切就好解释了。蜚廉部族崇拜一种叫做‘蜚廉’的怪异图腾。这个图腾其实是某种生物,而这种生物的身上恰恰带有疟疾病原。”

    “好,就算蜚廉不是人而是怪兽,说怪兽传播疟疾是不是也有点夸张了?”

    “我刚在专业数据库中查过,古代典籍中对蜚廉的怪异形象众说不一。除了刚刚说过的怪兽样子,它还有鸟和昆虫两种形象。这意味着,远古的蜚廉部落除了崇拜那种近似羊的怪兽之外,还崇拜某种鸟类和某种奇异的昆虫,而传播疟疾的很可能就是那种怪异的昆虫。”

    “那商代的疟疾和唐朝的李世民发病又有什么联系?”吴璇疑问道。

    “哦,这个也是我所迷惑的。我总觉得,在霍州的某个地方还藏着这种怪病病源。”

    “我怎么觉得还是幻想小说呢。”吴璇笑道,“还是你厉害,一天没见,竟有这么多有趣的发现。”

    袁方莞尔一笑,他还没敢说他真正的历险呢。说道:“我这都是猜测,还是你的诊断有说服力。”

    “咱们怎么互相恭维起来了?”吴璇一笑,“不管怎么说,反正我们都认准刘汉唐得的是疟疾了,是不是?”

    袁方问道:“说了半天,这个‘特?